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恭妃

鎖定
孝靖皇后王氏(1565年2月27日-1611年10月18日),宣府左衞(今河北省張家口懷安縣左衞鎮)人,明神宗妃,生有明光宗和雲夢公主朱軒嫄 [1] 
孝靖皇后原為慈寧宮宮女,萬曆九年(1581年),明神宗往慈寧宮向李太后(明神宗生母)請安,一時興起寵幸了她,後生下一個男孩,就是明光宗朱常洛 [2]  萬曆十年(1582年),封為恭妃, [3]  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晉封貴妃, [4]  同年被封皇貴妃。 [5] 
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九月,去世。 [6]  享年四十七歲 [53]  。其孫明熹宗登基後,追封為“孝靖温懿敬讓貞慈參天胤聖皇太后”,後改稱“孝靖皇后”。 [7] 
全    名
王氏
別    名
王恭妃
所處時代
明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宣府左衞(今河北張家口)
出生日期
1565年2月27日
逝世日期
1611年10月18日
住    所
景陽宮
墳    墓
定陵
兒    子
明光宗朱常洛 [8] 
女    兒
雲夢公主朱軒嫄 [9] 
全    諡
孝靖温懿敬讓貞慈參天胤聖皇太后 [7] 
貴妃諡號
温肅端靖純懿皇貴妃 [10] 
位    分
宮女→恭妃→貴妃→皇貴妃

王恭妃人物生平

注:由於王恭妃身份和封號不斷變化,稱呼也有王氏、王恭妃、王貴妃等,所以統一稱呼為王恭妃,以便閲讀。

王恭妃早年經歷

王恭妃生於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正月二十七日寅時,出身於中下級軍官家庭,父親王朝窶,在女兒未被選入宮之前考中武舉人,官任錦衣衞百户(正六品武官)。 [11]  [53] 
隆慶二年(1568年),家從左衞遷到京城。萬曆初年,朝廷為明神宗大婚,在民間大範圍選美,王恭妃順利通過前幾關選美入宮,但是沒能進入前三名。選美前三名中的王喜姐被欽定為皇后(孝端顯皇后),另兩位女子分別冊為劉昭妃宣懿太妃)、楊宜妃。落選的女子一部分按規矩遣返回鄉、一部分條件較為出色者則留宮成為宮女。王恭妃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於萬曆六年(1578年)二月初二日分配到慈寧宮,侍奉明神宗的生母李太后(孝定太后)。 [12] 

王恭妃以孕封妃

萬曆九年(1581年),恭妃偶然被明神宗遇見,偷偷臨幸了她, [13]  事後按照慣例,必定有所賞賜,文書房的內侍要記錄發生關係的年月時間和所賜給的東西作為將來驗證的依據。但明神宗為了隱諱此事,既沒贈送東西,也沒對周圍人説。王恭妃因此懷了身孕,幾個月後肚子漸漸大了起來,但不敢明言。後被李太后看破,李太后看到後把她叫到密室追問,王恭妃跪在榻前哭訴了被皇帝“臨幸”的經過。一天,明神宗去陪伴李太后就宴,太后談及此事,太后召問明神宗,明神宗最初想賴賬,假裝不知道,拒絕承認。 [12] 
按照明朝宮廷規矩,皇帝的起居有專人記錄在冊,叫《起居注》。太后命人拿來《起居注》,對照當時日期,明神宗只好勉強承認了。不過太后並沒有責備他,反而安慰説:“我老了,還沒有孫子,如果生個男孩,也算祖宗社稷之福”。明神宗説:“她畢竟是個宮女。”太后説:“宮女怕什麼,母以子貴,她的身份低,不必計較,你可以加封她” [14]  。萬曆十年(1582年)六月十六日,王恭妃因此進封為恭妃。 [3]  [15]  同年八月十一日,王恭妃不負重望,果然生了個男孩,這就是明神宗的庶長子朱常洛 [12] 
萬曆十二年(1584年)七月庚辰她又生下皇四女雲夢公主朱軒嫄 [9] 

王恭妃母子坎坷

參見:國本之爭、梃擊案
王恭妃先後生一子一女,實際卻並不受寵,最受寵的是九嬪之一的鄭貴妃。鄭貴妃姿色嬌媚,生性活潑,別的嬪妃見了明神宗都畢恭畢敬,誠恐誠惶,小心謹慎,不敢稍有疏忽。而鄭貴妃則落落大方,談笑自然,還常和明神宗開玩笑,稱明神宗為“老嬤嬤”(即老太太)。明神宗不但不惱,還對她情有獨鍾。萬曆十四年(1586年)正月,鄭貴妃生皇三子朱常洵,明神宗進封她為皇貴妃,地位僅次於皇后。 [16-17] 
有了皇三子這一資本,鄭貴妃倚仗明神宗對她的寵幸,一心想讓皇帝立自己所生的孩子為皇太子。明神宗也有意立皇三子為太子。這就在立太子的問題上引出了麻煩。按照宗法制:“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在皇后沒有生育嫡子的情況下,應立庶出的長子(或最大的兒子)做皇太子,明神宗自己當年就是因為這個原因獲得皇位。王恭妃生的朱常洛是庶長子,自然也應是皇太子。羣臣和李太后都支持立朱常洛為太子,可是明神宗不喜歡王恭妃母子,鄭貴妃又總想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因此立太子的問題,遲遲不能進行。 [18] 
這樣圍繞皇太子的冊立問題,大臣們與皇帝鬥了十五年,期間發生很多事情,大案迭起,政治鬥爭暗流洶湧。國本之爭是萬曆一朝最激烈複雜的政治事件,共逼退首輔四人,部級官員十餘人、涉及中央及地方官員人數三百多位,其中一百多人被罷官、解職、發配、梃杖。鬥爭之激烈可見一斑 。 [19] 
一直到萬曆二十一年二月(1593年),明神宗才在大臣們一再的請求下允許皇長子讀書,而且沒過多久就長期輟讀,險些讓他成為文盲。
一年年地過去了。萬曆朝的皇太子位子還在那裏空着。滿朝文武呼籲儘快確立皇太子,以告天下百姓。明神宗就是不聽,後來,李太后得知朝廷上下輿論紛紛,也十分同情善良的王恭妃,不得已親自出面干預,質問明神宗:“滿朝文武屢屢上表請求立皇長子為太子,你為何老拖着?”。明神宗説道:“他是宮女生的。”李太后聽罷此言,龍頭枴杖往地上一搗,指着兒子大罵道:“別忘了,你也是宮女生的。”明神宗這才想起自己的親孃原本也是宮女,也是被隆慶帝“臨幸”後生下自己的,且是泥瓦匠之女,論出身,比王恭妃低賤更多。明神宗羞愧萬分,無地自容,閉口無言。 [20]  李太后開導兒子説:“王恭妃為朱家帝業留下了根苗,為大明江山社稷立下了功勞。你為何不封她為皇貴妃,她的兒子難道就不是你的兒子?”
在李太后的力主和羣臣的上疏勸諫下,他迫不得已於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十月立朱常洛為皇太子。 [21-22]  同時封皇三子朱常洵為福王。 [23] 

王恭妃受盡虐待

王恭妃被進封為皇貴妃後,不但沒有享受到皇貴妃的優厚待遇,而且她深居幽宮,無人問津,處境更加悽苦。在這十餘年中,王恭妃母子因受到明神宗的厭惡冷落,又被盛寵的鄭貴妃視為眼中釘,飽受屈辱,各方面待遇極差。使盡各種手段排擠和虐待王恭妃母子。 [24]  通過考古發掘,出自她棺槨內一把銀壺,壺底刻銘文一週”大明萬曆壬午年(1582年)制”——可見這是她被封為恭妃的當年一直用到去世時的實物。30多年來她從宮女成為妃子再成為皇貴妃,又是未來皇帝的生母,生活上使用的器物卻沒有多大變化。此壺沒有任何裝飾,不僅比不上妃嬪墓出土的器物,甚至還沒有民間富裕人家出土的器具精美。另一件出自她棺槨內的鍍金銀盤,也滿是破洞和缺口。
王恭妃生下皇長子,理應進封為貴妃,但神宗就是不進封,好長時間王淑容的封號依然如故。再就是鄭貴妃讓王淑容母子同居景陽宮,不讓她們與神宗見面,使皇帝逐漸淡化與皇長子的感情。不過作為母親,王恭妃更在意的是自己的兒子。她對兒子的安全極為擔心,一直到13歲母子還一同起卧。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鄭貴妃污衊皇長子喜歡和宮女嬉戲,已不是處男。明神宗派使者前去驗視。王恭妃大哭:“十三年來我同兒子一同起卧,不敢有絲毫的疏忽、不敢離開半刻,就是怕有變故,我的憂懼如今果然應驗了啊。”使者不敢隱瞞,如實稟報神宗,皇長子的清白才算保住。 [25] 
朱常洛在嫡母王皇后、祖母孝定太后李氏的多方關照調護下,終得以平安長大成人。

王恭妃因病去世

兒子當了太子,但是王恭妃依然盼不到出頭之日,她被幽禁在景陽宮,整整十年不能與兒子見面,晉封就更談不上了。 [26] 
直到萬曆三十四年(1605)十一月,朱常洛的妾侍王氏生下皇長孫朱由校(日後的明熹宗),太子有了兒子、明神宗有了孫子,而且朝臣們多年來的諫言力爭,民間也議論紛紜,明神宗才藉着給母親加徽號的機會,順便將王氏晉封為貴妃、皇貴妃。 [4]  [27-29]  成為皇貴妃,聽起來位極尊貴,其實因為皇帝的冷落,她悽慘的日子並沒有什麼改變,有名無實,始終受着迫害,一直被幽禁着,叫天不應、叫地不靈。在她身患重病時,明神宗也沒有去看望過她。
景陽宮。她在此被長期幽禁。 景陽宮。她在此被長期幽禁。
萬曆三十九年(1611)九月十三日,王恭妃病危。朱常洛請旨見母親一面,明神宗同意了。當太子趕到母親居所時,景陽宮依然深鎖不開。太子無奈,只得找太監拿來鑰匙,破鎖而入。 臨終時,王恭妃終於見到了自己的兒子,可惜早已雙目失明。她伸出手撫摸着兒子的衣服,百感交集,悽然淚下:“你終於長大成人了,我死而無恨”。母子倆抱頭痛哭,太子的侍從們也紛紛落淚,大夥哭的頭都抬不起來。當日酉時(下午5 時正至下午7 時正),王氏氣絕而死。王恭妃在深宮中苦熬了近30年,卻始終沒有盼到出頭之日,就這樣離開了人間。 [30-32] 
而《先撥志始》根據外戚王升的敍述所記載的情形,則更為悽慘:臨終前,母子見面本欲有話説,但王氏察覺到屋外有人,低聲提醒道:“鄭家有人在此”。於是直到嚥氣而死,母子倆默默相對痛哭,不敢説話。鄭貴妃派的人一直等到王氏氣絕,才允許太子給母親收斂。

王恭妃身後之事

王恭妃生前受到百般摧殘,後事也不順當。王恭妃死後,明神宗並不把她的喪事放在心上。對她擇地安葬之事,是極為刻薄的,依照他的本意,草草埋葬了事。但大臣們不服。首輔沈一貫大學士葉向高數次上折,大學士葉向高上言:“皇太子母親貴妃去世,葬禮應當從厚。”言兒子是太子,葬禮應當按明世宗皇貴妃王氏(莊敬太子生母)的規格辦理。 [33]  明神宗卻欲按明世宗皇貴妃沈氏(未生育子女)的規格辦理,一再拖延。 最後還是按前朝未生育子女的沈皇貴妃的禮儀辦理了。當時正值八月,天氣炎熱,棺槨又經十個月的停放,屍體早已腐爛不堪。一個月後,禮部左侍郎翁正春上疏請示王恭妃的安葬事宜,過了兩天,明神宗才命人到天壽山卜地,選得了東井左側的平崗地,經他同意,在那裏正式營建了墳園。
萬曆四十年七月十七(1612年),將王恭妃葬在明十三陵陵區內東井左側的平岡地,諡“温肅端靖純懿皇貴妃”。 [10]  其隨葬金製品極少,棺內除了為數不多的絲織品外,僅有銀錠數枚和一些銀製器物,金錠一枚也沒有放。
明神宗不派人守墳,也不撥給守墳的費用。直到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五月,轟動朝野、企圖打殺太子的“梃擊案”爆發,兇手張差供出自己是受鄭貴妃手下的太監龐保、劉成指使的,還牽扯上邪教紅封教。輿論激憤,時人皆懷疑是鄭貴妃及其兄弟主使謀殺太子。太子的處境受到普遍關注。鄭貴妃慌了,哭求於明神宗。為替鄭貴妃開脱,明神宗一面要鄭貴妃放低姿態親自去懇求太子,一面命令對太子有調護之恩的嫡母王喜姐給太子做思想工作,要太子不要牽扯鄭貴妃;一面自己出馬給太子施加壓力,讓太子表態,安撫百官。最後只處死張差和鄭貴妃名下的龐、劉二太監,草草將此案了結。為平息輿論的憤怒,這才在當年六月旨下禮部:“給皇太子母墳户三十名,園地二十五頃,以供香火。” [34] 
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八月,明神宗駕崩,太子朱常洛登位當了皇帝,即明光宗。他首先想到的就是按制度追封自己的母親為皇后。泰昌元年(1620年)八月,明光宗下旨追尊生母,並説:“朕嗣承皇統,撫御臨視天下,追念根源,則我的生母温肅端靖純懿皇貴妃恩大無及。朕往昔為太子時,沒有能盡親盡孝,如今入宮為帝,更只是對當時感到痛悔,想要一伸自己無盡的深情,只有由此而求合於禮儀。想按照皇祖穆宗皇帝尊生母榮淑康妃的先例辦理,禮部仔細議定再報聞。” [35]  不料,朱常洛只做了一個月的皇帝就在“紅丸案”中不明不白的死去,他死後宮廷又發生了“移宮案”,追念母親的儀禮沒有行成。
定陵後殿原狀(左為孝靖皇后棺槨) 定陵後殿原狀(左為孝靖皇后棺槨)
因此直到王恭妃的孫子明熹宗登基後,御史温皋謨上疏揭發鄭貴妃的罪行,説她“摧殘孝靖皇后,至飲恨而不得一訣。” [36]  王貴妃的親侄兒永寧伯王天瑞也上奏指責鄭氏迫害孝靖皇后的行為,併為其姑鳴冤昭雪。明熹宗也感念其祖母的恩德,接着他父親的遺詔,才正式追封自己的祖母為孝靖皇太后,泰昌元年九月十三(1620年)追尊聖母皇貴妃王氏曰“孝靖温懿敬讓貞慈參天胤聖皇后”,正式上冊寶。泰昌元年十月(1620年)從東井把棺槨遷來,與明神宗和孝端皇后王氏一起葬入定陵的地宮內。並補充了三箱隨葬品,其中,一箱放孝靖後的木製諡冊諡寶,一箱放三龍二鳳冠一頂,以及玉帶、玉佩、玉穀圭、金壘絲珍珠霞帔,金香薰等物,另一箱放十二龍九鳳冠一頂,神主祀祭奉慈殿 [23]  神主奉祀於奉慈殿。 [7] 
一直到了崇禎十一年(1638年)三月,在御用監找到孝靖、孝端兩皇后的玉冊玉寶,崇禎帝命有司獻於宗廟。

王恭妃歷史評價

雖然明神宗在王恭妃生前並未展現出明顯的寵愛,但在她過世後,他對她的評價卻展現出了深深的敬意。在她的墓誌銘中,可以看到這樣的描述:“惟妃毓秀德門,早膺國選,貳備柔嘉之德,久端宮壺之儀,首誕元良,克贊內治,聖明眷注,卓越等夷。”接下來的一段銘文對王恭妃的一生給予了高度評價,用詞極盡讚頌之意:“夫生死有常,修短在數,惟淑德芳聲則歷世不朽,所謂不待生而存,不隨死而亡者也。妃賢者椒塗,譽流蘭掖,蒙眷於聖主,誕毓乎震英,肇啓多孫,用延繁祉,懿諡既彰於玉冊,休嘉永庇乎金枝。然則為妃也者,其亦無愧於穹壤矣乎!” [54] 
清朝學者程嗣章在其《明宮詞》中對王恭妃的生涯表達了深切的同情,他這樣描繪道:“未受尊封的年長宮人,一旦因得寵而騰飛。在慈宮中,她細心翻閲皇帝的起居注,欣喜於暮年時得孫的情景。” [55] 

王恭妃人際關係

親屬關係
姓名
人物簡介
父母
王朝窶
錦衣衞百户。後追贈錦衣衞指揮僉事;追贈永寧伯,明威將軍
葛氏
太恭人
哥哥
王道亨
錦衣衞帶俸指揮史。
公婆
明穆宗。
孝懿莊皇后李氏
明穆宗原配。
孝安皇后陳氏
明穆宗繼室。
明神宗的生母。
丈夫
明神宗(萬曆皇帝)。
兒子
明光宗,明神宗皇長子、皇太子。
女兒
明神宗第四女,早夭。
孫子
明熹宗,明光宗皇長子,王才人所生。
明光宗第二子,明熹宗同母弟,王才人所生,簡懷王,早夭。
明光宗第三子,齊思王,早夭。
明光宗第四子,懷惠王,早夭。
明思宗,明光宗第五子。
明光宗第六子,湘懷王,早夭。
明光宗第七子(最幼子),惠昭王,早夭。
表格參考資料: [7]  [8-9]  [11]  [37-43]  [50-52] 

王恭妃人物爭議

生年考證
以下內容取自考古發掘書籍《風雪定陵》
1956年,中國考古隊發掘了明神宗的定陵,出土了王氏的墓誌。關於王氏和神宗相遇時的年齡問題,在定陵發掘中得到了澄清。因為孝靖皇后槨板的西面有一墓誌,用鐵箍箍住。她死後安葬時僅為皇貴妃,無諡冊諡寶,僅有墓誌;遷葬時已具冊寶,但原有的墓誌也一起隨棺槨遷來,上面清楚地記載着她的出生年月。據此推算,她和萬曆相遇那年剛剛16歲,萬曆18歲。志文“以四十年七月十七卜葬”句中,“四十”、“七”、“十七”五個數字字體與志文並不相同,顯然是臣僚作好志文後便刻石,空出日期,在入葬時再補刻的。 [44] 
以《明史》和墓誌相對證,年月上亦有出入。如墓誌上冊封恭妃在萬曆十年六月,《明史》卻載四月;死於萬曆三十九年,《明史》載萬曆四十年。墓誌的出土,更正了《明史》的錯誤之處。
《大明温肅端靜純懿皇貴妃王氏壙志》:
妃姓王氏,宣府都司左衞籍。父朝寀,原任錦衣衞百户,贈明威將軍指揮僉事。母葛氏,封太恭人,生妃於嘉靖四十四年正月二十七日寅時,於萬曆六年二月初二選進內庭。萬曆十年六月十六日冊封為恭妃。八月十一日誕生皇太子,上大悦,詔告天下,播聞四夷。萬曆三十三年十一月十四日,皇元孫生。上益大悦,仍詔告天下,播聞四夷。萬曆三十四年四月二十日進封為皇貴妃。萬曆三十九年九月十三日酉時薨逝,距所生四十有七歲。惟妃毓秀德門,早膺國選,貳備柔嘉之德,久端宮壼之儀,首誕元良,克贊內治,聖明眷注卓越等。夷其薨也,上甚哀悼,輟朝,賜溢,諭祭。自慈聖皇太后以下鹹致祭焉。以四十年七月十七日卜葬於東井左吉之原。夫生死有常,侈短在數,惟淑德芳聲則歷世不朽,所謂不待生而存,不隨死而亡者也。妃賢著椒塗,譽流蘭掖,蒙眷於聖主,誕毓乎震英,肇啓多孫,用延繁祉。懿諡既彰於玉冊,休嘉永庇乎金枝。然則為妃也者,其亦無愧於穹壤矣乎,儒臣奉命作志,納之玄扃,後千萬祀尚亦有徵哉。

王恭妃後世紀念

  • 《勝國宮闈詞》(清 顧宗泰 著),吟誦孝靖皇后詩一首:
不是春宮承密幸,那能原廟嗣宗烑。杯棬他日深念恩,痛斷擎衣涕泣宵。 [48] 
  • 《明宮詞》(清 南耕程嗣章 著),吟誦孝靖皇后詩一首:
年長宮人久未封,一朝承寵踞蒼龍。慈宮自檢起居注,且喜生孫暮景逢。 [48] 

王恭妃史料索引

  • 《明神宗實錄》 [2] 
  • 《明史·孝靖王太后傳》 [5] 
  • 《萬曆野獲編》
  • 《酌中志》

王恭妃影視形象

2010年電視劇《萬曆首輔張居正》:凌瓏飾演王恭妃(劇中名王迎兒) [59] 
2012年電視劇《大明嬪妃》:王春妹飾演王恭妃 [49] 

王恭妃墓葬及文物

王恭妃墓地

參見:明定陵
定陵王恭妃生前所用遺物
定陵王恭妃生前所用遺物(5張)
王恭妃去世後葬在明十三陵陵區內東井左側的平岡地,明熹宗時候把棺槨遷來,與明神宗和孝端皇后王氏一起葬入定陵的地宮內。定陵地下宮殿是明十三陵中唯一一座被髮掘的帝王陵寢。 [56] 
1956年,中國考古隊成功發掘定陵。1959年9月30日,明神宗、孝端和孝靖皇后的棺槨被當作垃圾扔下山溝。1966年文革爆發,定陵也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壞。8月24日,紅衞兵小將闖入定陵,把明神宗當做“地主階級的總頭目”將帝后屍骨焚燬, [45]  而最早提出定陵發掘的北京市副市長的吳晗 [46]  於1969年10月11日死於監獄。 [47] 

王恭妃文物

經整理,定陵地宮出土文物3000餘件,種類繁多,製作精美,其中的金冠、鳳冠、袞服、百子衣、大碌帶、玉帶、金酒注、金爵杯、玉爵、三彩瓷爐及瓷觚、青花梅瓶、鑲貓睛石金帶飾等都是珍貴的文物精品。 [56] 
三龍二鳳冠總重2165克。冠上飾金龍三、翠鳳二。正中一龍及二鳳皆口銜珠寶結。左右各三扇博鬢,冠上共嵌紅、藍寶石九十五塊,珍珠三千四百二十六顆。 [57] 
三龍二鳳冠 三龍二鳳冠
十二龍九鳳冠正面頂部飾一龍,中層七龍,下部五鳳;背面上部一龍,下部三龍;兩側上下各一鳳。龍鳳均口銜珠寶串飾。龍鳳之間插飾翠雲、翠葉。冠後面下部左右各嵌金龍首一個,龍口銜博鬢,左右各三扇,全冠共有寶石一百二十一塊,珍珠三千五百八十八顆,小紅寶石十八塊。冠總重2595克。 [57] 
十二龍九鳳冠 十二龍九鳳冠
定陵地下宮殿共出土兩件百子衣,均為孝靖皇后的陪葬品。因為這件衣服上繡有一百個童子故而得名百子衣,百子衣為立領、對開襟,它以方目紗為底料,織工用五種繡線,十餘種針法,用色五十餘個,繡滿了一百個童子嬉戲的場面。這些場面按畫面情節內容來分,共有39個,例如:跳繩圖、踢毽圖、蹴鞠圖、沐浴圖等等。在這件百子衣的衣領、袖口、後背還繡有騰飛的金龍,花草、樹木點翠其中,是這件百子衣顯得異常富貴華麗,就連衣服的扣子都是黃金製成的,聰明的織工將釦子做成蓮花的形狀,因為蓮花多籽,寓意皇家多子多孫,多子多孫才會多福多壽。繪製在百子衣上的一百個活潑可愛的童子,打破了皇家御用的威嚴,創造了清新自然的民間情趣。 [58] 
百子衣 百子衣
參考資料
  • 1.    《酌中志》:神廟恭妃王娘娘即孝靖皇后,生皇長子即光廟,又生皇四女也。
  • 2.    《明神宗實錄》 :『萬曆十年八月丙戌朔』 ○丙申未時,皇元子生,恭妃王氏出也。
  • 3.    《明神宗實錄》:『萬曆十年六月丁亥』以恭視寫恭妃冊文賜三輔臣銀幣有差。壬寅,遣定國公徐文璧、大學士張四維持奉節冊封王氏為恭妃,皇元子母也。
  • 4.    《明神宗實錄》: 萬曆三十四年三月己巳 ○己卯以 元孫誕生冊封 皇太子生母 恭妃王氏為貴妃。
  • 5.    《明史·卷一百一十四·列傳第二·孝靖王太后傳》: 三十四年,元孫生,加慈聖徽號,始進封皇貴妃。
  • 6.    《明史紀事本末卷67》:三十九年九月己酉,皇貴妃王氏薨。妃雖生皇太子,失寵目眚,比疾篤,太子始知之,亟至,宮門尚閉,抉鑰而入。妃手太子衣而泣曰:“兒長大如此,我死何憾!”太子慟,左右皆泣,莫能仰視,須臾薨。
  • 7.    《明史·卷一百一十四·列傳第二·孝靖王太后傳》: 光宗即位,下詔曰:“朕嗣承基緒,撫臨萬方,溯厥慶源,則我生母温肅端靖純懿皇貴妃恩莫大焉。朕昔在青宮,莫親温凊,今居禁闥,徒痛桮棬,欲伸罔極之深悰,惟有肇稱乎殷禮。其準皇祖穆宗皇帝尊生母榮淑康妃故事,禮部詳議以聞。”會崩,熹宗即位,上尊諡曰孝靖温懿敬讓貞慈參天胤聖皇太后,遷葬定陵,祀奉慈殿。後父天瑞,封永寧伯。
  • 8.    《明史·本紀第二十一·光宗本紀》:光宗崇天契道英睿恭純憲文景武淵仁懿孝貞皇帝,諱常洛,神宗長子也。母恭妃王氏。
  • 9.    《明神宗實錄》:十二年七月庚辰,皇四女生,恭妃王氏出也。
  • 10.    《明史·卷一百一十四·列傳第二·孝靖王太后傳》: 大學士葉向高言:“皇太子母妃薨,禮宜從厚。”不報。復請,乃得允。諡温肅端靖純懿皇貴妃,葬天壽山。
  • 11.    《明神宗實錄》 ○注:王道亨,錦衣衞帶俸指揮。道亨,恭妃兄也。
  • 12.    《明史·卷一百一十四·列傳第二·孝靖王太后傳》 :孝靖王太后,光宗生母也。初為慈寧宮宮人。年長矣,帝過慈寧,私幸之,有身。故事:宮中承寵,必有賞賚,文書房內侍記年月及所賜以為驗。時帝諱之,故左右無言者。一日,侍慈聖宴,語及之。帝不應。慈聖命取內起居注示帝,且好語曰:“吾老矣,猶未有孫。果男者,宗社福也。母以子貴,寧分差等耶?”十年四月封恭妃。八月,光宗生,是為皇長子。
  • 13.    《明史·卷一百一十四·列傳第二·孝靖王太后傳》:年長矣,帝過慈寧,私幸之,有身。
  • 14.    《明史·卷一百一十四·列傳第二·孝靖王太后傳》:“吾老矣,猶未有孫。果男者宗社福也。母以子為貴,寧分差等耶!?”。
  • 15.    萬曆十年封恭妃。冊文曰:六寢建官禮特隆於妃秩萬年錫胤慶實始於閨門爰資四德之良用備三宮之制諮爾王氏惠質夙成温儀為度衾裯肅肅既承魚貫之恩弓韣雍雍遂兆燕禖之吉眷徽猷之茂著迓景福於方來宜溥渥恩特昇華序茲特遣使持節封爾為恭妃錫之冊命於戲翟弗翬衣晉貳龍軒之寵畫堂甲觀早開麟趾之祥尚遵鳴佩之芳規永贊求衣之盛治欽哉。
  • 16.    《明史·卷一百一十四·列傳第二·孝靖王太后傳》: 既而鄭貴妃生皇三子,進封皇貴妃,而恭妃不進封。
  • 17.    《明史紀事本末卷67》 十四年正月,皇第三子生,進其母鄭氏為貴妃。
  • 18.    《明史·本紀第二十一·光宗本紀》未幾,鄭貴妃生子常洵,有寵。儲位久不定,廷臣交章固請,皆不聽。
  • 19.    《明史紀事本末卷67》 ........二月,輔臣申時行等請冊立東宮。疏曰:“早建太子,所以尊宗廟重社稷也。自元子誕生,五年於茲矣,即今麟趾螽斯,方興未艾,正名定分,宜在於茲。祖宗朝立皇太子,英宗以二歲,孝宗以六歲,武宗以一歲,成憲具在。惟陛下以今春月吉旦,敕下禮部,早建儲位,以慰億兆人之望。”上曰:“元子嬰弱,少俟二三年舉行。”   户科給事中姜應麟、吏部員外沈上言:“貴妃雖賢,所生為次子,而恭妃誕育元子,主鬯承祧,顧反令居下邪?乞收回成命,首進恭妃,次及貴妃。”上怒,謫應麟廣昌典史,亦調外。上諭閣臣曰:“降處非為冊封,惡彼疑朕廢長立幼,先揣摩上意耳。我朝立儲,自有成憲,朕豈敢以私意壞公論邪!”刑部主事孫如法上言:“恭妃誕育元嗣,五年未聞有進封之典,貴妃鄭氏一生子,即有皇貴妃之封,貴妃能得之於皇子之生之日,而恭妃不能得之五年敬奉之久,此天下不能無疑也。”上怒,謫朝陽典史。御史孫維城、楊紹程請定儲位,俱奪俸。   禮部侍郎沈鯉奏宜並封恭妃王氏,上諭待元子冊立行。
  • 20.    《先撥志始》: 冊封孝靖為恭妃。越三年,福王生,則進封其母鄭貴妃為皇貴妃,給事中姜應麟上疏,言“恭妃誕元子,僅令居下,非所以重儲貳定眾志也。乞降旨首冊恭妃,次冊貴妃,又須明詔冊立元嗣為東宮。”奉旨:“姜應麟疑君賣直,妊生無禮!降邊方雜職。”給事中楊廷相、御史陳登雲等,具疏申救,不聽。應麟既奉旨降謫,慈聖聞之弗善也。神廟入侍,慈聖故問曰:“外廷諸臣多説該早定長哥,如何打發他?”神廟對曰:“道他是都人的兒子。”慈聖正色曰:“母以子貴,寧分差等!你也是都人的兒子!”蓋慈聖亦由宮人進御也。神廟惶恐伏地,無以自容。自是立長之議始定,實凜慈聖諭耳(原注:宮中呼太子為長哥,宮人為都人)。
  • 21.    《明史·卷一百一十四·列傳第二·孝靖王太后傳》: 二十九年冊立皇長子為皇太子,仍不封如故。
  • 22.    《明史·本紀第二十一·光宗本紀》二十九年十月,乃立為皇太子。
  • 23.    王皇后的悲慘命運(作者:張進善)
  • 24.    《先撥志始》:光廟誕生,一應恩禮俱從薄。
  • 25.    《先撥志始》:光廟於萬曆十年癸未誕生(按:癸未,乃萬曆十一年。十年,則壬午也。據《明史·神宗紀》:“十年九月丙辰,皇長子生。”則此癸未二字,當為壬午二字之誤),年十三矣,猶與孝靖居景陽宮,同起卧。鄭貴妃於神廟前言,皇長子好與宮人嬉,已非復童體矣。神廟遣使驗之,孝靖大慟曰:“我十三年與同起卧,不敢頃刻離者,正為今日,今果然矣。”使還以實告。神廟自此有疑於貴妃,已後所言皆不入。
  • 26.    《酌中志》: 萬曆二十九年春,光廟移居慈慶宮,從此母子暌隔不相見,惟監擁護保衞之功為多......
  • 27.    《酌中志》 :又光廟於三十三年十一月十四日誕生熹廟,正值慈聖老孃娘壽齡六袤,喜育元孫。三十四年春,神廟加上聖母徽號。
  • 28.    萬曆三十四年進封為皇貴妃。冊文曰:朕惟三靈孚佑聿開樞電之祥六服協惟爰正軒龍之序瑞鍾女士祚襲子孫駿澤既頒於海隅鴻章宜賁於宮掖諮爾恭妃王氏蚤膺妙選久侍宸闈柔嘉允輯令儀淑慎式襄內治始葉佔於禖祀元良之國本以貞屬衍緒於青宮長髮之璚枝良茂惟天克篤爾祐惟爾克承天休是宜茂進鼎封增重震器茲特遣使持節晉封爾為皇貴妃錫之金冊金寶於戲曠典逡巡於數載待時而行嘉儀肇錫於一朝普天同慶爾其恭勤益祗畏愈加永綏後昆式昭朕命欽哉。
  • 29.    《萬曆野獲編·卷三 宮闈 恭妃進封》:本朝貴妃之加“皇”字也,自孝恭始也。孝恭既以誕元子進封,未幾元良正位,即代讓後居尊。此雖先朝故事,非可為訓。迨今上連舉聖嗣,今東宮生母初止封恭妃,而德妃鄭氏,乃特加皇貴妃,且皇第二子年止四歲,以故孫如法、姜應麟輩曹起力諫,亦懼他日有包藏禍心,妄援孝恭,以希橫恩者為慮。雖遠不知聖主乾斷,非臣下所能蠡測,其時姑假名號,以慰翼坤,而長幼之序,久已定矣。皇貴妃之體,鄰於正嫡,凡禁中大慶,奉請兩宮,則中宮奉侍仁聖,而翼坤奉侍慈聖,得並講姑媳之體,他貴嬪皆退避不敢望見。即今太子冊立以後,恭妃執禮猶謙,亦掖廷舊制使然。是,舊臣下雖懣憤,而不敢請。直至元孫誕生,上大霈中外,恭加慈聖徽號至十二字,而恭妃進封為皇貴妃,錫以金冊金寶。自此禮儀體貌,一視翼坤,並列左右。天下始快然無遺憾,而聖心至是大白。蓋主上於定名正分,究竟無爽雲。
  • 30.    《明史·卷一百一十四·列傳第二·孝靖王太后傳》 :三十九年病革,光宗請旨得往省,宮門猶閉,抉鑰而入。妃目眚,手光宗衣而泣曰:“兒長大如此,我死何恨!”遂薨。
  • 31.    《明史紀事本末·卷六十七》:三十九年九月己酉,皇貴妃王氏薨。妃雖生皇太子,失寵目眚,比疾篤,太子始知之,亟至,宮門尚閉,抉鑰而入。妃手太子衣而泣曰:“兒長大如此,我死何憾!”太子慟,左右皆泣,莫能仰視,須臾薨。
  • 32.    《酌中志》: 孝靖皇后王老孃娘疾革時,光廟每日來問安入此門(蒼震門),至薨逝後,於慈慶宮恭設靈位哭臨,供安大祥礻覃祭,後始不尚白衣冠矣。
  • 33.    《明神宗實錄》 :萬曆三十九年九月 ○壬子大學士葉向高言外間喧傳 皇妃王氏薨逝宮禁事密臣不及知經今四日未見傳諭臣備員密勿不敢不請如以禮節未定有所遲迴則會典開載 皇貴妃喪禮甚明且近有皇貴妃李氏例可行惟 皇太子與母妃則我朝前次未有所當敕下禮部斟酌上請者也。
  • 34.    《先撥志始》:萬曆四十一年十二月,孝元崩。停宮中者兩年,尚不發引。禮科亓詩教疏言:“皇太子母葬已有年,而膳田未給,香火無供,忍令墳園之荒廢。皇太子妃逝幾二載,而葬地不擇,靈輀未發,寧無暴露之感傷。”大理寺丞王士昌亦疏言:“皇貴妃,育東宮者也,膳田不給。郭妃,配東宮者也,葬地不擇。”俱不報。四十三年五月,始有旨下禮部,相擇皇太子妃郭氏墳地。六月有旨:“給皇太子母墳户三十名,園地二十五頃,以供香火。”
  • 35.    《明史·卷一百一十四·列傳第二·孝靖王太后傳》。
  • 36.    《大明熹宗悊皇帝實錄·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卷之二十三》
  • 37.    《酌中志》 :神廟恭妃王娘娘即孝靖皇后,生皇長子即光廟,又生皇四女也。
  • 38.    《明光宗實錄》:『三十三年十一月乙巳』皇太子第一子生,即今上,選侍王氏出,神宗以元孫生,頒詔天下,書諭宗藩。
  • 39.    《明光宗實錄》:『十二月二十八日』皇太子第二子生,與元孫同母,命名,四歲薨,天啓二年,追封簡懷王。
  • 40.    《明史·諸王》 :光宗七子。王太后生熹宗、簡王由學。王選侍生齊王由楫。李選侍生懷王由模。劉太后生莊烈皇帝。定懿妃生湘王由栩。敬妃生惠王由橏。
  • 41.    《熹宗實錄卷之二十九》:天啓二年十二月上“己卯追封......皇姊為悼懿公主......”
  • 42.    《國榷》卷首之一 元潢,但該處未寫明其封號。
  • 43.    《春明夢餘錄》:至辛巳五月御札:皇六弟定懿妃生、七弟敬妃生、十妹慎嬪生,皆殤,未追封,擬封六弟湘懷王、七弟慧昭王、十妹悼温公主。七月二十日,親定皇六弟名由栩,七弟名由橏,皇十妹名徽姃,又追賜九妹名徽妱,仍祭告奉先殿。
  • 44.    嶽南 .《風雪定陵》:商務印書館,2012-8
  • 45.    定陵發掘者解密當年事 帝后屍骨後來被毀(組圖)  .網易網[引用日期2016-11-28]
  • 46.    定陵初掘 (上)(組圖)  .網易網[引用日期2016-12-09]
  • 47.    1969年10月11日 歷史學家吳晗逝世  .鳳凰網[引用日期2016-12-09]
  • 48.    丘良任.《歷代宮詞紀事》.北京:鳳凰集團出版公司,2012年10月:344頁
  • 49.    王恭妃是誰扮演的  .搜視網[引用日期2020-03-12]
  • 50.    《明史·卷一百二十·列傳第八》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1-09-21]
  • 51.    《明史·卷一百二十一·列傳第九》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1-09-21]
  • 52.    《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二百九》:永寧伯王天瑞,光宗母孝靖太后父,光宗即位封,崇禎十四年卒。傳長錫【崇禎十四年襲】。
  • 53.    《大明温肅端靜純懿皇貴妃王氏壙志》妃姓王氏,宣府都司左衞籍。父朝寀,原任錦衣衞百户,贈明威將軍指揮僉事。母葛氏,封太恭人,生妃於嘉靖四十四年正月二十七日寅時,於萬曆六年二月初二選進內庭。萬曆十年六月十六日冊封為恭妃。八月十一日誕生皇太子,上大悦,詔告天下,播聞四夷。萬曆三十三年十一月十四日,皇元孫生。上益大悦,仍詔告天下,播聞四夷。萬曆三十四年四月二十日進封為皇貴妃。萬曆三十九年九月十三日酉時薨逝,距所生四十有七歲。惟妃毓秀德門,早膺國選,貳備柔嘉之德,久端宮壼之儀,首誕元良,克贊內治,聖明眷注卓越等。夷其薨也,上甚哀悼,輟朝,賜溢,諭祭。自慈聖皇太后以下鹹致祭焉。以四十年七月十七日卜葬於東井左吉之原。夫生死有常,侈短在數,惟淑德芳聲則歷世不朽,所謂不待生而存,不隨死而亡者也。妃賢著椒塗,譽流蘭掖,蒙眷於聖主,誕毓乎震英,肇啓多孫,用延繁祉。懿諡既彰於玉冊,休嘉永庇乎金枝。然則為妃也者,其亦無愧於穹壤矣乎,儒臣奉命作志,納之玄扃,後千萬祀尚亦有徵哉。
  • 54.    (明神宗)朱翊鈞貴妃王氏壙誌zhu yi jun gui fei wang shi kuang zhi  .國家圖書館[引用日期2023-09-22]
  • 55.    叢書集成續編 第279冊. 台北: 新文豐出版公司, 1988: 505.
  • 56.    定陵  .故宮博物院[引用日期2023-09-22]
  • 57.    明定陵出土的皇后鳳冠——雲想衣裳系列  .中國考古[引用日期2023-09-22]
  • 58.    文物精粹|百子衣  .環球網[引用日期2023-10-17]
  • 59.    電視劇《萬曆首輔張居正》第1集(2010西瓜視頻版)片尾42分55秒至45分44秒  .西瓜視頻[引用日期2023-10-20]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