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淮上區

鎖定
淮上區,隸屬安徽省蚌埠市。位於蚌埠市區北部、淮河以北,成立於2004年3月,東與固鎮縣王莊鎮接壤,北與固鎮縣的新馬橋鎮毗鄰,西與懷遠縣魏莊鎮和五岔鎮相連,南以淮河為界,與龍子湖區蚌山區禹會區隔河相望,總面積412平方千米,是蚌埠市轄區面積最大的行政區 [1]  。截至2023年6月,淮上區轄1個街道、5個鎮,另設有1個開發區 [7]  。截至2023年末,淮上區總人口28.3萬人。 [1] 
淮上區濱鄰淮河,淮水繞城而過,境內留存有豐富的文物古蹟和名勝,雙墩新石器遺址距今7300年左右,是淮河中游地區已發現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遺址發現的陶器刻劃符號已具表意功能,是中國文字起源的重要源頭之一。三汊河萬畝自然生態濕地獲批國家級濕地公園。被評為全省農村基層組織先進縣區和全市目標管理優秀單位,中國最佳投資價值(環境)市(區),全省平安縣區、全省信訪工作目標管理優秀單位等。 [1] 
 2023年,淮上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0.8億元,同比增長8.0%。三次產業結構由2022年年底的12.4:36.8:50.8調整為10.8:39.4:49.8。 [8] 
中文名
淮上區
外文名
Huaishang District
別    名
淮上
行政區劃代碼
340311
行政區類別
市轄區
所屬地區
安徽省蚌埠市
地理位置
蚌埠市區北部、淮河以北
面    積
412 km²
下轄地區
1個街道、5個鎮,另設有1個開發區
政府駐地
小蚌埠鎮淮上大道淮上區行政辦公中心
電話區號
(+86)0552
郵政編碼
233002
氣候條件
温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28.3 萬(2023年末總人口)
著名景點
雙墩遺址
三叉河濕地公園
火車站
蚌埠站曹老集站
地區生產總值
170.8 億元(2023年)

淮上區歷史沿革

史前時期,淮上區地域為淮夷族聚居區。
春秋戰國時期,淮上區曾分別為宋、吳、楚等國邑地。
秦王朝建立後實行郡縣制,淮河北岸的淮上區地域為泗水郡蘄、徐等縣分領。
清朝時期,鳳陽縣主簿由溪河集移治今小蚌埠鎮,清同治二年(1863年),鳳陽府在小蚌埠正街原鳳陽縣主簿街署立“三縣司”一所,直屬鳳陽府管轄,專管蚌埠一方行政治安之事。
民國元年(1912年),民國政府將“三縣司”廢,小蚌埠鎮由鳳陽縣劃屬靈壁縣,一直到1947年蚌埠脱離鳳陽縣設為市,小蚌埠又劃屬蚌埠市。1949年初設小蚌埠區,1956年改名郊區。
淮上區
淮上區(2張)
2004年1月10日,經國務院批准,以規劃30平方千米的範圍為起點,調整蚌埠市部分行政區劃,原郊區的小蚌埠鎮吳小街鎮、原中市區的淮濱街道、原屬懷遠縣梅橋鄉與原屬固鎮縣曹老集鎮合併成立為淮上區,區人民政府駐小蚌埠鎮。將原郊區的李樓鄉、長淮衞鎮,雪華鄉的曹彭、仇崗、孫郢、山南4個村劃歸龍子湖區管轄;將燕山鄉,雪華鄉的邱橋、紀郭、沈圩3個村,長青鄉的陶店、金圩2個村,秦集鎮的仲集村劃歸蚌山區管轄;將長青鄉的許莊、九龍、山香、黃山、王崗、石巷6個村,秦集鎮的秦集、九塘、河北、東周、姜顧、花郢、西朱、禹會、大徐、高埂、前郢、馮東、馮西、宗窪、草寺、大孔、老貫徐、三尖塘、彭巷、仁和、棗林、周蔡、杭劉、廣德24個村劃歸禹會區管轄。
2004年,淮上區轄原郊區的小蚌埠鎮、吳小街鎮,原中市區的淮濱街道,原屬懷遠縣的梅橋鄉,原屬固鎮縣的曹老集鎮。區人民政府駐小蚌埠鎮。是年3月,淮上區正式成立,淮上區政府由塗山路遷至淮上大道。
2013年底,淮上區共轄小蚌埠鎮吳小街鎮曹老集鎮、梅橋鎮、沫河口鎮5個鎮、淮濱街道1個社區。其中沫河口鎮為代管。
2014年5月,原五河縣沫河口鎮整建制劃轉淮上區管轄。

淮上區行政區劃

截至2023年6月,淮上區轄1個街道、5個鎮,另設有1個開發區 [7]  。淮上區人民政府小蚌埠鎮淮上大道淮上區行政辦公中心。 [6] 
統計用區劃代碼
名稱
340311001000
淮濱街道
340311100000
小蚌埠鎮
340311101000
吳小街鎮
340311102000
曹老集鎮
340311103000
梅橋鎮
340311104000
沫河口鎮
340311402000
安徽蚌埠淮上經濟開發區

淮上區地理環境

淮上區位置境域

淮上區,位於淮河北岸,東與五河縣大新鎮和臨北迴族自治鄉接壤;北與固鎮縣的王莊鎮和新馬橋鎮毗鄰;西與懷遠縣魏莊鎮和五岔鎮相連;南以淮河為界;與龍子湖區蚌山區禹會區隔河相望。介於北緯32°56′—33°05′,東經117°13′—117°38′之間,東西最長距離38.12千米,南北跨度16.36千米,總面積412平方千米。 [4] 

淮上區地形地貌

蚌埠市淮上區屬黃淮海平原江淮丘陵的過渡地帶,處於江淮分水嶺的末稍。地貌主要分平原、丘陵和台地3種。境內以平原為主,地形西北高東南低,自然坡降為萬分之一左右。

淮上區氣候

淮上區 淮上區
淮上區氣候屬暖温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由於地處亞熱帶和暖温帶的過渡帶,所以兼具南方和北方的氣候特點。全區季風顯著,無霜期較長,但因處在中緯度,冷暖風團活動交鋒頻繁,且變化大,加上降雨集中,常有旱、澇災害發生,對農業生產有一定影響。年平均氣温攝氏15度,最低氣温攝氏零下19.4度(1969年2月5日),最高氣温攝氏41.3度(1959年8月21日)。年平均無霜期為216.8天。太陽輻射總量為119.1卡/平方釐米,夏熱多雨,秋旱少雨,冬寒晴燥,氣温自北向南遞增,常年乾燥度為1.05。暴雨天氣系統主要受渦切變和颱風影響,大多出現6至9月份,期間約佔全年的60%至80%,隆雨量年際變化大,年平均隆雨量為837.8毫米,最大年降雨量1565毫米(1956年),最小年降雨量為376毫米(1922年)。汛期暴雨集中,成災暴雨多發生在7至8月份。降雨年際、年內分配不均,是造成本區窪地洪澇災害頻繁的主要原因。

淮上區水文

淮上區的地表水以淮河為主,小水系除北淝河外,均為河湖結合類型,河短,水流量小,乾旱年份常見斷流。地下水基本上屬入滲蒸發型,周圍地形產生的側面補給量很小。

淮上區自然資源

淮上區植物資源

荷花 荷花
淮上區地處暖温帶落葉闊葉林帶及熱帶落葉闊葉與常綠闊葉混交林帶過渡的地帶,主要植被屬暖温帶落葉闊葉林,也稱為夏綠林。因歷史的變遷,原始植被已消失殆盡,但典型的南北方樹種在境內多有分佈。植被除耕耘的農作物外,在張公山、燕山、曹山、老山、蘆山、黃山、錐子山等山場有近20年內營造的人工林,屬幼齡林區,也伴有少量的老齡人工林木。人工林單一,純林多,混交林少,一般為黑松、馬尾松刺槐、麻櫟的混交。在沿淮灘河堤岸邊,營造有防護林帶;村莊周圍多林木茂密。道路兩旁以楊樹、梧桐、雪松、中槐為主;公路邊已普遍綠化,除楊樹外,還有柳樹、泡桐、刺槐等樹種。園藝場及林果專業村種有蘋果、梨、葡萄和石榴等經濟林木。

淮上區動物資源

淮上區飼養的動物及魚類主要有:黃牛、山羊、驢、騾、豬、水牛、狗、貓、奶牛、綿羊、雞、鴨、鵝、鴿、鵪鶉畫眉百靈鳥、鸚鵡、鰱魚鱅魚、草魚、青魚、甲魚黃鱔鯉魚團頭魴、羅非魚、大阪鯽、金魚、珍珠蚌、蝦;飼養的昆蟲主要有、蜜蜂等。
野生的動物、昆蟲主要有:野兔、野雞、獾、刺蝟黃鼬豹貓夜鷹蝙蝠、鼠、蛇、蟮、青蛙蟾蜍蜥蜴壁虎、大雁、小燕、喜鵲烏鴉麻雀、野鴨、斑鳩、鷺、布穀鳥啄木鳥鸕鷀水蚤、水螽、蜈蚣、飛蝗、螞蚱、蜻蜓白蟻螳螂蟑螂馬蜂、足節蟲、紡織娘油葫蘆金鐘兒螻蛄、蟬、蚜蟲、蟻、蝶、寄生蜂、蠅、、蛉、蛾、螟、蚤、斑蝥臭蟲蝨子叩頭蟲螢火蟲瓢蟲天牛蜘蛛、蠍、蟋蟀等。

淮上區人口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淮上區常住人口為283872人。 [3] 
截至2023年末,淮上區總人口28.3萬人。 [1] 

淮上區經濟

淮上區綜述

2022年,淮上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1億元;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5億元;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4億元;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9%;外貿進出口總額4.55億美元,同比增長53.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
 2023年,淮上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0.8億元,同比增長8.0%。三次產業結構由2022年年底的12.4:36.8:50.8調整為10.8:39.4:49.8。 [8] 
固定資產投資
2023年,淮上區在庫投資項目同比增長20.6%。其中工業投資同比增長32.9%,技改投資同比增速26.3%。房地產同比增長-9.3%。 [5] 
財税收支
2023年,淮上區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15%。 [5] 
人民生活
 2023年,淮上區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5.0%,增幅居全市第1位;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7%。城鄉居民收入倍差由2022年的2.32縮小到2.27,但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位居全市第8。 [5] 

淮上區第一產業

2023年,淮上區種植糧食52.3萬畝、總產量26.7萬噸,同比增長16%,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持續抓好農業結構調整,新增設施蔬菜生產面積2700畝,創建省市級菜籃子標準園14個,全區蔬菜生產面積累計達11.8萬畝,稻漁生產面積1.5萬畝。培育國家級產業化龍頭企業1家、省市級47家;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20家,累計達338家;新增家庭農場134家,累計達411家,創建省級長三角綠色食品生產加工供應示範基地5個。 [10] 

淮上區第二產業

工業
2023年,淮上區完成規模工業產值215億元,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3家,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至147家,總量居全市第3位。實施重點工業項目32個,完成工業投資50億元,同比增長20%以上;支持企業運用人工智能等技術實施技改升級,完成技改投資46億元,同比增長18%以上。實施“畝均論英雄”改革,對124家規上企業精準畫像,規上工業畝均税收增至11.4萬元/畝,增長30.7%。盤活低效閒置用地450畝、廠房3.3萬平方米。 [10] 
建築業
2023年,淮上區完成建築業總產值同比增長32.7%,較全市高出25個百分點,全市排名第5。較上年同期提高14.9個百分點,上拉GDP0.36個百分點。 [5] 

淮上區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23年,淮上區共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9.4%。分行業來看:批零住餐四行業(全口徑)分別增長15%、14.9%、14.9%、22%。 [5] 
房地產業
2023年,淮上區房地產投資佔比由2021年底的50%降至19.6%。2023年,淮上區完成房地產銷售面積33.1萬方,同比下降20.3%。 [5] 

淮上區交通運輸

淮上區處於北京至福州、上海至西安高速公路的交匯處,與合肥、徐州、宿州、阜陽、淮北、淮南、南京、滁州形成了一小時經濟圈。乘坐京滬高鐵2小時即可到達上海,3個小時20分鐘可到達北京。區內還擁有蚌埠(皖北)保税物流中心(B型)、徽商物流中心以及1個汽車客運站、1個京滬鐵路貨運站、2個千噸級貨運港口,交通優勢明顯。 [1] 
公路方面,北京至福州的G3國道與上海至西安的G36國道兩條高速公路在區內交匯。鐵路方面,京滬高鐵貫穿區內,區內還擁有曹老集鐵路貨運站,與合肥、徐州宿州阜陽淮北、淮南、南京、滁州形成了一小時經濟圈。水運交通方面,淮上區內有淮河貨運碼頭。淮上新區是承載蚌埠市商貿中心地位的一個重要支撐點,交通發展輻射重點是皖北和豫、蘇、魯交界地區。

淮上區社會事業

淮上區科技事業

2023年,淮上區全社會研發費用5.4億元,新增授權發明專利111件,同比增長109.4%,安徽匯氟新材料三氟化氯和氟氮混合氣項目獲評國家“一帶一路”創新人才交流外國專家項目。凱盛應用新材料獲評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總量增至7家,居全市第2位;城市藥業等18家企業新認定省級專精特新企業,新認定數量居全市第1位。中糧生物科技獲評國家級“綠色工廠”,安徽特步等3家企業新認定省級數字化車間,全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超35家。 [9-10] 

淮上區教育事業

2023年,淮上區蚌埠三中新校區開工建設,淮上區圖書館開館投入使用,實施義務教育階段及學前教育建設項目13個,共投資1.5億元,星河小學等學校已完工交付,三鋪中學等改擴建項目正加快建設。 [9] 

淮上區文化事業

2023年,淮上區組織“送戲進萬村”演出146場,播放公益電影756場次,以“文化旅遊美食季”等為主題,舉辦線上線下文化活動182場次,惠及羣眾7.25萬人次。 [9] 

淮上區體育事業

2023年,淮上區安裝健身器材535件,完成健身路徑地面軟化改造1080平方米。 [9] 

淮上區醫療衞生

2023年,淮上區以二附院為依託的綜合性國家區域醫療中心,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蚌埠醫院掛牌開診,小蚌埠鎮、梅橋鎮衞生院獲評省級醫養結合示範機構,國家中醫藥示範區創建工作進展順利,總投資1.19億元市中醫醫院住院綜合樓改造提升項目啓動。 [9] 

淮上區社會保障

2023年,淮上區發放民政優撫各類補助9000萬元,受惠羣眾4.4萬人次。完成10大暖民心行動、省定33項民生實事、6個人大票決區級民生實事項目。新開工安置房5138套,永康苑(北區)、九台府邸交付使用,2248套安置房順利回遷。新增城鎮就業8232人,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幫扶362人,完成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2150人,完成個人創業貸款4740萬元、小微企業貸款1600萬元。組織成立了淮上區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中心,積極解決農民工欠薪問題。 [9] 

淮上區環境保護

2023年,淮上區PM2.5均值、3個國家考核斷面水質均達到考核要求。查封企業4家,行政處罰25家。爭取中央環保項目資金3720萬元,三鋪大溝和北淝河水生態修復EPC項目推進;總投資7億元的化工園區生態環境治理項目加速實施。對化工園區內120家企業進行全面系統排查,建立“一企一檔”,實現企業內部“水平衡、可監測、可追溯”。全面推進秸稈離田綜合利用,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農藥化肥綜合利用率達42.4%。 [9] 

淮上區風景名勝

淮上區文化遺址

雙墩遺址
安徽蚌埠市淮上區小蚌埠鎮雙墩村北,有一個高出地面約5米的土堆,這裏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骨角器、蚌器、紅燒土塊建築遺存、動物骨骼,以及螺蚌殼等,種類繁多,既有生產工具、生活用具,也有大批刻畫符號和泥塑藝術品。經過專業儀器的檢測,證實了這些出土文物距今已有7000年左右的歷史。 [2] 
雙墩遺址 雙墩遺址
雙墩春秋墓
蚌埠雙墩春秋墓包括雙墩一號春秋墓和雙墩二號春秋墓,均位於淮上區小蚌埠鎮雙墩村內,兩墓相距80米,其中位於北側的為雙墩一號春秋墓,南側的為雙墩二號春秋墓。雙墩一號春秋墓因2005年6月被盜未遂,該墓葬的主人應是春秋中晚期一位名叫柏的鐘離國君。具體年代大約在距今2600年左右。一號墓的發掘被評為“2008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雙墩二號春秋墓為蚌埠市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雙墩春秋墓 雙墩春秋墓

淮上區濕地公園

三叉河濕地公園
三叉河濕地公園是一望無際的蘆葦地,完全原生態,春夏秋冬各有看點。曹老集、梅橋兩鄉鎮交界處的“三汊河”萬畝自然生態濕地為唯一的一家省級濕地公園,是淮河流域濕地中保存較好的一塊幾乎未受污染的自然濕地,仍處於原始狀態的蘆葦綿延幾千米,保持了原生態的自然風貌。
三叉河濕地公園 三叉河濕地公園

淮上區地方特產

蚌埠玉雕:系以各種玉石為原料的雕琢工藝品。主要產品有爐、瓶、人物、花卉、鳥獸等五大類、數百個品種,龍頂五環爐、玉雕球、天然瓶、仕女等最為名貴。
蚌埠玉雕 蚌埠玉雕
笛膜:又稱葦膜(蘆葦空心杆中的一層薄膜),條狀,約為20多公分。
笛膜 笛膜

淮上區榮譽稱號

自2005年以來,淮上區連續三屆(8年)被評為全省農村基層組織先進縣區,先後6年被評為全市目標管理優秀單位,被評為國家級計劃生育優質服務縣區、中國最佳投資價值(環境)市(區),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平安縣區、全省信訪工作目標管理優秀單位等榮譽稱號。 [1] 
2020年6月,被授予“第三屆安徽省文明城區”稱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