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詞條缺少概述图,補充相關內容使詞條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級,趕緊來編輯吧!
李善清正廉潔、剛直不阿,有君子風韻。頗有雅行,學貫古今,人稱書簏。起家秘書郎,出為涇城縣令。交接周國公賀蘭敏之,拜崇賢館直學士,兼任潞王(李賢)參軍、沛王(李賢)侍讀,得罪流放姚州。載初元年(690年),去世,時年五十九。著有《文選注》《漢書辨惑》。
- 本 名
- 李善
- 別 名
- 書簏
- 所處時代
- 唐代
- 出生日期
- 630年
- 逝世日期
- 689年
- 主要作品
- 《文選注》《漢書辨惑》
李善人物簡介
編輯李善,唐揚州江都(今江蘇揚州)人。
[1]
顯慶中,為崇賢館直學士,後轉秘書郎等。學識淵博,不善屬文,專於註釋,人稱書簏。因罪株連,流姚州。遇赦還,寓居汴、鄭間,講授《文選》為業。著《文選注》六十卷。開元時,呂延濟等五人共注《文選》,後人並善原注,合為一書,名《六臣註文選》。蘇軾謂五臣注荒陋,不及善注。著有《漢書辨惑》。
李善人物生平
編輯乾封元年(666年),賀蘭敏之鳩集學士刊正經史並著撰傳記,遂引薦李善為崇文館學士,轉蘭台郎,擢崇賢館直學士,行潞王府參軍,兼沛王侍讀,教導皇子李賢。
咸亨二年(671年)六月,賀蘭敏之事發,敕流雷州,復其本姓。行至韶關。以馬絞死。朝士坐與敏之交遊者,流放嶺南,李善便是其中之一,流配姚州(雲南姚安縣)。
上元元年(674年),以雍王李賢為皇太子,大赦天下。李善得還,不再涉足官場了,寓居汴、鄭之間,繼續完善充實《文選注》,以講《文選》為業,人稱“文選學士”,諸生多自遠方而至”。修撰《文選辨惑》《漢書辨惑》。
載初元年(690年),李善卒,五十九歲。
《新唐書·李邕傳》有記載。
李善主要成就
編輯1、註解《文選》
《文選》,是由南梁昭明太子蕭統主持編撰的、彙集前代優秀文章的一部經典著作,曾經在歷代文人中產生過極大的影響。中國歷史上,前有研究《詩經》“詩學”,漢代研究《五經》的經學,清朝研究《紅樓夢》的“紅學”。唐代,則有研究《文選》的“文選學”。使“文選學”真正成為一門顯學,作用最大的就是李善。
當時,李善曾在“文選學”的開山祖師、揚州人曹憲的指導下,為《文選》作了詳細的註解。在作注過程中,李善博採眾家之長,包括李邕在內的意見,全都予以採納吸收。《新唐書 · 李邕傳》中記載:《文選注》初稿完成後,李善讓兒子李邕閲讀,並提出批評意見,“試為補益之”。李邕讀後,真的提出了一些變更、增刪的建議,而李善見到李邕提出的建議很有道理,就將相應的內容寫在原稿的旁邊,出現了“兩書並行”的情況。
完善後的六十卷《文選注》上呈給唐高宗李治。高宗皇帝讀後,大加讚賞,賜給李善絹綢一百二十匹,並下詔將李善的六十卷《文選注》藏於秘閣。
李善最大的貢獻在於《文選注》,萃其一生精力,成就皇皇鉅著。《文選注》徵引了極其豐富的文獻資料,凡經部215種,史部352種,子部217種,集部798種,四部合計1582種。
因此,《文選注》大行於當時,流傳於世代,仍有極高的地位和巨大的影響。
2、撰《漢書辯惑》
李善撰有《漢書辯惑》(三十卷)。
李善軼事典故
編輯曹李巷
舊城旌忠寺南尚有一條名為糙米巷的小巷。其實,它是由“曹李巷”之名訛傳而來,而“曹李”兩字就是紀念曹憲和李善二人的——千百餘年,揚州人一直懷念着曾經給這座城帶來無尚光榮名人。
李善親屬成員
編輯父親:李元哲,括州括蒼縣令,贈沂州別駕
兒子:李邕,書法家,括州刺史、北海太守,贈秘書監
兒媳:温氏,太原郡君
孫子:李穎;李翹,大理評事;李岐,
- 參考資料
-
- 1. 李善 .學習強國.2020-03-21[引用日期2020-03-21]
- 2. 舊唐書 卷一百八十九上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8-12-23]
- 3. 周紹良.《唐代墓誌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 詞條統計
-
- 瀏覽次數:次
- 編輯次數:23次歷史版本
- 最近更新: 新的大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