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鶺鴒科

鎖定
鶺鴒科(Motacillidae)在鳥類傳統分類系統中是鳥綱中的雀形目中的一個科。有5屬62種,廣佈於全球,包括鶺鴒(liù)。小型鳴禽。體型較纖細。喙較細長,先端具缺刻;翅尖長,內側飛羽(三級飛羽)極長,幾與翅尖平齊;尾細長,外側尾羽具白,常做有規律的上、下襬動;腿細長後趾具長爪,適於在地面行走。棲息於濕地附近,在洞穴中築巢,產5-7枚卵,雌鳥孵化約15天。在高緯度地區繁殖者有遷徙
中文名
鶺鴒科
外文名
Pipits
拉丁學名
Motacillidae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雀形目
鶺鴒科
5屬
62種
亞    種
212種
分佈區域
歐亞大陸及非洲北部

鶺鴒科形態特徵

鶺鴒科包括鶺鴒,鶺鴒顏色較豐富,分佈於舊大陸,鷚顏色似百靈,廣佈於世界各地,共有5屬62種,中國有3屬、15-20種,其中包括一些分佈非常廣泛的種。鶺鴒科成員體型纖小,常棲息於水邊草地,適應在地面奔跑卻不會象麻雀那樣跳躍,飛行路線呈波浪狀,棲止時尾常上下或左右擺動,易於辨認。 [1-2] 

鶺鴒科分佈範圍

分佈於歐亞大陸及非洲北部,包括整個歐洲、北迴歸線以北的非洲地區、阿拉伯半島以及喜馬拉雅山-橫斷山脈-岷山-秦嶺-淮河以北的亞洲地區。印度次大陸及中國的西南地區,包括印度、孟加拉、不丹、錫金、尼泊爾、巴基斯擔、斯里蘭卡、馬爾代夫以及中國西藏的東南部地區等。中南半島和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包括緬甸、越南、老撾、柬埔寨、泰國以及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香港、海南島。太平洋諸島嶼,包括中國的台灣省、東沙羣島、西沙羣島、中沙羣島、南沙羣島以及菲律賓、文萊、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爪哇島以及巴布亞新幾內亞。華萊士區,指傳統的華萊士線(從棉蘭老島的東側海域經望加錫海峽至巴厘島與龍目島之間)以東、巴布亞新幾內亞以西的區域,包括印度尼西亞的蘇拉威西島、努沙登加拉羣島、西南羣島、摩鹿加羣島(馬魯古羣島)、東帝汶等島嶼。北美地區,包括美國、加拿大、格陵蘭、百慕大羣島、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羣島及墨西哥境內北美與中美洲之間的過渡地帶。中美洲,地處北美與南美之間,包括危地馬拉、伯里茲、洪都拉斯、薩爾瓦多、尼加拉瓜、哥斯達黎加、巴拿馬、巴哈馬、古巴、海地、牙買加、多米尼加、安提瓜和巴布達、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聖盧西亞、巴巴多斯、格林納達、特立尼達與多巴哥等國家和地區。南美洲,包括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圭亞那、蘇里南、厄瓜多爾、秘魯、玻利維亞、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烏拉圭以及馬爾維納斯羣島(也稱福克蘭羣島)。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包括澳大利亞、新西蘭、塔斯馬尼亞及其附近的島嶼。 [3]  [4] 

鶺鴒科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在闊葉林、混交林、針葉林、山地森林、高山矮曲林和疏林灌叢中。可達海拔4000m左右的高山森林地帶。遷徙期間和冬季,則多棲於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草地。常活動在林緣、路邊、河谷、林間空地、高山苔原、草地等各類生境,有時也出現在居民點。 [3] 

鶺鴒科生活習性

鶺鴒科的鳥類常成對或成3-5只的小羣活動,遷徙期間亦集成較大的羣。多在地上奔跑覓食。性機警,受驚後立刻飛到附近樹上,邊飛邊發出叫聲,聲音尖細。站立時尾常上下襬動。食物主要有鱗翅目幼蟲、蝗蟲、象鼻蟲、虻、金花蟲、甲蟲、螞蟻、蜷象等昆蟲,也吃蜘蛛、蝸牛等小型無脊椎動物,此外還吃苔蘚、穀粒、雜草種子等植物性食物。 [3] 

鶺鴒科繁殖方式

繁殖期4-7月。通常營巢於林緣、林間路邊或林中空地等開闊地區地上草叢或灌木旁凹坑內,也在林中溪流岸邊石隙下淺坑內營巢。營巢由雌雄親鳥共同承擔。巢呈淺杯狀,結構較為鬆散,主要由枯草莖、草葉、松針和苔蘚構成。巢築好後即開始產卵,每天產卵1枚,1年繁殖1窩,每窩產卵47枚,卵為青色、淡綠色、白色、褐色、紫色等,被有各種顏色的暗色斑點,尤以鈍端較密。孵卵主要由雌鳥承擔,孵化期10-15天。 [3] 

鶺鴒科該科種類

鶺鴒科(62種)

中文名稱
學 名

中文名稱
學 名
1
Anthus antarcticus
32
Anthus roseatus
2
Anthus berthelotii
33
Anthus rubescens
3
Anthus bogotensis
34
Anthus rufulus
4
Anthus brachyurus
35
Anthus similis
5
Anthus caffer
36
Anthus sokokensis
6
Anthus campestris
37
Anthus spinoletta
7
Anthus cervinus
38
Anthus spragueii
8
Anthus chacoensis
39
Anthus sylvanus
9
Anthus chloris
40
Anthus trivialis
10
Anthus cinnamomeus
41
Anthus vaalensis
11
Anthus correndera
42
Dendronanthus indicus
12
Anthus crenatus
43
Macronyx ameliae
13
Anthus furcatus
44
Macronyx aurantiigula
14
Anthus godlewskii
45
Macronyx capensis
15
Anthus gustavi
46
Macronyx croceus
16
Anthus gutturalis
47
Macronyx flavicollis
17
Anthus hellmayri
48
Macronyx fuellebornii
18
Anthus hodgsoni
49
Macronyx grimwoodi
19
Anthus hoeschi
50
Macronyx sharpei
20
Anthus leucophrys
51
Motacilla aguimp
21
Anthus lineiventris
52
Motacilla alba
22
Anthus longicaudatus
53
Motacilla capensis
23
Anthus lutescens
54
Motacilla cinerea
24
Anthus melindae
55
Motacilla citreola
25
Anthus nattereri
56
Motacilla clara
26
Anthus nilghiriensis
57
Motacilla flava
27
Anthus novaeseelandiae
58
Motacilla flaviventris
28
Anthus pallidiventris
59
Motacilla grandis
29
Anthus petrosus
60
Motacilla lugens
30
Anthus pratensis
61
Motacilla maderaspatensis
31
Anthus richardi
62
Tmetothylacus tenellus
[5] 

鶺鴒科保護級別

全部種類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 [4] 
瀕危(EN)——2種;易危(VU)——3種;近危(NT)——5種;低危(LC)——51種。不詳(DO)——2種。 [5] 
中國物種全部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