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敦煌研究院

(甘肅省直綜合性研究型文博事業單位)

鎖定
敦煌研究院,位於甘肅省敦煌市莫高窟(院本部),是國際敦煌學研究的最大實體,負責世界文化遺產敦煌莫高窟、天水麥積山石窟、永靖炳靈寺石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瓜州榆林窟、敦煌西千佛洞、慶陽北石窟寺管理的甘肅省直綜合性研究型文博事業單位,也是國家一級博物館,國家古代壁畫與土遺址保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古代壁畫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甘肅省敦煌文物保護研究中心的依託單位。 [1]  [30] 
敦煌研究院的前身是1944年成立的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1950年,更名為敦煌文物研究所;1984年,擴建為敦煌研究院;2017年,形成了“一院六地”的管理和運行格局。 [1] 
據2024年1月敦煌研究院官網信息顯示,敦煌研究院下設保護研究部、人文研究部、藝術研究部、文化弘揚部,並設有12個業務部門、11個管理服務部門、5個直屬事業單位、7個文化企業。 [9]  截至2021年6月,敦煌研究院職工總數為1507人。 [1] 
中文名
敦煌研究院
外文名
Dunhuang Academy
成立時間
1944年
機構地址
院本部:甘肅省敦煌市莫高窟 [1] 
機構地址
分院: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南濱河東路522號 [29] 
主管部門
甘肅省文物局 [25]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趙聲良
院長:蘇伯民
機構屬性
甘肅省直文博單位 [25] 

敦煌研究院歷史沿革

  • 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時期(1944年-1949年)
1944年1月,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成立,隸屬國民政府教育部,常書鴻任所長。併成立保護研究組,開展敦煌石窟積沙清理、壁畫修復、崖體加固等工作。 [27] 
1946年7月,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改隸中央研究院。
1949年10月,酒泉專區人民政府接管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 [2] 
  • 敦煌文物研究所時期(1950年-1984年)
1950年8月,西北軍政委員會文化部派專人正式接管敦煌藝術研究所,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更名為敦煌文物研究所。
1958年8月,敦煌文物研究所下放甘肅省文化局直接管理,接受國家文物事業管理局業務指導。 [3] 
  • 敦煌研究院時期(1984年-)
1984年8月,敦煌文物研究所擴建為敦煌研究院,全面開展敦煌石窟的保護研究工作。 [27] 
1986年3月,榆林窟文物保管所成立;8月,經甘肅省文化廳批准,榆林窟文物保管所由敦煌研究院代為管理。
1997年,西千佛洞文物保管所成立。
2014年,設立敦煌石窟監測中心。 [27] 
2016年12月,甘肅省人民政府決定,將由甘肅省文物局管理的天水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永靖炳靈寺石窟文物保護研究所、慶陽北石窟寺文物保護研究所整建制劃歸敦煌研究院統一管理。 [4] 
2023年9月,由敦煌研究院發起的“敦煌藝術研究中心”成立;11月,敦煌研究院金昌市文化遺產聯合研究中心在甘肅省金昌市揭牌成立。 [5-6] 
敦煌研究院正門 敦煌研究院正門

敦煌研究院組織體系

敦煌研究院機構設置

據2024年1月研究院官網信息顯示,敦煌研究院下設保護研究部、人文研究部、藝術研究部、文化弘揚部,並設有12個業務部門、11個管理服務部門、5個直屬事業單位、7個文化企業。是國家古代壁畫與土遺址保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古代壁畫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甘肅省敦煌文物保護研究中心的依託單位。 [9] 
敦煌研究院機構設置 敦煌研究院機構設置
院屬業務部門:保護研究部(保護研究所、敦煌石窟監測中心、文物數字化研究所)、人文研究部(考古研究所、敦煌文獻研究所、編輯部、敦煌學信息中心)、藝術研究部(美術研究所、敦煌石窟文物保護研究陳列中心)、文化弘揚部(融媒體中心、文化創意研究中心、檔案館) [9] 
院屬管理服務部門:辦公室、人力資源處、科研管理處、計劃財務處、審計處、保衞處、總務處、國際合作與交流處(港澳台處)、蘭州分院辦公室、監察室、工會委員會 [9] 
院屬事業單位: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炳靈寺文物保護研究所、榆林窟文物保護研究所、北石窟寺文物保護研究所、西千佛洞文物保護研究所 [9] 
院屬文化企業:敦煌莫高窟旅遊服務公司、甘肅恆真數字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敦煌研究院文物保護技術服務中心、敦煌藝術公司、甘肅莫高窟文化遺產保護設計諮詢有限公司、甘肅鴻文敦煌藝術研修中心、甘肅敦煌魂文化藝術傳播有限公司 [9] 

敦煌研究院人員編制

截至2021年6月,敦煌研究院職工總數為1507人。 [1] 
“文物保護傑出貢獻者”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樊錦詩 [8] 
全國文化系統先進工作者:樊錦詩 [8] 
全國文物系統先進工作者:蘇伯民、陳港泉 [7]  [31]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樊錦詩、蘇伯民、郭青林、李正宇 [8]  [31]  [36]  [40] 
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蘇伯民 [31] 
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郭青林 [40] 
大國工匠年度人物:李雲鶴 [35] 
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汪萬福 [33] 
甘肅省拔尖領軍人才:汪萬福 [33] 
甘肅省領軍人才:樊錦詩、蘇伯民、汪萬福、郭青林、楊秀清 [8]  [31]  [33]  [38]  [40] 
甘肅省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於宗仁、汪萬福、吳健、張先堂 [32-33]  [37]  [39] 
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郭青林 [40] 
文化和旅遊部優秀專家:趙曉星 [34] 
文化部文化產業先進個人:汪萬福 [33] 
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優秀青年計劃”入選者:於宗仁 [32] 
甘肅省優秀青年文化人才:趙曉星 [34] 

敦煌研究院合作交流

2021年3月19日,騰訊與敦煌研究院共同簽署新三年戰略合作協議,助力敦煌文物深度數字化保護。 [10] 
2022年5月24日,敦煌研究院與甘肅省廣播電視總枱、敦煌市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11] 
2023年9月7日,敦煌研究院與讀者出版集團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簽約儀式在莫高窟舉行。 [12] 

敦煌研究院榮譽表彰

1995年,敦煌研究院獲國家文化部、國家人事部授予的“全國文化先進集體”稱號。 [41] 
1998年,敦煌研究院獲國家文物局、國家建設部、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委會授予的“中國世界遺產保護管理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41] 
2010年,在巴西召開的世界遺產委員會第34屆會議上,莫高窟被譽為“有效保護與可持續旅遊管理方法的典範”。 [1] 
2017年1月,敦煌研究院榮升國家一級博物館 [28] 
2020年1月,敦煌研究院文物保護利用羣體獲中共中央宣傳部授予的“時代楷模”稱號, [13]  獲中共甘肅省委宣傳部授予的“感動甘肅·隴人驕子”稱號。 [41] 
2023年9月,敦煌研究院獲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UNESCO)授予的傑出貢獻獎。 [14] 
2024年1月,敦煌研究院文物保護團隊被授予“國家卓越工程師團隊”稱號。 [26] 

敦煌研究院學術研究

敦煌研究院學術成果

  • 科研項目
截至2020年,敦煌研究院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1項,參與甘肅省文博單位文物安全風險評估體系建設設計示範應用研究2項,完成院轄六處石窟的13項文物保護工程,修復各類壁畫病害近400平方米,修繕彩塑70餘身。成功申報10項國家重點研發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課題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同時參與3項國家重點研發課題的研究任務,獲批研究經費總額達4300餘萬元。推動8項地方標準編制,促進文物行業標準化發展。完成壁畫數字化方案設計22項,彩塑三維重建數字化方案設計5項,洞窟前期勘察24項等基礎工作,涵蓋了除石窟寺以外的大遺址、長城、古建築等不同類型文物;承擔國家級、省部級以及院級課題總計14項;有序推進可移動文物數字化,拍攝和掃描白描稿、佛教銅造像等240餘件。 [15] 
2022年敦煌研究院申報社科類項目成果
項目類別
項目名稱
完成人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一般項目)
炳靈寺石窟第169窟考古報告
曹學文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一般項目)
敦煌石窟華嚴圖像研究
王慧慧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西部項目)
麥積山石窟第五窟考古報告
董廣強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青年項目)
宋元時期敦煌民族多元文化及其交融
海霞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一般項目)
敦煌藏經洞出土布帛畫研究
黨燕妮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一般項目)
大月氏、貴霜與漢代絲綢之路文化交流
米小強
甘肅省民委2022年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項目
敦煌文化中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
王東
甘肅省民委2022年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項目
敦煌多元文化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
劉拉毛卓瑪 [16] 
  • 科研成果
截至2020年,敦煌研究院完成考古報告初稿1卷,完成《敦煌石窟內容總錄》的修訂,完成考古報告方案編制工作1項。完成瓜州縣鎖陽城塔爾寺遺址發掘面積600平方米。推進莫高窟第172窟整窟復原臨摹項目、東千佛洞壁畫臨摹項目(二期),臨摹獨幅壁畫、創作巖彩畫及泥版畫28幅,雕塑作品2件。完成專著20部,發表學術論文127篇。開展省部級及以上課題58項,完成2項國家社科基金課題的結項驗收;新立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3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5項,院級課題24項。授權技術專利10件,其中發明專利2件、實用新型專利8件。 [17] 
2022年敦煌研究院獲獎成果
項目名稱
獲獎名稱
炳靈寺石窟《重修古剎靈巖寺碑記》的研究
甘肅省文物保護科學與技術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
基於莫高窟監測預警體系的洞窟微環境特徵研究
甘肅省文物保護科學與技術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
大數據技術在莫高窟監測預警體系中的應用探索
甘肅省文物保護科學與技術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
敦煌五台山圖像研究
甘肅省文物保護科學與技術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
敦煌莫高窟窟頂岩土體降雨入滲特徵研究
甘肅省文物保護科學與技術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
原位無損紅外光譜技術在古代壁畫保護修復材料分析中的應用研究
甘肅省文物保護科學與技術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
敦煌莫高窟窟區古代土塔遺址調查與研究
甘肅省文物保護科學與技術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 [18] 
  • 成果轉化
截至2020年,敦煌研究院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1項,參與甘肅省文博單位文物安全風險評估體系建設設計示範應用研究2項,完成院轄六處石窟的13項文物保護工程,修復各類壁畫病害近400平方米,修繕彩塑70餘身。申報10項國家重點研發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課題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參與3項國家重點研發課題的研究任務,獲批研究經費總額達4300餘萬元。推動8項地方標準編制,促進文物行業標準化發展。完成壁畫數字化方案設計22項,彩塑三維重建數字化方案設計5項,洞窟前期勘察24項等基礎工作,涵蓋除石窟寺以外的大遺址、長城、古建築等不同類型文物;承擔國家級、省部級以及院級課題總計14項;拍攝和掃描白描稿、佛教銅造像等240餘件,有序推進可移動文物數字化。 [19] 

敦煌研究院學術期刊

敦煌研究》是敦煌研究院的院刊,創辦於20世紀80年代初,於1981年和1982年出版了試刊第一期和第二期,1983年出版創刊號。1986年作為季刊定期發行,2002年改為雙月刊發行。至2021年底為止,該刊出版正刊190期,特刊8期,共發表敦煌學相關的各類文章3900餘篇,內容涉及到敦煌學的所有專業,除了對敦煌學領域,還對中國佛教考古、美術史研究、歷史研究、古代漢語、古代民俗學、古代科技、音樂舞蹈研究、文物保護研究等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0] 
石窟與土遺址保護研究》是敦煌研究院主辦的中文學術期刊(季刊),於2022年創刊。該刊重點圍繞中國國內外石窟寺、土遺址、科技考古等方向的基礎研究和實踐應用,主要欄目有石窟寺保護、壁畫保護、土遺址保護、科技考古、文物數字化、保護材料與工藝、文化遺產保護理論、保護與修復案例、遺址考古等。 [21] 
《敦煌研究》 《敦煌研究》
《石窟與土遺址保護研究》 《石窟與土遺址保護研究》

敦煌研究院文保信息

敦煌研究院管理的世界文化遺產:敦煌莫高窟、天水麥積山石窟、永靖炳靈寺石窟
敦煌研究院管理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瓜州榆林窟、敦煌西千佛洞、慶陽北石窟寺

敦煌研究院文化傳統

敦煌研究院形象標識

敦煌研究院院徽分別為紅色和黑色,左側為敦煌莫高窟,右側為研究院的中英文名稱。 [1] 
敦煌研究院院徽 敦煌研究院院徽

敦煌研究院精神文化

工作方針:保護、研究、弘揚
莫高精神:堅守大漠、甘於奉獻、勇於擔當、開拓進取 [1] 

敦煌研究院文化活動

2023年12月2日,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聯合敦煌研究院莫高學堂舉辦“2023·唐潮節之從敦煌到長安”系列活動。 [22] 

敦煌研究院機構領導

敦煌研究院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書記
院長
副院長
黨委委員、副院長
黨委委員、紀委書記
據2024年1月敦煌研究院官網信息顯示 [23] 

敦煌研究院歷任領導

職務
姓名
任職時間
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所長
1944年
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長
常書鴻
1950年
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長
1982年
敦煌研究院院長
段文傑
1984年
敦煌研究院院長
1998年
敦煌研究院院長
2014年
敦煌研究院院長
2019年
據2024年2月信息顯示 [24]  [4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