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永聯村

(江蘇省蘇州市張家港市南豐鎮下轄村)

鎖定
永聯村隸屬於江蘇省蘇州張家港南豐鎮,位於張家港市東部。村域面積12平方公里,擁有村民11761人,在全國64萬個行政村中,經濟總量和綜合實力位居前三。產業興旺,村辦企業永鋼集團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加快高新化、多元化、國際化步伐,形成了鋼鐵、重工、物流、金融、建設、旅遊等6個產業板塊。按照種植養殖基地化、加工製作工廠化、餐飲美食特色化、銷售配送標準化、觀光體驗產品化的要求,大力推進農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形成了高效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2018年,永聯村實現村級可用財力1.65億元,村民人均純收入5.8萬元。
永聯村先後獲得“全國文明村”、“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江蘇省百佳生態村”、“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中國最有魅力休閒鄉村 [1]  ”、“江蘇省五星級鄉村旅遊區 [2]  ”等30多項省和國家級榮譽稱號。2017年12月,榮獲2017名村影響力排行榜300佳。 [3]  2019年12月24日,入選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名單。 [4] 
中文名
永聯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江蘇省蘇州市張家港市南豐鎮
面    積
12 km²
人口數量
11761(2018)

永聯村鋼村嘉園

鋼村嘉園
鋼村嘉園(2張)
鋼村嘉園是張家港市新農村建設的示範性工程、永聯村現代化農民集中居住區,總投資15億元,佔地面積800多畝,建築面積56萬平方米,由高層、小高層及多層公寓樓組成,於2006年10月份動工建設,預計2010年底全部竣工,可容納居民3200户。鋼村嘉園配套建設商業休閒街、居民生活街、農貿市場、醫院、污水處理廠、喜事廳、敬孝堂等設施,集居住飲食、娛樂休閒、文教衞生等功能於一體,是一個綜合性、現代化、高標準的人文居住區。整個園區的設計和建設傳承了“小橋、流水、人家”的江南水鄉文化,繼承和創新了“粉牆黛瓦、依水而居”的江南民居傳統,既保留了江南水鄉風格,又體現了現代城市節能、生態、環保理念。鋼村嘉園內建築牆體、屋面全部採用保温材料,門窗全部採用中空玻璃,並建有景觀河水幕電影、遊船碼頭等設施。園內建築高低錯落、疏朗有致,小橋流水、枕河人家,給人一種清新、恬靜、柔和的美感。鋼村嘉園建成後,將成為張家港市新農村建設的一個新亮點。

永聯村發展歷程

三十年前,永聯是蘇州地區版圖上找不到的一個貧困小村——人口不過三四百,人均年分配只有68元;誰想到,三十年後,永聯竟變為聞名全國的富裕村。
華夏第一鋼村——永聯,於1970年由長江邊近700畝蘆葦灘圍墾成陸建村,曾是張家港市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經濟最落後的村。改革開放以來,永聯村在村黨委書記吳棟材的帶領下,依靠黨的農村政策和“敢破敢立、自強不息、團結奉獻、實幹爭先”的永聯精神,抓住各種發展機遇,歷經以工興村、軋鋼富村、並隊擴村、鍊鋼強村等階段,已發展成為蘇南地區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經濟實力最強的行政村之一。永聯的發展
可以説是一個奇蹟,是改革開放三十年間中國的土地上出現的無數奇蹟之一。
這個奇蹟 的發端是1978年。
永聯是一片年輕的土地。1970年春,沙洲縣組織千餘民工圍墾810畝長江灘塗,被稱“七○圩”,後陸續從南豐、鹿苑、兆豐、大新等地遷來213個農户808名社員,組建南豐公社23大隊。從此,永聯開始了她的歷史紀元,但由於地勢低窪,澇災易發,成了蘇南地區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經濟發展最為落後的村莊。
永聯於1970年由長江邊近700畝蘆葦灘地圍墾成陸建村。塘淺、坡荒、地窪,遇雨就澇,無雨就旱,不要説別的,就是生存都有困難。遷移來的200多户農民走了一半。為改變貧困面貌,縣裏派了幾次工作組,都沒見成效。1978年,吳棟材作為縣裏第六次派出的工作組的組長和新任村黨支部書記來到永聯,開始了和全體村民攜手奮鬥的歷程。這一干就是三十年。藉着改革開放的春風,硬是讓這個灘塗小村發生了翻天覆地般的變化。
無工不富,村辦企業開新路
吳棟材初到永聯,為讓村民們看到發展的希望,想出了挖塘養魚的路子。村民苦戰39天,挖出50畝魚塘,並將取出的土墊高為地種糧。第二年,田裏糧食豐收,養魚也獲得了2000多元的收入。
通過這一仗,吳棟材和村黨支部認清了“無工不富”的道理,他們便組織村民陸續辦起了水泥預製品廠、傢俱廠、枕套廠等七八個小工廠。
1984年,吳棟材看好軋鋼這一行。他認為改革開放讓農民的日子好過了,農民的第一大事就是蓋房子,會需要大量的鋼材,他決心帶領村集體辦軋鋼廠。1985年,克服諸多困難,永聯產出了6000多噸建築鋼材,利潤達到1024萬元。這一年,永聯還清了債務,打出了第一口深井,修了第一條砂石馬路,不僅完全脱貧,還跨入了全縣十大富裕村的行列。
為了集中力量辦好軋鋼廠,村支部把已經辦起來的七八個小廠關、停、轉、送。1989年,鋼材市場由熱變冷,不少小鋼鐵企業紛紛歇業關門。而吳棟材他們利用集體積累的資金,加大技改力度,擴能增效,投資改造和建成了4條先進的軋鋼生產線。不久,鄧小平南巡講話,國民經濟迎來又一次發展高潮,永聯軋鋼廠搶得發展先機。
軋鋼廠 軋鋼廠
永鋼乘勢而上,緊緊抓住新一輪發展機遇,陸續投資建設了第二線材廠、新棒材廠、第二製氧廠、3萬噸級長江自備碼頭等重大工業項目。如今的永鋼集團,擁有500萬噸鋼和500萬噸材的年生產能力的大型鋼鐵企業,公司生產的“聯峯”牌鋼材,是建築鋼材市場的著名品牌。集團總資產近145億元,2010年銷售收入超過285億元,利税達到16億元,名列全國500強企業第192位。
以企帶村集體經濟實力強
永聯的實踐則證明,村集體有了經濟實力,就可以為新農村建設“加油擴能”。
近十年來,永聯在村建設中累計投入了數億元。村裏的基礎設施及社會公共事業建設都得到快速發展。
金融街
金融街(4張)
村裏投資十多億元建設了擁有小學、幼兒園、醫院、商業街、農貿市場、休閒公園等的系列配套工程。投資500萬元建成集圖書館、健身房、棋牌室、歌舞廳為一體的社區服務中心。投資5000萬建起籃球場、文化廣場影劇院。2006年,永聯村投資10億元,為村民建現代新村,全部建成後,8000多村民都可以入住公寓式樓房,同時節約土地800多畝。對購買新村住房者,村裏每平方米直接或間接補貼1400元,實際購價為每平方米500多元,遠低於建設成本
在給村民造福的同時,村黨委還千方百計為村民“造血”。永聯經過數次並村後,村民過萬,解決村民就業成為村裏的一項重頭工作。村黨委利用永鋼集團的產業優勢,創辦了制釘廠等勞動密集型企業,有效吸納了村裏剩餘勞動力。村裏還開闢40畝地建設了個私工業園,統一建造生產廠房,廉價租給本村個私業主。他們還利用本村多達兩萬人的外來流動人口的條件,鼓勵和引導村民發展餐飲、衞生、娛樂、房屋出租等服務業。
隨着集體經濟實力的壯大,永聯村不斷以工業反哺農業,強化農業產業化經營。2000年,村裏投巨資成立了“永聯苗木公司”,將全村4700畝可耕地全部實行流轉,對土地進行集約化經營。這一舉措,被永聯村民稱作“富民福民工程”,獲得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苗木公司對外承接綠化工程,出售綠化樹木,每年可獲得上千萬元的效益;村民每畝土地每年可以獲得1200元的土地流轉費;100多位沒有進永鋼的農民,可就地轉化為苗木公司的“工人”,擴大了農民就業渠道;而苗木基地本身則成為永鋼集團的綠色防護林和村莊的“綠肺”。
永聯村正在規劃建設3000畝高效農業示範區,設立農業發展基金,並提供農業項目啓動資金,對發展特色養殖業予以補助,促進高效農業加快發展。
在抓永鋼發展的同時,村黨委採取多種方式,不斷提高“轉移支付”和“二次分配”的水平,建立村民保障體系。2007年村民通過享受7項集體補貼,人均獲益近5000元。在醫療上,新型農民合作醫療保險覆蓋率達100%;在教育上,村民子女上小學、讀初中每年可獲得500元的補助,上高中、讀大學每年可獲得2000元的補助。
永聯村 永聯村
如此美好的新農村,其發展的基石就在於有一個強大的集體經濟。永聯集體經濟發展的最成功經驗就是村企合一。在村黨委的領導下,村民委員會與永鋼集團之間形成了“三個統一”:村企重大項目統一決策和規劃;村企資源統一共享;村企幹部統一調配使用、報酬待遇統一考核發放。這一機制,使村與企的目標合一,發展集體企業是手段,富民強村是目標。
這其實就是蘇南模式的典型經驗。
永聯村 永聯村
世紀之交時,蘇南涌動起企業改制的大潮,以集體經濟為主體的“蘇南模式”要向以民營經濟為主體的“温州模式”轉型。此期間,永聯也先後歷經兩次改制。作為永聯村黨委書記、永鋼集團的董事長,吳棟材想,永聯村養育了永鋼,永鋼長大了,如果全盤賣掉,甩開村民,怎麼對得起永聯村?為此,保留了村集體在永鋼的25%股權。
正是這25%股權,在村與企之間劃了一道線,使村和企不再界限不清,村是村,企是企,村與企之間產權清晰權責明確,不吃混毛豬了。同時,也是這25%股權,在村與企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村集體資產轉化為企業的股本金,形成了集體經濟新的有效實現形式,使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了穩定的物質基礎。
永聯村 永聯村
永聯村長期以來堅持共建共享、共同富裕的原則,積極探索和實踐了從計劃經濟時代的集體生產向商品經濟時代的集體經濟轉變、繼而向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集體資本跨越的發展路徑,闖出了既充分體現社會主義優越性,又充分尊重市場經濟規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模式,正在以新的居住、生活、生產、組織和收入等方式,實現着農村、農業、農民存在方式的轉變。“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追求永無止境的永聯人在永聯村黨委的帶領下正邁開矯健的步伐,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道路上昂首闊步、勇往直前!

永聯村特色旅遊

永聯村吃在永聯

永聯小鎮上有一條美食薈萃的街道,總長680米,共有餐飲單位30餘家。永聯美食街上,沙洲春曉、沙洲風情、同香齋麪館、茗香閣菜館、皖北地鍋雞、好滋味菜館等餐飲名店特色鮮明,國家高級烹調師雲集,技藝超羣,在全國江鮮烹飪大賽中屢獲金獎。該街為江蘇省餐飲質量安全示範街。

永聯村住在永聯

田園居酒店,有30間休閒木屋臨水而立,可提供幽謐、體貼的休閒木屋度假享受。
永聯小鎮度假酒店,四星標準的精品園林式酒店,餐飲、客房、會議、健身功能齊全。
永聯玖雅酒店,江南田園裝飾精品酒店,酒店設有102間客房,集客房、餐飲、會議、休閒等多功能於一體。

永聯村遊在永聯

蘇州江南農耕文化園,佔地500畝,於2009年9月動工建設,2010年7月18日竣工開園。2019年改造升級後,全園分為肥米粒萌寵樂園、休閒木屋區、作坊區、農家樂園區、水上樂園遊樂場六大區域。
蘇州江南農耕文化園集觀賞性、知識性、娛樂性、商業性於一體,讓遊客既能觀賞到江南田園風光、品味江南田園文化,又能體驗現代旅遊特色,滿足休閒、觀光、娛樂的需求。
2.金手指廣場
金手指廣場前方的“金手指”雕塑,名叫“創造”,又名“白手起家”。它有三層含義:一是創造實幹之手。永聯村是1970年,在長江邊上圍墾建村的,由於地勢低窪、十澇九災,直到1978年村裏負債6萬多元,人均收入68元,是全縣最小最窮的一個村。50年來,永聯村在吳棟材老書記的帶領下,創新落實黨的好政策,團結廣大村民實幹爭先,使永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二是共建共享之手。永聯的快速發展得益於共建共享的發展動力。1995年起,為先富帶後富,同時拓展發展空間,永聯村先後五次並隊擴村,村民由800多人增加到了1萬多人,並隊擴村過程中,永聯始終堅持“進了永聯門,就是永聯人;凡是永聯人,待遇人人都平等”。雕塑的五個手指分別代表永聯村,和新併入的永南、永豐、東華、東勝等四個村,整隻手呈握拳狀,代表新老永聯村民不分新老,團結一致,共建共享,共創未來。三是開放共贏之手。這隻手呈現拳頭狀,但並未握緊,一方面代表着永聯村不封閉,高度開放;另一方面,代表着永聯村互利共贏的發展理念,全村發展仍有很大的空間和餘地。同時,側面的輪廓線正好是永聯村村域的輪廓線。
3.永聯展示館
永聯展示館於2014年4月29日正式啓用,並於2019年進行了擴建,擁有建築面積2000平米,分上下兩層,永聯展示館是對永聯歷史、永聯現狀和永聯經驗的集中展示,採用當前比較流行的流媒體展示技術,全面展示永聯村鄉村振興的實踐和探索。
4.愛心互助街
該街總建築面積2000平米,主要分為永聯書屋、永合社區黨羣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和健康頤養區等4大功能區域。“愛心互助街”的整體運行,完全依託於永聯志願者聯合會,志願者利用節假日休息時間自發地、無償地參與到義工活動中來,讓需要幫助的人在這裏得到幫助,“讓愛心在互助中閃光”。
5.永聯垂釣中心
永聯垂釣中心是集專業競技釣、休閒釣為一體的多功能垂釣中心,舉辦過多屆全國性競技賽事,配套有國學書院、親水餐吧、木屋度假、野營燒烤等項目。

永聯村購在永聯

永聯既有傳統江南的水鄉韻味,又有農耕文化的豐富資源;既有現代化建設的豐碩成果,又不失魅力鄉村的生態風情。可賞可玩之餘,永聯村還有一些如永聯大米、花露酒、陶瓷藝坊的瓷器等永聯土特產、旅遊紀念品

永聯村娛在永聯

田園垂釣、休閒採摘、陶藝體驗、土灶燒烤……體驗田園休閒時光,聽着優雅的音樂,捧着醇香的茶飲,享受慢生活

永聯村人物

永聯村吳棟材

吳棟材 吳棟材
出生地:江蘇
公司: 永鋼集團
總部:江蘇
主要領域: 鋼鐵
2008胡潤鋼鐵富豪榜(第10 名) 2008胡潤百富榜: 第128名

永聯村個人介紹

吳棟材,漢族,1936年8月出生。小學畢業後輟學,14歲時去上海做鐵匠鋪學徒。1952年從軍參加抗美援朝,第二年7月負傷,1954年傷愈歸隊後不久入軍校學習,1957年在軍校入黨,並於同年退伍返鄉,當過小學教師、磚瓦廠保衞幹事、生產隊長等。 1978年8月,他開始擔任江蘇張家港南豐鎮永聯村黨支部書記。 現任江蘇永鋼集團董事長、張家港市南豐鎮永聯村黨委書記。

永聯村個人榮譽

2008年9月27日、28日,第八屆全國“村長”論壇在北京市昌平區鄭各莊村舉行,南豐鎮永聯村黨委書記吳棟材應邀參加。本次論壇,圍繞農村30年來改革、創新、發展的成功實踐和寶貴經驗,以及新的歷史時期的目標任務作了交流和探討。論壇同時公佈了“中國名村影響力排行榜”,永聯在全國村莊中發展指數排名第三,在“中國十大經濟強村”中列第六位。在9月27日晚舉行的“十大傑出村官”頒獎典禮上,吳棟材榮獲“十大傑出村官”和“百名優秀村官”稱號。

永聯村村企合一

吳棟材認為:永聯村有“村企合一”的基礎,有“集體資本”的支撐,理應走在前頭,為全國新農村建設探路子,提供借鑑。為此,在新農村建設中,他們着重解決好“五個化”的問題。一是居住方式城鎮化。建設起了總投資15億元、可入住4500户居民的“鋼村嘉園”。二是生活方式社區化。投資6000萬元建設社區服務中心、文化活動廣場,強化社區服務功能,提高服務層次。從2004年始,他們就設立了“文明家庭獎”,每年拿出1000萬元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獎金,引導村民提高“文明素質”和享受現代生活。三是生產方式產業化。將全村土地流轉到苗木公司統一經營,使村民就地轉化為農業產業工人,拿工資,享受“土地分紅”。四是組織方式自治化。按社區管理體制,設立園區、樓道,並選舉產生園區長、樓道長,實施民主管理。五是收入方式多元化。這其中,老年人、老黨員、在校學生、享有農保和社保的人員可獲得福利性收入,少數困難村民家庭則可從“惠民基金”獲得救濟性收入。以上“五個化”的實現,將使永聯成為一座既不同於城市,又有別於農村的氣象一新的“農城”。
如今的永聯已是蘇南最大最富裕的村之一,全村總資產達40億元。2011年,村民人均收入已達25238元。

永聯村村莊榮譽

榮獲“江蘇省文明村”,“江蘇省百佳生態村”,“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2019年7月28日,入選首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單。 [5] 
2019年12月24日,入選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名單。 [4] 
2021年11月12日,入選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公佈的2010-2017年中國美麗休閒鄉村監測合格名單。 [6-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