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鼎勳

鎖定
楊鼎勳(?~1868),字少銘,四川華陽縣(今成都市天府新區)人,清朝淮軍名將。
楊鼎勳起初隸屬於湘軍將領李孟羣鮑超,後投奔李鴻章,加入淮軍,建立勳字營,先後參與鎮壓太平天國起義、捻軍起義,官至浙江提督、湖南提督。
清同治七年(1868),舊傷復發而卒,追贈太子少保,諡忠勤。
本    名
楊鼎勳
少銘
所處時代
清朝
出生地
四川華陽縣
逝世日期
1868年
主要成就
鎮壓太平天國起義、捻軍起義
諡    號
忠勤

楊鼎勳人物生平

楊鼎勳效力湘軍

咸豐二年(1852),應募從軍,起初隸屬於湖北按察使李孟羣,攻克漢陽,擢把總
咸豐七年(1857),隸屬於提督鮑超
咸豐八年(1858),戰湖口,擢千總
咸豐十年(1860),鮑超與陳玉成大戰於小池驛。楊鼎勳見陳玉成立於陣中指揮,於是率壯士十多人直取陳玉成,陳玉成驚駭而走,收復太湖、潛山兩城。敍功,賜花翎。楊鼎勳作為先鋒,擊敗李秀成,收復黟縣
咸豐十一年(1861),收復建德,擢都司。破安慶赤岡嶺的太平軍堡壘,擢遊擊。起初,在小池驛之戰中,鮑超嘉獎其功,令他率領五百人,屢次立功。諸將嫉妒,於是向鮑超説楊鼎勳的壞話。

楊鼎勳加入淮軍

同治元年(1862),李鴻章督師上海,於是離開鮑超,加入淮軍。虹橋、四江口諸戰有功,累擢副將。楊鼎勳招募淮軍一千人,號勳字軍,屯金山張堰,扼守平湖乍浦要衝,組建西洋槍隊,每戰必為先鋒。
同治二年(1863),楊鼎勳攻破新昌太平軍堡壘,連克楓涇,斬賊四千,生擒五百;再戰西塘,雖然身上負傷,仍然堅持作戰,大敗太平軍,擢總兵,賜號鋒勇巴圖魯。楊鼎勳跟隨程學啓進攻蘇州,楊鼎勳攻下城外堅壘,收復蘇州,加提督銜。
同治三年(1864),楊鼎勳參與攻克宜興荊溪溧陽,解常熟無錫之圍。楊鼎勳攻打常州太平軍蘇州殺降,堅持死守。楊鼎勳本是四川人,率領淮軍,害怕諸將看輕自己,每戰衝鋒在前,晝夜圍攻,盡毀城外太平軍堡壘,血戰三日。楊鼎勳打造浮橋,率死士率先登城,炮彈打穿了胸膛,穿透到背部,左右部將攙扶,氣絕後復甦,於是攻克常州,以提督記名簡放。傷口癒合後,攻克浦口,收復長興,招降湖州。追逐太平軍至安徽境內,攻克廣德
同治四年(1865),楊鼎勳和郭松林救援福建,攻克烏頭門的太平軍堡壘,收復漳州,授江蘇蘇松鎮總兵。

楊鼎勳鎮壓捻軍起義

同治五年(1866),楊鼎勳調赴河南圍剿捻軍,敗之於朱仙鎮,追擊至定陶睢寧
同治六年(1867),楊鼎勳敗捻軍於黃陂孝感,擢浙江提督,調任湖南提督。十月,楊鼎勳敗捻軍于山東濰縣,追至夏灣,捻軍首領陳懷忠乞降。楊鼎勳分軍出周家寨偷襲捻軍,大破之,並追擊於諸城膠州東捻軍失敗,論功,楊鼎勳被賜予騎都尉世職
同治七年(1868),楊鼎勳馳援畿輔,破捻軍於安平,追至楊家村,降捻軍首領張志清。楊鼎勳和郭松林擊敗捻軍於濬縣大邳山,又敗之於衞輝,陣斬捻軍首領王建瀛、熊八,擒捻軍悍將何士喜、周久於龍王廟。捻軍竄逃山東,自德州直取天津,楊鼎勳守運河,修牆浚壕,擊敗進犯的捻軍。舊傷復發而卒,數日後,西捻軍失敗。李鴻章上疏奏聞,贈太子少保,諡忠勤,建專祠。 [1] 

楊鼎勳人物評價

清史稿》:郭松林李長樂、楊鼎勳、滕嗣武皆由湘、楚舊部改隸淮軍,平吳、平捻,卓著聲績。 [1] 

楊鼎勳史料記載

清史稿·卷四百三十一·列傳二百十八》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