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林園

(中國股市人物)

鎖定
林園,男,1963年出生,陝西漢中人,曾在深圳紅十字會醫院及深圳博物館工作,1989年以8000元進入股市,2006年10月底,林園持有股票市值達到20億元。 [1] 
中文名
林園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63年
出生地
陝西漢中
性    別

林園主要事蹟

從8千到10億的中國股神,任憑多豐富的想象力,你也無法想到一個學醫出身的小人物,從1989年全家拼湊的8000元人民幣起步,投身中國股市。
林園炒股秘籍 林園炒股秘籍
法國路透社、英國金融時報、美國CNN、中國中央電視台……數不清的媒體都對林園進行了大篇幅報道。在許多人看來,林園的投資哲學與美國“股神”沃倫·巴菲特有很多相似之處,中央電視台稱之為“中國股神”。2006年6月《北京青年報》還頒發給林園“中國巴菲特”的美譽,但林園不服氣。“我沒有效仿任何人的策略,反而是人們在模仿我,”林園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採訪時表示,“我為什麼要關注巴菲特?他是個外國人。”從8000元到超過20個億,林園的年均複合回報率在98%以上。

林園林園資產配置

主要有17只股票,按所佔比重大小分別是:貴州茅台(600519)、招商銀行(600036)、五糧液(000858)、黃山旅遊(600054)、雲南白藥(000538)、銅都銅業(000630)、上海機場(600009)、深發展(000001)、瑞貝卡(600439)、馬應龍(600993)、江中藥業(600750)、贛粵高速(600269)、雲天化(600096)、工商銀行(601398)、千金藥業(600479)、麗江旅遊(002033)和宇通客車(600066)以上資料來自2006年12月《證券市場紅週刊》林園,一個中國式的證券奇蹟。有人説,在道瓊斯,巴菲特賺錢並不意外,而在中國股市,像林園這樣從不失手地賺錢,要麼他是神,要麼他就是個放衞星的託,此外別無可能。沒錯,這是個躁動的市場,它單向存在,只能買漲不能買跌,生或死,熊或牛,泡沫或是蒸發,謊言或是重典。
儘管他的創富傳奇後來引發不少質疑,但他的股票投資理念還是得到了相當多股民的認可。就像之前的幾次牛市一樣,領漲的上市公司往往會被流言擊中,不幸的是,很多流言最終會被證實。這次似乎也不例外。5月10日,各大財經媒體頭條新聞的內容只有一個:貴州茅台股份公司的高管有變。僅僅幾個小時過後,網絡媒體便曝出茅台總經理喬洪被雙規,“貴州茅台”隨即停盤。對於因持有1700萬股“貴州茅台”而名滿江湖的林園來説,這關係到他的核心利益,然而在接到記者電話時,他仍然表示自己的對應策略是滿倉持有。用他的話來説,他買的是茅台集團的長期效益而不是管理層的精明。林園曾放過這樣的“狂言”:“我的一個選股方法,就是傻瓜能夠經營的公司,才是好公司。”他有自己的一套標準:“你一去這個企業(調研),他老給你談困難,我們逆境中怎麼掙扎,怎麼賺錢,他老説他的管理,這一看,我至少把這個公司作為一個二流的公司。”林園説,自己喜歡的公司就是“來了(指他去企業調研而言)吃,來了玩,從不給你談工作”。“這種公司你不用怕,他吃那麼點算什麼,能把這幾十億的盈利吃窮?我才不信。但這種公司肯定是能賺錢的。好的公司都是吃吃喝喝的,這不會錯。”喬洪被雙規的傳言出現後,茅台酒公司和貴州國資委先後出面進行澄清,但外界關於喬洪被調查的傳聞仍未平息。

林園炒股

今年44歲的林園喜歡笑,好似在他眼裏,股票市場是那麼的簡單明瞭。但在18年前,林園對於股市還一無所知。從陝西一所衞生技術學校臨牀醫學專業畢業之後,林園就被分配到深圳紅十字會醫院工作,後又調到深圳博物館。做的工作不但和股市無關,甚至和經濟都全無瓜葛。林園聲稱自己起初是響應政府號召炒股。1989年下半年,他懷揣從老孃那裏借來的8000元進入股市,經常在凌晨二三點起來拿着股票交易。在林園的記憶中,當時交易所的條件特別簡陋,大廳中間有一塊黑板,上面寫着股票名稱和價格,看有沒有人要。價格在不斷地變,有人要,林園就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他自稱和菜市場買賣豬肉沒什麼兩樣。這樣來回倒幾次,就可以賺不少錢。在那個時候,如果有些朋友要買哪隻股票,又剛好有人想賣,林園還居中介紹,每筆可以賺到100多元的“中介費”。
這和如今徹底電子化的股市幾乎是兩個世界。“深圳那時就4個網點。委託和交易都不是電腦化。這裏深發展賣88塊,別的地方賣86塊(記者注:1989年3月‘深發展’派息分紅,使上一年還只有每股20元的這隻股票在1989年達到80多元;1989年5月,股價一度漲到120元)。我就整天騎個自行車轉,出86塊買了,再掛88塊賣出去。一天賺一百來塊錢。那會兒有人坐萬科的莊,我這倒來倒去的,盡給莊家搗亂,他賣7塊8,我就賣7塊6,人家都買我的。莊家看了很生氣,説你這小子跑得比兔子還快。他説乾脆你幫我幹這事好了,你把我的股票拿去倒。我就賺他的錢,賺差價,嘿嘿,就像賣菜一樣。”林園説。
後來,林園前往上海繼續炒股,按他的話講是哪裏有錢賺就到哪裏。當時,林園住在上海百樂門酒店,上海人把股票賣給他,他押一段時間再倒出去。兩年多時間裏,經過深圳、上海兩地折騰,林園起初的8000元變成了12萬,到1992年就成了1000萬。就在上個月,這位高調的“股神”在回答一位大學生的提問時也承認,“我從8000到12萬元,那時候誰知道股票是怎麼回事。那時候股票是一個稀缺資源,你買了它就漲。當時我二十幾歲,也是糊里糊塗的。”東方不亮西方亮從林園的經歷來看,他簡直太“幸運”了。在中國股市幾次大熊市來臨之際,他都撤出了,躲過了一個又一個黑色的日子。1990年代中期,林園懷揣自己從股市賺來的錢,一頭扎進了西安市房地產業,而這一轉變差點讓中國股市錯過這位“股神”。回頭看來,林園認為如果當初自己不去西安做兩年房地產,林園可能就不是現在的林園。“也許我現在的資產還要多10倍。它耽誤了我整整兩年時間,讓我和朋友的距離一下子拉開了。”人們清楚地記得,中國股市在1994年7月底已經跌到325點。
而林園認為,他賺錢和牛市熊市並沒有什麼關係,“我即便在熊市也能賺錢。”林園認為,自己的自信來源於他對資產的配置方法。“我的強項是資產配置,這是我最拿手的。很多人説我熊市為什麼離開股市,實際上我也不知道。每次熊市,確實我都在股市以外活動,那時候我已經退出了股市。我説滿倉,可能我又到別的便宜市場買去了。我經歷了大概三次熊市,三次熊市都出來了。實際上當時我也是糊里糊塗的,我只是通過資產配置。”“我現在強迫在12個月內,把我的30%資產配置到A股市場之外,比如港股。我算的賬這30%資產未來三年至少漲五倍,三年以後,這30%產生的效益包括本金,相當於我現在總資產的150%。哪怕我現在的70%全部虧完,這150%還是足以保證我的資金是增長的。”“實際上2001年熊市開始時,我在1997還是1996年已經做這個工作了。
我也是強迫我自己乾的,這種大的資產配置非常重要。它帶來的效益就是老百姓講的東方不亮西方亮。它能夠把我現在的利潤鎖死。我這個辦法這麼多年就沒錯過。”“股神”看泡沫對於中國股市現在到底是不是泡沫,有沒有可能瞬間崩盤,林園表現出來的態度於其説是不置可否,不如説是漠不關心。在接受採訪時,他多次用了“我也不知道”,“現在誰也説不好”這種辭令。但在最近的一次公眾講座中,林園曾經總結過他自己認為的泡沫股市的幾個特徵。林園認為,股市是否泡沫首先要看估值是否非常高。“高和低的標準是什麼?一個就是和國際市場同類公司比;再一個,在這個市場我都找不到能夠投資的公司了,就覺得都高了。”他以台灣人在泡沫股市來臨前的行為作為例子,因為他認為台灣當時的情形和大陸非常相似。“我記得1990年的時候,因為我在深圳可以看到香港電視,那時候採訪妓女,台灣的妓女都不願意做了,説我們不做妓女,賺錢的速度太慢。妓女這麼説的,然後證券公司門口的滑梯都有小孩在滑,家長都去炒作股票了。”“今天你問我中國股市今後會怎麼樣,我只能告訴你我不知道。因為我確實不知道,我不能説假話吹牛糊弄人,現在沒有人能説得準會怎麼樣。”林園頓了頓,説,“當初牛市剛啓動,2200點時,羅傑斯(與巴菲特齊名的世界級投資者,量子基金創始人)都説會跌,現在4000點了,再看看他的話,就很可笑,不只是可笑,我覺得就是放屁。”“選我自己的股票,有價值的股票,至於股市怎麼走,和我無關。”他説。
牛市大潮退去後,曾經受到股民們萬般膜拜的民間股市“大佬”們紛紛經歷着不同的“擱淺”命運。
繼去年年末江湖雅號“金手指”的北京首放董事長汪建中因涉嫌操縱股市而被捕後,曾被譽為“中國巴菲特”的超長線私募林園,在牛年開市之初也被傳受到相關部門調查,甚至坊間有傳聞説林園“正被通緝”。
昨日,接受早報記者採訪的時候,林園正忙於應付各方前來慰問的社會人士:“放心吧,我沒事的。”
雖然林園旗下3個信託產品均出現大比例浮虧,但他仍然堅稱:“2003年建倉至今沒有買賣過任何股票。”
在風雨飄搖之際被傳“正被通緝”,這讓在陽光私募界屬於“低調”派的林園頗感無奈。
“請大家放心,我很好。”林園昨日接受早報記者採訪時,正在忙着接受社會各界人士對此事的詢問,“我很少上網,關於我被逮捕的事情,也是幾分鐘前我剛從你們這裏得知的。”
林園告訴早報記者,他現在在深圳,“我一直很少和外界主動接觸。你們來找我吃飯喝酒可以的,其他的就不聊了。”
林園眼下管理的3只信託產品,業績可用慘不忍睹來形容。從其發行機構華潤深國投信託網站上公佈的淨值可見,“林園”截至2009年1月20日,淨值為71.2元,累計增長率為-28.8%,近半年增長率為24.59%;“林園2期”和“林園3期”截至1月15日,淨值分別為42.43元和42.54元,累計增長率-57.57%、-57.46%;近半年增長率為-27.1%和-28.35%,在深國投已發行83款信託產品中,排名分列倒數第四和倒數第五。
稱自己的操盤狀態非常“遊離”的林園表示:“如果你現在來買我的信託產品,我也建議你不要買。因為我從2003年滿倉開始,就沒賣出任何的股票,也沒買入新的。”林園稱他當時買入的上市公司是做了一輩子持有的準備。
可查資料顯示,入選林園投資池的上市公司包括貴州茅台(600519)、五糧液(000858)、雲南白藥(000538)、招商銀行(600036)等。
林園稱目前他的投資收益就來自這些公司的分紅。“成本已經收回了,現在就是賺多賺少的問題。”據他表述,這三隻信託產品的資金來源絕大部分是他的自有資金。最早成立的“林園”也大多來自周圍朋友親戚的錢,“即便是淨值跌到零,他們也不會贖回的。”
“民間股神”林園
林園的神奇,在於他的資本從1989年的8000元猛增至2005年的4億元,找到最適合的投資模式和優質的股票,讓他成為牛市中笑傲大盤的贏家。
不過,在一年多的熊市中,林園的光環迅速退去,掛着“林園”名字、由其親自管理的私募基金,淨值已經縮水大半,成績實在差強人意。一年來,林園的山寨本色顯露無遺。
林園的選股鐵律是:一、選股時要買跟蹤3年以上的企業;二、選自己熟悉的行業;三、選未來3年“賬好算”的企業,不買未來盈利不確定的公司。
林園炒股守則有五條:一、選中個股,主動做“烏龜”。發現被低估的公司後買入,“貓”在裏面,等着上漲;二、心態是賺大錢的關鍵;三、投資一定有時賺錢,有時賠錢,波動會有的,道路會非常曲折,因此在痛苦中賺錢;四、投資組合中所選公司,都是行業中的龍頭老大,如果有老大,就不選擇老二;五、不會選擇在成交清淡時賣出手中的股票,要看市場上有沒有人接受,有沒有人買進。採取“你不買,我也不賣”的投資方法。
怎麼看,怎麼覺得林園就是衝着巴菲特的那套思路來的。哪怕他總結的所謂選股鐵律,也是巴老粉絲們掛在嘴巴的投資聖經。
平心而論,只要有長線持股的決心,加之有調研的精神,批量生產類似林園一樣的股神並不難。關鍵是,如何在牛股最牛時懂得全身而退,“賣”才是“買”的“師傅”。

林園記者觀察

你相信“林園”嗎?
“不操盤”的林園,用滿倉迎接了2008年的暴跌,旗下信託虧損至幾近原來的6折。
“所謂陽光私募,也就是公佈了淨值,可以公開買賣產品。到底該產品是怎麼操作的,單憑管理人兩三句話,他説他司機的年薪幾位數,你就能相信?”林園的“低調錶白”並不能獲得滬上私募界的認同。
在2007年大牛市中,貴州茅台2007年末每10股分紅8.36元;五糧液2007年不轉增不分配;雲南白藥每10股分紅1元;招商銀行每10股分紅2.8元。如果僅靠這些分紅來獲益的話,那麼林園的年化收益率並不高。而他的司機也絕拿不到2000萬元的年薪。
林園、但斌趙丹陽、李馳、殷保華、李振寧、汪建中……這些曾經的炒股冠軍、坐莊主力們,經過2008年熊市刷洗後,有的關張,有的逃亡,有的消失,有的一度盛傳遭到客户的老拳相向。
也難怪坊間傳言會此起彼伏。
去年底,一度被譽為“三秦炒股第一高手”的陝西鑫鵬掌門人阮傑被投資者告上法庭,原因是其管理的“鑫鵬一期”單位淨值實際增長率為-68.28%,在深國投旗下70餘隻陽光私募當中排名倒數第一。今年初,江湖雅號“金手指”的北京首放董事長汪建中被證監會處以1.25億元天文數字罰款後,再因涉嫌操縱股市而被捕。
“英雄”的頭銜頻繁地在不同時間,加冕在不同的私募頭上。
2008年伊始宣佈集體清盤的趙丹陽,也確實被2008年上半年的牛蹄踏在了腳下。深國投數據顯示,“赤子之心”2007年下半年淨值增長率僅為8.61%,這與同期偏股型開放式基金動輒超過100%的年收益率相去甚遠。有不少深圳私募界人士曾不屑一顧地表示趙丹陽根本不懂投資,他是私募界的一個失敗者,3500點以上全部踏空。
不過時至今日,檢視退潮後沙灘上的屍體時,其中並沒有趙丹陽。
資本市場活下去才是硬道理
同樣與林園一樣標榜“價值投資”的但斌與李馳的日子似乎也並不好過。甚至有傳但斌在去年底遭到投資人的襲擊。李馳管理的“同威1期”信託產品,根據朝陽永續統計,截至2008年12月19日,單位淨值0.788元,下跌21%。
但這都不是最終的英雄榜。在瑞富信息副總經理彭亞軒看來,同威是一個價值投資與趨勢投資結合得很好的公司。因為下一輪牛市何時到,誰都不知道。他們輸的也許只是資金的使用效率。
從6124.04點到2566.53點,在過去的9個月中,中國股民遭受了一輪最為慘烈的大跌。面對昨日還風光無限今日就已哀鴻遍野的股市,那些曾經在證券市場呼風喚雨的人物現在究竟在做什麼?價值投資的大旗並沒讓被稱為“股神”的林園在這一輪大跌中倖免。但他卻表現出了與常人不同的淡定自若,他説他已經不再看盤,每天更多的時間用來睡覺。他現在唯一做的就是“相信自己,堅定持有”。
堅持是賺錢之本
對林園的採訪是在他位於國貿的辦公室進行的。這裏並不是林園的公司,而是某證券公司為林園提供的一間寬敞明亮的貴賓間。他説自己其實很少來到這裏,因為自己的家在北京城的西邊,“懶得跑,沒事就在家睡覺,除非有事才過來”。
雖然近半年多來中國A股走弱,喜歡滿倉操作的林園並沒有改變自己的風格。“我的倉位一直都是滿的,只不過現在這種市場情況下我就不再買入了。但絕對不會改變我的投資理念。”
當眾多投資者因為被突如其來的大跌套得痛不欲生紛紛割肉出局時,林園的穩如泰山確實有些與眾不同。
林園説,股市的規律就是:牛市吹泡泡,熊市擠泡泡;泡泡遲早會被吹破,泡沫終究也會擠乾淨,週而復始。但無論市場如何認準自己確定能賺錢的股票,堅定地持有它就能取得最後的勝利。“根據我近20年的投資經驗,一隻股票大漲的時間可能只有10%,而剩下的90%日子裏不是在調整就是在下跌。如果你在那90%的時間裏都持有這隻股票,但卻在最後那10%到來前因為受不了‘漫長煎熬’賣出了,那隻能是一種悲哀。”林園笑着説。
“經過我的測算,未來15年中國經濟複合增長率能達到4%,因此我對中國經濟有信心。有了這個墊底,我根本不擔心中國股市,更不擔心我買的股票。不過,現在這種大市下,我做的更多的是睡覺和玩。”
林園説,自己平時幾乎不和任何人談論股票及相關的事情,原因很簡單:害怕別人的思路影響自己的投資決定。“我不像很多股民那樣隨時盯着交易軟件,看股票每分鐘的變化。我甚至想去一個沒有電話、沒有網絡的地方。如果別人問我成功秘訣是什麼,我想那就是堅持價值投資,拋開一切的私心雜念。”林園笑着説。
在林園看來,買股票和做其他行業一樣,選對了方向就要一條路走下去,“朝令夕改的人在哪裏都是賺不到錢的。”
賺錢機器才是好公司
很多人認為,在股市中賺到的錢都是其他股民的錢,也就是説你賺錢了,那是有別人賠了錢。的確,在資本市場的大潮中,有賺到錢的也有賠了錢的。但在林園看來,股市中賺到的錢應當是上市公司的,同理,“好公司應當是一部能大把大把賺錢的機器。”
林園説,他從不輕易買入任何一家公司。“至少跟蹤三年是必須的,確實感覺不錯,就少量買入嘗試一下,再繼續跟蹤。覺得確實沒有什麼問題,這時就會大量買入。”在林園看來,未來三年上漲10倍甚至20倍的公司,都是有着“嬰兒的股本,巨人的品牌”特性的行業老大。“很多上世紀50年代賣菜的日本老太太因為在當時投資了索尼的股票,現在有些已經進入全日本最富有的人羣。”林園笑着説:“就是這麼一個理兒。”
在近20年的投資生涯中,林園也總結了自己的一套挑選能夠真正賺錢公司的標準。
首先,判斷一家公司能否為股東賺錢,就要看這家公司的賺錢總量是多少(絕對利潤額)。其次,毛利率一定要高。林園説,他投資時毛利率在18%以下的公司他是不考慮的,當然如果能發現一家毛利率在80%-90%的公司那就更好了。第三,應當注重一家公司的盈利能力。一般而言林園通常考慮的是每股盈利起碼要3-4毛錢的公司。此外,PE本益比)動態值和毛利率的變化也是林園選擇公司的重要指標。因為林園認為,他投資的企業毛利率一定要穩定或者趨升,否則他一定不會投資這家企業。
“從表象上看,‘小投入、大產出’的公司才是賺錢機器,而不是靠增加投資才能產出盈利的。”林園説:“做其他實業也是一樣,誰都希望通過投資100萬去賺取1個億,而不是1個億的盈利是靠兩個億的投入獲得的。也就是‘投資一定,產出無限大。”
賺錢要熬到頭髮白
1999年,一個朋友對當時身家已經過億的林園説:“我的公司要在香港上市了,你也來捧捧場買點吧。”在朋友的盛邀之下,林園去了香港。
“當時的發行價1.28港元,我認為太高了就沒有買。”林園笑着説:“當然,他的股票也都賣出去了,都被摩根、高盛這樣的一些國際大機構買走了。”可是,這隻股票發行不久,就遇上了金融風暴,股價一路下跌到5毛錢,這時林園認為是時候出手了,於是買了一些。不久這隻股票又繼續下跌到1毛9分錢,最終林園持有的成本為0.3元。
在林園5毛錢買入這隻股票時,他算了一筆賬。林園説:“這家公司是做房地產的,每股淨資產一塊九毛多,而跌到當時那個價格,相當於它的房子每平米才1700多元,甚至最低到幾百塊。但實際情況是,當時它的房子賣七八千一平米,資產淨值是根據每平米5千多元計算出來的。由此看來股價確實被低估了。”
“然而儘管如此,這隻股票就是不漲,一年最多漲到6毛多然後又跌回三四毛。我當時持有這家公司流通股的30%。我就想,這隻股票不到2元我是不賣的。就這樣,一直等到了2003年,這支股票才終於大漲。”林園有些鬱悶地説,“這時那個朋友打來電話説:‘林園,賺到錢了吧?’我有些生氣地對他説‘我再也不和你打交道了,我雖然賺到了錢,但這錢賺的太不輕鬆。’後來,我總結經驗,沒有把握的投資不應該參與,草率參與了結果熬到頭髮都白了。”
冬眠療法”也是功夫
林園每買入一隻股票,都是在他認為有投資價值的價格介入,即買入時的價格要合理或者被低估。但林園畢竟是人,很多情況下,那些價格被低估的股票也不會立即上漲,甚至連他自己也不知道這些股票什麼時候才能上漲。林園的方法很簡單——當他發現被低估的公司並果斷買入後,像動物“冬眠”一樣,一直等到股價上漲。
2005年4月份,林園就曾遭遇過這樣一次“冬眠”。當時他借錢買入招商銀行可轉債,買入的平均價為102.50元/股,到2006年初股改前,它的價格仍為102元/股左右,在近一年的時間內,價格就在101~120元間波動,作為“股神”的林園選擇默默地等待。後來他又買了上海機場,當時的平均價為13元/股,在買入後幾個月時間內上海機場的價格一直在12~15元之間波動,他又再一次“冬眠”。在林園看來,這樣的“冬眠”實際上是在股市下跌時蓄積力量、等待時機,最終將會覺醒。而有人也把這種“冬眠療法”稱之為“烏龜政策”。

林園人物爭議

2021年,A股演繹至極致的結構性行情,讓股票私募們的業績分化巨大,不少私募產品出現較大回撤,甚至創下歷史最大回撤紀錄!
面對產品的大幅回撤,有私募不得不對投資人致歉,安撫投資者,比如但斌近日就發文致歉。但也有私募不但不安撫,還怒懟投資者!
近日,民間派私募大佬林園在路演中表示,“虧了錢你活該,我不會向你道歉”,震驚金融圈!有代銷機構更是表示,“後悔讓客户參與路演,想找塊豆腐撞死。”而在去年,林園還表示,真正賺錢是要靠泡沫賺錢的,要是怕高那你一定是苦命人,也是一語驚人 [2] 
2021年8月7日,林園獨家迴應澎湃新聞記者表示,這是對他言論的誤讀。 [3] 
“這場直播的對象是第三方機構的銷售員工及私募基金合格投資者。”林園説,他的本意是想在事前提示風險 [3]  ,“醜話説在前頭”,提示所有的第三方銷售員工,不要硬賣基金,一定要讓客户對風險有充分的心理預期和敬畏。林園表示,現場沒有投資者對他的業績提出質疑,因此不存在“怒懟客户”,只是主動提前提示風險。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