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禹會區

鎖定
禹會區,隸屬於安徽省蚌埠市,位於蚌埠市西部、淮河南岸。東以朝陽路、燕山路、蚌西路與蚌山區為界,西、北以淮河分別與懷遠縣淮上區相連,南與鳳陽縣淮南市接壤。總面積331平方千米,含高新區114平方公里。 [1]  截至2021年10月,禹會區下轄5個街道、2個鎮、1個鄉, [3]  共36個行政村、32個社區居委會。 [1]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禹會區常住人口為325814人。 [17] 
禹會古為塗山氏國,作為大禹會諸侯的地望所在,是華夏文明、大禹文化重要發源地之一。 [23]  禹會區擁有淮河閘4A級水利風景區、天河、塗山、張公山、黑虎山等自然景觀和禹墟禹王宮、釣魚台等歷史文化遺蹟。 [1]  [19] 
2021年,禹會區地區生產總值223.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下降0.1%。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5.5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04.2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14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為2.4:46.6:51。 [18] 
中文名
禹會區
行政區劃代碼
340304
行政區類別
市轄區
所屬地區
中國安徽省蚌埠市
地理位置
華東
面    積
331 km²
下轄地區
5個街道、2個鄉鎮、1個管委會
政府駐地
塗山路429號
電話區號
0552
郵政編碼
23301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大禹文化產業園
機    場
蚌埠機場
火車站
蚌埠站
車牌代碼
皖C
地區生產總值
223.7 億元(2021年)
方    言
中原官話(信蚌片)
人    口
325814人(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禹會區歷史沿革

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
史前時期,禹會區地域為淮夷族聚居區。
春秋戰國,今蚌埠曾分別為徐方、魯、宋、吳、越、楚等國邑地。
秦朝建立後,實行郡縣制,禹會區地域屬鍾離縣
南宋寶祐五年(1257年),置懷遠軍及荊山縣,轄禹會區地域。
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撤銷懷遠軍,改荊山縣為懷遠縣,禹會區地域屬懷遠縣。
明洪武年間,鍾離縣先後改為中立縣臨淮縣,增設鳳陽縣;禹會區地域屬懷遠縣
清同治二年(1863年),劃鳳陽縣馬村溝以西、懷遠縣席家溝以東、靈璧縣後樓為蚌埠獨立行政區,置三縣司,直屬安徽省鳳陽府
民國一年(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廢鳳陽府,懷遠縣五河縣直屬安徽省,後屬安徽省淮泗道。禹會區地域劃屬鳳陽縣。民國十六年(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正式廢道,鳳陽縣、懷遠縣、靈璧縣、五河縣先後直屬安徽省。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月,蚌埠解放。 [20]  7月,設蚌埠市西市區。
1960年,成立蚌埠市東海人民公社和分社。
1961年,恢復西市區。
2004年,西市區更名為禹會區。 [4] 

禹會區行政區劃

禹會區區劃沿革

禹會區位置 禹會區位置
1992年,成立張公山八村第二居委會、張公山七村第二居委會、大慶街道長青新村居委會。
1998年,西市區黃莊街道劃歸中市區。原郊區施徐.鄭郢、宋灘、八里橋4個村劃歸西市區。
2004年,長背鄉、秦集鎮劃入禹會區。朝陽街道的新建居委會、東方紅居委會,釣魚台街道的友誼居委會、雅郢居委會和施徐村部分劃歸蚌山區 [4] 

禹會區區劃詳情

截至2021年10月,禹會區下轄5個街道、2個鎮、1個鄉:大慶街道緯四街道釣魚台街道張公山街道朝陽街道秦集鎮馬城鎮長青鄉,另有1個開發區:安徽懷遠馬城經濟開發區, [3]  其中原馬城經濟開發區、秦集鎮、長青鄉所轄共24個村由高新區託管,共32個社區、36個行政村。 [1] 

禹會區地理環境

禹會區位置境域

禹會區,位於蚌埠市西部、淮河南岸。介於北緯32°47'41"至32°57'8",東經117°11'9"至117°21'18"之間。東以朝陽路、燕山路、蚌西路與蚌山區為界,西、北以淮河分別與懷遠縣淮上區相連,南與鳳陽縣淮南市接壤。 [4]  總面積331平方公里,實際管轄面積217平方公里。 [1] 

禹會區地質

禹會區地質構造、沉澱作用較複雜,多次構造旋迴作用形成的褶皺廣泛出漏,蚌埠一帶台穹成為淮北、淮南含煤區的天然分界。禹會區系燕山中晚期深部斷塊繼承活動在地表的反映,盆地長軸多為東西向,被深厚的第四系所覆蓋。 [4] 

禹會區地形地貌

禹會區地勢總體較為平坦,略有起伏,西南、西北偏高,中東部偏低。平均海拔高度23.5米。 [4] 

禹會區氣候

禹會區 禹會區
禹會區地處暖温帶與亞熱帶的過渡地帶,屬暖温帶半濕潤氣候區,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氣候温和,雨量適中。年平均氣温15.9℃,年降雨量941毫米左右。年均無霜期220天去右,全年太陽輻射總量120.2千卡。 [4] 

禹會區自然資源

禹會區水資源

禹會區境內有天河、九里塘,西北邊是千里淮河,水資源豐富。天河 古稱西濠水,位於禹會區區境,發源於鳳陽山區西部武店東棺材山。天河全長33公里,流域面積357平方公里,年平均徑流量9000萬立方米。禹會區境內天河長16公里,水面寬600~1000米,其中湖窪段長9公里,形成自然天河湖。水域面積14平方公里,蓄水量2000萬立方米。天河原是淮河小支流,可行小船。民國27年(1938年)黃泛後,下游淤積嚴重,尤以沈家崗至河口一段最甚,河渠淤塞幾與兩岸平地同高,致使積水不能泄淮。1959年修建天河閘,控制了淮水倒灌和天河的水位,始成為水產養殖水面。

禹會區植物

禹會區常見喬木有140餘種,包括:雪松、黑松、馬尾松火炬松(台大松)、獐子松、金錢松(金葉松、金松)、赤松(日本赤松)、濕地松、杜松、羅漢松柳杉水杉池杉落羽杉南洋杉,側柏(柏樹、扁柏)、鉛筆柏、圓柏(檜柏)、龍柏、日本扁柏、日本花柏、絨柏、塔柏、柱柏、垂柏、圓球柏(玉柏)、偃柏、米針柏、鹿角柏、翠柏、香柏、刺柏(台柏)、竹柏,廣玉蘭(荷花玉蘭、洋玉蘭)、白玉蘭等。 [5] 
常見灌木有70多種,包括:麻葉繡線菊李葉繡線菊珍珠繡線菊華北珍珠梅榆葉梅皺皮木瓜,火棘,棣堂,洋薔薇、白花薔薇(野薔薇),月季,玫瑰,毛櫻桃,紫穗槐,錦雞兒,象牙紅(龍芳花),圓葉胡枝、毛葉胡枝(山豆花)、細梗胡枝,截葉鐵掃帚,歐洲山梅花(西洋山梅花)、繡球花(八仙花),芫花,糯米條,海桐,檉柳,木芙蓉(芙蓉花)等。 [5] 
常見栽培植物有200多種,主要有:小麥、大麥、水稻、山芋、黃豆、黑豆青豆蠶豆、豌豆、綠豆、豇豆、紅小豆、高粱、玉米、油菜、花生、芝麻、蓖麻、煙葉、薄荷、棉花、紅麻、黃麻、苘麻、檉麻、大白菜、甘藍、青菜、烏菜、菠菜、芹菜、疙瘩菜、辣椒、芫荽、蓮藕、蘿蔔、胡蘿蔔、黃瓜、蕃茄、白米莧、紅米莧、紅柳莧等。 [5] 

禹會區動物

禹會區飼養的動物及魚類主要有:黃牛、山羊、驢、騾、豬、水牛、兔、狗、貓、奶牛、綿羊、雞、鴨、鵝、鴿、鵪鶉、畫眉、百靈鳥、鸚鵡、鰱魚、鱅魚、草魚、青魚、甲魚、黃鱔、鯉魚、團頭魴、羅非魚、大阪鯽、金魚、珍珠蚌、蝦;飼養的昆蟲主要有蠶、蜜蜂等。 [5] 
野生的動物、昆蟲主要有:野兔、野雞、獾、刺蝟黃鼬豹貓、夜鷹、蝙蝠、鼠、蛇、蟮、青蛙、蟾蜍、蜥蜴、壁虎、大雁、小燕、喜鵲、烏鴉、麻雀、野鴨、斑鳩、鷺、布穀鳥、啄木鳥、鸕鷀、鵪鶉、龜、鱉、蟹、黑魚、泥鰍、田螺、蚌、蝸牛、沙蠶、蚯蚓、水蛇、螞蟥、稻田蝦、水蚤、水螽、蜈蚣、飛蝗等。 [5] 

禹會區人口民族

截至2021年,禹會區户籍人口26.05萬人,比上年減少0.15萬人。 [18]  禹會區人口以漢族為主,還有大約14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中以回族為主。明朝洪武年間,在山西平陽地區徙遷蚌埠的人口中,一批李姓回族定居馬村溝。此後,黃莊、太平街、舞台街一帶也有小範圍的回族聚居點。尚有人口數量極少的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布依族、瑤族、白族、畲族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禹會區常住人口為325814人。 [17] 

禹會區經濟

禹會區綜述

2021年,禹會區地區生產總值223.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下降0.1%。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5.5億元,下降2.7%;第二產業增加值104.2億元,下降5.3%;第三產業增加值114億元,增長5.4%。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2.6:49:48.4調整為2.4:46.6:51。 [18] 
人民生活
2021年,禹會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57元,比上年增長9.3%;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50元,比上年增長8.9%。 [18] 

禹會區第一產業

禹會區 禹會區
2021年,禹會區糧食作物種植面積13340公頃,其中,小麥面積4966公頃,稻穀面積2411公頃。油料種植面積503公頃,棉花種植面積3.5公頃,蔬菜種植面積585公頃。
2021年,禹會區糧食產量64599噸,下降0.04%;油料產量1983噸,下降1.4%;棉花產量2.82噸,增長0.17%;蔬菜產量27517噸,增長4.75%;水果產量21586噸,增長3.66%。
2021年,禹會區生豬存欄19526頭,下降28.2%;生豬出欄44093頭,下降7.9%。肉類總產量7665噸,下降3.7%;禽蛋產量3324噸,增長11.7%;水產品產量7070噸,增長2.04%。
2021年,禹會區化肥施用量(折純)6349噸,下降21%;農用薄膜使用量29噸,增長持平;農藥使用量26.9噸,下降40%。 [18] 

禹會區第二產業

禹會區 禹會區
2021年,禹會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73户,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下降9.9%,其中,國有企業增長3.8%,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增長-43.1%。
全區主要工業行業產值有升有降,其中:計算機、通信和電子設備製造業增長703.5%,非金屬礦物製品業下降2.5%,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製造業下降56.7%。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中,液晶顯示模組、瓦楞紙箱、印刷專用設備分別增長344%、59.3%、10.4%,金屬壓力容器、印染布、化學試劑分別下降95.5%、96.8%、70.6%。具有資質等級建築企業建築業產值15.8億元,增長30.2%。 [18] 

禹會區第三產業

固定資產投資
2021年,禹會區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3.8%,其中,技術改造投資增長75.8%,民間投資增長0.9%。房地產開發投資31.2億元,增長2.0%;房屋銷售面積52.5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8.5%。 [18] 
國內貿易
2021年,禹會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6.2億元,比上年增長8.1%。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85.9億元,增長8.5%;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0.3億元,增長6.4%。 [18]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2021年,禹會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5億元,比上年增長8.1%。 [18] 

禹會區交通運輸

禹會區北有千里淮河第一港、國家二類水運口岸蚌埠港,是淮河流域重要物流航運中心和綜合口岸樞紐,西有G3高速塗山出口,京滬鐵路、京福鐵路,朝陽路、塗山路、東海大道、華光大道、 [1]  345國道 [7]  穿過。

禹會區政治

區委書記:王啓衞
區委副書記、區長:張斌 [23-24] 
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崔海鋒
區委常委、副區長:餘忠
副區長:陳麗娜
副區長:平雲翔
副區長:鄭大
副區長、馬城鎮黨委書記:陳光華
副區長、公安分局局長:王勇
參考資料: [6]  [8]  [21-22] 

禹會區社會事業

禹會區教育事業

禹會區駐有:蚌埠工商學院 [10] 
禹會區 禹會區
2021年,禹會區淮海小學建成投用,朝陽實驗學校、秀水實驗學校主體完工。 [9] 

禹會區科學技術

2021年,禹會區淨增12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9] 
禹會區有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四十、第四十一研究所、中糧生化、玻璃工業設計院等科研院所,中糧生化技術中心為國家級企業技術研究中心,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在浮法玻璃、光伏玻璃等領域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國家及省級研發中心總數達14家。 [1] 

禹會區文體事業

二級館:蚌埠市禹會區文化館(蚌埠市禹會區圖書館)。 [2] 

禹會區醫療衞生

2021年,禹會區蚌埠第一人民醫院禹會分院建成開業。 [9] 

禹會區社會保障

2021年,禹會區撥付近600萬元,救助困難人員5000餘人次。 [9] 

禹會區歷史文化

禹會區 禹會區
禹會區還是古塗氏國,是華夏發祥地之源頭,是大禹之子、華夏第一王——啓的故鄉,是有史記載第一次各路諸侯集會之處,是一塊王氣浩蕩、商機無限的福祉之所,區內“中國花鼓燈第一村”馮嘴村還是中國民間文化保護工程之一的花鼓燈策源地。禹會區西鄰大禹治水“會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的塗山,東接鳳陽中都古城和明皇陵,北抵綿延千里、波濤滾滾的淮河,碧波盪漾的張公山湖和水產資源豐富的天河湖似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城區中。每逢節日、慶典,淮畔人家笑語歡歌,有“東方芭蕾”美譽的花鼓燈表演更是為蚌埠市增光添彩。

禹會區風景名勝

禹會區 禹會區
禹會區擁有淮河閘4A級水利風景區、天河、塗山、張公山、黑虎山等自然景觀和禹墟禹王宮、釣魚台等歷史文化遺蹟,“中國花鼓燈第一村”馮嘴村是中國首批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之一、列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的花鼓燈藝術策源地。 [1] 
塗山—白乳泉風景名勝區
塗山—白乳泉風景名勝區,於1987年被安徽省政府批准為省級風景名勝區,總面積約65平方公里,主要由塗山景區、荊山景區、天河景區、黑虎山—蚌埠閘景區四個景區構成。主峯高338.7米,主峯之上有一座“禹王廟”,我們也稱之為“禹王宮”,距今已有2000多年曆史,是祭祀禹與啓母塗山氏女的廟宇。塗山之上,有座石像,叫“啓母石”,也叫“望夫石”。這兩處景點都已列為文物保護單位。每年的農曆三月二十八日——塗山廟會,現已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件遺產保護名錄。 [11] 
張公山風景區
張公山風景區 張公山風景區
張公山風景區,位於蚌埠市禹會區,總佔地面積110.6公頃,其中陸地面積56.6公頃,山頂海拔71.2米。2009年被評為全國4A級綜合性風景區。張公山公園南入口景觀區是“珠蚌迎賓”的雕塑,借鑑了蚌埠“珍珠城”的美譽。望淮塔景觀是蚌埠市標誌性建築之一,塔高35.33米,七層八角,建築面積820平方米,登塔可鳥瞰珠城全貌,觀淮河兩岸風景。與張公山緊緊相連的張公島佔地面積9萬多平方米,島上林間野趣與科普植物,融為一體;奇石水岸與青山塔影,交相輝映,已經成為張公山景區的“生態之舟”。 [12] 

禹會區地方特產

禾泉果園散養土雞蛋、禾泉小黑土豬、佳禾葡萄、清燉河蚌肉、軟兜人蔘魚。

禹會區榮譽稱號

第三屆安徽省文明城區 [14] 
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 [15] 
2020年全國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試點縣 [16] 
安徽省健康促進縣 [1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