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充嗣

鎖定
李充嗣(1462~1528),字士修,號梧山,四川內江人,明朝成化二十三年(1487)進士,官至工部尚書、南京兵部尚書,加太子少保
嘉靖十七年(1538),追贈太子太保,諡康和。
全    名
李充嗣
士修
梧山
諡    號
康和
所處時代
明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四川內江
出生日期
1462年1月18日
逝世日期
1528年9月23日
主要成就
平定寧王之亂
最高官職
工部尚書、南京兵部尚書

李充嗣生平經歷

李充嗣早年經歷

李充嗣的父親李吉安致仕後,回到四川。母親田氏卧病在牀,沒有跟隨。李充嗣的哥哥李振嗣任華陽王的幕僚,從此定居澧州(今湖南澧縣)。
李充嗣自幼恬靜沉默,一無所欲,家人都認為他不聰明,唯獨父親李吉安非常看重他。李充嗣還是兒童的時候,能草書,工吟詠。長大後和哥哥李振嗣遊學京師,師從馬廷用。剛剛拜師時,正好邊關有急報,馬廷用私下試策,以兵儲為題,李充嗣從容應答,籌劃安排精確恰當,皆有證據。馬廷用稱讚他:“年穉才老,雖練達邊事者,殆不是過。他日,司國幸執此以往,子必勉之”。

李充嗣治理卓異

成化二十二年(1486),考中四川鄉試第六名。
成化二十三年(1487)進士,改庶吉士,得到劉定之的賞識。
弘治二年(1489),授户部山東司主事。因為從父李臨安時任郎中,按例迴避,改任刑部河南司主事。
弘治五年(1492),坐累,貶官嶽州通判
弘治九年(1496),任隨州知州
弘治十四年(1501),擢陝西按察僉事,分理邊餉
弘治十五年(1502),丁父憂守孝三年,服闕,前往澧州服侍母親。
正德元年(1506),劉瑾用事,密遣使者去陝西收集陷害李充嗣的證據,沒有結果。
正德三年(1508),劉瑾挑剔李充嗣服制違限,罷官。不久,丁母憂
正德五年(1510),劉瑾被誅,官復原職。
正德六年(1511),補任江西按察僉事。
正德七年(1512),升任山東按察副使,兵備臨清
正德八年(1513),升任雲南按察使
正德九年(1514),升任雲南右布政使治行卓異
正德十年(1515),升任順天府府尹。未上任,改任右副都御史河南巡撫
正德十一年(1516),發生蝗災。正德十二年(1517),發生洪災。李充嗣請求賑災,不足,則勸富户放貸。此時,流民多聚集於開封,煮粥賑濟。一個月後,發放盤纏,遣返回鄉。起初,鎮守太監廖堂是劉瑾的同黨,假借進貢的名義,要求百端,繼任者習以為常。李充嗣進言:“最近宦官進貢,有古銅器、窯變盆、黃鷹角鷹錦雞、走狗諸物,皆借名科斂。外又有拜見銀、須知銀及侵扣驛傳快手月錢、河夫歇役之屬,無慮十餘事,苛派動數十萬。其左右用事者,又私於境內抑買雜物,擅榷商賈貨利。請求嚴行禁絕。”明武宗下詔只禁止下人科取而已。

李充嗣平定寧王之亂

正德十三年(1518),改任應天巡撫
正德十四年(1519),加户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仍然擔任應天巡撫。
正德十五年(1520)六月,寧王朱宸濠叛亂,李充嗣對南京兵部尚書喬宇説:“都城守禦屬於公,畿輔則充嗣任之。”於是親自率領精兵萬人,西屯採石磯。李充嗣派遣使者進入安慶城中,令指揮楊鋭等堅守。李充嗣傳檄部內,聲言京兵十萬旦夕即至,欺騙叛軍。叛軍果然懷疑且恐懼。寧王之亂平定,兵部及巡按御史胡潔進言其功勞。此時已經晉升户部右侍郎,於是明武宗賜敕嘉獎犒勞。
正德十六年(1521),有人建議修建蘇州松江的水利,李充嗣升任工部尚書,兼領水利事。不久,明世宗即位,派遣工部郎林文霈、顏如翽輔佐。開白茅港,疏吳淞江,經過6個月完工。
嘉靖元年(1522),論平定朱宸濠之功,加太子少保。蘇州、松江白糧輸內府。正德時驟增內使五千人,糧亦加十三萬石。明世宗採納李充嗣的進言,減從故額。又請求常賦外盡免歲辦浮額,內府徵收,科道官監察,不要放縱內臣苛索。得到明世宗的採納。
嘉靖二年(1523),改任南京兵部尚書
嘉靖六年(1527),進階資德大夫、正治上卿。
嘉靖七年(1528)正月,致仕,賜馳驛還鄉。李充嗣回到澧州,在母親的墓旁修建房屋。同年秋,李充嗣準備乘船回到四川,説:“內江水木本源之地,澧州直僑寓耳目。今歸蜀展拜先墓,徜徉故里,得遂首丘之願。吾事畢矣距意”。九月,偶感風眩。九月二十三日,在澧州去世。
嘉靖十七年(1538),追贈太子太保,諡康和。 [1-2] 

李充嗣親屬成員

曾祖父:李觀,鄉貢進士,曾任單縣教諭
祖父:李蕃,官至兵部給事中
父:李吉安,號愚庵,貢生,曾任澧州華陽王府教授
從父:李臨安,號魯庵,曾任户部郎中。
兄:李振嗣,號素庵,曾任華陽王幕僚。
妻:吳氏
繼妻:餘氏
子:李松,歷任光祿寺署正雲南廣西府師宗州知州 [1-2] 

李充嗣人物評價

明史》:琰(陶琰)之督漕,充嗣(李充嗣)之守禦,良永(方良永)之遏錢寧周金之弭亂卒,所豎立甚偉。 [1] 
李松:賦性仁厚,存心公恕,待物謙恭,接下簡易,愛民如子,尤恤貧弱。雖位極通顯,不設防畛恂恂如不能言,鞠躬如不克勝衣。然臨事不懼,敢於有為寵辱,不繫於心,喜怒不形於色。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