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震

(明朝中期名將)

鎖定
李震(?-1486年8月29日 [1]  ),字懋學 [2] 河南南陽縣人 [3] 明朝中期名將。
李震襲職指揮使。明英宗正統九年(1444年),隨徵兀良哈,升都指揮僉事。之後參與麓川之役,進都督同知明代宗時,投身西南,隨總督王來韋同烈之亂,從南和伯方瑛破天堂諸苗。方瑛逝世後,接任總兵官,歷鎮貴州、湖廣。明憲宗時,與都御史項忠合力討平荊襄流民之亂。成化十一年(1475年),再破苗民兵變,論功封興寧伯。因與參將吳經的矛盾,遭陷害下獄,奪爵降為左都督,於南京閒住。宦官汪直被貶後,恢復爵位。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去世。
李震征戰南方三十餘年,立大小戰功無數,在方瑛之後為徵苗戰功第一,西南苗民稱其為“金牌李”。但他貪功好進,喜歡結交權貴,最終因此敗落 [4] 
本    名
李震
別    名
金牌李
懋學
所處時代
明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河南南陽縣
逝世日期
1486年8月29日 [1] 
主要成就
征戰西南數十年,威震苗獠
官    職
左都督
爵    位
興寧伯

李震人物生平

李震早年經歷

李震的父親李謙,官至都督僉事。李震最初襲封父職為錦衣衞指揮使 [5] 
明英宗正統九年(1444年),李震參與成國公朱勇等對朵顏三衞兀良哈)的征討,立下戰功。四月,晉升為都指揮僉事 [6]  [7] 
正統十三年(1448年),李震跟從兵部尚書王驥出討麓川(今雲南瑞麗),以功進官都督同知 [8] 

李震初征苗亂

正統十四年(1449年)十一月,明代宗命李震充任貴州右參將,聽從王驥節制,征討苗民叛亂 [9]  。李震在偏橋衞擊敗苗軍,於次年(1450年)九月 [10]  、十一月 [11]  兩次受賞。 [12] 
景泰二年(1451年)正月,李震跟從保定伯梁珤、右都御史王來征討叛亂的苗王韋同烈,領兵前往臨口,與都指揮僉事範真等分兵五路,擊破鎖兒、流源、石壁、羅烏、此口、芋頭等寨,生擒叛軍首領姚仲原等二百零九人,斬首一千四百餘人,奪回被掠的男女五百八十餘人 [13]  。三月,因在孟養“剿賊”之功,晉升為都指揮同知,守衞靖州 [14]  。四月,參與攻克叛軍巢穴香爐山的戰鬥,擒獲韋同烈,因功受賞 [15]  。因事連坐,被徵還。 [16] 
南和伯方瑛在攻討苗亂時,乞求讓李震隨軍,代宗下詔許其立功贖罪。之後,李震隨方瑛大破天堂諸苗,仍充任左參將。在方瑛平定銅鼓苗民時,李震也分兵攻取武岡,克牛欄等五十四座營寨,斬獲頗多。因功再晉升為都督僉事 [17] 
天順初年,李震再次隨方瑛征討貴州東部幹把豬等苗亂。 [18] 

李震功著湖貴

天順四年(1460年),方瑛去世,朝廷命李震接任總兵官,鎮守貴州、湖廣。 [19] 
麻城人李添保為逃税躲入苗民居住地中,自稱唐太宗之後,聚眾一萬餘人,稱王改元,攻掠附近地區。李震率軍進擊,大破李添保。李添保遁走貴州的鬼池諸苗中,再次引誘諸苗作亂,李震領兵將其擒獲,送交京師。旋即又擊敗西堡苗民。 [20] 
天順五年(1461年)春,李震繼續剿討城步瑤、僮叛軍,連破橫水、城溪、莫宜、中平諸寨,長驅至廣西西延,與廣西總兵官過興合軍進擊,攻克十八團諸瑤,前後累計俘斬數千人。同年冬,英宗命李震專鎮湖廣,改由李安鎮守貴州。次年夏,李震率師自錦田、江華直抵雲川、桂嶺、橫江等瑤寨,再次擊敗叛亂的瑤民,俘斬兩千八百餘人。 [21] 
天順七年(1463年)冬,苗民叛軍佔據赤溪湳洞長官司(治今貴州錦屏)。李震與李安分兵進討,斬殺叛軍首領飛天侯等,攻克苗寨兩百座,收復赤溪湳洞長官司。戰後進官都督同知 [22] 
天順八年(1463年)冬,廣西瑤民侵擾湖南地界,連夜劫掠桂陽州。李震分兵追擊,連敗瑤軍,俘斬一千餘人。 [23] 
成化元年(1465年),李震負責守備靖州。當時都指揮同知莊榮奏稱貴州黎平諸府接近湖廣的五開諸衞,一定要大將總領才能鎮服,明憲宗於是再派李震兼鎮貴州。不久後,李震擒獲叛軍首領苗蟲蝦。 [24] 

李震討定荊襄

主詞條:荊襄流民起義
成化元年(1465年),荊襄流民劉千斤、石和尚等發動民變,李震率軍討伐,屢破叛軍。但在乘勝追至梅溪時,卻遭遇大敗,明軍自都指揮以下戰死的有三十八人,憲宗下詔嚴責李震。之後,兵部尚書白圭、撫寧伯朱永等率領大軍南征,李震自南漳聯兵合擊,最終平定了此次叛亂。戰後論功,進官右都督。 [25] 
當時湖廣的武岡、沅靖、銅鼓、五開等苗民蜂起作亂,而貴州各地也屢屢告急。李震聲稱貴州難以遙制,請求仍專鎮湖廣。憲宗同意,他於是回師湖廣,專心平叛。李震率師自銅鼓、天柱二地分兵四路,屢敗苗軍,直抵清水江。又請苗民作為嚮導,深入叛軍腹心,在兩個月內連破營寨八百座,焚燬廬舍一萬三千座,斬獲三千三百級。又擊破劫掠桂陽的廣西瑤民,斬首三千八百餘級。 [26] 
成化七年(1471年),與都御史項忠平定荊襄流民李原等,招撫流民九十萬人,荊、襄地區被初步平定。 [27] 

李震勳封流伯

成化十一年(1475年),苗軍再次侵擾武岡、靖州,擾亂湖廣。李震與巡撫劉敷等分五路進軍,攻破苗寨六百二十餘座,俘斬八千五百餘人,俘虜其家屬一萬餘人。 [28] 
成化十二年(1476年)九月,朝廷根據李震徵“靖州苗”功,封他為興寧伯,歲祿一千石 [29]  。同時期因徵女真韃靼等受封的武靖侯趙輔、寧晉伯劉聚都受人非議,唯獨李震戰功卓著,無人質疑。 [28] 

李震奪爵閒住

李震貪功好進,喜歡結交權貴 [30]  。他與參將吳經有矛盾,而吳經之弟吳綬是太監汪直的心腹,李震因此受到吳綬的誣陷。適逢汪直正在處置項忠,左給事中郭鏜、監察御史馮貫等在彈劾項忠的奏詞中連帶提及“與(項)忠平日交通”的李震,李震於是被逮捕下獄。成化十三年(1477年)六月,憲宗奪去李震的爵位,將他革職,降為左都督,前往南京“閒住” [31]  [32] 
不久後,汪直派舍人韋瓚前往貴州緝事,韋瓚潛伏在南京,偽造關文,暗中查得李震結交南京守備太監覃包,私下以財貨相賄,並憑藉權勢侵佔官街、役使士兵為自己建造府第等事。覃包查得韋瓚正在蒐集不利於己的證據,於是將他逮入南京錦衣衞獄中審問。韋瓚假裝服罪,被押送至北京後,通過汪直將覃包、李震的罪行奏報憲宗,憲宗大怒,派汪直前往南京歷數覃包之罪,旋即將其貶至孝陵司香,同時勒令李震返回北京“閒住” [33]  [34-35] 

李震寂寥離世

成化十九年(1483年),汪直失寵被貶至南京。李震陳情自訴,得以在次年九月恢復爵位,仍閒住。 [33]  [36-37]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閏四月,李震請求賜世襲誥券,憲宗不允。 [38] 
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八月一日(8月29日),李震去世。憲宗聞訃訊,依例賜祭葬 [1] 
明孝宗即位後,因李震鎮守湖廣時屢立軍功,故而授其子李昂為“南京錦衣衞世襲指揮使”。 [39] 

李震主要影響

李震自明代宗時便與苗、瑤等族交戰,屢戰告捷,威震西南,被苗、稱為“金牌李” [40]  。他久在湖廣徵戰,熟知苗中訊息,擅長用兵。當時徵苗之功,以南和侯方瑛為首,其次便是李震 [41]  。其主要軍事活動有:
  • 隨徵期間:正統九年(1444年),參與對朵顏三衞的征討。 [7]  正統十三年(1448年),隨兵部尚書王驥討麓川(今雲南瑞麗)。 [8]  正統十四年(1449年)末,隨王驥征討苗民叛亂。 [9]  [12]  景泰二年(1451年),隨保定伯梁珤征討苗王韋同烈之亂。 [16]  後隨方瑛破天堂、幹把豬、銅鼓等苗民起事; [17]  [18] 
  • 獨立作戰期間:天順四年(1460年)方瑛去世後,直至成化十二年(1476年),李震鎮守貴州、湖廣(後專鎮湖廣),開始獨立領兵作戰。 [19]  在此期間,他主要平定了麻城李添保 [20]  、十八團諸瑤 [21]  、赤溪湳洞 [22]  等叛亂。成化元年(1465年),李震與兵部尚書白圭、撫寧伯朱永等合力平定第一次荊襄流民起義 [25]  ,回師後再專心平息湖廣苗民起事。 [26]  成化七年(1471年),與都御史項忠基本平定荊襄民變,招撫流民九十萬人。 [27] 

李震歷史評價

劉吉:震有謀勇,在湖貴間最久,熟知夷情,苗獠畏之,呼為金牌李。但貪功好進,專事交結,竟以是敗。 [4] 《大明憲宗純皇帝實錄》
張廷玉韓觀(韓觀及山雲、李震等)諸人,雖功最焯著,而皆以威信震懾蠻荒。 [42] 明史

李震軼事典故

李震為人好殺戮,雖屢次用兵獲勝,叛亂卻也接踵而至。且其人貪功好進,喜歡結交權貴,最終也因政治鬥爭而遭貶。 [4]  [42] 

李震人際關係

父親:李謙,明初官至都督僉事 [5] 
兒子:李昂,官至南京錦衣衞指揮使,獲准世襲此職。 [39] 

李震史料索引

明史紀事本末》卷38《平鄖陽盜》 [43] 
明史》卷166《李震傳》 [42] 
參考資料
  • 1.    《大明憲宗純皇帝實錄·卷二百八十一》稱:“成化二十二年八月……癸酉朔……閒住興寧伯李震卒……至是卒,賜祭葬如例。”按台灣中研院“兩千年中西曆轉換”,成化二十二年八月一日(癸酉朔)為公元1486年8月29日。
  • 2.    張撝之、沈起煒、劉德重 主編.中國曆代人名大辭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 3.    《大明憲宗純皇帝實錄》卷281:(李)震,河南南陽縣人。
  • 4.    《大明憲宗純皇帝實錄·卷二百八十一》  .中國社會科學網[引用日期2019-06-06]
  • 5.    《明史》卷166《李震傳》:李震,南陽人。父謙,都督僉事,震襲指揮使。
  • 6.    《大明英宗睿皇帝實錄》卷155:正統九年四月……升……錦衣等衞指揮使王息、孫斌、趙賢、李聰、劉勝、馮宗、李震、楊通、苗貴、董脱脱不花俱為都指揮僉事……以從徵迤北功也。
  • 7.    《明史》卷166《李震傳》:正統九年從徵兀良哈有功,進都指揮僉事。
  • 8.    《明史》卷166《李震傳》:已,從王驥平麓川,進同知。
  • 9.    《大明英宗睿皇帝實錄》卷185:正統十四年十一月……命……湖廣都指揮僉事安順、李震俱充參將,聽靖遠伯王驥節制。
  • 10.    《大明英宗睿皇帝實錄》卷196:景泰元年九月……以貴州偏橋、清浪等處殺苗賊功,升賞將士都指揮李震等二千一百一十七人……。
  • 11.    《大明英宗睿皇帝實錄》卷198:景泰元年十一月……乙巳,賞貴州偏橋衞等處殺賊有功官軍一千七百人,都指揮李震等人銀十兩、彩叚二表裏……。
  • 12.    《明史》卷166《李震傳》:景帝即位,充貴州右參將。擊苗於偏橋,敗之。
  • 13.    《大明英宗睿皇帝實錄》卷200:景泰二年正月……徵進貴州湖廣總兵官、保定伯梁珤,總督軍務、右都御史王來奏:……。尋據右參將、都指揮僉事李震報,領兵往臨口,督同都指揮僉事範真等分兵五路攻鎖兒、流源、石壁、羅烏、此口、芋頭等寨,生擒賊首姚仲原等二百九人,斬首一千四百餘級,奪回被虜男婦五百八十餘人。
  • 14.    《大明英宗睿皇帝實錄》卷202:景泰二年三月……升貴州右參將、湖廣都指揮僉事李震為都指揮同知。以孟養剿賊功也。
  • 15.    《明史》卷172《王來傳》:賊魁韋同烈據興隆,劫平越、清平諸衞,來與方瑛擊敗之。賊退保香爐山,山陡絕。勝、瑛與都督陳友三道進,來與珤大軍繼之。先後破三百餘寨,會師香爐山下。發炮轟崖石。聲動地。賊懼,縛同烈並賊將五十八人降。餘悉解散。遂移軍清平,且檄四川兵共剿都勻、草塘諸賊。賊望風具牛酒迎降。
  • 16.    《明史》卷166《李震傳》:景泰二年從王來徵韋同烈。破鎖兒、流源諸寨,俘斬千六百人,共克香爐山,獲同烈。進都指揮使,守靖州。尋坐罪徵還。
  • 17.    《明史》卷166《李震傳》:方瑛討苗,乞震隨軍,詔許立功贖。已,從瑛大破天堂諸苗,仍充左參將。瑛平銅鼓諸賊,震亦進武岡,克牛欄等五十四寨。斬獲多,進都督僉事。
  • 18.    《明史》卷166《李震傳》:天順中,復從瑛平貴東苗幹把豬。
  • 19.    《明史》卷166《李震傳》:瑛卒,即以震充總兵官,代鎮貴州、湖廣。
  • 20.    《明史》卷166《李震傳》:初,麻城人李添保以逋賦逃入苗中。偽稱唐太宗後,眾萬餘,僣王,建元“武烈”,剽掠遠近。震進擊,大破之。添保遁入貴州鬼池諸苗中,復誘羣苗出掠。震擒之,送京師。尋破西堡苗。
  • 21.    《明史》卷166《李震傳》:五年春剿城步瑤、僮,攻橫水、城溪、莫宜、中平諸寨,皆破之。長驅至廣西西延,會總兵官過興軍,克十八團諸瑤,前後俘斬數千人。其冬命震專鎮湖廣,以李安充總兵,守貴州。明年夏率師由錦田、江華抵雲川、桂嶺、橫江諸寨,破瑤,俘斬二千八百餘人。
  • 22.    《明史》卷166《李震傳》:七年冬,苗據赤溪湳洞長官司。震與安分道進,斬賊渠飛天侯等,破寨二百,遂復長官司。進都督同知。
  • 23.    《明史》卷166《李震傳》:明年冬,廣西瑤侵湖南,夜入桂陽州大掠。震遣兵分道追擊,連敗之,俘斬千餘人。
  • 24.    《明史》卷166《李震傳》:成化改元,守備靖州。都指揮同知莊榮奏貴州黎平諸府密邇湖廣五開諸衞,非大將總領不可,乃覆命震兼鎮貴州。未幾,獲賊首苗蟲蝦。
  • 25.    《明史》卷166《李震傳》:荊、襄賊劉千斤、石和尚為亂,震進討。賊屢敗,乘勝追及於梅溪賊巢。官軍不利,都指揮以下死者三十八人,有詔切責。白圭等大軍至,震自南漳進兵合擊,大破之,賊遂平。論功,進右都督。
  • 26.    《明史》卷166《李震傳》:時武岡、沅靖、銅鼓、五開苗復蜂起,而貴州亦告警。震言貴州終難遙制,請專鎮湖廣。許之,乃還兵。由銅鼓、天柱分四道進,連破賊,直抵清水江。因苗為導,深入賊境。兩月間破巢八百,焚廬舍萬三千,斬獲三千三百。而廣西瑤劫桂陽者,亦擊斬三千八百有奇。
  • 27.    《明史》卷166《李震傳》:七年,與項忠討平流賊李原,招撫流民九十萬人,荊、襄遂定。語具忠傳。
  • 28.    《明史》卷166《李震傳》:十一年,苗復犯武岡、靖州,湖湘大擾。震與巡撫劉敷等分五道進,破六百二十餘寨,俘斬八千五百餘人,獲賊孥萬計。論功封興寧伯。時武靖侯趙輔、寧晉伯劉聚皆以功封,論者多訾議之,獨震功最高,人無異言。
  • 29.    《大明憲宗純皇帝實錄》卷157:成化十二年九月……庚申,升賞徵靖州苗有功將士有差……封總兵官、左都督李震為興寧伯,歲祿米一千石,米鈔中半兼支。
  • 30.    《明史》卷166《李震傳》:然貪功好進,事交結,竟以是敗。
  • 31.    《大明憲宗純皇帝實錄》卷167:成化十三年六月……革兵部尚書項忠職為民……而左給事中郭鏜、監察御史馮貫等亦交論忠違法事,詞連其子錦衣衞千户綬及興寧伯李震、守備靖州、指揮使莊榮、甘肅參將、都指揮同知劉文、寧府儀賓王允壽,並及彰武伯楊信等十三人,皆與忠平日交通。上命三法司、錦衣衞會問於廷,忠抗辯不服,然眾知出直意,無敢違者。獄成……震降左都督,南京閒住……。
  • 32.    《明史》卷166《李震傳》:參將吳經者,與震有隙。弟千户綬為汪直腹心,經屬綬譖之。會直方傾項忠,詞連震,遂逮下獄。奪爵,降左都督,南京閒住。
  • 33.    《大明憲宗純皇帝實錄》卷256:成化二十年九月……復左都督李震興寧伯,仍閒住。震坐尚書項忠事,為太監汪直所構,革爵,南京閒住。復為直黨舍人韋瓚所緝,被逮至京,至則直已敗,忠亦還職致仕。震陳被誣之故,以請事下所司看詳,乃有是命。
  • 34.    《明史》卷166《李震傳》:未幾,直遣校尉緝事,言震陰結守備太監覃包,私通貨賂。帝怒,遣直赴南京數包等罪,責降包孝陵司香,勒震回京。
  • 35.    《大明憲宗純皇帝實錄》卷171:成化十三年十月……壬戌,調南京守備太監覃包於神宮監、孝陵司香……太監汪直差瓚往貴州等處緝事。至南京,住關文,潛住龍江驛,訪知閒住都督李震與包交結,私通賄賂,及震乘勢侵佔官街、役軍造屋數事,密記之。其關文詐稱韓姓,亦頗有識其韋姓者驛官,因瓚兩姓遂疑其偽,乃言於包,得其所緝包、震事情密帖二紙收之,下瓚南京錦衣衞鞫問。瓚受刑,亦妄服,為偽械至京,直為白其事。上遣直往南京,數包等罪而責之。既還,錦衣衞請治包等罪,遂調包神宮監,令震回京閒住。
  • 36.    《大明憲宗純皇帝實錄》卷281:坐累,革爵閒住,既而陳情自白,得復爵,仍閒住。
  • 37.    《明史》卷166《李震傳》:直敗,震訴復爵,尋卒。
  • 38.    《大明憲宗純皇帝實錄》卷265:成化二十一年閏四月……閒住興寧伯李震請給誥券,不許。
  • 39.    《大明孝宗敬皇帝實錄》卷95:故興寧伯李震嘗鎮守湖廣,上以震多軍功,令其子昂為南京錦衣衞世襲指揮使,管理雜事。
  • 40.    《明史》卷166《李震傳》:當是時,震威名著西南,苗、僚聞風畏懾,呼為“金牌李”。
  • 41.    《明史》卷166《李震傳》:震在湖湘久,熟知苗情,善用兵。一時徵苗功,方瑛後震為最。
  • 42.    《明史·卷一百六十六·列傳第五十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01-11]
  • 43.    《明史紀事本末·卷三十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9-06-06]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