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殿前歡·省悟

鎖定
《殿前歡·省悟》是元代文學家李伯瞻創作的散曲。這是由七首小令組成的一組曲子,抒發了作者省悟到仕途不可走,享天倫之樂,躬耕田園之樂,賞遊山水之樂,七首曲子從不同角度抒寫寄情于山水田園生活的欣喜和厭倦官場生涯的情緒。全部曲子基本上用口語,純樸真摯。
作品名稱
殿前歡·省悟
作    者
李伯瞻
創作年代
元代
出    處
全元散曲
作品體裁
散曲
別    名
【雙調】殿前歡·省悟

殿前歡·省悟作品原文

【雙調】殿前歡·省悟
去來兮,黃花爛熳滿東籬。田園成趣知閒貴,今是前非。失迷途尚可追,回頭易,好整理閒活計。團欒燈花,稚子山妻。
去來兮,黃雞啄黍正秋肥。尋常老瓦盆邊醉,不記東西。教山童替説知,權休罪,老弟兄行都申意。今朝溷擾,來日回席
去來兮,青山邀我怪來遲。從他傀儡棚中戲,舉目揚眉。欠排場佔幾回,痴兒輩,參不透其中意。止不過張公吃酒,李老如泥。
到閒中,閒中何必問窮通?杜鵑啼破南柯夢,往事成空。對青山酒一鍾,琴三弄,此樂和誰共?清風伴我,我伴清風。
駕扁舟,雲帆百尺洞庭秋。黃柑萬顆霜初透,綠蟻香浮,閒來飲數甌,醉夢醒時候,月色明如晝。白蘋渡口,紅蓼灘頭。
好閒居,百年先過四旬餘。浮生待足何時足,早賦歸歟。莫遑遑盼仕途,忙回步,休直待年華暮。功名未了,了後何如?
醉醺醺,無何鄉里好潛身。閒愁心上消磨盡,爛熳天真。賢愚有幾人?君休問,親曾見漁樵論。風流伯倫,憔悴靈均 [1] 

殿前歡·省悟註釋譯文

殿前歡·省悟詞句註釋

⑴雙調:宮調名,元曲常用宮調之一。殿前歡:曲牌名,又名“燕引雛”等。入“雙調”,單曲四十二字。
⑵去來兮:回去吧。陶淵明歸去來辭》:“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
⑶團欒:指圓月。
⑷尋常:常常。瓦盆:古時一種粗陋的酒具。
⑸不記東西:辨不清回去的方向。
⑹權:姑且,暫且。休罪:不要怪罪。
⑺行:輩。
⑻溷擾:即混擾,打擾。
⑼回席:設宴回請。
⑽傀儡棚:原指演戲的場所,喻指官場。
⑾欠(shuǎ):即“耍”。至今仍説“耍排場”,講闊氣。
⑿窮通:貧困和顯達。
⒀綠蟻:本意是新釀未過濾的酒,上有浮渣,即酒上浮起的綠色泡沫。此處泛指酒。
⒁蘋(pín):一種長在淺水中的蕨類植物。
⒂遑遑:匆忙的樣子。
⒃無何鄉:即無何有之鄉,空虛烏有境界。《莊子·逍遙遊》:“今子有大樹,惠其無用,何不樹之於無何有之多,廣莫之野?”
⒄伯倫:晉代劉伶之字,竹林七賢之一。《晉書》卷四九《劉伶傳》:“常乘鹿車,攜一壺酒,使人荷鍤而隨之,謂曰:‘死便埋我。其遺形骸如此。”這裏指放懷痛飲,風流倜儻。
⒅靈均:屈原之字。屈原放逐,“遊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屈原《漁父》)。此指屈原憂國憂民而導致自己面容憔悴。 [2] 

殿前歡·省悟白話譯文

歸去吧,秋季菊花爛漫開滿東籬。田園生活富有情趣讓人懂得閒適的可貴,明白了今是昨非。誤入迷途還可以追悔。趕緊回頭,來料理手頭的活兒。伴着燈花欣賞明月,與稚子山妻共享天倫之樂。
歸去吧,秋季禾黍豐收黃雞正肥美。經常在老瓦盆邊喝得大醉,走路迷迷糊糊辨不清南北東西。只好讓山童向老弟兄們回話:請你們別怪罪,瞭解我的心意,今日打擾了你們,明日一定設酒席回請你們各位。
歸去吧,青山邀請我做客,還怪我來得遲。由他傀儡棚中演戲,舉目揚眉。講排場擺闊氣,耍幾回,痴迷的那些人,參悟不透其中的意味。只不過是張公喝美酒,而李老爛醉如泥。
處於閒居中,閒居時為什麼要問窮困還是通達呢?杜鵑啼聲驚醒了南柯美夢,往事都已成空。對着青山喝上一鍾酒,彈奏幾支曲子,這種樂趣誰能共享?清風陪伴着我,我也陪伴着清風。
駕一葉扁舟,揚起百尺雲帆行駛在秋色下的洞庭湖上。千萬顆黃柑經霜初熟,閒適中端起浮着泡沫的美酒,喝他幾鍾,大醉後夢中醒來的時候,月色照嘚如白如晝。眼前是白蘋渡口,紅蓼灘頭。
閒居生活好,百年人生都過了四十多年了。人生想要滿足要等到什麼時候才滿足,不如早點歸隱去吧。不要急匆匆地盼着仕途升遷,趕緊回頭,不要等到年華遲暮。功名未實現,就算實現了又怎麼樣?
喝得醉醺醺,無何有之鄉里適合寄身。心上的閒愁全銷盡,活得天真浪漫。有幾人賢幾人愚?您就不要問了,是非功過自有歷史評價。風流倜儻的是劉伯倫,憔悴抑鬱的是屈靈均。

殿前歡·省悟創作背景

《殿前歡·省悟》,收錄於《太平樂府》卷一,是由七首小令組成的一組散曲作品,創作於李伯瞻棄官歸隱之後,具體創作時間難以確考。 [2]  [3]  [4] 

殿前歡·省悟作品鑑賞

殿前歡·省悟整體賞析

《殿前歡·省悟》這組曲子,抒發了作者省悟到仕途不可走,享天倫之樂,躬耕田園之樂,賞遊山水之樂。全部曲子基本上用口語,純樸真摯。
第一首曲子,“去來兮”一句,顯然是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之縮寫:“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顏延年陶徵士誄》:“子之悟之,何悟之辨,賦辭歸來,高蹈獨善。”此曲覺察到迷途未遠,今是昨非,感到田園山水和天倫之樂,表現出厭惡官場的情緒。用典平淡而文雅,體現了元曲本色當行特色。
第二首曲子寫歸居田園後,和弟兄們互相請酒,樂在其中。此曲主要描寫歸隱生活的樂趣,場面熱鬧,情誼真摯。“黃雞啄黍正秋肥”點明時間是秋天,熱愛生活之情畢現。“老弟兄行都申意”中的“申意”,即抒發胸臆,《尚書正義孔穎達在“詩言志,歌詠言”下疏曰:“作詩者直言不足以申意,故長歌之”,可知此曲作者飲酒賦詩之才氣。
第三首曲子描指人生如戲,替他人受罪;表明對人生官場如傀僵,你方唱罷我登場之厭惡態度。“張公吃酒,李老如泥”,程大昌《演繁露續集》卷二:“則天時,讖謠曰:‘張公吃酒李公醉。’張公,易之兄弟也;李氏,言李氏不盛也。”本為唐代諺語,言唐武則天時張易之兄弟當權,李氏王室大權旁落。後用以比喻由於誤會代人受過,又喻一方取得實益,一方徒負虛名。
第四首曲子寫歸家閒居,不問貧富,人生如夢,飲酒彈琴,其樂無窮。“閒中何必問窮通”,《莊子·讓王》:“古之得道者,窮亦樂,通亦樂,所樂非窮通也。”杜鵑啼破南柯夢,喻理想破滅,南柯夢,典出李公佐《南柯太守傳》。“清風伴我,我伴清風”,頂針迴環,得自然之樂趣,大有李白襄陽歌》“清風朗月不用一錢買,玉山自倒非人推”和蘇軾赤壁賦》“唯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之底藴。
第五首曲子寫駕小船遊洞庭湖之秋色。“黃柑”之“黃”,“黃柑萬顆霜初透”之“霜初透”,“綠蟻”之“綠”,“白蘋”之“白”,“紅蓼”之“紅”,真乃五色繽紛,一幅洞庭秋色圖。關於洞庭湖,歷代文人墨客留下無數詩畫,僅以詩論,屈原有“洞庭波兮木葉下”(《九歌·湘夫人》);孟浩然有“洞庭一葉驚秋早”(《和盧明府送鄭十三還京兼寄之什》);劉禹錫有“洞庭秋月生湖心”(《洞庭秋月行》),“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裏一青螺”(《望洞庭》);等等,讀此曲更覺山水有趣,洞庭可愛。由此亦得美的享受。
第六首曲子寫年過不惑,對人生仕途提出看法。人生百年,盼登仕途和富足,趕快回頭是岸,因為功名如海,仕途如海。即使有了功名,又能怎樣呢?顯示出作者輕視功名,厭惡仕途之省悟。這當為追求官祿和功名者之棒喝,發人深省,促人覺悟。
第七首曲子用“無何鄉”“風流伯倫”“憔悴靈均”典故,批判社會不分是非和賢愚之黑暗,表現出對世風日下的憤激和不滿。“賢愚有幾人,君休問,親曾見漁樵論”,説明千秋功罪,自有人民評説。其寓意及警戒味頗濃。 [3] 

殿前歡·省悟名家點評

四川師範大學圖書館館長鄧元煊《元曲:彩圖版》:“作者《殿前歡·省悟》組曲共七首,寫棄官歸隱的醒悟,即陶淵明所謂‘知學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歸去來辭》)。” [2] 

殿前歡·省悟作者簡介

李伯瞻,元代詞人、散曲作家。生卒年不詳。號熙怡。據孫楷第元曲家考略》,他就是李屺,其祖父李恆,元初為蒙古漢軍都元帥,曾打敗文天祥,攻破張世傑陸秀夫,累立戰功。其曾祖父曾為西夏國主。李伯瞻自己曾官至翰林直學士、階中議大夫。善書畫,能詞曲。《太和正音譜》把他列為“詞林英傑”。今存散曲小令七首。 [4] 
參考資料
  • 1.    隋樹森.全元散曲(下)[M].北京:中華書局,1964:1290-1291
  • 2.    鄧元煊.元曲:彩圖版[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2020:19
  • 3.    李修生.元曲大辭典(修訂版)[M].南京:鳳凰出版社,2003:289-290
  • 4.    陳鵬 閆麗紅.元曲三百首鑑賞辭典[M].武漢:崇文書局,2020:306-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