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殿前歡·醉顏酡

鎖定
《殿前歡·醉顏酡》是元代散曲家劉時中創作的一首散曲。此曲描寫元朝“官吏下鄉,百姓遭殃”的生動場景,反映元代人民受到的深重壓迫。全曲不用典,不作比興,只用白描手法客觀描述官吏的貪暴,爪牙的兇橫,百姓的驚恐藏匿及田園的慘遭暴殄,寫得生動傳神,如歷歷在目。全曲語言淺顯通俗,曉暢明快。 [1] 
作品名稱
殿前歡·醉顏酡
作    者
劉時中
創作年代
元代
作品出處
《全元散曲》
作品體裁
散曲
宮    調
雙調
曲    牌
殿前歡

殿前歡·醉顏酡作品原文

【雙調】殿前歡·醉顏酡
醉顏酡,太翁莊上走如梭。門前幾個官人坐,有虎皮馱馱。呼王留喚伴哥,無一個,空叫得喉嚨破。人踏了瓜果,馬踐了田禾。 [2] 

殿前歡·醉顏酡註釋譯文

殿前歡·醉顏酡詞句註釋

殿前歡:曲牌名。句式為三七七四五三五四四,共九句。 [3] 
②醉顏酡(tuó):喝酒後滿臉通紅。
③虎皮馱馱(tuó):裝滿財物的虎皮袋子。
④王留、伴哥:農民的名字。
⑤踐:踩。 [2] 

殿前歡·醉顏酡白話譯文

官吏們喝得醉臉通紅,在太翁的莊裏橫衝直撞,穿行如梭。有幾個官人坐在門前,身邊放着裝滿財物的虎皮口袋。他們挨户吆喝,一會兒叫王留,一會兒叫伴哥,莊裏的人都躲了出去,任他們叫破了喉嚨也無人答應。這羣官吏惱羞成怒,連人帶馬把地裏的瓜果莊稼踐踏得一片狠藉。 [2] 

殿前歡·醉顏酡創作背景

此曲創作時間未知,元代農民受到官吏掠奪騷擾可謂是司空見慣的現象,僅舉元朝官方法典《元典章》中所載的案例即可窺見一斑,作者即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有感而作此曲。 [4] 

殿前歡·醉顏酡作品鑑賞

殿前歡·醉顏酡文學賞析

這首散曲,描摹了一幅元代官吏行兇圖,將官吏及其爪牙的窮兇極惡和百姓的哀苦無依展現得淋漓盡致。
“醉顏酡,大翁莊上走如梭”,首句寫一羣喝得酩酊大醉的兵士在村上的莊子裏穿來穿去,到處尋找可以帶走的財物。“醉顏酡”,寫的是官吏們醉酒之後面頰通紅的樣子,突出了其散漫無度的情態。“大翁”這裏是對年長的男子的尊稱,體現了作者對普通勞動人民的尊重,與官吏們目空一切、如人無人之境的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門前幾個官人坐,有虎皮馱馱”,這一句寫官員及其爪牙們在村莊之中四處搜尋、滿載而歸的場景。幾個神氣十足的官員模樣的人坐在大翁門前,身旁放着一堆堆滿滿當當的皮袋子,裏面裝的都是從鄉民家中搜刮來的糧食財物。
官吏們貪得無厭,雖袋子中已經裝滿了搜刮來的財物,卻仍不滿足,於是便命令手下那羣張牙舞爪的兵士,四處吆喝喊叫那些叫做“王留、伴哥”的村民,督促他們出來繳納賦税,為其供應食宿。但是,哪怕這羣爪牙們喊破了喉嚨,也沒有一個農民出來應答。由這一情景可以推斷出,官吏們的這次下鄉,進行的一定是賦税外的額外掠奪,若是正常的賦税收斂,村民們是不敢躲避不見的,否則就要受到元朝法律的嚴懲。
四處搜尋,沒有找到躲藏的農民,官吏們可謂是氣急敗壞,惱羞成怒,索性“踏了瓜果,踐了田禾”,將農民田裏的莊稼瓜果踐踏得面目全非,而鄉民們寧可糧食莊稼被糟蹋殆盡也不敢出來應付官差的行為也從反面進一步襯托了官差們的兇惡。
散曲通篇採用白描手法,既沒有艱深晦澀的典故,也沒有比興等複雜的手法,而是運用俚語俗諺客觀冷靜地將官吏們的舉動描畫了出來。 [5] 

殿前歡·醉顏酡名家點評

重慶工商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原院長、教授熊篤《元曲鑑賞辭典》:這支散曲未使典故,不用比興,亦無責罵,純用白插手法只作客觀描述,而官吏的貪暴兇狼,飽肥私囊,爪牙的叱呼麼喝,帶醉亂闖,村民的驚恐藏匿,田園的慘道暴殄,均寫得活靈活現,歷歷如在目前。“醉顏酡”“走如梭”“虎皮馱馱”“叫得喉嚨破”等詞語,既通俗顯豁,又生動傳神。特別是“走”“坐”“呼”“喚”“叫”“踏”“踐”等一系列動詞,構成了飛動流走的意象,有聲有色的畫面。 [4] 

殿前歡·醉顏酡作者簡介

劉時中,生卒年不詳,洪都(今江西南昌)人。元代散曲家,約元成宗大德中前後在世,官學士。工作曲,今存小令六十餘支,套數三首。 [6] 
參考資料
  • 1.    傅德岷,餘曲編著.傳統文化名篇賞析叢書 元曲名篇賞析:巴蜀書社,2012.02:第167頁
  • 2.    麼書儀選注;郝敏今譯.注音註解今釋插圖元曲三百首:大連出版社,1992.07:第290頁
  • 3.    王季思,董上德.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精品 元曲精品附明雜劇精品:時代文藝出版社,2018.07:第601頁
  • 4.    蔣星昱主編;齊森華,葉長海副主編.元曲鑑賞辭典: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10:第585頁
  • 5.    陳思思,於湘婉編著.元曲鑑賞大全集 下:中國華僑出版社,2012.09:第549頁
  • 6.    方青羽編著.中華古詩詞大講堂:中國華僑出版社,2017.06:第31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