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臨淮縣

鎖定
北齊改己吾縣置臨淮縣。隋大業初廢臨淮縣。
唐長安四年 (704年),析徐城縣置臨淮縣,屬泗州。明初廢入泗州。
金改鍾離縣置臨淮縣,屬泗州。清乾隆十九年 (1754), 廢臨淮縣併入鳳陽縣 [1] 
中文名
臨淮縣
地理位置
安徽省、江蘇省

目錄

臨淮縣北齊置

北齊改己吾縣置臨淮縣,為仁州治,治所在今安徽省固鎮縣東南四十里仁和集鄉(一説在今安徽省懷遠縣西北三十里)。
隋大業初廢臨淮縣。 [1] 

臨淮縣唐置

唐長安四年 (704年),析徐城縣置臨淮縣,屬泗州,治所在今江蘇省泗洪縣東南,南對盱眙縣 (今已淪入洪澤湖中)。開元二十二年 (734年)移泗州治此。南臨淮水,西枕汴河,當南北交通衝要。 [1] 
北宋景德二年 (1005年),移治今江蘇省洪澤縣西臨淮鄉,屬泗州。
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復還舊治,仍為泗州治。
明初廢入泗州。

臨淮縣金置

金改鍾離縣置臨淮縣,屬泗州,治所即今安徽省鳳陽縣東北臨淮關。 [1] 
元改為鍾離縣,為濠州治。
明洪武二年(1369)改為中立縣。明洪武三年(1370年),改中立縣為臨淮縣,屬鳳陽府。
清乾隆十九年 (1754), 廢臨淮縣併入鳳陽縣。
(鳳陽縣臨淮鎮春秋時為鍾離國都,秦朝設鍾離縣,東晉設鍾離郡併為徐州治所,徐州更名北徐州在更名楚州再更名西楚州最後更名為豪州,因為豪河更名為濠河,故又更名為濠州,元初更名臨濠府後複名濠州,朱元璋奪取濠州又更名臨濠府,再更名中立府,最後更名鳳陽府,府治遷往新城(今鳳陽縣府城鎮),臨淮則改為臨淮縣治,清末淮水淹沒臨淮城,臨淮縣併入鳳陽縣(府縣同名),因靠近淮河,始稱臨淮關。建國初曾設臨淮市,後併入鳳陽縣。古臨淮城為六門,在清末被淮水淹沒,建國初露出水面被拆除,至今只留些許遺蹟,留下一些地名,如縣衙大街、大東關、南關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