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殿前歡·懶雲窩

鎖定
《殿前歡·懶雲窩》是元代散曲作家阿里西瑛散曲作品,是由三首小令組成的組曲。這組曲子寫作者在懶雲窩中醒時飲酒作侍,醉後就擊節高歌,不弄絲竹不理書,同時表現了自己獨特招待客人的方式,主人公這樣極端懶散、放縱任性,反映了一種蔑視功名利祿、追求人性自由的精神。全曲結構渾然一體,形式自由橫放,抒情淋漓盡致。
作品名稱
殿前歡·懶雲窩
作    者
阿里西瑛
創作年代
元代
出    處
全元散曲
作品體裁
散曲
別    名
【雙調】殿前歡·懶雲窩

殿前歡·懶雲窩作品原文

【雙調】殿前歡·懶雲窩
懶雲窩,醒時詩酒醉時歌。瑤琴不理拋書卧,無夢南柯。得清閒儘快活,日月似攛梭過,富貴比花開落。青春去也,不樂如何?
懶雲窩,醒時詩酒醉時歌。瑤琴不理拋書卧,儘自磨陀。想人生待則麼?富貴比花開落,日月似攛梭過。呵呵笑我,我笑呵呵。
懶雲窩,客至待如何?懶雲窩裏和衣卧,儘自婆娑。想人生待則麼?貴比我高些個,富比我鬆些個?呵呵笑我,我笑呵呵。 [1] 

殿前歡·懶雲窩註釋譯文

殿前歡·懶雲窩詞句註釋

⑴雙調:宮調名,元曲常用宮調之一。殿前歡:曲牌名,又名“燕引雛”等,入雙調,單曲四十二字。懶雲窩:阿里西瑛所居住的書齋,在吳城(今江蘇蘇州)東北隅。
⑵瑤琴:鑲嵌着美玉的琴。泛指精美樂器。理:彈弄。
⑶無夢南柯:意為不做榮華富貴夢。南柯,用唐李公佐南柯太守傳》事。
⑷攛(cuān)梭:穿梭。
⑸磨陀:逍遙自在的樣子。元人口語。
⑹待則麼:更待何求。則麼,即怎麼,元人口語。
⑺呵呵:此狀笑聲。
⑻婆娑:盤桓,逍遙,自由。
⑼些個:即一點兒。 [2]  [3] 

殿前歡·懶雲窩白話譯文

居住在懶雲窩,清醒的時候吟詩飲酒酒醉時慷慨高歌。不理瑤琴拋下書本高卧,悠閒酣睡連夢都不做。得清閒時就快快活活。時間像穿梭一樣瞬息即逝,富貴不過像花兒一樣自開自落。青春一去不再回,為何不及時享樂?
居住在懶雲窩,清醒的時候吟詩飲酒酒醉時慷慨高歌。連瑤琴也懶得彈,書也拋在一邊,高枕無憂,整日把歲月消磨。想人生又怎麼樣?富貴不過像花兒一樣自開自落,時間像穿梭一樣瞬息即逝。世人呵呵笑我,我也一笑呵呵。
居住在懶雲窩,客人到了又如何?我依然在懶雲窩裏和衣而卧,只求自在舒展快活。想人一生又能怎麼樣?再貴能比我高多少,再富又能比我闊幾多?世人譏笑我懶散頹唐,我卻嘲笑世人為名利勞碌奔波。 [2]  [3] 

殿前歡·懶雲窩創作背景

這組曲子前有作者自序雲:“西瑛有居號懶雲窩,以殿前歡調歌此以自述。”可見這組散曲是阿里西瑛自述其懶雲窩生活的作品。
懶雲窩之名,源於北宋邵雍安樂窩之居號。邵雍安貧樂道,“歲時耕稼,僅給衣食,名其居曰安樂窩”(《宋史》本傳)。作者懶雲窩之號雖源於此,但特定含義與時代背景已有所不同。在元代,老莊思想成為一代士子的共同心理。不是入世,而是遁世,成為有元一代散曲的普遍情調。這在中國詩史上是一特異現象。其社會背景,乃是元代政治極為黑暗,士人沒有出路。阿里西瑛雖是回回人,屬色目人,但其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實具有普遍意義,所以才引起當時多名曲家的共鳴與和作。從阿里西瑛此曲,也可以見到元代西域人接受漢文化之深。 [3]  [4] 

殿前歡·懶雲窩作品鑑賞

殿前歡·懶雲窩整體賞析

這三首小令皆以“懶雲窩”三字開頭。古代文人一些書齋住處的名字多是某某齋、某某室,相比之下“懶雲窩”這個名字顯得很通俗可愛,同時也表現了作者不羈的性情和對於逍遙自在的追求。然後再看作者在懶雲窩裏的所作所為:醒時吟詩喝酒,醉時就高歌吟詩,從清醒到醉倒,循環不斷重複,構成了作者的全部日常生活。自古以來中國文人都有喝酒以消愁的説法,如曹操的“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從側面寫出作者對於現實社會爭名奪利現象的悲憤。後面的撫琴棄書、不願做南柯一夢正是表現了作者對功名利祿的鄙棄之情。在他看來,不如把這些人生的累贅統統丟掉,窩進自己的書齋喝酒享受人生自在舒適。“瑤琴不理拋書卧,無夢南柯”也照應了“懶”字,把作者慵懶散漫的性情表達得淋漓盡致。“無夢南柯”寫作者並不把求取功名當作人生己的追求。“南柯”是用典,唐李公佐《南柯太守傳》記敍淳于生晝夢入大槐安國被招為駙馬,在南柯郡做了二十年太守,享盡榮華富貴,醒來才方知是夢。這個故事被道家用來比喻人生如夢。正基於此,作者提出要活得清閒快活,不能被世俗所累。最後作者進一步表達自己的人生態度,把日月更替比喻成飛快的梭子,把富貴錢財的擁有比喻成花開花落那樣短暫。作者認為人生青春易逝,應珍惜時光,快快樂樂地享受人生,而不是侷限於短暫存在的名與利。
第二首小令起唱二句與前首起唱重複,便經營出一種沉醉詩酒流連不已的情境。“瑤琴不理拋書卧,儘自磨陀”,謂消磨歲月,逍遙自在。琴也懶得彈,書也懶得看,儘管歌酒,優遊卒歲。想人生,“富貴比花開落,日月似攛梭過”,富貴不過如花開花落,日月卻迅似穿梭飛過。此二句與前首同位二句文字相同而次序顛倒,亦增辭情興會淋漓往復縱橫之趣。“呵呵笑我,我笑呵呵。”世人呵呵笑我,我亦一笑呵呵。世人笑我,是笑我懶散頹唐。我笑世人,忘不了榮華富貴。作者一笑而已,順其辭情以解,則富貴比花開落,日月似穿梭過到頭來誰笑到最後,才是笑得最好。第二首與第一首之間,多重言疊句,新辭句中,可加留意的是“磨陀”二字與“呵呵”二句。“磨陀”二字,體現出作者的生活態度,對寸陰的珍惜,對人生的細味。“呵呵二句,則在灑脱俏皮中,見出對世俗的蔑視。
第三首小令仍是以“懶雲窩”起頭,但是卻換了個角度,寫自己獨特招待客人的方式。如果説在上首散曲中,作者日常生活的逍遙悠哉是本性使然的話,那這首描繪的對客人的隨意自然更是將這份性情發展到極致。客人的到來並沒有改變作者的生活方式,作者仍是和衣而卧,享受自己的世界。接下來作者交代了原因:“想人生待則麼?貴比我高些個,富比我鬆些個。”他認為人生在世應該具有的態度就是榮辱不驚、貧賤不移。身份高貴的人也沒有比我高多少。他們雖然風光一時,但是一旦失去權力,也是和我一樣。富有的人活得比較奢侈,但是終有散盡錢財的一天,到那個時候也不會寬鬆了。有權之人、富貴之人可能會嘲笑我不上進或者沒有遠大志向,我倒要譏諷他們看不透這些身外之物,徒增煩惱罷了。
這組曲子形象生動地表現了作者的人生追求和處世態度。作者認為功名利只是終將逝去的浮雲,不如珍惜時光,好好享受自己的生活,堅持自己的內心,這樣的人生才活得精彩。全曲語言俏皮通俗,一氣呵成,質樸中透露着真性情,其中藴含的人生哲理更發人深省,耐人尋味。 [3]  [4] 

殿前歡·懶雲窩名家點評

四川師範大學圖書館館長鄧元煊:這是一首自述心志的小曲,表現了作者流連詩酒、沉迷醉鄉的快樂心境和對功名富貴的鄙棄。直抒胸臆,樸素自然。此曲在當時頗負盛名,貫雲石、喬吉、衞立中、吳西逸等皆有和曲。(《元曲:彩圖版》) [2] 
四川師範大學教授趙義山:作者在這三首小令中是以一種悠閒酒脱、放誕不羈的面目出現的,不過,在“醒時詩酒醉時歌”“得清閒儘快活”等看似悠閒自在的那一面,便是仕途間阻而無路可走的悲憤;在“瑤琴不理拋書卧”“懶雲窩裏和衣卧”等看似放誕不羈的那面,便是對有志難展的一種抗議;在“呵呵笑我,我笑呵呵”這看似無可奈何而又一無顧及的那一面,便是一副傲岸的風骨和鄙棄世俗的目光。諸如這類散曲彷彿是歷史的熒光屏,不但從中映照出了一個不幸時代知識分子的精神面貌,同時也反射着當時社會的部分折光。這三首小令的語言均質樸無華,彷彿信筆寫來而一無錘鍊,這種簡淡閒放的特徵正體現着元代文人普遍的審美趣尚。(《元曲大辭典》) [5] 

殿前歡·懶雲窩作者簡介

阿里西瑛,元代散曲作家。回族,西域人,為阿里耀卿學士之子。曾寓居吳城(今江蘇蘇州),有居號懶雲窩。曾作《殿前歡》小令以自述。《全元散曲》錄存其小令四首。 [6] 
參考資料
  • 1.    隋樹森.全元散曲(上)[M].北京:中華書局,1964:38-39
  • 2.    鄧元煊.元曲:彩圖版[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2020:202-203
  • 3.    蔣星煜 等.元曲鑑賞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0:423-426
  • 4.    陳鵬 閆麗紅.元曲三百首鑑賞辭典[M].武漢:崇文書局,2020:332-334
  • 5.    李修生.元曲大辭典(修訂版)[M].南京:鳳凰出版社,2003:283-284
  • 6.    蔣星煜 等.元曲鑑賞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0: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