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種輯

(東漢末年人物)

鎖定
種輯(?~200年),東漢末年人物,歷任侍中、長水校尉 [6]  (一作越騎校尉 [2]  )。
董卓當政,以為侍中,與荀攸鄭泰謀誅董卓。董卓死後。成為董卓舊部楊定、董承等人的親信,並曾一起誣陷段煨。之後曹操秉政為長水校尉越騎校尉)。建安四年,與車騎將軍董承偏將軍王子服、議郎吳碩圖謀誅殺曹操建安五年(200年)正月,事發,被曹操所殺,夷滅三族。 [2] 
所處時代
東漢
民族族羣
漢族
逝世日期
200年
主要成就
與劉備、車騎將軍董承、王子服、吳碩、謀誅曹操
本    名
種輯
職    位
長水校尉

種輯人物生平

種輯謀劃誅董

種輯,東漢末年官員,初平元年(190年),董卓之亂關東兵起,董卓遷都長安黃門侍郎荀攸與議郎鄭泰、長史何顒、侍中種輯、越騎校尉伍瓊等人商議説:“董卓無道,天下人都怨恨他,雖然他聚集了不少精兵,但實際上不過是一個匹夫而已。我們應該刺殺他以謝百姓,然後借皇帝的詔令來號令天下,這是像齊桓公晉文公那樣的霸王之舉。”然而事未成就被人泄露,於是董卓收何顒、荀攸入獄, [3]  鄭泰則逃脱投奔袁術 [5]  ,伍瓊亦被董卓所殺 [4]  種輯下落卻無記載。 [10]  [12] 

種輯跟隨東歸

興平二年(195年),獻帝車駕東歸,到達新豐縣。 [13]  九月丙子郭汜等人謀劃令漢獻帝車駕到郿縣,種輯當時在郭汜營中,於是秘密與後將軍楊定、安集將軍董承、興義將軍楊奉等人聯繫,令他們到新豐縣聚集,楊定等人便商議帶着漢獻帝東還洛陽,郭汜自認謀劃泄露於是棄軍逃亡南山。 [8] 

種輯爭鬥華陰

興平二年(195年)十月初五(壬寅),漢獻帝車駕到達華陰縣,當時寧輯將軍段煨屯於華陰已經準備好迎接漢獻帝以及公卿以下的接濟物資,請漢獻帝來自己的軍營中,因為段煨素來與楊定不和,所以在迎接聖駕時段煨不敢下馬,只在馬上作揖,侍中種輯因為向來和楊定親近於是乘機説段煨要謀反,漢獻帝問道:“段煨來迎接我,你怎麼説他謀反?”種輯回答説:“段煨迎接不靠近,禮拜又不下馬,而且他臉色有變,肯定是懷有異心。”,獻帝身邊的太尉楊彪司徒趙温、侍中劉艾、尚書梁紹都説:“段煨不會謀反,臣等以性命擔保,車駕可以去臨幸他的軍營中。”董承、楊定又説:“郭汜現在段煨軍營中。”獻帝問到:“你們怎麼知道?”尚書文禎、南郡太守左靈説:“從弘農督郵那得知。”,董承、楊定等人 [7]  又威脅弘農督郵讓他跟漢獻帝説:“郭汜已經帶領七百騎兵到了段煨軍營內。”,漢獻帝半信半疑但還是將車駕停在了道路南邊沒有進段煨營中。 [8]  [14] 
興平二年(195年),十月初十(丁未),楊奉、楊定、董承等人想要進攻段煨,先讓種輯、左靈向漢獻帝請求下詔討伐段煨。漢獻帝反駁道:“王者攻伐,應當上參天意、下合民心。司寇執行刑法的時候,君主尚且為此停止奏樂,如今段煨無罪,你們卻想讓朕下詔嗎?”於是不聽從種輯等人的諫言,種輯還是堅持請求獻帝下詔,一直到半夜漢獻帝依舊不依允。楊奉、楊定、董承等人於是無視獻帝擅自攻擊段煨的營地,但是連續攻擊了十多天還是沒有擊敗段煨,而段煨這幾天一邊抵禦楊定、董承等人的攻擊一邊每日奉給皇帝御膳以及給百官糧食吃,毫無二心。 [4]  [15] 

種輯跟隨渡河

李傕、郭汜後悔放棄獻帝又帶兵回來追趕,種輯等人與獻帝一起乘船得以逃脱李傕、郭汜的追擊。 [8]  [16] 

種輯因功封侯

建安元年(196年),八月辛亥曹操迎奉漢獻帝,並將侍中種輯等十三人封為列侯 [9] 

種輯密詔事件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壬午,時任長水校尉的種輯與車騎將軍董承、偏將軍王服、議郎吳碩因謀誅曹操被處死, [6]  夷三族 [2]  當初董承稱受漢獻帝密詔誅殺曹操, [11]  他對王服説:“郭汜用數百兵就攪壞了李傕數萬人,只看你和我是不是一條心了。當年呂不韋是因為控制了嬴子楚才獲得了至高無上的地位,現在我和你就可以説是猶如當年的呂不韋。”王服説道:“惶恐不敢當,而且我們兵又少。”董承説:“一旦誅殺曹操事成後,我們得了曹操的兵,難道還怕兵力不足嗎?”王服説:“現在京師中有什麼可以信任的人嗎?”董承説道:“長水校尉種輯、議郎吳碩是我的心腹辦事人。”於是種輯和吳碩也被誅殺。 [9-10] 

種輯歷史評價

董承:長水校尉種輯、議郎吳碩是我腹心辦事者。 [17] 

種輯參考史料

《後漢書》 [2]  [6] 
《後漢孝獻皇帝紀》 [8-9] 

種輯演義形象

演義敍述一
密謀 密謀
忽侍郎王子服至。門吏知子服與董承交厚,不敢攔阻,竟入書院。見承伏几不醒,袖底壓着素絹,微露“朕”字。子服疑之,默取看畢,藏於袖中,呼承曰:“國舅好自在!虧你如何睡得着!”承驚覺,不見詔書,魂不附體,手腳慌亂。子服曰:“汝欲殺曹公!吾當出首。”承泣告曰:“若兄如此,漢室休矣!”子服曰:“吾戲耳。吾祖宗世食漢祿,豈無忠心?願助兄一臂之力,共誅國賊。”承曰:“兄有此心,國之大幸!”子服曰:“當於密室同立義狀,各舍三族,以報漢君。”承大喜,取白絹一幅,先書名畫字。子服亦即書名畫字。書畢,子服曰:“將軍吳子蘭,與吾至厚,可與同謀。”承曰:“滿朝大臣,惟有長水校尉種輯、議郎吳碩是吾心腹,必能與我同事。
演義敍述二
”正商議間,家僮入報種輯、吳碩來探。承曰:“此天助我也!”教子服暫避於屏後。承接二人入書院坐定,茶畢,輯曰:“許田射獵之事,君亦懷恨乎?”承曰:“雖懷恨,無可奈何。”碩曰:“吾誓殺此賊,恨無助我者耳!”輯曰:“為國除害,雖死無怨!”王子服從屏後出曰:“汝二人慾殺曹丞相!我當出首,董國舅便是證見。”種輯怒曰:“忠臣不怕死!吾等死作漢鬼,強似你阿附國賊!”承笑曰:“吾等正為此事,欲見二公。王侍郎之言乃戲耳。”便於袖中取出詔來與二人看。二人讀詔,揮淚不止。承遂請書名。子服曰:“二公在此少待,吾去請吳子蘭來。”子服去不多時,即同子蘭至,與眾相見,亦書名畢。承邀於後堂會飲。 [1] 
參考資料
  • 1.    曹阿瞞許田打圍 董國舅內閣受詔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2-25]
  • 2.    卷九 孝獻帝紀第九-後漢書(唐)李賢等注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7-15]
  • 3.    卷十 魏書十 荀彧荀攸賈詡傳第十-三國志(晉)陳壽(南朝宋)裴松之注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7-15]
  • 4.    卷六 魏書六 董二袁劉傳第六-三國志(晉)陳壽(南朝宋)裴松之注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7-15]
  • 5.    卷七十 鄭孔荀列傳第六十-後漢書(唐)李賢等注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7-15]
  • 6.    卷七十二 董卓列傳第六十二-後漢書(唐)李賢等注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7-15]
  • 7.    資治通鑑·卷六十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7-15]
  • 8.    後漢孝獻皇帝紀卷第二十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7-15]
  • 9.    後漢孝獻皇帝紀卷第二十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7-15]
  • 10.    卷三十二 蜀書二 先主傳第二-三國志(晉)陳壽(南朝宋)裴松之注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7-15]
  • 11.    資治通鑑·卷六十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7-15]
  • 12.    《三國志 卷十 魏書十 荀彧荀攸賈詡傳第十》:董卓之亂,關東兵起,卓徙都長安。攸與議郎鄭泰、何顒、侍中種輯、越騎校尉伍瓊等謀曰:"董卓無道,甚於桀紂,天下皆怨之,雖資強兵,實一匹夫耳。今直刺殺之以謝百姓,然後據殽、函,輔王命,以號令天下,此桓文之舉也。"事垂就而覺,收顒、攸繫獄,顒憂懼自殺。
  • 13.    《三國志 卷六 魏書六 董二袁劉傳第六》:傕將楊奉與傕軍吏宋果等謀殺傕,事泄,遂將兵叛傕。傕眾叛,稍衰弱。張濟自陝和解之,天子乃得出,至新豐、霸陵間。
  • 14.    《後漢孝獻皇帝紀卷第二十八》:壬寅,行幸華陰。寧輯將軍段猥具服御及公卿已下資儲,欲上幸其營。猥與楊定有隙,迎乘輿,不敢下馬,揖馬上。侍中種輯素與定親,乃言段煨欲反。上曰:「煨屬來迎,何謂反?」對曰:「迎不至界,拜不下馬,其色變也,必有異心。」於是太尉楊彪、司徒趙温、侍中劉艾、尚書梁紹等曰:「段煨不反,臣等敢以死保,車駕可幸其營。」董承、楊定言曰:「郭汜來在煨營。」詔曰:「何以知?」文禎、左靈曰:「弘農督郵知之。」因脅督郵曰:「今郭汜將七百騎來入煨營。」天子信之,遂路次於道南。
  • 15.    《後漢孝獻皇帝紀卷第二十八》:丁未,楊奉、董承、楊定將攻煨,使種輯、左靈請帝為詔。上曰:「王者攻伐,當上參天意,下合民心。司寇行刑,君為之不舉,而欲令朕有詔邪?」不聽。輯固請,至夜半猶弗聽。奉乃輒攻煨營。是夜,有赤氣貫紫宮。定等攻煨營十餘日不下,煨供給御膳、百官,無有二意。
  • 16.    《後漢孝獻皇帝紀卷第二十八》:既至河邊,士卒爭赴舟,董承、李樂以戈擊破之。帝乃御船,同舟渡者皇后、貴人、郭趙二宮人、太尉楊彪、宗正劉艾、執金吾伏完、侍中種輯、羅邵、尚書文禎、郭浦、中丞楊眾、侍郎趙泳、尚書郎馮碩、中官僕射伏德、侍郎王稠、羽林郎侯折、衞將軍董承、南郡太守左靈,府史數十人。
  • 17.    《三國志 卷三十二 蜀書二 先主傳第二》裴松之注引《獻帝起居注》:承等與備謀未發,而備出。承謂服曰:"郭多有數百兵,壞李傕數萬人,但足下與我同不耳!昔呂不韋之門,鬚子楚而後高,今吾與子由是也。"服曰:"惶懼不敢當,且兵又少。"承曰:"舉事訖,得曹公成兵,顧不足邪?"服曰:"今京師豈有所任乎?"承曰:"長水校尉種輯、議郎吳碩是我腹心辦事者。"遂定計。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