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洛陽博物館

(地方綜合性博物館)

鎖定
洛陽博物館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聶泰路,佔地300畝,建築面積6.2萬平方米,其中地上面積4.2萬平方米,地下2萬平方米,總投資3.5億元,是一座集文物收藏、科學研究、陳列展覽、社會教育與文化交流諸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 [1-2] 
洛陽博物館創建於1958年,舉辦有大型基本陳列“河洛文明”和“珍寶展”“漢唐陶俑展”“唐三彩展”“宮廷文物展”“石刻藝術展”“書畫展”六大專題陳列,展覽面積1.7萬平方米。館藏文物20315件,其中珍貴文物5406件。 [18] 
洛陽博物館是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河南省優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河南省中小學研學旅行實踐基地等。 [1]  [14] 
中文名
洛陽博物館
外文名
Luoyang Museum
地理位置
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聶泰路 [11] 
氣候條件
温帶季風氣候
開放時間
全年 週一 不開放 週二至週日 09:00-16:30;中國法定節假日 09:00-16:30 [2] 
門票價格
免費
佔地面積
300 畝
所屬國家
中國
所屬城市
河南省洛陽市
建議遊玩時長
3-4小時
適宜遊玩季節
四季皆宜
館館藏精品
饕餮銅鼎,東漢石辟邪等
展出文物
1.1萬餘件
博物館級別
國家一級博物館
官方電話
0379-69901019(每週二至週日, 法定節假日撥打),69901002(每週一撥打) [12] 

洛陽博物館歷史沿革

時間
歷史沿革
1958年5月
洛陽博物館始建,原址位於洛陽洛南關林。是新中國成立後,地市級最早建立的博物館之一。當時由於財政緊張,暫定關林廟為館址,洛陽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與博物館合署辦公,編制14人,關林廟的大殿和廂房闢為展廳。
60年代初
“三年困難時期”博物館工作受到影響,“文化大革命”期間,由於“破四舊”狂飆,內部之爭,博物館正常工作基本陷於停頓。
1969年
博物館工作人員到農村接受再教育,解放軍某部接管關林廟。博物館人員返回後,暫住西關,業務處於停滯狀態。 [3] 
1972年
博物館借王城公園的一座簡易花棚,舉辦《文化大革命時期洛陽出土文物展》,這個花棚也成了洛陽博物館的第二個臨時館址。
1972年
漂泊不定的狀況有了轉機。洛陽市政府在財政困難的情況下,批准建設博物館新展樓。展樓由洛陽市設計院李傳澤設計,分期施工建設。
1974年5月
展樓一期工程完工,投入使用。洛陽博物館自1958年成立,經歷八年廟內展,三年棚內展,終於有了展覽樓,實現了歷史性跨越。
1973年
洛陽博物館遷至市區中州路,博物館陳列大樓是一座琉璃瓦裝嵌的民族形式建築。
1974年5月1日
正式開館。
1974年10月
館址落成遷此。佔地積35畝,展覽大樓面積2800平方米,文物庫房3141平方米,綜合辦公樓1550平方米。現有館藏文物近40萬件,可供陳列展覽文物約3.5萬件。
1975年
洛陽博物館負責白馬寺的修復,對外開放。白馬寺成為博物館的下屬股級單位。
1981年10月
根據職能分工,洛陽博物館一拆為三。分家後,因沒有正式的文物庫房,除展廳2000多件(套)文物外,全部劃歸其他單位。 [3] 
2007年底
洛陽博物館新館開工建設,佔地300畝,建築面積6.2萬平方米,總投資4億元。新館建築由主樓和附樓組成,於2009年2月建成。
2008年5月
洛陽博物館被命名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 [3] 
2009年4月
舉辦中國2009世界集郵展覽。
2009年10月
先後成功舉辦大遺址保護洛陽高峯論壇國際性大型展覽。2011年4月1日,洛陽博物館新館開館並對外試開放。
2018年10月
被評為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洛陽博物館 洛陽博物館
洛陽博物館

洛陽博物館建築佈局

洛陽博物館綜述

洛陽博物館老館 洛陽博物館老館
洛陽博物館位於城市的中軸線上,北臨洛浦公園,南接隋唐城遺址植物園。佔地300畝,建築面積6.2萬平方米,其中地上面積4.2萬平方米,地下2萬平方米,總投資3.5億元。
主體建築
洛陽博物館 洛陽博物館
洛陽博物館採用"鼎立天下"的設計理念,整體建築外觀為大鼎造型,以非對稱的空間結構為支撐,借鑑園林手法在方形流線的轉折位置設置庭院和採光天井,使空間佈局達成動態的均衡。
外部建構了大尺度的起伏地形,內部則通過建構相對應的一系列空間的連接來暗示“虛空”的概念主題,並通過屋面開放的13個遺址考古場景的再現,深刻地揭示了洛陽這座千年古都的厚重內涵,將場地特質與建築概念融為一體。充分體現了洛陽十三朝古都的在都城文化、遺址文化、河洛文化、園林文化、地理形勝等五個方面中表現的歷史內涵和文化特色。
整個建築由主樓和附樓兩部分組成,長230米、寬140米。
洛陽博物館設計在空間佈局上充分吸收了園林佈局手法,結合展覽流向設置了不同位置、大小、特色的內庭園和採光天井,使遊人在參觀中始終保持與自然的親密接觸。
天樞觀光塔
洛陽博物館前的觀光塔,仿照武周時的“天樞”而建。八稜柱高39米,觀光塔頂部雕塑4條站立的龍高9.5米,龍托起的“火珠”直徑3.9米,龍和“火珠”均為銅製品。 [4] 
天樞,是武則天紀功柱。寓意“天下中樞”,乃武周盛世的標誌、世界中心的象徵。位居世界三大紀功柱(中國武周王朝天樞、羅馬圖拉真紀功柱、印度阿育王石柱)之首。全稱“大周萬國頌德天樞”,標誌着中國古代國際地位達到頂峯,是武周帝國屹立於世界之巔,統領萬國、協和萬邦的見證。長壽三年(694年)八月,世界各國元首在波斯國大酋長阿羅憾等人的號召下,請求用銅鐵鑄造天樞,銘紀功德,黜唐頌周。開元初被唐玄宗銷燬。
天樞觀光塔
洛陽博物館前的天樞為意向性設計,並非原址重建。天樞遺址位於隋唐洛陽城軸線端門以南靠近洛河北岸,經過一千多年由於洛河擺動天樞遺址已不復存在。 [5] 
博物館頂
洛陽博物館屋頂按功能劃分為13個部分,象徵在洛陽建都的13個朝代。屋頂連綿起伏,再現了洛陽曆史上作為都城的恢宏氣象。屋頂設置不規則的採光孔,同時屋頂的拓撲組合,抽象地表現了河圖洛書的意象。並在博物館南面設計了以“河圖洛書”為主題的綠化廣場。
博物附樓
附樓的形體處理採用地景手法,解決了主體與陪襯的形體關係,形象地再現了洛陽城市選址揹負邙山、南望伊闕的地理特徵。

洛陽博物館展廳

基本陳列
洛陽博物館設基本陳列“河洛文明”和“珍寶展”“漢唐陶俑展”“唐三彩展”“宮廷文物展”“石刻藝術展”“書畫展”六大專題陳列。展覽面積1.7萬平方米。 [1] 
河洛文明展:洛陽博物館大型基本陳列“河洛文明”是我館建館以來舉辦最具代表性的陳列。展出面積5千多平方米。藏品涵蓋石器、玉器、陶器、銅器、鐵器、瓷器、骨角牙器等諸多門類。從時期上,分為史前時期、夏商周時期、漢魏時期、隋唐時期和五代北宋時期五大部分。陳列以洛陽夏代都城、商代都城、東周王城、漢魏故城、隋唐洛陽城五大都城為主線,以洛陽出土歷代具有代表性的文物為本,以歷史時間為順序,串聯各個歷史時期的重大歷史事件、重要史蹟、重要歷史人物、科技發明,等等。全面展示洛陽作為十三朝古都的輝煌歷史,突出了“河洛文明”是中國文明象徵的特殊歷史地位。被評為2011年度全國十大陳列精品。 [26] 
河洛文明 河洛文明
唐三彩館:唐三彩是一種流行於唐代兩京地區的多彩低温釉陶器,20世紀初最早在洛陽邙山的唐墓中發現,因其釉色以黃、綠、白三種顏色為主而得名。唐三彩是唐代陶工在漢魏單彩低温釉陶的基礎上創燒的多彩釉陶新品系,呈現出的是一種瑰麗多姿、光彩奪目的藝術效果,在唐代陶瓷發展中獨樹一幟。洛陽唐三彩以高嶺土為原料,胎質潔白細膩、器類豐富、造型優美、釉色豔麗,代表了中國多彩釉陶的發展高峯。洛陽唐三彩主要發現於隋唐洛陽城的四周,時代多屬武則天至玄宗的盛唐時期,主要作為陪葬明器使用。這些唐三彩包羅萬象,絢麗斑斕,從不同維度再現了唐代東都洛陽地區豐富多彩、欣欣向榮的社會生活圖景,體現的是一種昂揚進取、開放多元的盛唐氣象。 [20] 
珍寶館:洛陽,負山抱河、鍾靈毓秀、人傑地靈、王者之裏。歷史上,先後有十三個朝代在茲建都,賡續1500餘載。文道昌盛,物華天寶,地上地下留存着無數的文物寶藏。這些珍若拱璧的藝術品,凝聚着古老東方文化語境下的創造性和審美意識,承載着豐富多姿的歷史記憶,折射着千年帝都的榮光與輝煌。為展示瑰寶風采,我們從洛陽庋藏的數十萬件文物中擷取一批珍品,舉辦《洛陽文物珍寶展》,希望人們可以從中感受到古都洛陽的歷史文化博大精深,聆聽到華夏文明演進的千古足音。 [25] 
珍寶館 珍寶館
宮廷文物館:系1973年經周恩來總理批示、由北京故宮博物院調撥給洛陽博物館。這批文物原藏故宮慈寧宮大佛堂,多為清代全國各地進貢之品。從種類上看,可分兩大類:以宮廷佛教器物為大宗,有各類質地的佛造像及佛龕、法器、供器和禮佛用具等。以宮廷生活用具為輔,有宮廷生活傢俱、裝飾用的插屏、掛屏、字畫、瓷器等;從質地上看,有金、銀、銅、玉、螺鈿、琉璃、象牙、陶瓷、漆木等;從工藝技法上看,有佛教人物、道教人物、山水、花鳥、神話傳説等。展覽分為三世佛和眾佛、一代藏傳佛教宗師--宗喀巴、禪祖達摩和眾佛、宮廷傢俱及家居裝飾四個部分,展出文物造型多樣、用料講究、工藝精湛,具有非常高的藝術價值,為宮廷佛教和生活用具中的精品。 [21] 
漢唐陶俑館:陶俑用作古代陪葬的冥器,是為了使死者在冥世繼續過着和生前在人間一樣的生活。這種以偶人送死的風俗源於盛極一時的人殉葬俗。人殉葬俗始於原始社會末期,到了商代人殉之風更加盛行。春秋戰國時期,由於生產力的發展帶動了社會制度的變革轉型,用人殉葬遭到社會輿論的譴責並以法令的形式得以禁止。然而與人殉制度相應的“事死如事生”的喪葬觀念卻根深蒂固,人們極力尋求殉人的替代品,於是俑器的使用逐步推廣開來,以俑隨葬逐漸成為了一種制度。這裏展出的200餘件洛陽漢-唐陶俑,集中地向人們展示了這一時期漢俑的古拙質樸、晉俑的拘謹呆板、北魏陶俑的秀骨清像、唐俑的高貴華麗,不僅為我們勾勒出古代雕塑藝術發展的脈絡,也為我們瞭解中國古代雕塑藝術史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珍貴實物資料。 [22] 
書畫館:洛陽博物館的書畫藏品以宋、明、清及近現代作品為主,藏品涉及宋代的蘇軾,明代的張宏,清代的王鐸、趙之謙、查士標、惲壽平、康有為、吳昌碩、任伯年、翁同龢、何紹基等,近現代的齊白石、溥儒、于右任、郭沫若等。他們學養深厚、筆墨精湛,其鮮明的藝術風格和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在世界繪畫發展史上獨樹一幟,對中國書畫藝術的發展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23] 
石刻館:洛陽石刻造像時代從東漢、北魏,迄唐宋明清而不輟。造像題材有石刻雕像、佛教造像、造像碑、裝飾紋樣和神話故事等。造像多用青石、漢白玉石和砂岩石雕鑿,突出表現人物和動物的主要特徵,或神態誇張,或清奇豐腴,或線條遒勁,或靈巧獰悍。雖風格各異,但比例協調,氣韻生動,寫意傳神。此展覽分陵墓石刻、宗教石刻、建築及其它石刻三個單元。 [24] 
臨時展覽
洛陽博物館堅持舉辦靈活多樣的臨時展覽,不斷為公眾提供新的文化產品。先後引入具有異域風情的《秦漢——羅馬文明展》《風格挪威畫展》《非洲文物藝術展》及自主策劃《絲路起點——絲綢之路與洛陽》《運河中樞——大運河與洛陽》等等大型臨時文物展覽,豐富展覽內容,使觀眾到博物館參觀能夠常看常新。
從地中海到中國——平山鬱夫藏絲綢之路文物展 從地中海到中國——平山鬱夫藏絲綢之路文物展
從地中海到中國——平山鬱夫藏絲綢之路文物展:《從地中海到中國——平山鬱夫藏絲綢之路文物展》是洛陽博物館2019年河洛文化旅遊節期間引進日本平山鬱夫絲綢之路美術館大型文物展。展覽展品年代上起公元前2000年,下至公元8世紀,涵蓋了陸上絲綢之路從地中海地區、兩河流域到印度的主要古代珍貴文物近200件(組),包括石刻、玻璃器、飾品、織物、青銅器、陶器、金銀器以及平山鬱夫先生的繪畫作品等,展現了絲綢之路對沿線國家和地區交流合作產生的重要歷史性影響。 [27] 
誰調清管度新聲——絲路之路音樂文物展:展覽由洛陽博物館與河南博物院、甘肅省博物館、陝西曆史博物館等7家單位聯合主辦,集合六省區多家文博單位的音樂文物精華,共展出陶、石、骨、青銅等材質類音樂文物300餘件。展覽通過“華夏與西域”、“鑿空與湧流”、“百川歸海”、“天樂妙響”四個部分,全方位地展現了絲綢之路上從新石器時代至唐代音樂文化的交流、發展與演變。 [28] 
天下無雙品人間第一花 天下無雙品人間第一花
天下無雙品人間第一花——故宮博物院藏牡丹題文物特展:展覽是第36屆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期間,由洛陽市人民政府、故宮博物院主辦,洛陽博物館承辦的大型文物展覽。展覽以“芳菲獨秀”“嘉瑞呈祥”“鳥語花香”“寫真傳神”“淡雅清新”“富麗穠豔”“華章煥彩”7個部分,全面展示了故宮博物院藏各類牡丹題材文物,讓故宮牡丹題材精品文物與滿城盛放的洛陽牡丹交相輝映。 [29] 
融合之路——拓跋鮮卑與華夏文明的交融:
融合之路——拓跋鮮卑與華夏文明的交融 融合之路——拓跋鮮卑與華夏文明的交融
洛陽、大同與呼倫貝爾是拓跋鮮卑民族文化遺產最為集中、豐富的地區,是三地最具特色的共同歷史文化記憶。《融合之路——拓跋鮮卑與華夏文明的交融》由洛陽博物館、大同市博物館、呼倫貝爾民族博物院歷時兩年多時間共同策劃的大型原創展覽。展覽通過展示嘎仙洞、呼倫湖、盛樂、平城和洛陽不同時期的代表性文物,以“肇源興安森林之子”、“南遷大澤遊騁草原”、“盛樂建都北魏立國”、“百年平城北方霸業”、“遷都洛陽走向融合”5個部分,重塑和再現拓跋鮮卑民族起源、發展、壯大,逐步融入中華民族發展的歷史進程。 [30] 

洛陽博物館特產展廳

洛陽博物館正門前東西兩側的一層附屬建築為牡丹花都特產展廳,面積約3600平米,主要彙集了河南省內尤其洛陽的知名特色食品、牡丹食品及農副產品。 [7] 

洛陽博物館河洛之光”數字館

河洛之光”數字館 河洛之光”數字館
該數字館總建築面積2000餘平方米,藉助VR技術、幻影投像、AI換臉、多媒體互動等數字技術,打造出國寶之光、智慧之光、禮樂之光、四季更迭、開拓之光等八大主題區域,帶領觀眾“穿越”時空,沉浸式體驗洛陽輝煌燦爛的歷史文化。 [15] 

洛陽博物館館藏文物

洛陽博物館綜述

洛陽博物館集中收藏有洛陽地區出土的上自史前,下迄明清時期的各類珍貴文物,尤以夏商周三代青銅禮器、漢唐陶俑、唐三彩和宋代瓷器等,藏品數量較大,種類豐富,富有地域特色,在中國文物界佔有一定的地位。館藏文物20315件,其中珍貴文物5406件。 [18] 

洛陽博物館重要藏品

展出時期
主要展品
部分圖例
史前時期
主要展出文物當屬陶火種器,這是古人用來貯存火種的器具,為中國史前考古首見。
八卦符號陶罐 八卦符號陶罐
夏商周時期
主要展出夏商周時期青銅器、陶器、玉器文物等,著名的有子申父己銅鼎、越王鼫與銅矛、哀成叔銅鼎等。
哀成叔鼎銘 哀成叔鼎銘
漢魏時期
主要展出西漢至北魏等時期的陶器、銅鏡、玉飾等,最令人矚目的是“熹平石經”、“正始石經”。
正始石經 正始石經
隋唐時期
主要展出隋唐時期的文物,有唐三彩及各種銅鏡、金銀器、鎮墓獸等。唐三彩一般作為明器(祭祀品)使用。 [57] 
彩繪陶馬與馴馬俑 洛陽博物館藏 [62] 
彩繪陶馬與馴馬俑 彩繪陶馬與馴馬俑
五代北宋時期
主要展出五代北宋時期的瓷器、石像等,其中泗州大聖石像為該時期
精品。
[6] 
泗州大聖石像 泗州大聖石像

洛陽博物館館藏精品

藏品名稱
藏品介紹
藏品圖片
“子申父己”銅鼎
商代,1958年出土於洛陽伊川縣。因銅鼎內壁有“子申父己”四字銘文而得名。“子”是商代王族姓氏,據文獻記載,商王族多以天干命名,也就是説,這是“申”為他的父輩“己”所製作的一件青銅鼎。 [31] 
“子申父己”銅鼎 “子申父己”銅鼎
獸面紋銅方鼎
西周,高36釐米,1977年洛陽北窯龐家溝西周墓出土。 [32] 
獸面紋銅方鼎 獸面紋銅方鼎
叔牝方彝
西周,高32.6釐米,1960年洛陽郊區小李村出土。 [33] 
叔牝方彝 叔牝方彝
三輪銅鳩車
西晉(公元265-公元317年) [34] 
三輪銅鳩車 三輪銅鳩車
錯金銀銅鼎
戰國,高16.5釐米,1979年洛陽市西工區地下窖藏出土。 [35] 
錯金銀銅鼎 錯金銀銅鼎
鏤空雙鳳紋蓋銅燻爐
西晉(公元265-公元317年),洛陽解放軍外院西晉墓出土。 [36] 
鏤空雙鳳紋蓋銅燻爐 鏤空雙鳳紋蓋銅燻爐
鎏金銅龍首柄
東漢(公元25-公元220年)洛陽偃師寇店鄉西朱村出土。 [37] 
鎏金銅龍首柄 鎏金銅龍首柄
“王作”銅鼎
春秋,高40釐米,2002年洛陽市西工區第27中春秋墓出土。 [38] 
/
石辟邪
東漢,高190長297,寬90釐米,1992年12月孟津油坊村出土。 [42] 
石辟邪 石辟邪
石虎
北魏(公元493~534年),1980年洛陽邙山出土,高106釐米,蹲踞狀,圓睜雙目,須作三縷,彎曲下垂,腹下未鏤空,尾巴浮雕在臀部。為北魏孝莊帝靜陵石刻。 [43] 
石虎 石虎
銀鎏金宗喀巴像
清代,尺寸:高74.1釐米,來源於故宮博物院移交。 [44] 
銀鎏金宗喀巴像 銀鎏金宗喀巴像
鎏金銅觀音
時代,清代;尺寸:高90釐米;來源於故宮博物院移交 。 [45] 
鎏金銅觀音 鎏金銅觀音
泥塑人面像
時代,北魏;尺寸:殘高25釐米;出土時間地點:1980年洛陽偃師永寧寺塔基出土。 [46] 
泥塑人面像 泥塑人面像
白玉杯
時代:曹魏; 尺寸:高11.5釐米;口徑5.2釐米, 出土時間地點:1956年洛陽市澗西區曹魏正始八年墓出土。 [47]  [63] 
白玉杯 白玉杯
透雕龍鳳紋玉佩飾
東漢(公元25-公元220年) ,洛陽機瓦廠漢墓出土。 [48] 
透雕龍鳳紋玉佩飾 透雕龍鳳紋玉佩飾
彩繪陶百花燈 洛陽博物館藏
因全部點亮時如同百花盛開,被稱為“百花燈”。整盞落地燈由燈盞、燈柱、燈座三部分組成。燈柱又分為三層, 每層各有4個曲枝燈盞 ,長短有別,錯落有致。加上頂部彷彿正在振翅而飛的朱雀燈, 共有13擋亮度可供調節。 [58] 
彩繪陶百花燈 彩繪陶百花燈
錯金“一刀平五千”錢幣 洛陽博物館藏 [59] 
兩漢時期曾短暫流通過的貨幣,看上去像一把小刀,名字叫“一刀平五千”。
錯金“一刀平五千”錢幣 錯金“一刀平五千”錢幣
泥塑佛面像
殘高約25釐米,出土於洛陽永寧寺塔基遺址,1500年前的北魏文物。 [60] 
泥塑佛面像 泥塑佛面像
含嘉倉刻銘磚 [61] 
糧窖的説明書,揭示了倉窖的皇家背景,寫明瞭這個倉窖在含嘉倉裏的位置座標。
含嘉倉刻銘磚 含嘉倉刻銘磚

洛陽博物館文化活動

洛陽博物館合作交流

洛陽博物館堅持走出去的辦館宗旨,先後在美國、法國、日本、韓國、意大利、比利時、瑞典、澳大利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獨立或合作舉辦了文物交流展覽,在國內外產生了積極影響。
洛陽博物館堅持收藏保管、科學研究與社會教育有機結合,平衡發展。踐行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在做好展覽接待和宣教工作的同時,加強與社會的融合互動,積極吸納有志於博物館教育的志願者,建立共建單位,走入社區、學校、農村、軍營,擴大博物館的覆蓋面和影響。同時,每月舉辦國學講堂,傳播傳統文化,培育博物館觀眾羣,取得了良好效果。 [1] 
2022年5月18日,王一博被授予洛陽博物館推廣大使稱號。 [51] 

洛陽博物館學術研究

洛陽博物館作為歷史文化普及傳播機構,重視員工隊伍綜合素質的培養,人才隊伍的建設和學術研究成果。 [3]  圖書資料建設和管理受到重視。1960年,在經費困難情況下,優先購入了《四部備要》、《四部叢刊》、《二十四史》等歷史文籍和《考古》、《文物》等學術刊物2000多冊,初步形成了一個小型資料室,發展到1981年,圖書資料、學術期刊30000多冊,成為頗具文博特色的小型圖書館。洛陽博物館的圖書室在專業圖籍方面已經較完備,為業務學習、資料查備和學術研究提供了條件。 [3] 
博物館早期創建人之一蔣若是是文博專家。1959年科學出版社出版了由他主編的重要考古學報告《洛陽燒溝漢墓》成為指導研究北方兩漢墓葬的基本參考資料。 [8] 
1971年,賀官保、陳長安、蔡運章、張劍完成了《洛陽北窯西周墓》報告的初稿,1999年4月張劍等主持修改由文物出版社出版,成為我國西周考古的重要研究成果。 [8] 
洛陽博物館出版論文集主要有:《西周文明論集》、《西周青銅器研究》、《洛陽古都史》、《洛陽文化論叢》、《洛陽博物館建館四十週年紀念文集》等。 [8] 
王繡出版有《洛陽漢代彩畫》、《牡丹雅韻―王繡牡丹繪畫精品》、《中國牡丹畫技法大全》、《洛陽文物精粹》等畫冊。
此外,發表考古發掘報告、古都史研究、博物館學研究、文物研究論文數百篇,配合陳列展覽,出版的大型圖錄如《洛陽唐三彩》、《文物精粹》、《古都洛陽》、《洛陽出土銅鏡》等數十部。 [3] 

洛陽博物館所獲榮譽

時間
獲得榮譽
2019年12月
獲得“河南省博物館精品陳展工作獎”、“河南省博物館社會教育工作先進集體”、“河南省博物館免費開放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9] 
2021年2月23日
被授予第六批全國學雷鋒活動示範點稱號。 [10] 
2021年10月8日
入選河南省中小學研學旅行實踐基地擬認定名單。 [13] 
2021年10月至11月
“中國博物館十大熱搜展覽榜單”中,洛陽博物館的“上洛新·鄉土志系列展之一”位居榜單第四名。 [16] 
2021年11月
獲“洛陽市紅領巾校外活動基地”榮譽稱號。 [17] 
2022年1月
入選“河南省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 [19] 
2022年4月8日
“中博熱搜榜”2022年第一季度全國熱搜博物館百強榜單發佈,洛陽博物館位列第11名。 [49] 
2022年5月,洛陽博物館“上洛——新·鄉土志系列展覽之一”“交融·魅力——北魏鮮卑拓跋部的歷史足跡洛陽”,獲“2021年度河南省優秀陳列展覽項目”。 [52] 
2022年5月18日
洛陽博物館“百年恰是風華正茂——洛陽市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主題成就展”,獲“2021年度“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優秀主題展覽項目”。 [53] 
2022年8月
洛陽博物館的“誰調清管度新聲——絲綢之路音樂文物展”入選“新時代博物館百大陳列展覽精品”名單。 [54] 
2022年9月
洛陽博物館入選第十批“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 [55] 
2023年1月
入選2022年度全國熱搜博物館百強榜單。 [56] 

洛陽博物館機構設置

歷任領導
蔣若
是洛陽博物館早期創建人之一。對洛陽市的田野考古、文物管理和博物館工作,做出了重要貢獻。 [8] 
王繡
自2012年至2016年。
李文初
現任。
單位性質
洛陽博物館是國有性質,洛陽市文物局直屬單位。 [39-40] 

洛陽博物館參觀信息

洛陽博物館地理位置

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聶泰路與洛宜公路交叉口向南900米路西。

洛陽博物館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日09:00-16:30,每週一休館維護(牡丹花會與法定節假日除外)。 [2] 
為豐富羣眾文化生活,在5·18國際博物館日到來之際,洛陽博物館將於2022年5月14日-6月10日每週六延遲至20:00時閉館。 [50] 

洛陽博物館票價

免費。 [41] 

洛陽博物館交通

洛陽火車站乘坐洛陽公交77路至“洛陽博物館”站下。 [4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