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京站

鎖定
東京站(日語:東京駅 [5]  、とうきょうえき,英語:Tokyo Station),位於日本東京都千代田區丸之內一丁目,為東日本旅客鐵道 [1]  (JR東日本)、東海旅客鐵道 [2]  (JR東海)、東京地鐵 [3]  的鐵道車站。開業於1914年,是日本多條鐵路幹線的端點站,也是東京主要交通樞紐之一。
※ 以下需要合稱JR東日本與JR東海時以“JR”表記。
中文名
東京站
外文名
東京駅
とうきょうえき
Tokyo Station
投用日期
1914年12月20日
所屬地區
日本東京都千代田區
主要線路
東海道新幹線、山陽新幹線、東北新幹線、上越新幹線、北陸新幹線、山形新幹線、秋田新幹線、北海道新幹線、東海道線、宇都宮線、高崎線、京濱東北線、山手線、京葉線、總武線、中央線快速、常磐快速線
站台規模
15台30線

東京站概要

東京站被譽為東京的“表玄關”,具有首都中央車站的地位,不但是日本全國新幹線路網(九州新幹線除外)最重要的列車始發站,同時也是東海道本線中央本線東北本線等日本主要在來線(傳統鐵路)幹線的起點站,可不換乘直達32都道府縣(愛媛縣僅可靠臨時列車到達,在東京大多數卧鋪列車停駛前,可直達38都道府縣),1日發出約3000班車次,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鐵路總站之一。站區總面積相當於3.6個東京巨蛋,站內的站台數量為日本第一,包含在來線9座18線(地上5座10線、地下4座8線)、新幹線5座10線、以及地下鐵1座2線。擁有丸之內、八重洲、日本橋等3處出入口,身為最早使用的丸之內側站房是由明治時代建築家辰野金吾設計的仿西式磚造建築,1914年完工啓用,2003年獲日本政府登錄為重要文化財。東京站也是關東車站百選入選站之一。
為紀念東京車站開業100週年, Tokyo Station City 運營協議會2014年與動畫製作公司 A-1 Pictures 合作推出紀念動畫短片《時季輪轉~TOKYO STATION~》。
預定於2024年發行的改版一萬日圓紙幣之背面,將會有東京站丸之內口建築的圖案。

東京站停站線路

(東京站為線路端點站者以粗體字標示)
本站可搭乘JR新幹線與在來線各線(後述)、東京地鐵丸之內線。JR東日本車站的3字母簡寫為“ TYO ”,而丸之內線車站編號為“M 17”。另外,本站JR線與東京地鐵大手町站之間僅有東西線可進行聯絡運輸 [4] 
JR的正式線路名稱分別為新幹線的東海道新幹線東北新幹線2線路,在來線的東海道本線、東北本線、總武本線京葉線4線路(詳細參見線路條目以及“鐵道線路名稱”)。東海道本線是本站在來線的所屬線。管轄公司方面,東海道新幹線由JR東海管理,東北新幹線等其他線路由JR東日本管理。所有線路皆以本站為起點,站內亦設有0公里里程標。
旅客信息使用的是後述的運行系統名稱。旅客信息上的“東北(本)線”意指中長里程列車,過去因在上野站開出,本站並不使用。上野東京線通車後,多使用在東海道新幹線車內廣播的換乘信息中。而中央本線過去雖以本站為正式起點,但為了解除本站-神田間與東北本線重複的雙重户籍路段,JR成立後將中央本線起點改為神田站。但站內依然有0公里里程標。
JR東日本新幹線站台的運行系統如下。
此外,在來線有多個相關的運行系統在本站到開;各線路當中,除了宇都宮線高崎線常磐線京葉線和武蔵野線有共用軌道的狀況,其他系統都有專用軌道。還有,除了駛入東北本線和中央線的列車之外,每天所有列車都會和東海道本線直通。
  • 東海道線:車站編號“JT 01”/ 宇都宮線─高崎線、 常磐線 :車站編號“JU 01”。行駛東海道本線與東北本線列車線的中里程電車和特急列車。本站有很長一段時間是東海道本線列車線的起點,但2015年3月14日起,本站與上野站的東北本線列車線直接連通,許多班次以新設的“上野東京線”運行系統直通東北本線列車線的宇都宮線、高崎線、常磐線。
  • 京濱東北線:車站編號“JK 26”。行駛東海道本線、東北本線觸線的近里程電車。經橫濱站貫通運營至根岸線。
  • 山手線:車站編號“JY 01”。行駛東海道本線、東北本線觸線的環狀線路。品川站-新宿站-田端站是行駛在軌道名稱上的山手線。
  • 中央線:車站編號“JC 01”。中央本線的近里程電車。中央線列車從神田站經東北本線專用線進入本站。與青梅方向的青梅線實施貫通運營。
  • 橫須賀線、總武快速線:車站編號“JO 19”。兩線實施貫通運營。此站以南經東海道本線地下線與支線(品鶴線)至大船站直通橫須賀線。本站以東行駛總武本線。
  • 京葉線:車站編號“JE 01”。武藏野線在西船橋站直通京葉線至本站。
另外,中央新幹線東京側起點非東京站,而是品川站

東京站中央車站地位

1889年,國鐵東海道本線新橋~神户全線通車,私鐵日本鐵道也以上野為始發站建設往青森的線路。隨後,日本政府訂立東京城市規劃,規劃建造連接新橋與上野的高架鐵道。1896年第9回帝國議會決議在新線的中段建設中央停車場。建設計劃因受到甲午戰爭與日俄戰爭影響,直到戰爭結束後的1908年才全面動工。1914年12月18日完工啓用,同時命名為“東京站”。
JR將本站視為“中央車站”,從其前身日本國有鐵道(國鐵)時代起,列車行進方向的“上行、下行”就是以本站為基正點。而做為“中央車站”的本站也是東京都區內與東京山手線內各站計算JR線長里程乘車券車費的里程數基準站(前者:201km以上,後者:101~200km)。

東京站建設時的東京站

東京站興建時,站房位置不選擇於江户時代起就發展成繁華街的京橋側,而是在當時尚未開發的丸之內側。朝向皇居正面的丸之內中央口,設有皇室專用之出入口。
車站站房由辰野金吾與葛西萬司設計,是座使用深谷市生產的鋼筋磚造3層西式建築,總建坪9,545平方米,長330米。南北各自有圓頂形屋頂,當時將丸之內南口做為乘車口、丸之內北口做為下車口。中央玄關為皇室專用,與東西一般出入口之間各有一個出入口以搬運行李。
東京站原始的設計是由赴日協助建設東京市區鐵道路網的德國工程師法蘭茲·巴爾澤負責。對日本傳統建築懷有興趣的巴爾澤,將車站建築(丸之內站房)設計為帶有入母屋破風與唐破風屋頂的和式建築;但該設計在當時日本崇尚歐風的氛圍下飽受批評,最後不被採用。後來車站建築的設計工作由辰野金吾等人接手主導,轉為以西洋式設計為基調,現今所見之丸之內站房,即為辰野經過三次設計後所定案的結果。惟東京站整體的場站佈局,仍一定程度沿用巴爾澤等德國工程師的規劃。

東京站車站構造

東京站站房

東京站的地上主體建築,大致分為站區西側的丸之內側站房(丸之內口),與站區東側的八重洲側站房(八重洲口),JR的高架軌道與站台區即位於兩座主體建築間的廣大腹地,約略呈南北向並排分佈。高架軌道與站台區之下,則有位於一樓的三條東西向通路—北通路、中央通路與南通路,於付費區內連結丸之內側站房、八重洲側車站大樓與各高架站台;另外,北通路北側也有位於付費區外,單純供民眾通行於兩座主體建築間的北自由通路。出入口部分,丸之內口與八重洲口又各自分為北口、中央口與南口三個出入口;另外還有位於站區東北側,設有乘客進出新幹線站台專用驗票閘門的日本橋口。
丸之內側站房為辰野式“赤煉瓦”紅磚造建築,為三層樓高之建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遭轟炸燬損後復建為兩層樓高,南、北兩側的八角狀屋頂,以及中央部分加上三角梯形屋頂則維持為三層樓高,至2012年修復工程竣工後恢復舊貌(詳見“再開發事業”段落)。現已拆除的八重洲側車站大樓,則為地上十二層、地下兩層的高樓建築。
三處地下車站間皆透過位於地下第一層的自由通路,於付費區外相互連結,該自由通路亦與位於一樓北自由通路底下,連結丸之內側地下車站、八重洲側車站大樓地下一樓的北地下自由通路(同樣位於付費區外),以及大手町一帶的地下通路連通;同樓層的JR總武線、橫須賀線車站付費區內,也有位於一樓中央通路底下,連結兩側地下付費區的中央地下通路。八重洲側車站大樓地下一樓付費區外,也與位於車站大樓前方(東側)廣場地下第一層的八重洲地下街相連通。
連通東西站房的付費區內通道分為北、中央、南共三條通道,分別對應丸之內側、八重洲側的地上3處剪票口。丸之內側地下與八重洲中央口亦有剪票口,丸之內側通往東京地鐵丸之內線與丸之內大廈、新丸之內大廈方向,八重洲側通往八重洲地下街方向。
此外,在高架軌道與站台區之下的一樓付費區內,較接近八重洲側車站大樓的新幹線南換乘口驗票閘門南側,也有同樣位於付費區內,長度約500米的八重洲(地下)連絡通路,連結主要站區與JR京葉線車站;該連絡通路還設有一條電動步道,通路兩端也都設有電梯和自動扶梯。
再開發事業
東京站的再開發事業由JR東日本推動。2007年3月,位於日本橋口的摩天大樓“薩皮亞塔”(Sapia Tower)完工啓用,JR東日本與此同時將東京站站區的整體開發計劃命名為“東京車站城”(東京ステーションシティ),並以“東京站,成為都市。”(東京駅が、街になる。)做為宣傳口號。東京車站城以丸之內側站房復舊計劃、以及八重洲口再開發計劃為兩大主軸,加上站內既有空間的改建工程組成。以下為各項開發項目:
  • 丸之內側站房復舊計劃:二戰末期遭轟炸而多處損毀的丸之內側站房,雖然在終戰後第二年即開始進行修復工程,並於次年完成,但受到當時物資缺乏影響,難以進行較為複雜的修建與復原工作(像是南、北兩側原本的圓頂狀大型屋頂燒燬後,修復時僅改建為簡易樣式的八角狀屋頂),使得修復後的丸之內側站房在建築外觀上略異於以往。原本修復工程只是應急性質,不過由於外觀完全復舊所需經費龐大,使得復舊計劃被長期擱置,直到1999年才正式定案。復舊工程以恢復站房落成時原貌為目標,原本預定於2006年4月開工,2010年底至2011年初完工,但因美國廠商有意競標,因此延至2007年5月30日開工。2012年6月10日,站房一樓部分區域開始對外開放,同年10月1日正式完工對外開放。
  • 八重洲口再開發計劃:包括興建分別位於原八重洲側車站大樓南、北兩側的兩棟摩天大樓——地上四十一層、地下四層的“GranTokyo南塔”(グラントウキョウ サウスタワー)與地上四十三層、地下四層的“GranTokyo北塔”(グラントウキョウ ノースタワー),以及利用八重洲口車站大樓原址、興建連結南塔與北塔的“大屋頂”(グランルーフ,GranRoof),與八重洲口站前廣場的整修工程。兩棟大樓的興建工程於2004年9月11日開始進行,於2007年10月完工;之後拆除八重洲口車站大樓,興建“大屋頂”與增建北塔的低層部分。“大屋頂”為地上四層、地下四層的長型人行天橋建築,頂樓為開放式人行步道,將以特殊造型的屋頂覆於其上,該建築於2013年9月20日完工啓用。該計劃完成後,將使東京站一帶形成海風從東京灣進入東京都心的空中廊道,以改善東京的熱島效應。
  • 其他部分
    • 薩皮亞塔(サピアタワー,Sapia Tower):地上35層、地下4層,提供商辦、大學衞星校區、旅館等進駐的多用途摩天大樓,是“東京車站城”最早完成的項目。
    • Gransta(グランスタ):位於東京站剪票口內的地下商店街,於2007年10月25日開幕。
整個再開發計劃於2017年底,隨着丸之內口的站前廣場、以及丸之內口地下空間的整建計劃竣工後全部完成。

東京站JR東日本

東北新幹線站台(2021年9月) 東北新幹線站台(2021年9月)
JR東日本站區共設9座18線站台,是JR各公司車站中站台數目最多的車站 [1] 
JR東日本站台為多層立面佈局,分為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地上部分站台均位於高架上,為貫通、盡端混合佈置。其中,在來線部分面積30000平方米,新幹線部分(含JR東海)面積46000平方米。地下部分包括位於主要站區南邊較遠處,鍛冶橋通(接近有樂町)地下第三、四層,呈東西向的JR京葉線車站;丸之內側站房前方(西側)廣場地下第四、五層,呈東北—西南向的JR總武線、橫須賀線車站(第四層為穿堂層,第五層為站台層)。另外車站於地下第二層連接呈南北向的東京地鐵丸之內線車站。
新幹線換乘口(中央、南。附換乘窗口、精算所業務)、丸之內地下北口、京葉地下丸之內口、日本橋口業務已經委託給JR東日本車站服務管理。除此之外,新幹線還有日本橋等剪票口。
在來線空間十分寬廣。1樓有豐富的付費區內商業設施。多年以來,地下1樓設置許多投幣式置物櫃而缺乏商業設施,但在2007年10月25日JR東日本商業設施“GRANSTA”(グランスタ)開幕後人潮爆增。知名會面地點“銀之鈴”也進行更新,並新設自動扶梯連接1樓與地下1樓;相對地,新幹線空間就不夠寬裕,僅有站台上有商業設施。
方向指示看板在以前是使用綠底配上各在來線線路色表示“站台編號、線路名、方向”,自2005年12月10日改點起,僅使用站台編號表示20~23號站台,同時剪票口、站台的信息顯示器全面改用全綵LED(部分LCD)顯示“列車名、發車時刻、目的地、下班列車、停靠站與現在時刻”。
站廳多由JR東日本管轄,店鋪與餐廳等可使用Suica以及互通的交通系IC卡。

東京站站台

在來線高架站台
在來線部分為島式5面10線高架站台,從丸之內側起為3號站台。中央線的1、2號站台在3、4號站台上方,相當於三樓。2號站台下方為3號站台。該站台與一樓穿堂間,除了站台兩端的樓梯外,皆以長型自動扶梯連結。9、10號站台的電梯可至地下1樓。南側雖有電梯,但不開放一般人使用。
5、6號站台可見保留開業當時樣貌的支柱。2014年度進行整修,更換開業時保留的14根支柱與屋頂。
1・2號站台設有售票機銷售中央Liner、青梅Liner的Liner券與特急“梓”號、特急“甲斐路”號的自由席特急券,7~10號站台則設有售票機銷售Suica綠色車廂券與特急“踴子”號自由席特急券(僅9、10號站台),9、10號站台另設有銷售湘南Liner普通車Liner券的自動售票機。此Liner券自動售票機與品川站等同樣投入500日圓以上現金就可自動印票。發車前1分鐘停止販售。Liner券售票機不可使用Suica等交通系IC卡。
發車音樂方面,1號站台為《JR-SH1》,2號站台為《JR-SH2-1》,3、6號站台為《JR-SH5》,4、5號站台為《JR-SH3-1》,9、10號站台為《ドリームパーク》。7、8號站台使用發車鈴。3~6號站台的發車音樂在每次播放時重複4次旋律,是東京站所獨有。
新幹線站台
JR東日本東京站新幹線部分為島式2面4線高架站台。20號站台位於10號站台東側。最初,東北、上越新幹線延伸至本站時,僅停靠22、23號站台(當時為12、13號站台),部分定期列車與臨時列車在上野站發車。但在1997年北陸新幹線高崎~長野通車後,1、2號站台在3~10號站台上的丸之內側“再高架化”,當時的9、10號站台(東海道線)重編為20、21號站台,成為現在的2面4線構造,供定期列車全列車與大半臨時列車停靠本站。1日超過300班列車停靠此2座島式站台。
能直接進入新幹線站區的剪票口只有八重洲北側的日本橋口剪票口。各站台8號車附近有電梯通往中央剪票口。另外站台中央還設有貨梯。
總武地下站台
總武地下站台為位於地下5樓的島式2面4線地下站台。從中央通路往丸之內側下樓即可抵達,換乘東京地鐵丸之內線較近,要站內換乘京葉線則里程較遠。此站台與京葉地下站台不與地上、高架站台一同編號。站台上有電梯與自動扶梯通往付費區。發車音樂分別為1、2號站台的《JR-SH2》,3、4號站台的《JR-SH5》。
各站台設有Suica綠色車廂券自動售票機,安全設備在2004年2月29日由ATC-5型更新為ATS-P。
此站台在構造上有#地下水上升問題。
京葉地下站台
京葉地下站台位於地下4樓的島式2面4線地下站台。位於新幹線八重洲南換乘口往南約500米處、鍛冶橋通地下,是東京站中唯一的東西向站台。地下3樓是總武地下通道,橫須賀線盾構隧道穿越都道402號下方。由於里程其他站台較遠,八重洲口側設有自動步道。
京葉線所使用的這兩座站台,原本是為了供成田新幹線(建設計劃已於1987年隨着日本國有鐵道分割、民營化而失效)使用才興建的,為了將來延伸新宿而選擇里程其他站台較遠的南側。但由於成田新幹線在沿線居民的反對之下宣告失敗,於是將現行站台等地下部分轉由京葉線使用。
1、2號站台與3、4號站台各有一座電梯。全站台的發車音樂皆為《Verde Rayo V2》。
站台配置
JR東京站站台
站台
線路
方向
目的地
在來線 高架站台
1、2
中央線
下行
御茶之水、新宿、立川方向
□特急“梓”“甲斐路”“八王子”“青梅”
3
京濱東北線
北行
上野、大宮方向
4
山手線
內環
上野、池袋方向
5
外環
品川、澀谷方向
6
京濱東北線
南行
蒲田、關內方向
7、8
上野東京線
(宇都宮、高崎線、常磐線)
下行(北行)
上野、大宮、宇都宮、高崎、水户方向
□常磐線特急“常陸”、“常盤”
9、10
東海道線
(上野東京線)
下行(南行)
品川、橫濱、小田原、熱海、伊東方向(部分於此站7、8號站台開出)
□特急“踴子”、“Super View踴子”
□寢台特急“日出出雲、日出瀨户”於9號站台開出
JR東日本 新幹線站台
20-23
東北、山形、秋田、北海道新幹線
下行
宇都宮、郡山、福島、仙台、盛岡、新青森、新函館北斗
山形、新莊、角館、大麴、秋田方向
上越、北陸(途經長野)新幹線
高崎、越後湯澤、新潟、輕井澤、長野、金澤方向
總武地底站台
1、2
橫須賀線
下行
橫濱、鎌倉方向(部分於3、4號站台開出)
□特急“潮騷”“成田特快”
3、4
總武線(快速)
市川、千葉方向(部分於1、2號站台開出)
□特急“成田特快”
京葉地底站台
1-4
京葉線
下行
舞濱、海濱幕張、蘇我方向
(□特急“漣”“若潮”於1、2號站台到發)
武藏野線
舞濱、西船橋方向
  • 本項的常磐線代表色為■■、上野東京線代表色為■,實際上站台信息僅用■代表。
  • 7、8號站台發車的東海道線列車僅夜間平日2班、週六日1班。7、8號站台在標識上同時有上野東京線與東海道線,但為了避免乘客混淆,階梯附近的標識已用膠帶貼住“東海道線”。
  • 關於上野東京線,7號站台往宇都宮線、高崎線方向,8號站台往常磐線方向及止於上野班次,9號站台為常磐線發車往品川班次,10號站台為宇都宮、高崎線發車班次(往小田原、熱海方向,部分止於品川)是較常見的分配方式,但並不是全部列車都遵循上述分配方式,因此站台信息上並未註明。

東京站JR東海

東海道新幹線站台(2021年9月) 東海道新幹線站台(2021年9月)
JR東海站區站台為高架設計,位於JR東日本新幹線東側(八重洲側),只有東海道新幹線停靠。站區的標識、廣告等都採用JR東海的樣式。採島式站台3面6線設計。 [2]  14、15號站台在設計時預定連接東北、上越新幹線,因此近神田一段向丸之內側方向彎曲,但連接計劃最終沒有實現。
JR東海直營的綠色窗口與JR東日本不同,直接標示為“新幹線、JR全線售票處”。站內也有JR東海系列的東海KIOSK。專用剪票口有八重洲剪票口以及與JR東日本新幹線並排的日本橋剪票口等。丸之內側可經由JR東日本在來線付費區進入。包含八重洲口在內的出口、站房皆屬JR東日本所有,呈現兩方共用的型態。部分剪票口沒有自動驗票閘門。
新幹線中央換乘口、新幹線南換乘口包含窗口業務在內已委託給東海新幹線維護執行。
站內北端可透過地下通道前往東京地鐵東西線。
站台配置
JR東海站區全部為新幹線站台,為島式3面6線高架站台,編號14~19號站台。14號站台在JR東日本23號站台東側。14、15號站台神田側部分往丸之內方向彎曲。該站台的彎曲形狀是計劃與東北、上越新幹線直通所設計。
14、15號站台在2008年9月17日起、16~19號站台在2008年12月12日起採用“希望號”2003年以前使用的車內始發終停用鈴聲作為發車音樂。這是JR東海首次使用發車音樂(313系搭載的車外音樂除外);18、19號站台8號車乘車位置附近的站台中央有標示起點與方位的浮雕,同站台南端有十河信二浮雕與刻上座右銘“一花開天下春”的建設碑,該站台下、中央換乘口(新幹線付費區內)的東端牆壁上有寫上“東海道新幹線 這段鐵道是結合日本國民的睿智與努力所完成”(東海道新幹線 この鉄道は日本國民の叡智と努力によって完成された)的銘版。
各剪票口、站台的發車標與信息顯示器採用全綵LED式,各站台上亦設有全綵LED式乘車位置顯示器。剪票口上方的發車信息顯示器,分為“希望號”專用顯示器與“光號、回聲號”共用顯示器。
直通山陽新幹線的“希望號”主要停靠16號站台。但早晨常在18號站台,中午12~13點多在17號站台,傍晚時段多在19號站台;往新大阪的“希望號”:中午前主要在15號站台,下午主要在14號站台,傍晚主要在17號站台;“回聲號”早晨主要在17號站台,午間主要在14、18號站台,傍晚主要在15、16號站台。
站台
線路
目的地
14 - 19
東海道新幹線
名古屋、新大阪方向

東京站東京地鐵

東京站側中央閘口(2018年8月) 東京站側中央閘口(2018年8月)
丸之內線的島式站台位於地下第二層,共有1座月台、2線軌道。 [3]  深度較淺。若要前往八重洲須由北側自由通道通過JR站區。1990年12月中正式導入自動驗票閘門。1993年11月,將御茶之水站的定期券售票處移至本站。
2008年春季,站台側壁加上由2名女子美術大學兼任講師所設計的藝術牆“自由行走的丸之內線””(自由に走る丸ノ內線)。該藝術牆以“融合歷史與自然的潮流”為概念,在下方重現營團500形電車使用的銀色正弦波。
站台配置
站台
線路
目的地
1
丸之內線
銀座、新宿、荻窪方向
2
大手町、池袋方向

東京站雜錄

東京站首相遇刺事件

1921年11月4日,日本第19任首相原敬在東京站被曾任職鐵路職員的右翼青年中岡艮一用匕首刺殺,當場死亡,終年65歲。
1930年11月14日,日本第27任首相濱口雄幸在東京站被日本右翼團體成員佐郷屋留雄開槍打傷,至1931年8月26日不治,終年61歲。

東京站姐妹車站

  • 台鐵縱貫線新竹車站:同為百年車站,2015年2月12日締結
  • 同步發行紀念卡500張( 第一版 )。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