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殿前歡

(曲牌名)

鎖定
殿前歡,曲牌名。又名“鳳將雛”“鳳引雛”“燕引雛”“小婦孩兒”。入“雙調”。正體九句八韻,四十二字,基本句式(除襯字外)為:三、七、七、四、五、三、五、四、四。此調用於劇曲、散曲套數小令,還可以與中呂宮的“醉高歌”組成帶過曲“醉高歌帶過殿前歡”。代表作有盧摯殿前歡·酒杯濃》、張可久殿前歡·次酸齋韻》等。
曲牌名
殿前歡
宮    調
雙調
始興年代
不詳
流行年代
元代
字    數
正體四十二字
代表作
《殿前歡·次酸齋韻》《殿前歡·酒杯濃》

殿前歡體裁沿革

殿前歡,曲牌名。又名“鳳將雛”“鳳引雛”“燕引雛”“小婦孩兒”。《太平樂府》注“雙調”。此曲牌可用於劇曲、散曲套數和小令,可以與中呂宮的“醉高歌”組成帶過曲“醉高歌帶過殿前歡”。
此調起源難以確切考證。宋代朱熹在《朱子語類》中説:“古樂府只是詩中間添卻許多泛聲,後人怕失了那泛聲,逐一聲添個實字,遂成長短句,今曲子便是。”按朱熹的説法,是由詩變而為詞。若詞變而為曲,則又就長短句之泛聲,添上實字。如元人之過曲,有與詞同一調名而字句不同者,蓋以虛聲多而音節異也,其流為襯字之雜,即一調中亦多寡不一,如“殿前歡”。 [1]  [2]  [3-4] 

殿前歡曲牌説明

正體
殿前歡曲牌正格,雙調四十二字,全曲九句八韻,前段四句三平韻、一葉韻,後段五句兩平韻、兩葉韻。其基本句式(除襯字外)為:三、七、七、四、五、三、五、四、四。盧摯《殿前歡·小樓紅》有三個襯字。張可久《殿前歡·宴瑤池》前段第二句“蓮花白酒綠荷杯”,“蓮”字平聲,“白”字仄聲。第三句“起來搔首人獨自”,“起”字、“獨”自俱仄聲,“搔”字平聲。後段第三句“花底佳人醉”,“花”字平聲。第五句“涼月纖纖”,“涼”字平聲。第六句可作三字或增字。譜內可平可仄據此,其餘參校下曲《殿前歡·嘆詩癯》。 [1]  [2]  [3] 
變體
殿前歡另有一體,雙調四十四字,前段四句三平韻、一葉韻,後段五句兩平韻、兩葉韻。此體與正體大致相同,惟後段第二句多二字,作五字句。其基本句式(除襯字外)為:三、七、七、四、五、五、五、四、四。《小山樂府》中,此調甚多,襯字各異,錄一二體,可概其餘。 [2]  [3] 

殿前歡格律對照

正體
格律對照例曲:盧摯《殿前歡·小樓紅》
小樓。紗窗斜照月朦。繡衾薄(襯字)不耐春寒凍,簾幙無風。
仄平。中平中仄仄平。中平中仄平中仄,中仄平
篆(襯字)煙消寶鼎。難成。辜負了(襯字)鸞和。山長水遠,何日相
平平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 [1] 
變體
格律對照例曲:張可久《殿前歡·嘆詩癯》
嘆詩。十年香夢老江。笙歌又是錢塘路,往事何
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青鸞寫恨。紅錦題情。翠館酬春。桃花結子,乳燕將
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 [3] 
(説明:曲牌格律與對照例曲交錯排列。格律使用宋體字排印,例曲使用斜體字排印。曲牌符號含義如下:平,表示填平聲字;仄,表示填仄聲字;加粗體字為韻腳所在。)

殿前歡典範作品

元·盧摯《殿前歡·酒杯濃》《殿前歡·小樓紅》
元·劉致殿前歡·醉顏酡》《殿前歡·道情》
元·薛昂夫《殿前歡·夏》《殿前歡·浪淘淘》
元·張可久《殿前歡·客中》《殿前歡·次酸齋韻》《殿前歡·水晶宮》《殿前歡·別情》
元·喬吉《殿前歡·登江山第一樓》《殿前歡·登鳳凰台》
元·貫雲石殿前歡·隔簾聽》《殿前歡·楚懷王》《殿前歡·數歸期》《殿前歡·夜啼烏》
元·大食惟寅《殿前歡·奉寄小山先輩》
元·高栻《殿前歡·題小山蘇堤漁唱》
參考資料
  • 1.    李修生.元曲大辭典(修訂版).南京:鳳凰出版社,2003:452
  • 2.    蔣星煜 等.元曲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0:1465
  • 3.    殿前歡 欽譜  .搜韻網[引用日期2015-10-12]
  • 4.    趙興勤 趙韡 譯註.元曲三百首.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9:207
  • 5.    李修生.元曲大辭典(修訂版).南京:鳳凰出版社,2003:283-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