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常大淳

鎖定
常大淳(1792年~1853年1月12日),字蘭陔、正夫,號南陔,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衡陽縣(今衡陽市衡陽縣金蘭鎮瑞芝村)人,清朝大臣、清末湖南四大藏書家之首,常大淳置室“潭蔭閣”,藏書四萬種,碑刻千本,硯石數百,名冠湖南
中文名
常大淳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792年
逝世日期
1853年1月12日
職    業
大臣
性    別

常大淳人物簡介

常大淳Chang Dachun
乾隆五十七(1792年)出生於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衡陽縣(今衡陽市衡陽縣金蘭鎮瑞芝村)。
道光三年(1823年)中進士,授庶吉士
道光六年(1826年),出任散館編修。
道光十一年(1831年),出任順天鄉試同考官
道光十三年(1833年),出任山東道監察御史。
道光十四年(1834年),出任江西鄉試副考官。
道光十五年(1835年),出任工部給事中
道光十七年(1837年),出任吏部掌印給事中
道光十七年(1837年),調任福建督糧道正四品)。
道光二十年(1840年),署福建按察使正三品)。
道光二十年(1840年),護理福建布政使(從二品),第一次鴉片戰爭時駐防泉、漳州防備英軍侵入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因鴉片戰爭抗擊英軍,降任浙江鹽運使(從三品)。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再降任浙江杭嘉湖道(正四品) 。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署浙江按察使正三品)。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署浙江布政使(從二品)。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調任安徽按察使正三品)。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調任湖北按察使正三品)。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升任陝西布政使(從二品)。
道光三十年(1850年),調任湖北布政使(從二品)。
道光三十年(1850年),升任浙江巡撫(正二品)。
咸豐二年(1852年)六月,調任湖北巡撫正二品),為防扼太平軍入鄂,加強水陸設施,招募水軍,不遺餘力。
咸豐二年(1852年)九月二十八日,改任山西巡撫正二品),因太平軍連克廣西、衡州等地,欲進犯嶽州,留武昌築防禦工事,山西巡撫未到任。
常大淳
常大淳(12張)
咸豐二年(1852年)12月,太平軍石達開李開芳林鳳祥李秀成陳玉成唐正才等數萬將士圍攻武漢,常大淳僅得守城正規軍千餘人,其餘各地均無兵馬,重鎮漢陽、漢口無一兵一卒,漢陽、漢口先後失守。1853年1月12日,文昌門被太平軍大炮擊毀,武昌城破,常大淳與妻子劉氏、兒子常集松、兒媳馬氏、孫女常淑英等舉家自殺殉國。詔贈總督,諡“文節”,祀昭忠祠,於湖北建立專祠。提督雙福、總兵王錦繡附常大淳祠。子孫後代世襲騎都尉恩騎尉

常大淳人物列傳

常大淳(1792~1853)字蘭陔,衡州府衡陽縣人,清朝大臣。道光三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遷御史。湖南鎮筸兵變,戕營官,鎮道莫敢誰何,大淳疏劾之。出為福建督糧道,署按察使晉江縣獲洋盜三百八十餘人,總督欲駢誅之,大淳力爭,全活脅從者近三百人。司獄囚滿,大淳曰:“囚不皆死罪,獄無隙地,疫作且死。”乃分別定擬遣釋,囹圄一清。歷浙江鹽運使、安徽按察使。母憂歸,服闋,授湖北按察使,遷陝西、湖北布政使。三十年,擢浙江巡撫
咸豐元年,海盜布興肆擾,疏劾黃岩、温州、乍浦三鎮總兵應調遲延,親赴寧波,與提督會剿,降其渠,凡五月事定。二年,調湖北。粵匪犯長沙,土匪蜂起,或議停文武鄉試,大淳不可,終事無譁。尋調山西,未行,時總督程矞採駐防湖南,失機獲罪,徐廣縉代之,駐湖南督師,而賊勢益張。兩湖集兵長沙,防嶽州者僅千人,大淳奏調陝甘兵未至,嶽州土匪王萬里等踞桃林,檄防兵討之,萬里遁,而粵匪己走寧鄉,破益陽,出臨資口。
先是,大淳檄巴陵紳士吳士邁練漁勇防水路,扼土星港設柵,千人守之,商賈民船萬餘,皆阻柵不得行。及賊至,漁勇潰,船悉為賊有,水陸並下。提督博勒恭武守嶽州,不戰而走,城遂陷。武漢大震,兵不滿五千,奏留江南提督雙福募勇繕城為守禦計,而兩司以下亦少應變才。大淳性仁柔,但以好語拊循士卒,莫能得其死力。賊至,先陷漢陽,作浮橋攻武昌。提督向榮自湖南來援,距城十餘裏,阻賊不得前。十二月,賊由江岸穴地轟城,遂陷,大淳死之,妻劉、子集松、子婦馬、孫女淑英並殉。詔贈總督,諡文節,祀昭忠祠,並於湖北建立專祠
同城文武被難者,提督雙福,學政、光祿寺卿馮培元,布政使梁星源按察使瑞元,道員王壽同、王東槐、林恩熙,知府明善、董振鐸,同知周祖銜,知縣繡麟,而總兵王錦繡常祿皆以援師入城助守,同殉焉。提督雙福、總兵官王錦繡附常大淳祠。

常大淳人物履歷

庶吉士 [1] 
道光3年-道光6年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稿,2001號
散館編修
道光6年-道光13年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稿,2001號
國史館協修
道光?年-道光?年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清代官員履歷檔案全編,3冊,239
國史館纂修
道光?年-道光?
年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清代官員履歷檔案全編,3冊,239
會試同考官
道光9年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稿,2001號
順天鄉試同考官
道光11年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稿,2001號
山東道監察御史
道光13年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稿,2001號
掌山東道監察御史
道光13年-道光14年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清代官員履歷檔案全編,3冊,239
江西鄉試副考官
道光14年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稿,2001號
[不詳](稽查舊太倉)
道光15年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稿,2001號
工部給事中
道光15年-道光17年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稿,2001號
吏部掌印給事中
道光17年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稿,2001號
[巡城御史](巡視西城)
道光?年-道光?年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清代官員履歷檔案全編,3冊,240
[不詳](稽查舊泰富新等倉)
道光?年-道光?年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清代官員履歷檔案全編,3冊,240
福建督糧道
道光17年-道光20年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稿,2001號
福建按察使(署)
道光20年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清代官員履歷檔案全編,3冊,240
布政使(護理)
道光20年-道光21年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稿,2001號
[不詳](總辦軍需局事務)
道光21年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清代官員履歷檔案全編,3冊,240
浙江鹽運使
道光21年-道光22年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稿,2001號
浙江杭嘉湖道(署)
道光22年-道光?年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清代官員履歷檔案全編,3冊,240
浙江按察使(署)
道光22年-道光?年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清代官員履歷檔案全編,3冊,240
浙江布政使(署)
道光22年-道光?年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清代官員履歷檔案全編,3冊,240
國史館總纂
道光22年-道光23年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稿,2001號
安徽按察使
道光23年-道光25年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稿,2001號
湖北按察使
道光27年-道光28年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稿,2001號
陝西布政使
道光28年-道光30年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稿,2001號
湖北布政使
道光30年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稿,2001號
浙江巡撫
道光30年-咸豐2年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稿,2001號
湖北巡撫
咸豐2年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稿,2001號
山西巡撫
咸豐2年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稿,2001號
總督銜
咸豐2年-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稿,2001號
騎都尉
咸豐2年-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稿,2001號
恩騎尉
咸豐2年-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稿,2001號

常大淳直系親屬

常大淳父親常英瑚,嘉慶十四年己巳恩科(1809)進士(三甲)
常大淳長子常集松,隨常大淳殉國;
常大淳次子常豫,向曾國藩舉薦彭玉麟,創建湘軍水師;
常大淳孫子常國竹;
常大淳孫女常淑英,隨常大淳殉國。

常大淳常大淳故居

常大淳故居
常大淳故居(1張)
常大淳故居瑞芝堂 [2]  建於清道光十九至二十三年(1839—1843)間,佔地面積總12864平方米,建築面積8100平方米,青磚牆體,木柱漢白玉石基,小青瓦屋面,琉璃瓦頭。主建築三正六橫房屋108間(今存59間),建築面積7500平方米,正門大廳中原有慈禧太后所賜“”字匾。另有藏書樓名“潭印閣”,建築面積623平方米。故居前方有口水面10多畝的大水塘,波光閃爍,故居後面有青山,樹綠花香。
常大淳故居金蘭鎮地圖 常大淳故居金蘭鎮地圖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