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桑榆

(漢語詞語)

鎖定
桑榆,漢語詞語,出自《後漢書·馮異傳》,讀音為sāng yú,意思指桑樹與榆樹。日落時光照桑榆樹端,因以指日暮。以喻事之後階段。比喻晚年;垂老之年。喻指隱居田園。
中文名
桑榆
拼    音
sāng yú
近義詞
遲暮
注    音
ㄙㄤ ㄧㄩˊ
出    處
《後漢書·馮異傳》

目錄

桑榆出處

西漢·劉向九嘆·怨思》:“孤雌吟於高墉兮,鳴鳩棲於桑榆。”
曹魏·曹植贈白馬王彪》:“年在桑榆間,影響不能追。”
《晉書·夏侯湛傳》:“鴻鵠一舉,橫四海之區,出青雲之外,而尺鷃不陵桑榆。”
《魏書·逸士傳·眭誇》:“或人謂 誇 曰:‘吾聞有大才者必居貴仕,子何獨在桑榆乎?’”
唐·劉知幾《史通·敍事》:“夫杲日流景,則列星寢耀;桑榆既夕,而辰象粲然。”
《後漢書·馮異傳》:“始雖垂翅回溪,終能奮翼黽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唐·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唐·韓愈除官赴闕至江州寄鄂嶽李大夫》詩:“桑榆儻可收,願寄相思字。”
唐·白居易東南行一百韻寄通州元九侍御澧州李十一》:“身方逐萍梗,年欲近桑榆。”
唐·白居易《哭劉尚書夢得二首》:“窅窅窮泉埋寶玉,駸駸落景掛桑榆。”
唐·白居易《逸老(莊子雲:勞我以生,逸我以老,息我以死也)》:“桑榆坐已暮,鐘漏行將曉。”
唐·儲光羲《田家雜興八首(其二)》:“滿園植葵藿,繞屋樹桑榆。”
唐·儲光羲同諸公秋日遊昆明池思古》:“桑榆慘無色,佇立暮霏霏。”
唐·韓愈除官赴闕至江州寄鄂嶽李大夫》:“桑榆儻可收,願寄相思字。”
唐·常建太公哀晚遇》:“落日懸桑榆,光景有頓虧。”
《文選·曹植<贈白馬王彪>詩》:“年在桑榆間,影響不能追。”李善注:“日在桑榆,以喻人之將老。”
《隋書·王韶傳》:“加以今年六十有六,桑榆雲晚,比於疇昔,昏忘又多。”
宋·范成大次韻鄭校書參議留別》:“後會吾衰矣,桑榆一繭絲。”
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序》:“出京南來,避地江左,情緒牢落,漸入桑榆。”
宋·李之翰《歲暮》:“偶離沙磧窮陰地,收得桑榆老病身。”
太平御覽》卷三引《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樹端,謂之桑榆。”
金·元好問《酬韓德華送歸之作》詩:“桑榆儻可收,歲事在穮蓘。”
明·黃道周《節寰袁公(袁可立)傳》:“溪子子貴洞,千將利斷,桑榆決機,不以為晏。”
清·沈起鳳《諧鐸·虎痴》:“況我年近桑榆,家無蘭玉。”
清·魏源《客懷八首柬龔定菴舍人》詩之四:“安得遵雲衢,及此桑榆光。” [1] 
清·曹雪芹菱荇鵝兒水》:“菱荇鵝兒水,桑榆燕子梁。”
劉國鈞 《辛壬之間雜詩》:“兵諫匆匆事有無,將軍計已失桑榆。”

桑榆解釋

1.樹與榆樹。2.日落時光照桑榆樹端,因以指日暮。3.以喻事之後階段。4.比喻晚年;垂老之年。5.喻指隱居田園。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