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殿前歡·碧雲深

鎖定
《殿前歡·碧雲深》是元代散曲作家衞立中創作的散曲·小令。此支小令寫山居樂趣,表現了眷戀自然、閒淡悠然的高潔情懷。境界清幽靜美,想象奇特,風格淡遠,頗近淵明。全曲九句,句句有“雲”,寫“雲”而不寫“窩”,亦自出機杼。
作品名稱
殿前歡·碧雲深
創作年代
元代
作品體裁
散曲·小令
作    者
衞立中
出    處
《全元散曲》
宮    調
雙調

殿前歡·碧雲深作品原文

【雙調·殿前歡】
碧雲深,碧雲深處路難尋。數椽茅屋和雲賃,雲在松陰。掛雲和八尺琴,卧苔石將雲根枕,折梅蕊把雲梢沁。雲心無我,雲我無心 [1] 

殿前歡·碧雲深註釋譯文

殿前歡·碧雲深詞句註釋

①殿前歡:原共2首(《雙調·殿前歡》 [2]  有兩首),為和阿里西瑛《懶雲窩》之作。
②碧雲:代指寺院或僧人。南朝梁江淹《休上人怨別》詩:“日暮碧雲合,佳人殊未來。”後常以“碧雲”作為與僧人作別之典。
③椽(chuán):房屋上與梁配合的橫木,即椽子。引申為房屋量詞,幾椽即幾間。
④雲和:山名,以產琴瑟用木而聞名。《周禮·春官·大司樂》:“孤竹之管,雲和之琴瑟。”鄭玄注:“雲和、空桑、龍門,皆山名。”
⑤雲根:本指深山雲起之處。亦指道觀僧寺,為雲遊僧道歇腳之處,故稱。唐司空圖《上陌梯寺懷舊僧》詩:“雲根禪客居,皆説舊吾廬。”這裏是雙關語。
⑥沁:汲取。
⑦無我:佛家語,指真我。
⑧無心:佛家有“無心自安”之説,指解除妄念乃見之真心。 [1] 

殿前歡·碧雲深白話譯文

層層碧雲繚繞,深似大海,碧雲深處小路縹緲難尋。把幾間茅屋和碧雲一起租來,把碧雲留在松蔭之中。我掛起名貴的雲和八尺琴,卧在長滿青苔的石頭上,把雲根當枕頭;我又折下梅花,把它拿到雲梢上,讓雲氣去浸潤。碧雲心中無我,我心中也無碧雲。 [3] 

殿前歡·碧雲深創作背景

衞中立現存小令《殿前歡》二首,皆為和阿里西瑛《懶雲窩》所作。本曲為第一首。 [4] 

殿前歡·碧雲深作品鑑賞

殿前歡·碧雲深文學鑑賞

寫隱居者閒雲野鶴般的生活起居和精神境界,風格清幽靜遠。
“碧雲深,碧雲深處路難尋”,有山的地方才有云,“碧雲”使雲由白而綠,可知雲是受了林木浸染而成,作者的居所不僅在山深處、雲深處,同時也是在樹深處,頗有賈島筆下的“雲深不知處”(《尋隱者不遇》)的隱範。“數椽茅屋和雲賃,雲在松陰”,作者的小茅屋向大自然租借了雲,然後把雲放在松陰之間,可見作者以奴僕命風月的詩人之情。“掛雲和八尺琴”,作者選擇在牆上掛琴,而且選擇掛雲和所產的琴,可見對琴的要求之高。琴是古人修身養性之物,對琴的要求亦是對高尚人格的要求。雖在深山,一把名琴,便把作者與山野樵夫區分來。“卧苔石將雲根枕”,依梅堯臣“掘地取雲根,剖堅如剖玉”(《次韻答吳長文內翰遺石器》)之意,理解為“雲根”為山石,作者卧於長滿苔蘚的大石上,頭枕着石頭。李白以一句“白首卧松雲”(《贈孟浩然》)寫盡孟浩然風流放達之態,而作者一句“卧苔石將雲根枕”,其風味絕不在孟夫子之下。“折梅蕊把雲梢沁”,“梅蕊”點明時節,初春微寒,作者觀景賞梅,將梅花浸潤在雲霧瀰漫的水汽中,花浸潤在水霧之中,持花的人又何嘗不是浸潤在山光霧態之中,受着大自然的滋養。作者通過文字,向我們傳送着生命沁人心脾的清涼。“雲心無我,雲我無心”,“無心”取自陶淵明“雲無心以出岫”(《歸去來兮辭》),表示莊子所説的那種物我兩忘的心靈境界。雲的意念裏沒有我的存在,我與雲兩兩相忘。作者將外在物境神髓與自我內心情感體驗完全相融,兩者可自由換位,自然而神妙。
“雲”“松”“琴”“苔石”“梅蕊”,這些貫穿全曲的意象皆脱盡俗塵,透出作者對清潔精神和高尚人格的追求。全篇着重寫居住環境,不着炯火之氣。而這樣一個冰清玉潔、與世隔絕的居住環境,正是作者瀟灑出塵、超然物外的人格的體現。值得提出的是,本曲為和阿里兩瑛《懶雲窩》,故而別有機杼地句句有“雲”,但清新自然,絲毫不顯累贅。 [4] 

殿前歡·碧雲深名家點評

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王星琦(《元曲三百首注評》):此曲亦為一種巧體,每句都有一個“雲”字,而云又具有某種隱喻意味。出世之想,隱於山阿之念,都是明顯的。雲的深意更在於作者在尋覓一種境界,即“無我”與“真心”。雲悠悠,雲自在,雲平常習見卻又有兒分神秘,看來作者對釋家思想是浸淫很深的。曲子則寫得深入而淺出,可謂出手不凡。 [1] 

殿前歡·碧雲深作者簡介

衞立中,名德辰,字立中。元朝人,生卒年不詳。約1290-1350前後在世。先世渤海(郡名,治所今河北滄州)人,七世祖始居錢塘(今浙江杭州),四世祖又徙至華亭(舊縣名,治所今上海松江區),是為華亭人。素以才幹稱,善書。隱居未仕,曾與阿里西瑛、貫雲石交遊,年輩亦相若。明·朱權《太和正音譜》列其於“詞林英傑”一百五十人之中。 [5] 
參考資料
  • 1.    任中敏,盧前選編,元曲三百首注評,鳳凰出版社,2015.05,第130頁
  • 2.    趙徵主編,唐詩宋詞元曲 第6冊 圖文珍藏版,線裝書局,2014.06,第2252頁
  • 3.    張為才主編,國學啓蒙經典 10 元曲三百首,青島出版社,2009.08,第207頁
  • 4.    陳鵬,閆麗紅主編,元曲三百首鑑賞辭典,崇文書局,2016.01,第305頁
  • 5.    寧海茹主編,精裝古典 唐詩 宋詞 元曲,黑龍江美術出版社,2017.06,第41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