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孟元老

鎖定
孟元老(生卒年不詳),號幽蘭居士, [1]  北宋時居汴京(今河南開封年),宋代散文家。 [2] 
孟元老少時從其先人宦遊南北。崇寧間(1102年-1106年),寓居開封。靖康之亂,避地江左。晚年,追憶汴京盛事,著《東京夢華錄》二卷,自序題紹興十七年(1147年),備載汴京街坊風俗及朝章典儀,委曲詳盡。 [1] 
孟元老懷着對往昔的無限眷念和對現實的無限傷感,撰寫了《東京夢華錄》,《東京夢華錄》是“為了忘卻的紀念”,為“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的亡國滅都之痛唱出了一曲悽婉的輓歌。 [2] 
別    名
孟元老
所處時代
宋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東京開封府(今河南開封)
逝世日期
南宋紹興十七年(1147年)(待考)
主要作品
《東京夢華錄》
本    名
孟鉞

孟元老人物生平

《東京夢華錄》(宋)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宋)孟元老
孟元老,原名孟鉞,是孟昌齡的第四子,現在僅能據其紹興十七年撰成《夢華錄》,瞭解其生平大概。
孟元老在序中説,自幼隨父親宦遊南北。宋徽宗崇寧癸未(一一〇三),來到京師,居住在城西的金梁橋西夾道之南。在京城中,孟元老逐漸長大成人。成年後,孟元老是否做過官,他在序中語焉不詳,後人頗多猜測。
北宋末年,金軍大舉南下,開封數次被圍。靖康癸未(一一二六),徽宗、欽宗被金軍虜去北方,史稱「靖康之難」。第二年,孟元老離開東京開封南下,避地江左,遂終老此生。孟元老卒於宋高宗紹興十七年(一一四七)之後,終年在六十歲以後,具體時間已不可考。
靖康之變,中原人士大多隨朝廷南下,避地兩浙,故國故鄉之思時刻縈繞心頭。宋人周煇《清波別志》説「紹興初,故老閒坐必談京師風物」。孟元老避地江南的數十年間,寂寞失落中也時常暗想當年東京繁華,心中無限惆悵。孟元老在與年輕人談及東京當時繁華,年輕人「往往妄生不然」。為了不使談論東京風俗者失於事實,讓後人開卷能睹東京當時之盛況,故而孟元老在悵然中提筆追憶東京當年繁華,編次成集,於南宋紹興十七年撰成《東京夢華錄》。

孟元老個人作品

東京夢華錄》所記大多是宋徽宗崇寧到宣和(一一〇二~一一二五)年間北宋都城東京開封的情況,大致包括這幾方面的內容:京城的外城內城及河道橋樑、皇宮內外官署衙門的分佈及位置、城內的街巷坊市、店鋪酒樓,朝廷朝會、郊祭大典,東京的民風習俗、時令節日,當時的飲食起居、歌舞百戲等等,幾乎無所不包。與同時代的畫家張擇端所作的「清明上河圖」一樣,為我們描繪了這一歷史時期居住在東京的上至王公貴族、下及庶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情景,是研究北宋都市社會生活經濟文化的一部極其重要的歷史文獻。

孟元老成書時間

孟元老在崇寧癸未(崇寧二年,1103年)入京師,靖康丙午(靖康元年1126年)南遷。在淳熙丁未(1187年)才有《夢華錄》的刊本

孟元老本名考證

如清代藏書家常茂徠以為孟元老可能就是為宋徽宗督造艮嶽的孟揆。理由是:《夢華錄》遍錄東京之名勝佳景,而於艮嶽卻一字不提。艮嶽是徽宗宣和時東京汴都的一大名勝,徽宗為造艮嶽,專門徵發花石綱,窮奢極欲,勞民傷財,直接導致方臘起義。內憂剛平息,外患接踵而來,北宋滅亡,生靈塗炭,繁華之東京遂成華胥一夢。雖説孟揆只是艮嶽的宦官,但也難逃罪責。故而在寫此書時既不敢提及艮嶽,也隱瞞了自己的真名。常茂徠的猜測並無確實的根據。但從本書的內容來看,作者十分熟悉東京的宮廷生活,其身分職務可想而知。儘管作者在書末的按語中説:「凡大禮與禁中節次,但嘗見習按,又不知果為如何。」一般以為這只是通常的謙約之詞,也可能是作者藉以隱蔽身分之言。或許孟元老曾任小京官,故熟悉皇宮內府的情況。筆者即取此説。當然,也有研究者據此作出不同的判斷,認為若無事實依據,僅以猜測難下定論。
參考資料
  • 1.    曾棗莊主編;李文澤,吳洪澤副主編.中國文學家大辭典宋代卷.北京:中華書局.2004.第603頁
  • 2.    上海辭書出版社文學鑑賞辭典編纂中心編.古文鑑賞辭典宋金元[M].2021.第1390頁-109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