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田鷚

鎖定
田鷚是雀形目鶺鴒科鷚屬鳥類, [5-6]  又稱花鷚、理氏鷚。 [7]  成鳥頭部和上體棕褐色,眉紋和頰紋近白色,頭頂、肩和背具暗褐色縱紋;翼黑褐色具棕黃色羽緣;尾暗褐色具沙色羽緣,外側尾羽白色;下體淡皮黃色,胸和脅皮黃色帶褐色縱紋;虹膜褐色,喙褐色,基部淡黃,腳肉色至褐色,後爪甚長,長度幾乎等同後趾。體型小,纖瘦;腳趾細長。 [8] 
田鷚分佈於東亞、中亞、東南亞、非洲和大洋洲。在中國除西藏外幾乎遍佈各地。棲息於開闊平原、草原、河灘、沼澤、農田和灌叢等地。常單獨或成羣活動,遷徒季集羣,有時也與雲雀混羣在地面覓食。食物以多種鞘翅目、直翅目、鱗翅目幼蟲及螞蟻等昆蟲為主。繁殖期在5-7月,營巢於水畔草叢中,以枯草築杯狀巢,窩卵數通常5枚。 [8] 
田鷚數量較少,不常見。 [9]  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10] 
中文名
田鷚
外文名
Richard's Pipit
別    名
大花鷚
花鷚
理氏鷚
拉丁學名
Anthus richardi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雀形目
鶺鴒科
鷚屬
田鷚
亞    種
5亞種
命名者及年代
Vieillot, 1818
保護級別
無危(LC)IUCN標準 [1] 

田鷚形態特徵

田鷚
田鷚(11張)
田鷚上體主要為黃褐色或棕黃色,頭頂、兩肩和背具暗褐色縱紋,後頸和腰縱紋不顯著或無縱紋。尾上覆羽較棕、無縱紋,尾羽暗褐色具沙黃色或黃褐色羽緣,中央一對尾羽羽緣較寬,最外側一對尾羽大都白色或幾全為白色,僅內翈近羽基處羽緣灰褐色,次一對外側尾羽外翈白色,內翈羽端具較窄的楔狀白斑,羽軸暗褐色。翼上覆羽黑褐色,小覆羽具淡黃棕色羽緣,中覆羽和大覆羽具較寬的棕黃色羽緣。初級飛羽次級飛羽暗褐色具窄的棕白色羽緣,三級飛羽黑褐色具寬的淡棕色羽緣。眉紋黃白色或沙黃色。頦、喉白色沾棕,喉兩側有一暗色縱紋。胸和兩脅皮黃色或棕黃色,胸具暗褐色縱紋,下胸和腹皮黃白色或白色沾棕。 虹膜褐色,嘴角褐色,上嘴基部和下嘴較淡黃。腳角褐色,甚長,後爪亦甚長。後爪長於後趾。 [2] 
上喙較細長,先端具缺刻;翅尖長,內側飛羽(三級飛羽)極長,幾與翅尖平齊;尾細長,外側尾羽具白。 [2] 
大小量度:體重♂20-43克,♀20-38克;體長♂150-201毫米,♀150-200毫米;嘴峯♂12-19毫米,♀11-15毫米;翅♂77-99毫米,♀73-94毫米;尾♂58-91毫米,♀56-82毫米;跗蹠♂25-34毫米,♀24-29毫米。(注:雄性♂;雌性♀) [2] 

田鷚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於開闊平原、草地、河灘、林緣灌叢、林間空地以及農田和沼澤地帶。 [2] 

田鷚生活習性

田鷚遷徙

在中國主要為夏候鳥,部分在南方為冬候鳥或留鳥。通常在4月中下旬遷來北方繁殖地,10月中下旬開始南遷。 [2] 

田鷚習性

常單獨或成對活動,遷徙季節亦成羣。有時也和雲雀混雜在一起在地上覓食。多棲於地上或小灌木上。飛行呈波浪式,多貼地面飛行。鳥鳴起伏飛行時重複發出chew-ii,chew-ii或chip-chip-chip及細弱的啾啾叫聲chup-chup。 [2] 

田鷚食性

主要以昆蟲為食,常見種類有鞘翅目甲蟲、直翅目蝗蟲、膜翅目螞蟻以及鱗翅目成蟲幼蟲等。在蝗蟲一帶,食蝗蟲為主,是消滅蝗蟲天然助手。多在地上奔跑覓食。夏季食昆蟲,秋冬吃草籽。 [2] 

田鷚分佈範圍

田鷚分佈圖 田鷚分佈圖 [3]
分佈於阿爾及利亞、安哥拉奧地利巴林、孟加拉、不丹博茨瓦納、文萊達魯薩蘭國、布隆迪、柬埔寨、喀麥隆、乍得、中國、剛果民主共和國、塞浦路斯、丹麥、吉布提埃及厄立特里亞埃塞俄比亞幾內亞、印度、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以色列、意大利、日本、約旦、哈薩克斯坦、肯尼亞、韓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科威特、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萊索托、利比亞、馬拉維、馬來西亞、馬裏毛里塔尼亞、蒙古、摩洛哥莫桑比克緬甸、納米比亞、尼泊爾尼日利亞阿曼葡萄牙、盧旺達、沙特阿拉伯、斯洛伐克索馬里、南非、南蘇丹、斯里蘭卡蘇丹斯威士蘭、坦桑尼亞聯合共和國、泰國、突尼斯、土庫曼斯坦、烏干達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英國、越南、也門、贊比亞、津巴布韋 [1] 
旅鳥:阿富汗、比利時、保加利亞、剛果、捷克共和國、芬蘭、法國、德國、希臘、愛爾蘭拉脱維亞、黎巴嫩、盧森堡馬耳他、黑山、荷蘭、挪威、巴基斯坦、波蘭、卡塔爾、塞爾維亞 、西班牙、瑞典、瑞士、阿拉伯敍利亞共和國、土耳其。 [1] 
產地不確定:吉爾吉斯斯坦、尼日爾、巴勒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西撒哈拉 [1] 

田鷚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通常營巢於河邊或湖畔草地上,也在沼澤或水域附近草地和農田地邊營巢。巢多置於草叢旁或草叢中地上凹坑內,藉助草叢的掩護一般不易發現。巢呈杯狀,巢材為枯草葉、枯草莖。營巢由雌雄親鳥共同承擔。巢的大小為7-8釐米,深4.5-5釐米。巢築好後即開始產卵,每窩產卵4-6枚,多為5枚。卵的顏色變化較大,多為灰白色或綠灰色、被黑褐色或紫灰色斑點,卵的大小為15.5-17.0毫米×19.0-22.0毫米,重1.7-3.1克,平均2.6克。孵卵主要由雌鳥承擔,孵化期13天。雛鳥晚成性,雌雄親鳥共同育雛 [2] 

田鷚亞種分化

(5亞種)
1.田鷚指名亞種(學名:Anthus richardi richardi )分佈於西伯利亞西南部、哈薩克斯坦東北部,東到貝加爾湖,冬季主要在亞洲西南地區越冬。
2.田鷚東北亞種(學名:Anthus richardi dauricus)分佈於俄羅斯、鄂霍次克海、蒙古、中國東北(黑龍江西北部),在南亞越冬。
3.田鷚新疆亞種(學名:Anthus richardi centralasiae)分佈於哈薩克斯坦、蒙古,中國新疆(喀什、天山、準噶爾盆地)、內蒙古(阿拉善)、青海(祁連山西部,柴達木盆地),在南亞越冬。
4.田鷚俄羅斯亞種(學名:Anthus richardi ussuriensis)分佈於俄羅斯東南部、中國東部(南到四川和長江流域)、韓國,在東南亞越冬。
5.田鷚華南亞種(學名:Anthus richardi sinensis)分佈於烏蘇裏地區、朝鮮、中南半島馬來半島,蘇門答臘。中國東南部,南到長江流域、江蘇南部、安徽南部、湖南、江西、福建、四川樂山、廣西、廣東(廣州灣)、海南、西沙羣島 [4] 

田鷚保護現狀

田鷚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1] 

田鷚種羣現狀

該物種分佈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羣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羣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