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水塘

鎖定
面積很大的池塘。 元 王禎 《農書》卷十八:“大水塘,即洿池也。因地形坳下,用之瀦蓄水潦,或修築甽堰,以備灌溉田畝,兼可畜育魚鱉,栽種蓮芡。” 凌力 《星星草》第八章一:“從 看山樓 上向南望,是一片鄉村景色,稻田碧綠,水塘清清。” 袁哲飛 《車從北京來·向紅管天》:“﹝ 向紅 ﹞在大水塘裏養着螞蝗、泥鰍,還有幾隻烏龜。”
中文名
大水塘
讀    音
dà shuǐ táng
條    目
大水塘
類    型
字詞
出    自
《農書》卷十八

大水塘漢語詞語

條目:大水塘

大水塘理學名稱

一萬微法(uF)以上電容濾波的電源系統。 [1] 

大水塘地理名稱

明王朝在此設立了6個宣撫司、宣慰司,其中兩個是在緬甸版圖上的孟洋和木邦 (明朝末年1602一1606年間,緬人趁中國改朝換代的內亂之機,舉兵向北進攻,先後攻佔了八莫、孟洋等地)。明清時朝,在宣撫目的設置下,又設有部落土司。果敢土司只是木邦宣慰司下轄33個土司之一。一百多年前,果敢一楊姓大户,每年替代當時叫大夥頭的陳姓土司前去木邦述職,捐交一年的門賦、煙課,跑來跑去與上頭混熟了,後來木邦宣慰使將這名姓楊的青年任命為果敢土司,陳氏的職務被莫名其妙地頂替了。
至晚清光緒初年,麻慄壩才有正式任命的土司一職,首任土司叫楊國正,他的子孫後來一直世襲土司至最後一任。清末,後來英國王室也對緬北的土司王朝制下的人事變動統統予以冊封追認。在果敢老街的大廟、大水塘兩處,還存有當年清廷與英緬政府封話果敢土司王的兩塊碑。
這一時期還有一部分漢人進入了果敢地區定居,他們主要是古代來往於南方絲綢之路上的馬幫商旅,其中以雲南貴州、四川人居多。而後,二戰中被打散的國民黨遠征軍的散兵遊勇流落緬北,輾轉來到果敢華人區定居。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