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竇性心律失常

鎖定
竇性心律失常是由於心臟竇房結衝動形成過快、過慢或不規則,或竇房結衝動傳導障礙而引發的一種心律失常病症。常見類型包括竇性心動過速竇性心動過緩、竇性心律不齊、竇性停搏竇房傳導阻滯病態竇房結綜合徵等。竇性心律失常既可以出現在正常健康人中,也可以由器質性心臟病、心臟外疾病或藥物引起。
竇性心律失常的症狀通常可以有胸部不適、呼吸急促、頭暈、暈厥、心悸、乏力或心臟漏跳的感覺,但也可能完全無症狀。
若竇性心律失常由生理性病因導致,只需觀察或對症治療即可。若由病理性原因引起,則需針對原發病進行治療。當患者出現病竇綜合徵或心率過緩時,可能需要通過手術植入心臟起搏器以控制心跳。
在常規健康檢查中,醫生通常以心電圖為主要手段來檢測竇性心律失常,以便對患者進行早期的診斷和治療。大多數竇性心律失常的預後良好,僅在嚴重竇性心動過緩出現明顯心、腦供血不足表現時,可能會對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脅。
中醫病名
竇性心律失常
就診科室
全科門診、普內科門診、心內科
多發羣體
健康人羣,運動員或長期體力勞動者,器質性心臟病患者
常見發病部位
心臟
常見病因
生理性原因如吸煙、飲酒、情緒激動、過度的體力活動,病理性原因如器質性心臟病顱內壓升高腫瘤風濕熱
常見症狀
胸部不適、呼吸急促、頭暈、暈厥、心悸、乏力或心臟漏跳的感覺
相關藥物
β受體阻滯劑阿托品多巴胺腎上腺素異丙腎上腺素

竇性心律失常心電圖特徵

一般心電圖機描記不出竇房結激動電位,所以都是以竇性激動發出後引起的心房激動波P波特點來推測竇房結的活動。竇性心律的心電圖特點為:P波規律出現,且P波形態表明激動來自竇房結(即P波在Ⅰ、Ⅱ、aVF、V4~V6直立,在aVR倒置)。正常竇性心律的頻率一般為60~100次/分。

竇性心律失常疾病類型

根據心電圖和臨牀表現不同,分為竇性心動過速竇性心動過緩、竇性心律不齊、竇性停搏竇房傳導阻滯病態竇房結綜合徵(簡稱“病竇綜合徵”)。
  • 竇性心動過速
成人竇性心律的頻率超過100次/分。
  • 竇性心動過緩
成人竇性心律的頻率低於60次/分。
  • 竇性心律不齊
竇性心律節律不等,相鄰心動週期的差值大於120毫秒。
  • 竇性停搏
指在一段時間內竇房結不能產生電衝動,心跳停止。
  • 竇房傳導阻滯
指竇房結髮出的電衝動,向下一級心房傳導時發生了延緩或阻滯。
  • 病竇綜合徵
指竇房結及其周圍組織病變所引起的竇房結起搏和(或)激動傳導障礙,從而產生引起一系列心律失常和臨牀症狀。

竇性心律失常病因

竇性心律失常可見於正常健康人,多為生理性,也可由器質性心臟病、心臟外疾病或藥物引起。

竇性心律失常發病原因

  • 生理性
常見於正常健康人。如吸煙、飲酒、喝咖啡或焦慮、情緒激動、過度的體力活動等可能會引起竇性心動過速;夜間睡眠狀態、運動員或長期體力勞動者可出現竇性心動過緩。
  • 病理性
器質性心臟病,如急性冠狀動脈缺血、心肌梗死、竇房結病變、先天性心臟病心包炎結締組織病等可引起竇房傳導阻滯、竇性停搏、病竇綜合徵;某些心臟外疾病,如發燒、感染、甲狀腺疾病、顱內壓升高、腫瘤及風濕熱等亦可引起竇性心動過速、竇房傳導阻滯。

竇性心律失常誘發因素

吸煙、喝茶或咖啡、飲酒、過度的體力活動、情緒激動等,或使用腎上腺素、阿托品等藥物時可誘發竇性心動過速的發生。
睡眠狀態或使用β受體阻滯劑等藥物時可出現竇性心動過緩。

竇性心律失常症狀

竇性心律失常可以完全沒有症狀,僅在體檢中偶然發現。也可以表現為胸部不適、呼吸急促、頭暈、暈厥、心悸、乏力或心臟漏跳的感覺。

竇性心律失常典型症狀

生理性因素引起或疾病早期患者可無明顯不適,隨着疾病發展,可能會出現症狀。
  • 竇性心動過速
衝動起源於竇房結,心率超過100次/分,節律規則,逐漸起止。興奮迷走神經後逐漸減慢,停止興奮後其心率又逐漸加快。常見於健康人或在某種疾病狀態下,可由運動、焦慮、情緒激動及心臟等相關器官疾病引起,如果心率大於120次/分,患者多感到心悸,有時可有胸悶,其他表現包括乏力、運動耐量下降、頭暈等。
  • 竇性心動過緩
衝動起源於竇房結,心率低於60次/分,節律規則。常見於健康人或在某種疾病狀態下,可發生在睡眠狀態,或由器質性心臟病及全身性疾病引起,表現輕重不一,可呈間歇性發作。多以心率緩慢所致心、腦、腎等器官供血不足為主要症狀。
  • 病竇綜合徵
一般起病隱匿,進展緩慢,早期多無明顯症狀。當病程發展為嚴重的竇性心動過緩、竇性停搏和竇房傳導阻滯時,可出現心、腦、腎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的症狀,輕者表現為心悸、記憶力減退、乏力和運動耐量下降,重者可引起心絞痛、少尿、黑矇、暈厥,晚期可出現心衰阿-斯綜合徵甚至心臟停搏或繼發心室顫動而導致患者死亡。

竇性心律失常伴隨症狀

部分竇性心動過速者可出現心絞痛,引起或加重心功能不全,出現相應的症狀。嚴重竇性心動過緩者可出現心、腦、腎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的症狀:

竇性心律失常就醫

健康人羣因情緒激動或飲酒等生理性因素,出現偶發短暫性竇性心律失常,且無相關症狀時,可暫時觀察,先不必就診。如果出現心臟跳動過快或不規律、呼吸困難或持續數分鐘以上的胸痛、頭暈、乏力、暈厥等,應及時就醫。

竇性心律失常就診科室

  • 全科門診或普內科門診:一般僅心悸、胸悶不適、乏力、頭暈,可選擇全科門診或普內科門診;
  • 心內科:發現器質性心臟病、病竇綜合徵需到心內科就診治療;
  • 急診科:如果突然出現暈厥,意識不清或意識喪失,需要及時至急診科。

竇性心律失常相關檢查

  • 12導聯心電圖
可以通過記錄10秒心電錶現,大致確定心律失常的種類。
  • 動態心電圖
可以連續24小時記錄心電變化,較12導聯心電圖更易發現心律失常。
  • 食管心電圖
經鼻插入導管電極刺激左心房可評價竇房結起搏功能和竇房傳導功能。
  • 電生理檢查
通過各種導管技術同步記錄心臟多個不同部位和各種異常的電活動信號,同時分析心電信號的特徵,提供關於心律失常和異常電現象的發生機制、診斷、治療方法選擇和預後判斷等方面的重要依據。

竇性心律失常鑑別診斷

  • 竇性心動過速與其他疾病相鑑別
衝動起源於心房,心率在120~220次/分,節律規則,突發突止。常見於健康人或在某種疾病狀態下,可由過量飲酒、心肌梗死、肺功能失代償、缺氧、感染、低鉀血癥、攝入可卡因茶鹼等引起,表現為心悸、呼吸困難、胸悶、胸部或頸部突然出現快速撲動感等。
竇房結折返性心動過速
衝動起源於竇房結或結周組織,心率在100~150次/分,節律規則,突發突止。興奮迷走神經後可終止發作。常見於結構性心臟病患者,大部分可無症狀,少部分有心悸、頭暈等症狀。
  • 竇性心動過緩與其他疾病相鑑別
指衝動從心房傳導至心室的過程中出現異常延遲或不能傳到心室。常見於健康人或在某種疾病狀態下,可由缺血性疾病、手術或藥物引起,輕者可無症狀,重者可有頭暈、乏力、呼吸困難、胸痛等症狀,甚至危及生命。
交界性逸搏心律
衝動起源於房室交界區,心率40~60次/分。常見於器質性心臟病患者,症狀與竇性心動過緩類似。
衝動起源於心室,心率20~40次/分。常見於嚴重的心臟病患者,可有胸悶、頭暈、乏力等症狀。

竇性心律失常治療

竇性心律失常如為生理性病因導致的,只需觀察或對症治療即可;如為病理性原因引起,則要針對原發病進行治療。

竇性心律失常一般治療

生理性竇性心動過速通常無需治療,按壓頸動脈竇、Valsalva動作或其他刺激迷走神經的手法可使竇性心動過速逐漸減慢。繼發性竇性心動過速消除病因後,多可緩解,必要時可在醫生處方下給予β受體阻滯劑或非二氫吡啶類鈣通道阻滯劑等治療。
生理因素引起的竇性心動過緩多不需治療,若患者無心動過緩相關症狀,亦可先定期隨訪觀察。對於有症狀的竇性心動過緩應針對病因治療,必要時酌情選用M受體阻滯劑、β受體興奮劑等治療。若藥物治療後症狀仍未改善,應考慮安裝心臟起搏器。

竇性心律失常藥物治療

一般情況下,竇性心律失常通常不需要藥物治療,特殊情況下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以下藥物。
心肌缺血合併竇性心動過速,若無支氣管哮喘、嚴重心動過緩、重度心力衰竭、急性肺水腫等禁忌證,可使用β受體阻滯劑。雖無明確病因,但竇性心動過速導致相關症狀,需要控制心率時,無禁忌證也可選用β受體阻滯劑。
可用於竇性心動過緩、竇性停搏或Ⅱ度I型房室傳導阻滯。老年前列腺肥大者不宜應用。
用於阿托品治療無效或存在禁忌時,也可用於起搏治療前的過渡。

竇性心律失常手術治療

當患者出現病竇綜合徵,或心率過緩(清醒狀態下長期<40次/分),無法維持心臟的正常工作時,可以通過手術在胸腔內植入心臟起搏器來幫助控制心跳。心臟起搏器通過模仿心臟正常的衝動形成和傳導,僅在需要時工作。如果出現心率過慢(心動過緩)或停止,心臟起搏器會向心髒髮送電信號以糾正其節律。
術前一般醫生會通過12導聯心電圖、24小時動態心電圖、超聲心動圖、電生理檢查等來確定心律失常病因,以選擇恰當類型的心臟起搏器。一般來説,心臟起搏器置入術較少出現併發症,但可能在術中或術後出現麻醉藥物過敏、感染、局部血管神經損傷、局部組織腫脹等風險。

竇性心律失常預後

大多數預後良好。一般身體健康、無明顯不適症狀的竇性心律失常,多是功能性,不會危及患者生命,觀察即可。只有當出現嚴重竇性心動過緩,如病竇綜合徵,引起明顯頭暈、乏力等心、腦供血不足表現時,可能會危及患者生命,尤其本身合併其他疾病時,需要進行心臟起搏器治療,治療後遠期預後良好。
竇性心律失常很少引起併發症。

竇性心律失常竇性心律不齊

  • 病因
多見於健康小兒,其中3歲以後兒童多見,嬰幼兒少見,常在心率慢或睡眠中出現,而當心率增快時或運動、清醒時心律可變整齊。藥物如洋地黃、嗎啡β受體阻滯劑可致心律不齊。也可見於有器質性心臟病的患兒。
  • 臨牀表現
小兒症狀較成人為輕,常缺乏主訴,個別年長兒可敍述心悸、胸悶、不適。常於聽診或心電圖檢查時發現,竇性心律不齊可與呼吸的週期有關,吸氣時加快,呼氣時減慢。竇性心律不齊無臨牀意義。
  • 心電圖特點
呼吸性竇性心律不齊竇性P波;心律不齊與呼吸有關,呼氣時減慢,吸氣時加快,屏氣時心律轉為規律;同一導聯上,P-P間距相差0.12秒以上;
非呼吸性竇性心律不齊表現與呼吸性竇性心律不齊基本相同;心律不齊與呼吸週期無關。
  • 治療
竇性心律不齊不需要治療,存在原發病的則對症治療
參考來源: [1-5] 
參考資料
  • 1.    葛均波,徐永健,王辰,等. 內科學[M]. 第九版. 北京. 人民衞生出版社, 2018: 182-184.
  • 2.    王辰,王建安,黃從新,等. 內科學[M]. 第三版. 北京. 人民衞生出版社, 2015:234-237.
  • 3.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心律分會,中國醫師協會循證醫學專業委員會,中國老年學學會心腦血管病專業委員會,《心律失常緊急處理專家共識》專家工作組.心律失常緊急處理專家共識[J].中華心血管病雜誌,2013,41(5):363-376.
  • 4.    David O. Arnar, Georges H. Mairesse, Giuseppe Boriani, et al. Management of asymptomatic arrhythmias: a European Heart Rhythm Association (EHRA) consensus document, endorsed by the Heart Failure Association (HFA), Heart Rhythm Society (HRS), Asia Pacific Heart Rhythm Society (APHRS), Cardiac Arrhythmia Society of Southern Africa (CASSA), and Latin America Heart Rhythm Society (LAHRS).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2019.
  • 5.    Heart arrhythmia  .梅奧醫學中心[引用日期2024-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