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朱勇

(明朝勳戚、名將)

鎖定
朱勇(1391年8月22日 [1]  -1449年8月30日 [1]  ),字惟貞 [2] 懷遠(今安徽懷遠)人。明朝勳戚、名將,成國公朱能之子。
永樂五年(1407年),朱勇襲成國公。後掌都督府事,留守南京。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跟隨明成祖北征蒙古;明宣宗即位後,隨其平定漢王朱高煦叛亂。宣德三年(1428年),進封太子太保,主管京營。正統九年(1444年),統兵出喜峯口,兩敗蒙古,進太保。
正統十四年(1449年),朱勇隨明英宗北征瓦剌,於鷂兒嶺中伏戰死,年五十九。代宗削奪其爵位。英宗復位後,追封平陰王,諡號“武愍”。
惟貞 [2] 
所處時代
明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日期
1391年8月22日
逝世日期
1449年8月30日
主要成就
統兵出喜峯口,兩敗蒙古
本    名
朱勇
官    職
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太保
爵    位
成國公→平陰王(贈)
諡    號
武愍
祖    籍
懷遠

朱勇人物生平

朱勇於明成祖永樂五年(1407年)襲封父親朱能的爵位成國公。後歷掌各都督府事,一度出任南京留守 [3]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朱勇跟隨成祖北征蒙古。 [4] 
宣德元年(1426年)漢王朱高煦叛亂,朱勇跟隨明宣宗出兵討伐。大軍出城後,朱勇建議兵貴神速,應全速前進。宣宗採納,大軍直抵叛軍盤踞的青州城下。朱高煦懾於威勢,出城投降。 [4] 
宣德三年(1428年),迤東冦肆掠邊郡,命監軍太監郭敬與總兵官成國公朱勇等領兵到劉家口直抵女直哈剌哈孫等處斬賊,俘虜男女五百人,牛羊駝馬萬數。 [21]  朱勇進封太子太保,主管京營。此後,宣宗每次到邊境巡視,朱勇都跟隨前往。 [4] 
宣德四年,都御史顧佐請保全功臣,於是宣宗下詔解除張輔兵權,命其朝夕專侍宣宗。張輔解除兵權時,明宣宗下詔由朱勇替代。因為南北諸衞所軍備邊轉運互相交錯,朱勇請專令南軍轉運,北軍備邊。又上言命選精兵到邊疆備邊,並請命各爵位子弟操練,均得到批准。 [20] 
宣德十年(1435年),明英宗即位。次年,命朱勇主持經筵
正統元年(1436年),朱勇上言近年瓦剌脱歡以兵迫逐韃靼朵兒只伯,恐吞併之,日益強大。乞敕各邊廣儲積,以備不虞。英宗嘉納之。
正統四年(1439年),英宗加授朱勇為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 [5] 
正統九年(1444年),朱勇與監軍太監劉僧統兵出喜峯口北進,在富峪川、熱水川兩次擊敗蒙古軍隊,進拜太保。同年三月十六日,户部奏:成國公朱勇先前奉勑統軍從喜峯口出境勦捕兀良哈賊寇,朱勇乃迂路回至關口借支糧料,方才出境,以致所費過多。朱祁鎮命宥朱勇罪。 [6] 
正統十四年(1449年)七月,瓦剌大汗也先兵分四路,大舉南下。也先親自率領瓦剌主力部隊向大同一帶進軍,企圖首先攻佔大同,然後進逼北京。大同守軍拼死抵抗,但貓兒莊之戰中將領吳浩戰死;陽和之戰中大同總督宋瑛、駙馬都尉井源、總兵官朱冕、左參將都督石亨四員將領也連戰連敗。七月十六日,英宗在宦官王振的慫恿下,決定帶領朱勇在內的各文武大臣,起用五十萬大軍親征。八月,抵達大同。命平鄉伯陳懷領軍與瓦剌出戰,敗績。王振在此時才勸説英宗率師回京。
“大同副總兵郭登請學士曹鼐、張益,謂車駕宜從紫荊關入,可以避虜。鼐、益入奏。既而令下入紫荊,人情大安。行四十里,忽折而東。蓋振聞輜重被虜所遮,乃麾軍復由故道耳。”致使在途中被追擊的瓦剌軍包圍。明軍慌忙應戰,結果一觸即潰,將領吳克忠吳克勤戰死。朱勇和永順伯薛綬提兵四萬前去救援。與瓦剌軍隊相遇於鷂兒嶺(今河北涿鹿西北)。監軍劉僧不瞭解地形,在大軍陣勢沒有擺開之前就貿然率部突入隘口。朱勇擔心劉僧出事,揮兵跟進,結果中了瓦剌軍事先設下的埋伏,大敗,朱勇戰死。 [7]  [20]  八月十三日,明軍在土木堡(今河北懷來縣西)大敗,英宗被俘。
土木之變後,大臣于謙等人認為朱勇損兵折將,有罪於國,建議削奪爵位。景泰元年,朱勇子朱儀請求葬祭,明代宗表示其身為大將喪師辱國,致使皇帝被逮,不予批准。之後再次請襲。禮部尚書胡淡主持,並以立東宮恩得嗣,減歲祿至千石。天順年間,追封勇平陰王,諡武憨。朱儀及子朱輔皆守備南京。 [8-9] 

朱勇人物評價

徐亨:強虜視之嬰兒耳。 [10]  [17] 水東日記》引
徐晞:太子太保成國公朱勇,太監僧保(劉僧)等,統領官軍出境殺賊,不能會合諸路軍馬,以成大功。卻逗遛不進,旋即回師。
朱祁鎮:(朱)勇等亦嘗效勞,姑置之。再失機誤事(已是土木之變)不宥。
朱忠:成國公朱勇、鎮遠侯顧興祖、修武伯沈榮,黨王振為奸。
葉盛:①總兵官太保成國公朱勇、鎮遠侯顧興祖、修武伯沈榮等,俱以庸輩。幸際明時,平居不義不仁,惟務剝削軍事。臨事無謀無勇,遂致玷辱朝廷。②望風承旨,尚受制於奸臣。凡事依阿,專守諂諛之故態。六師淆亂,全無紀律之可觀,遂使幕庭詫僥倖之功。鑾輿成孤注之失。 [19] 
郎瑛:時虜逼近,遣成國公率五萬兵迎之,奈公有勇無謀,冒入鷂兒嶺,則兩翼夾攻,殺之殆盡。 [18] 
王世貞:①勇長身頳面,虯鬚戟張,見者皆目屬,而中實恇怯。亡他技,顧頗折節禮士大夫,以是負儒將聲。……而以善事中貴人,故得久其位,握兵符者凡二十餘年。 [11] 《弇州續稿》)②(額森)十四年大入,破大同之師。告急相踵。上遣駙馬都尉井源等四將各萬騎御之,俱敗沒。中人振挾上親征,出居庸至大同,成國公朱勇等五萬騎為前軍,復大敗。(朱)勇死,額森遂乘勝前逼上於土師俱覆。(《弇州四部稿》) [22]  ③平陰(朱勇)失律,乘輿震躓。寵以真王,毋廢世祀。覆敗同軌,賞罰殊執。 [11] 《弇州續稿》)④朱平陰之死敗績,與丘淇公同,而得封王爵。 [12] 皇明異典述
張廷玉:勇楨面虯鬚,狀貌甚偉,勇略不足,而敬禮士大夫。十四年從駕至土木,迎戰鷂兒嶺,中伏死,所帥五萬騎皆沒。 [23] 

朱勇親屬成員

輩分
關係
姓名
簡介
家世
祖父
朱亮
元末隨朱元璋起兵,官至燕山中護衞副千户。追封東平王。
父親
官至左都督太子太傅、徵夷將軍,封成國公。死後追封東平王,諡號“武烈”,配享明成祖廟廷。
母親
王氏
累封至東平王夫人。
——
妻子
王氏
都督王同之女,封平陰王夫人。
子輩
長子
明代宗時襲封為第三代成國公,官至南京守備。
次子
朱佶
曾任指揮使。
稱朱勇有子二人、女五人,今僅有二子姓名事蹟可查。
表格參考資料: [13-14] 

朱勇公爵世系

朱勇的成國公爵位自其父朱能受封起,共歷九世十二代,傳至明亡而絕。
第一代:朱能,建文四年(1402年)封成國公,允許世襲。永樂四年(1406年)去世,追封東平王諡號“武烈”。
第二代:朱勇,朱能之子,永樂六年(1408年)襲爵。正統十四年(1449年)戰死。天順元年(1457年)追封平陰王,諡號“武愍” [9] 
第三代朱儀,朱勇之子,景泰三年(1452年)襲爵。弘治九年(1496年)去世,追贈太師,諡號“莊簡”。
第四代朱輔,朱儀之子,弘治九年(1496年)襲爵。嘉靖二年(1523年)去世,追贈太傅,諡號“恭僖”。
第五代朱麟,朱輔之子,嘉靖四年(1525年)襲爵。嘉靖七年至嘉靖八年(1528年-1529年)間去世 [15] 
第六代:朱鳳,朱麟之弟,嘉靖八年(1529年)襲爵。嘉靖十五年(1536年)去世,追贈太保,諡號“榮康”。
第七代朱希忠,朱鳳之子,嘉靖十五年(1536年)襲爵。萬曆元年(1573年)去世,追封定襄王,諡號“恭靖”。萬曆十一年(1583年)追奪王爵。
第八代:朱時泰,朱希忠之子,萬曆二年(1574年)襲爵,同年去世。
第九代:朱應楨,朱時泰之子,萬曆八年(1580年)襲爵。萬曆十四年(1586年)自殺。
第十代:朱鼎臣,朱應楨之子,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襲爵。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去世。
第十一代:朱應槐,朱鼎臣之叔,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襲爵。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去世。
第十二代朱純臣,朱應槐之子,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襲爵。崇禎十七年(1644年)遇害。
成國公世系參考資料: [13]  [16] 

朱勇史料記載

《國朝獻徵錄·卷五·成國公贈平陰王諡武愍朱公勇神道碑》 [14] 
《弇州續稿·卷八十二·東甌黔寧東平三王世家》 [11] 
明史·卷一百四十五·列傳第三十三》 [13] 
參考資料
  • 1.    《成國公贈平陰王諡武愍朱公勇神道碑》稱:“(正統)十四年……王遂力戰以死,是年八月十三日也,距生洪武辛未七月二十二日,壽五十有九。”按台灣中研院“兩千年中西曆轉換”,洪武辛未(二十四年)七月二十二日即公元1391年8月22日、正統十四年八月十三日即公元1449年8月30日。
  • 2.    《成國公贈平陰王諡武愍朱公勇神道碑》:王姓朱,諱勇,字惟貞。
  • 3.    《明史·卷一百四十五·列傳第三十三》:子勇嗣,以元勳子特見任用。歷掌都督府事,留守南京。
  • 4.    《明史·卷一百四十五·列傳第三十三》:永樂二十二年從北征。宣宗即位,從平漢庶人,徵兀良哈。張輔解兵柄,詔以勇代。勇以南北諸衞所軍備邊轉運,錯互非便,請專令南軍轉運,北軍備邊。又言:“京軍多遠戍,非居重馭輕之道。請選精兵十萬益之。”又請令公、侯、伯、都督子弟操練。皆報可。
  • 5.    《成國公贈平陰王諡武愍朱公勇神道碑》:(正統)四年,加授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
  • 6.    《明史·卷一百四十五·列傳第三十三》:正統九年出喜峯口,擊朵顏諸部,至富峪川而還,為兵部尚書徐晞所劾。詔不問。尋論功,加太保。
  • 7.    《明史·卷一百四十五·列傳第三十三》:十四年從駕至土木,迎戰鷂兒嶺,中伏死,所帥五萬騎皆沒。
  • 8.    《明史·卷一百四十五·列傳第三十三》:于謙等追論勇罪,奪封。景泰元年,勇子儀乞葬祭。帝以勇大將,喪師辱國,致陷乘輿,不許。已,請襲。禮部尚書胡濙主之,又以立東宮恩得嗣,減歲祿至千石。天順初,追封勇平陰王,諡武愍。
  • 9.    《成國公贈平陰王諡武愍朱公勇神道碑》:天順改元,皇上覆登大寶,重念往者死事之臣,賜王誥命,追封平陰王,諡武愍。
  • 10.    《水東日記》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19-05-04]
  • 11.    《弇州續稿》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18-03-03]
  • 12.    《皇明異典述》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18-04-21]
  • 13.    《明史·卷一百四十五·列傳第三十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8-03-01]
  • 14.    《國朝獻徵錄·卷五》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8-03-01]
  • 15.    《明世宗實錄·卷九十四》記嘉靖七年閏十月仍有“庚寅,立皇考尊號碑並御製新記文碑於顯陵及明樓懸額,俱命成國公朱麟行祭告禮。”之語,至《明世宗實錄·卷九十八》嘉靖八年二月時已言“成國公朱麟奉命祭告顯陵未畢事,卒於安陸,詔遣清平伯吳傑往代行禮”,故而朱麟應逝世於這幾個月間。
  • 16.    《明史·功臣世表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9-11-24]
  • 17.    《水東日記》:興安侯徐亨,正統中守關中。一日,御史張文昌語及時將,徐雲:「以亨觀,今之將官,無一人可當朝廷大事者。」御史問曰:「今總戎成國公何如?」曰:「強虜視之嬰兒耳。」又舉負時名二邊將問之,曰:「彼何嘗臨大敵?瑣瑣僅得名耳。」曰:「其必為公。」曰:「我非其人。」曰:「然則為誰?」曰:「無如英國公,屢典大兵,且威嚴勝,將佐無敢犯,可赴水火。公為大將,彼有時名者為之偏裨,所向無前,而彼亦可備他日之用矣。」
  • 18.    明•郎瑛:《七修類稿國事·土木之敗》
  • 19.    《御選明臣奏議》 :臣聞失律䘮師,難逭滔天之罪;陷君辱國,當加赤族之刑。憲典甚明,人心共憤。竊照總兵官太保成國公朱勇、鎮遠侯顧興祖、修武伯沈榮等,俱以庸輩。幸際明時。平居不義不仁,惟務剝削軍事。臨事無謀無勇,遂致玷辱朝廷。邇者額森侵犯邊境,至尊為奸臣之所惑,擐甲冑以親征。朱勇等職典軍機,手握兵符,自合運籌畫策。著勲績於疆場,獻勇效勞,靖兵鋒於邊境。庶幾少竭涓埃之報,以酬天地之恩。奈何各官棄甲曳兵累挫威於小冦。望風承旨,尚受制於奸臣。凡事依阿。專守諂諛之故態。六師淆亂,全無紀律之可觀,遂使幕庭詫僥倖之功。鑾輿成孤注之失。臣民虀粉,師旅創殘。臣竊惟朱勇等總兵戎既無決勝之功,臨國難又無致死之節。含垢忍恥,尚甘食息以偷生,遁跡潛形,不詣闕廷而待罪。古今大惡,何以加焉?人臣不忠,莫甚於此。食其肉不足以慰四海臣民之心,磔其屍不足以紓三陵祖宗之憤。夫交址外邦小國,非有萬乘之尊。天下之大也。當時征伐失利之臣,先皇帝或誅其身、或籍其家、或削其爵,況以朱勇等罪惡深重如此者哉。伏望殿下恪遵祖訓,大正邦刑,挨拏朱勇等置之極典,籍沒其家,仍乞以臣所言奸臣王振誤國之由。朱勇等敗事之實。諭告天下。然後訓將練兵,以復不共戴天之讎。興師問罪,以成安內攘外之績。如此,則大綱以正。大義以明。聖駕之旋軫可期。邊服之敉寧可致矣。疏入,郕王從之。
  • 20.    《明實錄》
  • 21.    羅亨信:《覺非集》
  • 22.    明•王世貞:《弇州四部稿》
  • 23.    《明史》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