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陸秀夫

(南宋民族英雄)

鎖定
陸秀夫(1236年-1279年),字君實, [19]  楚州鹽城人。 [20]  中國南宋末抗元大臣。 [19] 
陸秀夫幼時,與其兄陸清夫一同,前往孟氏學館,拜京口名儒孟逢大、孟逢原為師。 [20]  1255年,陸秀夫參加州府考試,名列榜首。而後潛心研究程朱理學,同時博覽羣書,注重研究宋代名臣政治主張與遼、金的興亡,以及蒙古人崛起的經驗教訓。 [21] 
1275年,元朝兵馬進攻宋朝,李氏幕府分崩離析,幕僚紛紛辭職,唯獨陸秀夫與李庭芝誓死抗敵,而後陸秀夫被推薦給朝廷,官至禮部侍郎 [22]  1278年初,益王趙昰死,羣臣多欲散去,陸秀夫勉勵羣臣,再立8歲的衞王趙昺為帝,改元祥興,任左丞相,與張世傑同執朝政。1279年,元張弘範攻崖山,宋軍大敗。遂驅妻子入海,自負帝昺投海死。 [19] 
別    名
陸君實
君實
所處時代
南宋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楚州鹽城縣(今江蘇省鹽城市
出生日期
1235年 [1] 
逝世日期
1279年2月 [1] 
本    名
陸秀夫

陸秀夫人物生平

陸秀夫初露鋒芒

陸秀夫頭像 陸秀夫頭像
陸秀夫三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就把家遷徙到了鎮江。稍大以後,就跟隨本鄉的兩位孟先生讀書學習,孟先生的學生經常有百餘人,但他單單指着陸秀夫説:“這小傢伙不一般哪。”寶祐四年,考上了進士。 [18]  李庭芝鎮守淮南時,聽説了陸秀夫,就將他羅致到自己的幕府中。當時天下人稱蒐羅人才最多的,以淮南李庭芝為第一名,號稱“小朝廷”。 [2] 
陸秀夫才思清麗,在當時的文人中很少有能夠趕得上他的。性格沉靜,不苟求被別人知道,每當幕僚們到官署請見,賓主共歡同樂,只有陸秀夫一人默默地不發一言。有時在府中舉行宴會,在宴席上,他總是正襟危坐,矜持莊重,很少與人交往。等到考察他的事務,他都治理得很好,李庭芝由是更加器重他,即使調任官職,也不讓陸秀夫離開自己,自從他到李庭芝幕府中,曾三次進升,直到主管機宜文字。 [3] 

陸秀夫步入仕途

鹹淳十年(公元1274年),李庭芝任淮東制置使,提升陸秀夫為參議官。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邊防緊急,幕僚大多逃走了,只有陸秀夫幾個人沒有離開。李庭芝向朝廷舉薦陸秀夫,因此他被任為司農寺丞,屢次升遷,直到任為宗正少卿兼代理起居舍人。 [4] 
陸秀夫 陸秀夫
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正月,以禮部侍郎身份到前線講和,還沒有到達,敵人就又反悔了。二王到温州,陸秀夫與蘇劉義,追隨二王而去,派人召回了陳宜中、張世傑等,於是大家共同擁立益王於福州。進升為端明殿學士、簽發樞密院事。陳宜中因為陸秀夫長期在軍隊裏,熟知軍務,每當有事都徵求陸秀夫的意見然後辦理,陸秀夫也全心全意為他參謀,言無不盡。不久因議事與陳宜中產生矛盾,陳宜中指使諫官上奏彈劾陸秀夫並罷免了他。張世傑責備陳宜中説:“這都是什麼時候了,還動輒讓台諫官彈劾人。陳宜中非常惶恐不安,急忙召回了陸秀夫。 [5] 

陸秀夫秉持朝政

陸秀夫題跋像 陸秀夫題跋像
當時君臣流亡海濱,大小政事都疏於治理,楊太妃垂簾聽政,與臣下説話還自稱為奴。每當羣臣朝會的時候,陸秀夫仍端持着手板,儼然像過去上朝一樣,有時在行程途中,悽然淚下,用朝衣拭淚,衣服都濕透了,左右的人為他所感染都無不悲痛欲絕。因井澳大風的原因,益王驚懼而死,羣臣都想借此機會離開。陸秀夫説:“度宗皇帝有一個兒子還在,把他怎麼辦呢。古人中曾有過僅憑藉一旅即成就中興的,而我們現今百官都在,還有數萬軍隊,上天如果還沒想滅絕大宋,難道就不能憑此振興國家嗎”於是與眾大臣共同擁立衞王。當時陳宜中前往占城去了,因與張世傑不合,所以屢次徵召他都不到。於是以陸秀夫為左丞相,與張世傑共同秉政。其時張世傑領兵駐守崖山,陸秀夫則既要籌措軍旅,又要調集工役,而且凡是有什麼需要寫的,也都由他親自動手。雖然在顛沛流離之中,事務繁多,時間匆忙,他每天都還是要寫《大學章句》以勸講別人。 [6] 

陸秀夫負帝投海

陸秀夫負帝投海 陸秀夫負帝投海
陸秀夫在海上的時候,將二王的事都詳細地記述下來匯成一書,並將書授給禮部侍郎鄧光薦説:“你如果僥倖不死,就把書傳出去。” [7] 
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二月的一天晚上,風雨昏霧四塞,咫尺之間不能相辨,張世傑派小船到宋主那裏,想要奉宋主到他的船上,策劃乘機突圍,但陸秀夫害怕被人出賣,或被俘辱,固執着不肯帶宋主上船。 [8]  後崖山被攻破,陸秀夫護衞衞王的船一起逃走,而張世傑蘇劉義則各自逃生去了,陸秀夫考慮到難以逃脱,於是將自己的妻子兒女趕下海去,自己揹着衞王赴海而死,當時他年僅四十四歲 [1]  。在華夏五千年曆史長河中,陸秀夫也是抱幼主壯烈蹈海、以死殉國的愛國丞相, [9] 
崖山戰役後,鄧光薦將那本書帶回了廬陵。鄧光薦去世,這部書的存亡就無從得知了,所以那段海上的事,世人就再也無法得知其詳情了。 [10] 

陸秀夫個人作品

後人為紀念這位與國共存亡的抗元英雄,將其遺著彙編成《陸忠烈集》。

陸秀夫歷史評價

陸秀夫 陸秀夫
《宋史》:秀夫才思清麗,一時文人少能及之。性沈靜,不苟求人知。 [11] 
蔣一葵:當時有先兆曰:“擎天者,文天祥;捧日者,陸秀夫。” [12] 
林景熙:紫宸黃閣共樓船,海氣昏昏日月偏。平地已無行在所,丹心猶數中興年。生藏魚腹不見水,死抱龍鬚直上天。板蕩純臣有如此,流芳千古更無前。 [12] 
瞿佑:餘觀卷中所載,如謂陸秀夫殉國,家鉉翁持節,汪水雲賜還,實足以醜奸臣,壯義士。 [13] 
解縉:崖山敗後,祥興乘黑雲中與數舟漂去。宰執陸秀才赴水死,公有炯炯一心在天水相與永之詩。 [14] 
趙文濂:瞻、廣、秀夫、世傑事蹟,焜耀史策。後之論者,莫不仰其風,高其志,想見其為人。 [15] 
蔡東藩:及文、張、陸三人之奔波海陸,百折不回,尤為可歌可泣,可悲可慕。六合全覆而爭之一隅,城守不能而爭之海島,明知無益事,翻作有情痴,後人或笑其迂拙,不知時局至此,已萬無可存之理,文、張、陸三忠,亦不過吾盡吾心已耳。讀諸葛武侯《後出師表》,結末雲:“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成敗利鈍,非所逆睹。”千古忠臣義士,大都如此,於文、張、陸何尤乎,宋亡而綱常不亡,故胡運不及百年而又歸於明,是為一代計,固足悲,而為百世計,則猶足幸也。 [23] 
熊逸:那些理學名儒,如許衡、吳澄輩,皆俯首稱臣。只有文天祥、張世傑、陸秀夫、謝疊山不肯臣元,都死了節。 [16] 

陸秀夫後世紀念

陸秀夫公坊祠堂

陸秀夫陵園 陸秀夫陵園
明代,鹽城西大街曾建“陸忠烈公坊”,儒學街立有“宋丞相陸公故里碑”,上鐫“海國孤忠”。所建紀念坊碑,屢經戰亂,均已毀沒。惟明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建於鹽城儒學街的“陸忠烈公祠”尚存,今已修復,供人瞻仰。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陸秀夫墓地更替

主詞條:陸秀夫墓
陸秀夫墓 陸秀夫墓
《三合鎮志》稱,陸秀夫投海殉國之後,他的屍體漂到了海邊,被人撈起,葬於新會二城(即今台山市都斛鎮義城村)。元朝統治被推翻後,大約於明初1370年,有人在此為陸秀夫修建了莊嚴的墳墓,墓前設置石馬石獅。墳旁還蓋有房子,設有守墓人家。據説,二城村就是原來的守墓人家發展起來的。 [17] 
後該墓被破壞,《三合鎮志》記載:“約在清朝的中葉,陸秀夫後裔子孫爭取恢復舊墓不可得,決定尋一風水寶地築墓。於是選擇在三合鎮聯安馬山上的‘馬舌’上重新修建陸秀夫墓。”墓為土築,向東,墓碑高78釐米,寬44釐米,碑石為花崗岩。上刻“宋左柱國右丞相諱秀夫諡忠貞陸府君墓”,落款為“祀孫賜進士出身誥授中憲大夫置廣西按察使司分巡右江備道花霖鄉進士行中、樹英、文祖、錦泉等重修”。 [17] 
開平縣誌》也有所記載:“本市(縣)東山鎮馬山馬舌處有一古墓,葬是南宋末左丞相陸秀夫。該墓為土堆墓、坐西向東,長5 .1米,寬4米,墓正面有一塊長78釐米,寬44 .5釐米的花崗石墓碑。碑文中書曰:‘宋左柱國左丞相陸秀夫諡忠貞陸府君墓’等17字。” [17]  [24] 

陸秀夫影視形象

1979年電視劇《怒劍鳴文千歲飾演陸秀夫
1989年電視劇《鐵血大旗門》扮演者不詳(第二集有陸秀夫負帝投海劇情)
參考資料
  • 1.    《宋史》卷四百五十一·列傳第二百一十·忠義六:至元十六年二月,崖山破,秀夫走衞王舟,而世傑、劉義各斷維去,秀夫度不可脱,乃杖劍驅妻子入海,即負王赴海死,年四十四。
  • 2.    《宋史-列傳第二百一十-忠義六》:陸秀夫,字君實,楚州鹽城人。生三歲,其父徙家鎮江。稍長,從其鄉人孟先生學,孟之徒恆百餘,獨指秀夫曰:"此非凡兒也。"景定元年,登進士第。李庭芝鎮淮南,聞其名,闢置幕中。時天下稱得士多者,以淮南為第一,號"小朝廷"。
  • 3.    《宋史-列傳第二百一十-忠義六》:秀夫才思清麗,一時文人少能及之。性沉靜,不苟求人知,每僚吏至閣,賓主交歡,秀夫獨斂焉無一語。或時宴集府中,坐尊俎間,矜莊終日,未嘗少有希合。至察其事,皆治,庭芝益器之,雖改官不使去己,就幕三遷至主管機宜文字。
  • 4.    《宋史-列傳第二百一十-忠義六》:鹹淳十年,庭芝制置淮東,擢參議官。德祐元年,邊事急,諸僚屬多亡者,惟秀夫數人不去。庭芝上其名,除司農寺丞,累擢至宗正少卿兼權起居舍人。
  • 5.    《宋史-列傳第二百一十-忠義六》:二年正月,以禮部侍郎使軍前請和,不就而反。二王走温州,秀夫與蘇劉義追從之,使人召陳宜中、張世傑等皆至,遂相與立益王於福州。進端明殿學士、籤書樞密院事。宜中以秀夫久在兵間,知軍務,每事諮訪始行,秀夫亦悉心贊之,無不自盡。旋與議宜中不合,宜中使言者劾罷之。張世傑讓宜中曰:
  • 6.    《宋史-列傳第二百一十-忠義六》:時君臣播越海濱,庶事疏略,楊太妃垂簾,與羣臣語猶自稱奴。每時節朝會,秀夫儼然正笏立,如治朝,或時在行中,悽然泣下,以朝衣拭淚,衣盡浥,左右無不悲動者。屬井澳風,王以驚疾殂,羣臣皆欲散去。秀夫曰:"度宗皇帝一子尚在,將焉置之?古人有以一旅一成中興者,今百官有司皆具,士卒數萬,天若未欲絕宋,此豈不可為國邪?"乃與眾共立衞王。時陳宜中往占城,以與世傑不協,屢召不至。乃以秀夫為左丞相,與世傑共秉政。時世傑駐兵崖山,秀夫外籌軍旅,內調工役,凡有所述作,又盡出其手。雖匆遽流離中,猶日書《大學章句》以勸講。
  • 7.    《宋史-列傳第二百一十-忠義六》:方秀夫海上時,記二王事為一書甚悉,以授禮部侍郎鄧光薦曰:"君後死,幸傳之。"
  • 8.    《續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四:會日暮,風雨昏霧四塞,咫尺不相辨,世傑遣小舟至宋主所,欲奉宋主至其舟,謀遁去,陸秀夫恐為人所賣,或被俘辱,執不肯赴。
  • 9.    建湖旅遊之陸秀夫紀念館  .建湖新聞網[引用日期2020-03-12]
  • 10.    《宋史-列傳第二百一十-忠義六》:其後崖山平,光薦以其書還廬陵。大德初,光薦卒,其書存亡無從知,故海上之事,世莫得其詳雲。
  • 11.    宋史卷四百五十一 列傳第二百一十 忠義六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4-09]
  • 12.    卷六十三·宋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4-09]
  • 13.    歷代詩話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4-09]
  • 14.    卷之一萬三百九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4-09]
  • 15.    《書明韓文黌白麪將軍廟碑後》
  • 16.    (四)祭孔.文天祥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05-27]
  • 17.    義城村原來叫二城村 陸秀夫墓為何在馬山  .鳳凰網.2013-10-11[引用日期2013-12-21]
  • 18.    (清)秦煥著.《劍虹居古文詩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3:第323頁
  • 19.    陸秀夫  .中國社會科學詞條庫[引用日期2023-05-31]
  • 20.    姜正成主編.宋元鏖兵,襄陽之戰[M].中國財富出版社,2015.07.第254頁-第255頁
  • 21.    《江蘇文史資料》編輯部.江蘇名人傳[M].江蘇文史資料編輯部,1997.第98頁
  • 22.    宮達非主編.資政大典,3[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04.2014頁
  • 23.    水木森編著. 黨員幹部必修的中國風度[M]. 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 2020.01:194
  • 24.    黃錫之編著. 中華姓氏譜 陸姓卷[M]. 北京:現代出版社, 2002.01.247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