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武威市博物館

鎖定
武威市博物館,位於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宣武街姑臧路25號,為國家三級博物館 [8]  ,展示甘肅省武威市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藴和豐富的文化遺產資源 [10] 
武威市博物館成立於1982年9月;2019年5月武威市博物館新館建成開放 [10]  ;2020年12月被評定為國家三級博物館 [8] 
武威市博物館館藏各類文物46111件,其中珍貴文物1036件,包括國寶級文物2件、一級文物170件、二級文物274件、三級文物592件。尤以漢唐絲綢之路文物、西夏文物、歷代佛教文物和少數民族文物引人注目,藏品總量僅次於甘肅省博物館甘肅簡牘博物館 [10] 
中文名
武威市博物館
外文名
Wuwei Museum
地理位置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姑臧路25號
佔地面積
36861.5 m²
類    別
綜合性博物館 [1] 
景點級別
國家三級博物館
投用時間
1982年9月1日 [24] 
開放時間
9:00-17:00,每週一閉館 [2] 
門票價格
免費參觀 [3] 
建築面積
19821.77 m²

武威市博物館歷史沿革

1982年9月,武威市博物館成立。 [1] 
2019年5月,武威市博物館新館開館試運行。 [4] 
2020年12月,武威市博物館被評定為第四批國家三級博物館。 [10] 
2021年12月,中共甘肅省委宣傳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推進博物館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將武威市博物館等重要地市級特色博物館納入國家博物館發展計劃 [20] 

武威市博物館建築佈局

武威市博物館佔地面積36861.5平方米,整體建築為地下局部一層,地上三層、局部四層,由主展館與辦公樓兩部分組成,建築面積19821.77平方米,是集文物陳列展覽、文物庫房、學術交流、辦公於一體的多功能、綜合性博物館。
武威市博物館主展館為地下一層、地上三層,建築面積15751.31㎡,設置有基本歷史陳列廳、專題展廳、臨時展廳及文物庫房、文物修復室、青少年活動中心等功能用房 [4] 

武威市博物館展出內容

武威市博物館常設展覽

基本陳列“河西都會天馬故鄉——武威歷史文物展”,位於二層東、西展廳,以五千年的涼州歷史為主線,以“河西都會天馬故鄉”為主題,分為序廳、文明華彩、大漢揚威、五涼古都、盛唐通邑、大夏輔郡、蒙元故路、明清涼州等七個單元,集中展出武威出土的以齊家文化玉器、漢代木雕、隋唐墓誌銘、西夏文泥活字佛經、元青花瓷等為代表的各時期文物750餘件 [4]  。其中包括馬家窯彩陶文化、漢代馬文化、五涼文化絲路文化西夏文化、少數民族文化等。展示了武威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藴和豐富的文化遺產資源 [10] 
專題展覽“天梯神韻涼州佛光——天梯山石窟專題展”,位於三層西展廳,展示天梯山石窟清理搬遷修復的文物81件。北涼石塔、歷代壁畫、彩塑等一批首次展出的珍貴文物,可身臨其境感受石窟源頭的魅力 [10] 

武威市博物館臨時展覽

臨時展覽“儒風蔚然——武威儒學文化展”,位於三層東展廳,以武威古代儒學文教發展為主線,共展出館藏古籍文房、名人書畫、明清傢俱等文物展品84套233件。集中呈現了武威歷史上儒風盛行、文脈綿長、文教發達、英傑輩出的文化繁榮景象,以及古代武威人創造的輝煌燦爛文化 [10] 
臨時展覽“彩鳶蹁躚——黃興玉手工風箏作品展”,位於三層南側臨展廳,由武威市博物館與金昌市博物館聯合舉辦。共展出黃興玉手工風箏作品65件,涉及“軟翅風箏”“硬翅風箏”“板子風箏”“龍型風箏”等類型,款式多樣,製作精良,讓人眼前一亮 [10] 
展廳圖片

武威市博物館館藏文物

武威市博物館館藏綜述

武威市博物館館藏文物類別有玉石器、骨器、陶器、木器、銅器、鐵器、金銀器、瓷器、絲織品、書畫、貨幣、傢俱、古籍圖書、漢藏文典籍等。
館藏齊家文化器物、漢唐文物、西夏文物、佛教文物、清代水陸畫、漢藏文典籍等都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濃郁的民族風格,為研究古代涼州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民族關係等提供了翔實的資料。
館藏古籍圖書25750冊,漢文大藏經6300冊,藏文大藏經409函5300多部10萬多頁。 [1] 

武威市博物館館藏精品

  • 王杖十簡
王杖十簡 王杖十簡
1959年,武威磨嘴子18號漢墓出土木簡10枚,史學界稱之為“王杖十簡”。簡長23.2~23.3釐米,寬約 1釐米。簡文記東漢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幼伯受王杖事,錄有西漢本始二年(公元前72)和建始二年(公元前31)詔令。出土時簡次已亂,對10簡的排列順序曾有爭議。1981於磨嘴子漢墓亦出土王杖詔令簡26枚,每枚長23.2~23.7釐米,寬0.9~1.1釐米,背面都有編號,今見“第一”至“第廿七”,中間缺“第十五”,簡次順序明確,內容包括建始元年(據“王杖十簡”,或為建始二年之誤)、元延三年(公元前10)關於高年授王杖及關於汝南郡王安世等坐毆辱王杖主棄市的詔令。上述詔令涉及對高年鰥寡殘疾人的優撫,是研究漢代養老制度的重要資料。
王杖十簡 王杖十簡
“王杖十簡”的發現,曾引起史學界轟動,郭沫若曾兩次發表署名文章,對簡文的釋讀、商兑、次第、編排及有關詔令的年代、尊老養老制度等問題進行研究。“王杖詔書令”簡的發現,也引起了史學界的極大關注,解決了在這一領域懸而未解的許多問題。簡中明確規定,對年70以上的老人,全社會都要給予尊重。簡中記載了漢宣帝説過的話:“高皇帝以來,至本始二年(前72),朕甚哀憐耆老,高年賜王杖,上有鳥,使百姓望見之,比於節,吏民有敢罵詈、毆辱者,逆不道。”還規定授王杖的老人,可以便出入官府,可以在天子道上行走,在市場上做買賣可以不收税,觸犯刑律如不是首犯可以不起訴。簡文中還列舉了以上規定在全國執行中的5個具體案例,案中牽扯到具體官吏、平民。從簡冊的整體內容分析來看,西漢時期,高年賜王杖的優撫制度曾在全國認真執行過。
漢代自高祖以來,採取禮遇老人的政策,給予老人特權。而兩次出土的“王杖簡”就充分證明了這一制度的存在。且國家對養老尊老制度曾有過三次大的變革,即惠帝時期的免除老幼刑罰、宣帝時期的高年賜王杖和成帝時期的放寬受王杖的年齡限制,可史書對這三次變革中的後兩次卻沒有明確的記載。 “王杖十簡”特別是“王杖詔書令簡”的發現,填補了這一空白,解答了史學界圍繞“年七十賜王杖”產生的疑問 [5] 
  • 彩繪漆木鳩
彩繪漆木鳩 彩繪漆木鳩
彩繪漆木鳩,漢代,漆木器。長16釐米,寬6釐米,高11釐米。木質,卧姿。雙目平視,口中含物,兩翼收攏於背部,尾呈平行片狀,兩足曲伸,中有方形卯,為杖杆接榫處。通體墨彩繪制:從頸至腹繪魚鱗狀羽毛,兩翼及尾上部繪魚骨狀羽毛。據《王杖詔書令》簡記載:鳩杖為漢代七十歲以上老人所持有。是研究漢代尊老養老制度的實物資料。為國家一級文物,現藏於武威市博物館 [23] 
  • 青銅鍑
青銅鍑 青銅鍑
青銅鍑,武威張義鎮出土,其外形似一個放大的高腳杯,圈足、弧腹、肩部有3只虎耳。據專家推斷該銅鍑是戰國末至西漢初遊牧於武威一帶的匈奴王公貴族御用之物。根據器物上的煙燻的痕跡和內壁似脂肪類的垢物判斷,可能是熬煮牛羊的炊具。這件銅鍑是甘肅境內發現的器型最大的早期青銅器,反映了匈奴高超的鑄銅技術。為國家一級文物,現藏於武威市博物館 [23] 
  • 唐代木雕袖手彩繪男立俑
唐代木雕袖手彩繪男立俑,武威新華鎮青咀喇嘛灣出土,通高27釐米,肩寬5釐米,松木質。昂首立姿,頭與身體分開雕刻後粘合而成。雙手握舉胸前。豐面,深目,厚唇,大鼻頭,雙耳依木質紋理雕出,緊貼頭部,單髻向前垂搭,軟幞頭,束腰窄袖長袍。頭部留白彩痕,身飾藍彩,為宦官形象。通體密佈朽裂紋,描彩部分脱落。為國家一級文物,現藏於武威市博物館 [23] 
  • 維摩詰所説經卷下卷
維摩詰所説經卷下卷 維摩詰所説經卷下卷
維摩詰所説經卷下卷,武威新華鄉纏山村亥母洞出土,西夏文獻文書,土黃色夾絲棉紙,摺疊裝,呈長方形,每頁7豎行,每行17字,單頁共53頁,另半頁。邊緣殘,局部缺,經文有首無尾,首題西夏文“維摩詰所説經卷下卷”。字跡墨色不均,線條粗細不勻,行、列排列不齊,為泥活字印本。為國家一級文物,現藏於武威市博物館 [23] 
  • 唐弘化公主墓誌銘
清同治年間以來,先後在武威市城南15公里的南營鄉青嘴喇嘛灣發現唐代吐谷渾王族的墓誌銘9方。吐谷渾是中國古代少數民族之一,最初發跡於中國東北地區,後徙居西北。歷史雖然悠久,但史傳記述疏略,這些墓誌銘的出土,對研究吐谷渾歷史及補訂史籍提供了可貴的資料。
弘化公主,也名光化公主,又叫弘化大長公主。武則天時,改封西平大長公主,唐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出生在唐王朝宗室家中,自幼受到嚴格的皇家家庭教育,堪稱才貌雙全。就是這樣一位尊貴的皇家女兒,為了唐王朝與吐谷渾兩國的友好往來和民族團結,於貞觀十四年(640年),年僅18歲時,遠離長安,下嫁少數民族吐谷渾首領慕容諾曷缽,過起“有城郭而不居,隨逐水草廬帳為室”的遊牧生活。是、成為唐朝開國以後第一位下嫁周邊少數民族的公主,兩年後,唐朝的文成公主下嫁吐蕃國王松贊干布
墓誌記載,弘化公主活了76歲,入吐谷渾58年,為祖國統一、民族團結和繁榮富強貢獻了畢生,去世後葬於今武威南營青嘴灣。墓誌的發現,不僅是研究吐谷渾歷史的珍貴實物資料,而且對研究吐谷渾吐蕃的關係也具有重要的價值。為國家一級文物,現藏於武威市博物館 [6] 

武威市博物館文化活動

武威市博物館學術交流

2021年9月,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當代著名作家莫言在武威市參觀調研,期間參觀了“大漢揚威”“盛唐通邑”等武威市博物館七個單元的主題陳列。參觀活動結束時,莫言有感於武威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藴、豐富的文化遺存和日新月異的發展繁榮,欣然執筆題寫“河西都會”四個大字,誠摯地表達了對武威的美好感受和印象 [21] 
2021年5月18日,敦煌研究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廖士俊受邀,在武威市博物館學術報告廳作題為《有一種精神,因敦煌而生——傳承和弘揚“莫高精神”》的專題講座,從敦煌石窟的基本概況、主要內容、珍貴价值和秉持“莫高精神”推進敦煌石窟保護、研究、弘揚事業等四個方面,為聽眾深度講解敦煌文化、深度解析“莫高精神 [22] 
2022年7月7日,武威市博物館開展“北魏服飾——鮮卑人的羅衣華”青少年社教活動和“北魏平城的規制與影響力”專題講座,與《融合之路——拓跋鮮卑遷徙與發展歷程展》遙相呼應 [12] 

武威市博物館合作交流

2019年7月24日,中國文物交流中心甘肅省文物局在蘭州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同時與甘肅省博物館、武威市博物館等10個博物館紀念館簽訂文博文創館線平台聯合體合作框架協議 [16] 
2020年9月24日,由武威市博物館、天祝藏族自治縣博物館、武威市涼州會盟紀念館、武威市西夏博物館共同舉辦的《塔映燈輝——涼州會盟暨藏傳佛教文物展》,在武威市博物館開展,成為武威歷史上首次由本地多館聯合舉辦的展覽 [14] 
2021年5月18日,第45個國際博物館日之際,由中共甘肅省委宣傳部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甘肅省文物局主辦,武威市委宣傳部、武威市文體廣電和旅遊局協辦,敦煌研究院、武威市博物館承辦的《飛天神韻莫高精神——敦煌石窟文化藝術展》,在武威市博物館開展,展期1個月 [22] 
2021年6月22日,由平涼市博物館牽頭,聯合涇川縣博物館、靈台縣博物館、崇信縣博物館、華亭市博物館、莊浪縣博物館、靜寧縣博物館共同舉辦的《鏡鑑千秋·端行萬里——平涼百件館藏精品銅鏡特展》,在武威市博物館開展 [15] 
2021年7月19日,“交響絲路·如意甘肅”彩車模型捐贈交接儀式,在武威市博物館舉行。國慶70週年之際,“交響絲路·如意甘肅”彩車“一馬當先”從天安門駛過,引發甘肅兒女強烈的自豪感和喜悦之情。此次捐贈的“交響絲路·如意甘肅”彩車模型是以國慶70週年“交響絲路·如意甘肅”彩車原型製作而成,造型美觀、內涵豐富、歡樂吉祥,展現了“如意甘肅”的文化魅力和時代風采,是藝術品級的移動景觀,具有很強的收藏價值 [17] 
2021年9月,由文化和旅遊部、甘肅省人民政府主辦,故宮博物院敦煌研究院承辦,甘肅省博物館、武威市博物館等11家文博單位協辦的《敦行故遠:故宮敦煌特展》在故宮博物院開幕,武威市博物館藏的唐鍍金口三魚蓮瓣紋銀碗、西夏木緣塔等八件套一級文物亮相故宮敦煌特展 [19] 
2022年2月28日到4月18日,由武威市博物館、武威市西夏博物館哈密市博物館聯合舉辦的《大夏輔郡——武威西夏曆史文物展覽》,在哈密市博物館開展 [13] 
自2022年5月9日起,甘肅省文物局將組織省、市、縣三級博物館聯合開展“雲遊甘肅勝覽文博·博物館奇妙夜”系列直播活動,相繼展示敦煌市博物館、嘉峪關長城博物館、金塔縣博物館、張掖市博物館、山丹縣博物館、武威市博物館、天祝縣博物館、平涼市博物館和蘭州市博物館的精彩 [11] 
2022年7月7日,由大同市博物館、呼倫貝爾博物院、內蒙古博物院洛陽博物館、武威市博物館聯合舉辦的《融合之路——拓跋鮮卑遷徙與發展歷程展》,在武威市博物館開展 [12] 

武威市博物館社會教育

2020年,武威市博物館以“打造青少年第二課堂”為目標,在青少年教育領域碩果累累,迎來研學團隊93個,接待未成年人6000餘人,策劃、組織青少年特色社教活動17場 [18] 
武威市博物館2020年青少年社教活動彙總 武威市博物館2020年青少年社教活動彙總

武威市博物館機構設置

武威市博物館內設黨政辦公室、保衞部、保管研究部、宣教部、西夏博物館管理處、大雲寺管理處6個職能部室。 [1] 

武威市博物館參觀信息

武威市博物館地理位置

武威市博物館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日9:30-16:30(16:00停止入館),每週一閉館(國家法定假日除外) [2] 

武威市博物館注意事項

一、請按照指定的路線參觀。
二、請勿觸摸展品。
三、請勿喧譁、玩耍嬉鬧。
四、展區內禁止吸煙。
五、展廳內嚴禁使用閃光燈拍照、禁止用三腳架固定拍照。
六、請不要在展廳內撥打、接聽手機。
七、學齡前兒童、小學生以及無行為能力或限制行為能力者須有監護人陪伴參觀。
八、行動不便者須有人陪伴參觀。
九、請保持館內環境衞生的整潔,請不要隨地吐痰、隨手亂扔廢棄物。
十、請愛護公共設施、花草樹木,如有損壞須照價賠償。
十一、所有車輛一律不得進入景點內,如需停車請到停車場停放。
十二、下列人員禁止入內:
1、衣冠不整者;
2、酗酒且酒意明顯者;
3、攜帶易燃、易爆及危險品者;
4、帶寵物者。 [7] 

武威市博物館所獲榮譽

2020年12月,被評定為第四批國家三級博物館。 [8] 
2021年10月,武威市博物館藏大藏經(藏文版)保護修復項目被評為“2021年全國十佳文物藏品修復項目”。 [9] 
2023年6月,成為第二批甘肅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基地。 [25] 
2023年3月20日,入選甘肅省“第十六批省級精神文明建設先進集體擬表彰建議名單”。 [2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