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巧説本草

鎖定
416集《巧説本草》動畫項目以《本草綱目》作為基礎知識來源參考,以詼諧幽默的故事風格講述中草藥來源、功能和小常識,通過動漫的手法講述中草藥的傳説故事,普及中國傳統文化知識。 [1] 
中文名
巧説本草
地    區
中國陝西西安
導    演
沈潛
總編劇
李鼕鼕
角色設計
李靜玉
方程成
總動畫監督
趙志強
王嬋
王馥
網絡播放平台
騰訊視頻(中國大陸)
優酷視頻(中國大陸)
愛奇藝(中國大陸)
搜狐視頻(中國大陸)
嗶哩嗶哩(中國大陸) 展開
網絡播放平台
騰訊視頻(中國大陸)
優酷視頻(中國大陸)
愛奇藝(中國大陸)
搜狐視頻(中國大陸)
嗶哩嗶哩(中國大陸)
樂視視頻(中國大陸)
ACFUN彈幕視頻網 收起
集    數
416 集
發行公司
陝西鳴達鑫雨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製片人
李明
音    樂
彭濤
出品人
李明
出品公司
陝西鳴達鑫雨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類    型
動畫單元劇片
動畫製作
周超凡
許博
劉磊
監    製
李明、沈潛
總策劃
沈潛

巧説本草故事內容

巧説本草
巧説本草(3張)
《巧説本草》以詼諧幽默的故事風格講述中草藥來源、功能和小常識。系列作品中每一味草藥故事及功效並不僅僅在於只是醫好病人的表症,更傳達一種人文情懷,一種人與人之間的人道關愛 [1]  。每集講述一箇中草藥的名稱由來和傳説故事,普及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用新穎活潑的動畫形式解讀《本草綱目》可謂是巧説。 [2] 

巧説本草作品簡介

以中醫藥為題材的400集動畫系列劇《巧説本草》動畫系列劇,參考《藥性歌括四百味》的故事傳説,選擇《本草綱目》中的400味常用中草藥進行動畫形象設計,對藥名及由來的傳説故事加以改編,是動畫單元劇短片。 [3] 
《巧説本草》動畫項目2014年入選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動漫扶持計劃項目,2015年入選文化部精品項目。 [4]  《巧説本草》是文化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動漫扶持計劃入選創意項目,是中國文化產業重點項目 [2]  ,貫徹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 [5]  ,宣傳陝西本土特色文化。 [3] 

巧説本草相關背景

中醫中藥作為中華文明的瑰寶,經過幾千年的傳承積累,鑄就了中醫的完備體系,沉澱出中醫的精粹風華,但也讓中醫藥顯得特別神秘,不太為世人瞭解。陝西鳴達鑫雨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策劃了以中醫藥為題材的400集動畫系列劇——《巧説本草》,以詼諧幽默的故事風格講述中草藥來源、功能和小常識。系列作品中每一味草藥故事及功效並不僅僅在於只是醫好病人的表症,更傳達一種人文情懷,一種人與人之間的人道關愛。
陝西鳴達鑫雨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沈潛表示:“我母親是名中醫,我從小接觸這些東西,一直就在想中醫怎麼和動漫相結合,就一直想給中醫做些事情。希望通過我們的動畫的表現,能夠引起很多老百姓對中醫的關注和對中醫的興趣。希望能夠把中醫的基礎知識,通過動漫體現出來、普及出去。” [1] 
2014年,《巧説本草》入選文化部文化產業司2014年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動漫扶持計劃。 [6] 
巧説本草 巧説本草
2015年,《巧説本草》入選2015年中國文化產業重點項目。 [7-8] 
2018年,獲得中國優秀原創動漫作品版權開發獎勵計劃品牌經營類銅獎。 [9] 
瀾湄展覽會
瀾湄展覽會(2張)
2017年7月,瀾滄江-湄公河國家經濟技術展覽會在柬埔寨舉行,陝西鳴達鑫雨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作為陝西動漫企業代表,接受邀請參加盛會。展會中,鳴達鑫雨向參展客商介紹了原創精品動畫項目《巧説本草》,向東南亞地區展示了中國傳統的中醫藥文化和先進的動漫製作水平。展會現場,鳴達鑫雨公司副總沈潛還接受了《柬埔寨星洲日報》記者採訪。 [10] 

巧説本草分集劇情

《巧説本草-李時珍傳》
《巧説本草-三七》
傳説從前有兩個拜把子兄弟,一天義弟忽然得了病,口吐血,鼻流血,大便下血,小便尿血,總之就是能流血的地方都在流,沒過兩天就面如黃紙,一點血色都沒有了。義兄趕忙從自家後院挖了些家裏祖傳的藥草給義弟煎湯服用,義弟連吃幾劑後血就止住了。這義弟聽義兄説這藥草不僅能活血散瘀、消腫止痛,還能治跌打損傷、崩漏和金瘡,便編了個瞎話問義兄要了一棵回去栽在自家後院裏,一年後那棵草長得也算茂盛。不久,義弟家附近的財主兒子也得了“出血症”吃什麼藥都不管用,眼看就要一命嗚呼了。財主抱着最後的希望承諾要是有人能治好自家兒子,就給他五十兩銀子和一百擔白米。這義弟聽聞,肚子裏的貪財蟲直癢癢,當即挖了自家後院的藥草給財主煎湯。誰知財主兒子吃了一點不見效,最後竟血盡人亡了。財主覺得是義弟騙錢才耽誤了兒子致死,拉着他就去見了官。縣官問出這草的由來,找來義兄對簿公堂,才知道這草三到七年藥力最強,區區一年時間的草是沒有藥性的。義弟這才明白過來,萬般悔恨不該貪財,卻為時已晚啊。後來人們為了牢記這藥草的最佳藥力時間,就給他取名叫“三七”。
三七:甘、微苦,温。歸肝、胃經。有散瘀止血,消腫定痛的功效。用於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傷出血,胸腹刺痛,跌撲腫痛。
《巧説本草-當歸》
很久以前,有座大山,山裏有很多毒蛇猛獸,也有很多珍貴藥材,一般人不喝個三碗酒啊,還真不敢進山。可有一個年輕人,在小夥伴前誇下海口,説要進山採藥。無奈媳婦剛過門,又不忍拋下嬌妻,就不再提及此事。一日,小夥伴數落年輕人説話不算數,年輕人在夥伴的一激之下,決定進山!臨走時他與媳婦定下約定:山中兇險,三年為限,我若不歸,你便改嫁!就匆匆離去了。媳婦終日思念,悲傷哭啼,血虛氣虧,得了嚴重的婦女病。三年後,在婆婆再三勸説之下,另嫁了他人。可天意弄人,不久後,年輕人竟然回來了。他找到了改嫁的媳婦,媳婦哭訴着説:三年當歸你不歸,片紙隻字也未回,如今嫁作他人婦,心如刀剜恨又悔。年輕人無奈,將採來的藥草送給她就轉身走了。媳婦萬念俱灰,本想胡亂吃些藥草根子毒死算了,誰知過些日子臉上竟漸漸有了血色,婦女病全好了。一產十,十傳百,從此人們就記住了這種專治婦女病的藥草,取名“當歸”。
當歸:味甘、辛,性温。歸肝、心、脾經。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
《巧説本草-金銀花》
傳説在很久以前,有一對孿生姐妹金花與銀花,長得是玲瓏標緻、貌若天仙,小姐倆的感情也是好得不得了,到了十八歲,姐妹倆都已是到了適婚的年齡,但這姐倆感情好得寧願當個大齡剩女,也不願各自嫁人分開,更發誓“生願同牀,死願同葬”!可誰知造化弄人,老天爺偏偏不成全這對彼此“相愛”的姐妹花,姐姐金花突然得了不治之病熱毒症。這病來勢洶洶,不幾日金花便渾身發熱起紅斑,卧牀不起了。妹妹銀花不願獨活,不幾日便也卧牀不起了。可憐一對雙生姐妹花,就此香消玉殞。臨死前姐妹倆留下遺願,死後要變作專治熱毒症的藥草,讓世人不再受這病的折磨!其後人們驚奇地發現她倆合葬的墳頭寸草不生,果然在三年後長出了一株綠葉小藤,夏天開花時先白後黃,黃白相間煞是好看。人們大驚之下都覺得這花便是小姐倆的化身,想起姐妹倆臨死前的話,人們便採花入藥來治療熱毒症,沒想到果然有奇效!於是人們便以這兩姐妹的名字為這花命名為“金銀花”。
金銀花:性甘、寒。歸肺、胃經。有清熱解毒,消炎退腫的功效。主治外感風熱或温病發熱,中暑,熱毒血痢,癰腫疔瘡,喉痹,多種感染性疾病。
《巧説本草-金錢草》
從前有對非常恩愛的小夫妻,小日子過得是有聲有色。可誰知天有不測風雲,一日丈夫突然感到肋下刀絞針刺般地疼痛,沒過幾天就死了!妻子難以接受這個事實,要醫生查清丈夫的死因,醫生便根據發病的位置,剖開死者的腹部,發現死者的膽里居然有一塊小石頭!妻子把這塊石頭放在一個小網兜裏,每天都掛在自己的脖子下,這一掛就是好多年。有一年秋天,她上山去砍草,砍完抱着一大捆草回家後,驚奇地發現掛在胸前的那塊石頭不知為何化去了一半!她萬分驚奇,逢人便講這件奇事,終有一天傳到了一位醫生的耳朵裏。醫生便在婦女的帶領下來到她砍草的山坡,草早經被砍光了,醫生就在這周圍做上記號,打算來年再來。第二年,醫生再次跟婦女上山,把那片山坡的草砍下來讓婦女抱回家,可這次石頭卻一點要化的跡象都沒有。但醫生卻並沒有就此放棄,第三年他將草按種類分開,把石頭一個一個放到草上試驗,終於找到了那種能化石頭的草!而因為這種草的葉子是圓形的,很像金錢,且人們都説它這化石頭的功效,簡直比金錢還貴重!所以醫生就叫它“金錢草”。
金錢草:味甘、鹹,性微寒。歸肝、膽、腎、膀胱經。有利濕退黃,利尿通淋,解毒消腫的功效。用於濕熱黃疸,膽脹脅痛,石淋,熱淋,小便澀痛,癰腫疔瘡,蛇蟲咬傷。
《巧説本草-蒲公英》
封建社會一户人家的小姐得了奶瘡,胸部是又紅又腫,疼得她坐立難安,卻又迫於封建禮教不敢就醫,只能幹忍着。不想卻被其母發現,這小妮子近來心眼不見長,胸脯倒越來越豐滿了,以為這小姐做了苟且之事才得此報應,大罵小姐不要臉,小姐哪能受得了這冤枉,羞憤之下趁夜投江自盡!這小姐正巧被一對姓蒲的漁家父女相救。漁家父女問起小姐投江的原因,小姐便將患病的經過告訴了父女。誰知這漁翁吩咐漁家姑娘在山上挖回一種有鋸齒長葉、長着白絨球似的野草,熬成湯藥給小姐服用。沒錯,這就是蒲公英!小姐的父母聽聞小姐投江自盡,又悔又急,終於找到了漁船上被冤屈的女兒。小姐隨父母回家後便將這救命藥草栽到園中,以老漁翁的姓和姑娘英子的名字,給這藥取名叫“蒲公英”。
蒲公英:苦、甘,寒。歸肝、胃經。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尿通淋的功效。主治疔瘡腫毒,乳癰,瘰癧,目赤,咽痛,肺癰,腸癰,濕熱黃疸,熱淋澀痛。
《巧説本草-甘草》
南朝有一位名醫叫陶弘景,他從小聰明過人,學識淵博,在他36歲那年,看破紅塵,想回歸大自然過田園生活,於是脱去官服,在茅山隱居當起了道士。他懷有一顆懸壺濟世之心,時常為周邊的鄉民看病抓藥。他給病人開的藥方中或多或少都含有甘草這味藥,被他治好的病人都尊稱他為“神醫”。有位病人就問他:“神醫,為何你每次給我開的藥方中都有它啊?”陶弘景告訴他:甘草雖然談不上能治百病,卻是一味不可或缺的中草藥。病人偏偏不信甘草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回家後就將“神醫”開的藥方中的甘草通通剔除掉,服過幾貼藥後他發現病情不但沒有好轉反而還更加嚴重了,嚇得他趕緊上山向神醫求助。陶弘景生氣地告訴他:藥中沒有甘草,好比國中沒有國老,無人主持大局,肯定亂作一團,你這是在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啊。病人聽後趕緊回家嚴格按照陶弘景給的藥方抓藥服藥,不久後病就徹底痊癒了。事後他想起陶弘景的話,知道了甘草在藥界的地位無比尊貴,堪比國老。一傳十,十傳百,甘草“國老”的美名就流傳了下來。
甘草:味甘,性平。歸心、肺、脾、胃經。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的功效。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巧説本草-車前草》
在西漢時有一位名將,名叫馬武,在一次戍邊征戰中,他帶領的軍隊被敵人圍困。然而正值六月酷暑天氣,數千將士和戰馬沒過多久就染了病。將士們一開始是腹痛難忍,到後來出現小便不利和尿血現象,戰馬也未能倖免。隨軍出行的郎中確診將士和戰馬都患上了尿血癥,急需藥物醫治,可是放眼當下,軍隊圍困、物資匱乏,哪裏還有藥物治病啊。
這時,軍隊裏一個名叫張勇的馬伕發現他負責的三匹馬每天都在啃食一種牛耳形的野草,這些馬有一天不再尿血了,而且精神明顯好轉,不再像之前那麼病怏怏的。張勇心想,也許正是這種野草治好了馬的尿血癥。於是他就去採了一些這種草,煎水連續服了幾天,果然到後來自己的病也治好了。張勇連忙把這一發現告訴了將軍馬武,馬武立刻命令全軍人馬開始吃這種牛耳草,將士們連續服用了幾天之後,都恢復了健康,戰馬也都變得精神百倍。馬武覺得這種神奇的野草救了整個軍隊的命,於是問張勇這種草是在哪裏採到的,張勇一指戰車説:“就在大車前面發現的。”馬武哈哈大笑:“真乃天助我也,好個車前草”!從此,車前草躋身中藥界一直流傳至今。
車前草:味甘,性寒。歸肝、腎、膀胱經。有清熱,利尿,祛痰,涼血,解毒的功效。用於水腫尿少,熱淋澀痛,暑濕瀉痢,痰熱咳嗽,吐血衄血,癰腫瘡毒。
《巧説本草-砂仁》
很久以前,在我國廣東省西部的陽春縣突發了一場範圍較廣的牛瘟,全縣境內方圓數百里的耕牛一頭接一頭的病死。牛作為古代農業發展的第一生產力,就這麼輕易的死掉對當地農户來説無疑是不小的打擊。農户們着急的四處去尋求解救之法,這一日來到蟠龍金花坑附近的村莊,他們看見有個人正在喂牛吃一種他們從沒見過的草,這種草個頭挺大,散發出一種芳香的氣味,那牛吃的是津津有味。農户們發現這頭牛體格健壯,並沒有感染牛瘟,很是驚奇,趕忙上前詢問那人給牛吃的是什麼東西。不料這人卻是個傻子,話都説不清楚,只是一味地傻笑。農户們這才意識到可能是這草的作用,他們發現傻子每天都在金花坑附近的小山上採一種草餵給牛吃,於是將這種草移植了一些回去。農户們經過細心栽培這種草,終於治好了他們的寶貝耕牛。他們覺得這些草既然可治牛瘟應該也能治人病,這種草的果實長在根下,於是有人取出幾粒果實,放入口中咀嚼,一股帶有香、甜、酸、苦、辣的氣味衝入了脾胃,感到十分舒暢。後來大家發現那些受了風寒引起胃脘脹痛、不思飲食、連連呃逆的人服用了這種草的果實後,病很快就痊癒了。因為這種藥草最先是那個傻子發現的,所以大家給這種草藥的果實取名為“傻人”,久而久之慢慢演變成現在的叫法:“砂仁”。
砂仁:味辛,性濕。歸脾、胃、腎經。有化濕開胃,温脾止瀉,理氣安胎的功效。用於濕濁中阻,脘痞不飢,脾胃虛寒,嘔吐泄瀉,妊娠惡阻胎動不安
《巧説本草-柴胡》
碰巧有一個姓胡的進士家的長工二慢得了瘟病。這胡進士看他不能幹活,又怕傳染給別人,就打發他走。二慢苦苦哀求,胡進士便讓二慢病好了再回來。二慢無法,只好離開了胡進士家。可一出門他就感到一陣冷一陣熱的,迷迷糊糊走到一個雜草叢生的水塘邊,兩腿一酸就倒在了地上。二慢躺了一天又渴又餓,渾身無力,就挖了些周圍柴火草的根來吃,一連吃了七天,周圍的草根都讓他吃完了。神奇的事情發生了,二慢忽然覺得身上有勁了,雖然有點納悶病怎麼突然好了,但二慢沒多想就又回到了胡進士家幹活。過了些日子,不想胡進士的寶貝兒子也得了跟二慢一樣的病。胡進士就這麼一棵獨苗苗,那叫一個急啊,到處請大夫卻怎麼也治不好。他想到,二慢不是得過這病嘛。當即把二慢找來,問出了二慢離開的這幾天只吃了種用來當柴燒的草根,於是趕緊到水塘邊也拔了些草根給兒子喝,過了不幾天兒子這病真給好了。
柴胡:味辛、苦,性微寒。歸肝、膽、肺經。和解表裏,疏肝解鬱,昇陽舉陷,退熱截瘧。用於感冒發熱,寒熱往來,胸脅脹痛,月經不調,子宮脱垂,脱肛。
《巧説本草-玉竹》
盛唐時期,皇上的三宮六院天天上演宮鬥劇的戲碼。有一年輕宮女就不堪忍受折磨,找機會逃出了後宮,跑到深山裏避世不出。可是山裏沒吃沒喝,總不能等着被餓死吧。這小宮女人小體弱,打不到獵物,就挖些野草充飢。她發現有一種長得筆直有節的植物的莖幹味甘多脂,質柔而潤,吃過後覺得神清氣爽,身體輕盈如燕,皮膚也一天比一天好了,這種植物就是玉竹。有一天宮女在山裏碰到了一個獵户,他們很快墜入愛河,結廬深山,生兒育女。在外面待得時間久了,宮女也想念家裏的父老鄉親,於是帶着一家老小踏上了歸鄉之旅,這時的宮女已年近六十。回到家鄉,家鄉的父老相親見她依然是當年進宮時的青春容貌,驚歎不已,這都多虧了玉竹的功效。
玉竹:養陰潤燥,生津止渴。用於肺胃陰傷,燥熱咳嗽,咽乾口渴,內熱消渴。
《巧説本草-黃連》
有一天小女孩妹娃獨自上山玩耍,百草凋零的季節裏,被一朵綠色的小花吸引,妹娃小心翼翼的掏出它的根,帶回家種在園子裏。在那裏它受到了妹娃家一位幫工的細心照料,幫工為它澆水施肥,很快它就茁壯起來了。有一天妹娃生病了,全身燥熱,上吐下瀉,請了許多名醫,吃了各種草藥都不見效,家裏人心急如焚。這時,一直照料它的幫工想起了曾經吃它的葉子治好喉嚨疼的事,於是抱着試一試的心態,幫工將它的葉子和根一起煎了水給妹娃喝,然後奇蹟發生了,妹娃喝過不久就病情好轉,兩天之後就能重新玩耍嬉鬧了。從此人們發現了這種野草的神奇作用,它能清熱解毒,對腸胃濕熱、腹瀉嘔吐有很好的治療作用。為了紀念發現它價值的的那位幫工,人們就用他的名字黃連來命名
黃連:味苦,性寒。歸心、脾、胃、肝、膽、大腸經。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主治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心悸不寧,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療瘡;外治濕疹,濕瘡,耳道流膿。
《巧説本草-藕節》
南宋隆興元年,孝宗是個十足的吃貨,宮裏的山珍海味吃膩了,就有官員為討他歡喜進貢了陽澄湖湖蟹,孝宗很是喜歡。一天,宋孝宗吃了大量湖蟹後不久,突然肚痛腹瀉不止。太醫用了不少治療痢疾的藥方,卻毫無效果,孝宗病情日益嚴重,以致卧牀不起,無法上朝。太上皇宋高宗見狀心急如焚,便到臨安城內街道上尋訪名醫。他將民間大夫煙某帶回皇宮給皇帝治病,嚴某不敢怠慢,治不恐性命不保啊!他為孝宗仔細捺脈叩診,只見孝宗渾身出虛汗,四肢冰涼,脈象很細,舌苔泛白。嚴某道:“陛下吃了太多的湖蟹,損傷了脾胃,時間長了脾胃陽虛,演變成了冷痢,所以會腹瀉不止。之前的太醫們都是按熱痢治,藥不對症,所以難有成效。此病當用新採藕節搗汁,配以熱酒調服,數日可康復。”高宗聽後忙令人取來金杵臼,採來新鮮藕節搗汁,用熱黃酒調和後讓孝宗服下,不幾日,孝宗便痊癒了。宋高宗大喜,御封嚴某為朝廷醫官,並將搗藥用的金杵臼賞賜給嚴某,留下了“金杵搗玉藕”的千古佳話。
藕節:甘、澀,平。歸肝、肺、胃經。有收斂止血,化瘀之功效。用於吐血,咯血,衄血,尿血,崩漏。
《巧説本草-紫蘇》
一年九九重陽節,華佗帶着徒弟去逛街,走到一家餐館,十分熱鬧,走近一瞧,幾個青年居然在比賽誰吃的螃蟹多。重陽節吃蟹本是樂事,可是作為名醫的華佗知道,蟹吃多了會鬧肚子,對身體並不好,於是上前勸説,告訴他們螃蟹不宜多吃不然會生病。可是這幾個青年哪裏聽得進去,他們覺得這個多管閒事的老頭大概是嘴饞了也想吃,於是深深地鄙夷了華佗一番。華佗是又氣又嘆,心知自己是無法再説服這幾個青年,於是乾脆坐下先飲自己的酒,靜觀其變。然而才過一個時辰,幾個小青年就開始抗不住了,他們紛紛翻倒地大喊肚子痛。這時候,坐在一邊的華佗亮出了自己的神醫牌照,幾個青年連忙哀求華佗救命。華佗在治病前要求他們先應允一件事情,那就是以後要尊重長輩,聽從長輩的勸告,再也不許胡鬧。幾個小青年當即表示以後一定聽話,再也不敢胡鬧了。於是華佗讓徒弟去路邊的窪地裏摘了幾株紫色葉子的植物,讓人煎了湯給幾個人服下,不一會兒他們就緩過來了。
紫蘇性温,對魚蟹等性涼的水產品有解毒之效,並用於感冒,發熱惡寒,頭痛鼻塞,咳嗽或胸悶不舒者,此外也可用於脾胃氣滯,胸悶,嘔吐之症。因為吃下去肚子會舒服,華佗以它命名為紫舒,可不知怎的,後來人們又把它叫作“紫蘇”。
紫蘇:紫蘇葉能散表寒,發汗力較強,用於風寒表症,見惡寒、發熱、無汗等症,常配生薑同用;如表症兼有氣滯,有可與香附、陳皮等同用。行氣寬中紫蘇葉用於脾胃氣滯、胸悶、嘔惡。
《巧説本草-靈芝》
傳説炎帝有四個女兒,三女兒瑤姬自生下來便獨得炎帝愛寵,她心地善良,關心人間疾苦。奈何她剛剛要成年的那年,卻突然生了一場大病遺憾病故了,她被炎帝安葬在巫山上,仙魂卻飄到姑瑤山化作芬芳的瑤草。這種瑤草頭上菌蓋程半圓形或腎形,表面褐黃色或紅褐色,蓋邊漸趨淡黃,有同心環紋,微皺或平滑,有亮漆狀光澤。
瑤草在姑瑤山吸收天地日月之精華,漸漸修煉成了人形,化為人們一直以來所説的巫山神女——瑤姬。有一年,巴蜀之地遭遇了大洪水,大禹為救黎民蒼生決定在巫山腳下鑿山通河、修渠泄洪,不料觸怒了一隻在巫山上修煉的蛤蟆精,這蛤蟆精就用法術阻撓大禹開山。當地的好心人指引大禹去找巫山神女瑤姬求助。瑤姬心地善良又敬佩大禹不求回報但求拯救蒼生的無私精神,就傳授給大禹差神役鬼的法術,並贈給他一本能夠防風治水的天書,還幫他制伏了蛤蟆精。之後,瑤姬又用法術將巫山破開一條峽道,令洪水經巫峽從巴蜀境內流出,湧入大江,飽受洪災之苦的巴蜀人民終於獲救了。瑤姬關心百姓安危,唯恐長江之水再度氾濫,遂化為神女峯,永駐三峽。由此,人們對瑤姬更加感激不盡,關於她的故事更是傳為千古佳話,流傳至今。瑤姬所化的這種瑤草就是我們後世常説的靈芝草。
靈芝又稱林中靈、瓊珍,是多孔菌科真菌靈芝的子實體。具有補氣安神、止咳平喘、延年益壽的功效。用於眩暈不眠、心悸氣短、神經衰弱、虛勞咳喘。
《巧説本草-麻黃》
話説從前有個老中醫,收了一個小徒弟,不想這徒弟自以為是,學了些皮毛就瞧不起老師。老師傷透了心便讓他另立門户,就此,師徒二人分道揚鑣。
這徒弟膽兒肥,啥病都敢治,沒幾天就用“無葉草”把人給醫死了!死者家屬抓住他就報了官。縣官找來了他的老師質問他是怎麼教的徒弟。老師大喊冤枉,讓徒弟背了教給他的“無葉草發汗用莖,止汗用根”的用法口訣,縣官聽後問徒弟怎麼治的,徒弟張口便答病人渾身出虛汗,用了“無葉草”的莖醫治的。縣官登時大怒:病人都已經出虛汗了還用發汗的藥,不死人才怪!説罷便命人打了徒弟四十大板,又判了三年獄刑。
吃了三年牢飯的徒弟這才知道醫道的深奧,找到老師下定決心要痛改前非。老師便將他留下繼續傳醫授道,由於他曾因為這“無葉草”惹過大麻煩,就把這草叫做“麻煩草”,又因這草的根是黃色的,才改叫“麻黃”。
麻黃:辛、微苦,温。肺經、膀胱經。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腫。風寒表實證,胸悶喘咳,風水浮腫,風濕痹痛,陰疽,痰核。蜜麻黃性温偏潤,辛散發汗作用緩和,增強了潤肺止咳之功,以宣肺平喘止咳力勝。多用於表症已解,氣喘咳嗽。麻黃絨作用緩和,適於老人、幼兒及虛人風寒感冒。蜜麻黃絨作用更為緩和,適於表證已解而喘咳未愈的老人、幼兒及體虛患者。
《巧説本草-茵陳》
傳説有個人得了黃疸病,身目俱黃,全身沒有力氣。這天他來找華佗求救,可神醫華佗也有束手無策的時候。半年過去了,華佗竟又碰見了那個病人,這人不僅沒有死,反而身強體壯、滿面紅光的。華佗忙上前詢問,才得知此人由於春荒沒糧,吃了些日子的野草,這病就莫名其妙地好了!華佗很納悶,這到底是什麼靈草,居然有如此藥效!於是當即便讓這人帶他去他拔草吃的地方,原來這草竟是青蒿。華佗認定青蒿可以治療黃疸病人。可連試了幾次病人卻並沒有好轉,華佗便又找到先前的病人,追問下才知道是三月裏的蒿子。第二年一開春,華佗就採了青蒿給黃疸病人吃,果真吃一個好一個!而過了春天的青蒿就不能治黃疸了。華佗為了摸準青蒿的藥性,等到第二年他甚至逐月把青蒿採來,又分根、莖、葉給病人吃。發現只有幼嫩的莖葉可以入藥治黃疸病。為了使人們容易區別,華佗便把可以入藥治黃疸病的幼嫩青蒿取名叫“茵陳”。
茵陳:味苦、辛,性微寒。歸脾、胃、肝、膽經。有清利濕熱,利膽退黃的功效。用於黃疸尿少,濕温暑濕,濕瘡瘙癢。
《巧説本草-牛黃》
戰國時期,大名醫扁鵲正在一家農户給病人用炮製好的青礞石治療中風偏癱。這時門外傳來一陣喧鬧聲,原來是病人的兒子正在宰殺他家的老黃牛,老黃牛任勞任怨的十幾年卻因為最近日漸消瘦無法耕作只好宰掉。但沒想到竟在牛膽裏發現了一塊黃色的結石,扁鵲很感興趣,就把這結石和桌上的青礞石放在一起打算以後再研究。
這時,病人的病又開始發作了,只見他雙眼上翻,四肢僵冷,呼吸急促,扁鵲趕忙吩咐病人兒子將桌上的礞石盒來!哪想兒子一着急竟把礞石錯拿成了結石,扁鵲也沒細察,趕緊磨成細末,給病人灌下。不一會病人就停止了抽搐,慢慢氣息也恢復了平穩。扁鵲回到桌邊這才發現青礞石還在桌上,而牛結石不見了,原來剛剛是拿牛結石入了藥。這個偶然的差錯給他帶來了深思:“難道牛的結石也有豁痰定驚的作用?”
於是,第二天他有意識地將病人中藥裏的青礞石改換為牛結石使用。三天後,病人的病勢奇蹟般地好轉,不但止住了抽搐,而且原本偏癱的胳膊腿也能動彈幾下,高興的病人連聲向扁鵲稱謝。扁鵲説:“不用謝我,還是謝謝你的兒子吧。”於是將病人兒子錯拿牛結石代礞石的經過講了一遍,並説:“此石久浸於膽汁中,苦涼入心肝,具有清心開竅,鎮肝熄風之效。並因此結石生子牛身上,凝於肝膽而成黃,取名‘牛黃’。”從此,牛黃就被廣泛的應用於清熱解毒,息風止痙,成功地走上了自己的人生巔峯!
牛黃:甘,涼。歸心、肝經。清心,豁痰,開竅,涼肝,息風,解毒。用於熱病神昏,中風痰迷驚癇抽搐,癲癇發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癰腫疔瘡。
《巧説本草-黃土》
宋代有個叫錢乙的醫生,因為醫術精湛被招到皇宮做翰林醫官。一天,宋神宗的寶貝兒子突然得了怪病,好幾個御醫前來診治都毫無起色,病情還越來越嚴重,最後還出現手腳痙攣、口斜眼歪的症狀。這時長公主向皇帝推薦了錢乙。錢乙一番望診過後,拿過紙筆開了一貼“伏龍肝湯”的藥方,實際上就是一劑黃土湯。宋神宗取過藥方一看,見上面寫的主藥竟是黃土,不禁龍顏大怒道:“放肆,你竟敢讓我皇兒吃土!難道黃土也能入藥嗎?”錢乙胸有成竹地回答道:“稟皇上,據臣診視後判斷,太子的病在腎臟,腎屬北方之水,按照中醫五行相生相剋原理,土能克水,所以吃土是為了他好。”宋神宗見他説得句句在理,心中的疑慮已去幾分,正好此時太子又開始抽筋,皇后也在一旁催促道:“錢乙是治療兒科疾病的專家,在京城都很有名氣,陛下就聽他的吧,皇兒性命要緊。”於是,宋神宗命人從灶中取下一塊焙燒過很久的黃土,用布包上放入藥中一起煎汁。太子服下一貼後,抽筋便很快止住。用完兩劑,病竟神奇的痊癒了。
黃土:和中解毒、消腫療瘡。治痢疾、中暑、腹瀉、癰疽疔瘡。主治:赤白痢,腹內熱毒絞痛,便血。取幹黃土,水煮開三五遍,沉澱去滓,暖服一二升。
《巧説本草-芍藥》
東漢末年,神醫華佗在自家院子裏種滿了各種奇花異草,這些花草多半都能做藥物使用,方便他研究藥性。有一次,華佗得到一株芍花,他將芍花栽入自家的花園。春暖花開時,華佗用其花葉和莖入藥卻發現沒有一點藥效,不免有些失望。滿園的花草都嘲笑芍花只有美貌,卻不能濟世救人,芍花委屈的夜夜啼哭。
一個夜深人靜的晚上,華佗聽聞窗外有女子的哭泣聲,出門查看只見花園裏芍花旁站着一綠衣女子,頭戴紅花掩面哭泣。華佗好奇這大半夜的是誰家女子在這裏哭啼,出來查看才發現並無人影,那女子所站的地方是那棵芍花。一連幾次都是這樣。華佗叫醒妻子訴説此等怪事,妻子説:定是那芍花受了委屈,它身上的優點沒被發現。華佗表示根莖葉都沒有藥效,妻子勸他試試根部,華佗卻不在意。一天,其妻血崩腹痛,用藥也不見好轉,於是她瞞着華佗挖起芍藥根煎水服之,很快便痊癒了。妻將此事告知華佗,華佗甚是感謝妻子,要不是她,自己就把一味好藥給埋沒了。後來華佗對芍花做了細緻地試驗,發現它不僅可以止血、活血,而且有鎮痛、滋補、調經的效果,便將它記在《青囊經》裏,給加了一個“藥”字叫“芍藥花”。
芍藥:中藥裏分為白芍與紅芍,白芍主要是指芍藥的根,白芍味苦、酸,性微寒。歸肝、脾經。養血調經,斂陰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陽。用於血虛萎黃,月經不調,自汗,盜汗,脅痛,腹痛,四肢攣痛,頭痛眩暈。具有鎮痙、鎮痛、通經作用,對婦女的腹痛、胃痙攣、眩暈、痛風、利尿等病症有效。紅芍也稱“川赤芍”稱“赤芍”,根供藥用,能活血通經,涼血散瘀,清熱解毒。
《巧説本草-杜仲》
話説很多年以前,洞庭湖的貨運主要靠木船運輸,縴夫們由於成年累月低頭彎腰拉縴,以致積勞成疾,他們中十之八九都患上了腰膝疼痛的頑症。縴夫中有一位名叫杜仲的青年,他心地善良,一心想找到一味藥能徹底根治縴夫們的頑症。有天他從一位採藥老翁的口中得知天門山的天子峯上有一種樹的樹皮可以治療腰膝疼痛。於是他帶着所有縴夫的希望上路了,這一路上他克服了重重困難,終於來到了天門山腳下。杜仲憑着堅定的意志和敏捷的身手,一路攀爬,眼看就要到達天子峯,忽然一陣邪風吹過,沒有一點點防備的杜仲趕忙抱緊了身邊的一顆樹,這才沒有跌入懸崖。大風過後,杜仲看着身旁的這棵樹跟採藥老翁向他描述的那種能治療腰膝疼痛的樹十分相似,他趕忙動手採集樹皮放入藥簍用繩子紮好。突然,又一陣風起,他被風吹下了山澗。山水將杜仲衝入了八百里洞庭湖,縴夫們看到杜仲的屍身和那一簍樹皮緊緊地纏在一起,知道這些樹皮定是他生前苦苦尋找的良藥。縴夫們含着淚水吃完了杜仲採集的樹皮後腰膝疼痛竟全好了。為了紀念杜仲,人們從此將這種樹皮正式命名為杜仲。
杜仲:具有補肝腎,治腰脊痠疼,足膝痿弱,小便餘瀝,陰下濕癢,高血壓、安胎的功效。
《巧説本草-蘆根》
在一個偏遠山區,有一個開藥店的土豪老闆,他仗着整片地區就自己一家藥店,欺行霸市,賣的藥很貴,整個山區的人民羣眾深受其害。這天有個窮人家的孩子發高燒,退燒需要吃羚羊角,這是一種比較珍貴的藥材,藥店老闆開口就要十兩銀子,窮人哪裏付得起這麼多銀子。但是孩子的病又不能不治,窮人只好苦苦哀求他便宜一些,這個黑心藥店老闆卻分文不少,見他沒錢,就把他趕了出去。窮人想不到更好地辦法,只能回家守着孩子痛哭。這時,門口來了一個乞丐打算討些飯吃,卻發現這家人哭成一團。得知原因後,乞丐走上前告訴那個窮人,其實退燒藥並不只有羚羊角一種,那種池塘邊上遍地都長的蘆根也能退燒,根本不用花一文錢。窮人聽完有些不敢相信,但實在沒辦法了,總得試一試,於是就趕緊跑到池塘邊上挖了蘆根回來,煎了給孩子服下後孩子燒退病癒。從此以後,村裏的人都知道蘆根能解大熱,是一種退燒藥,誰家有發高燒的病人,便去挖些蘆根,蘆根也就成了一味不花錢能退燒的草藥。
蘆根:甘,寒。歸肺、胃經。清熱瀉火,生津止渴,除煩,止嘔,利尿。用於熱病煩渴,肺熱燥咳,內熱消渴,瘡瘍腫毒。
《巧説本草-何首烏》
從前,有一姓何的農民,自出生起,他因為身體不好,他一直到五十歲都沒有娶到老婆生到娃。何大爺身體本就虛弱,平日裏又受盡他人的冷眼和嘲諷,頭髮更是早早就變白了。有一天,他意識到如果再這樣下去就只能坐着等死了,於是他決定改變自己,他來到深山老林,開始跟隨一位老道士開始潛心修煉。一天晚上,他夢到兩棵藤,苗蔓相交,久而才解,解了又相交,如此反覆。夢醒之後,發現身邊還真有這樣兩棵藤,他覺得此藤絕非凡物,於是就去求教老道士。老道士表示這是他的因緣造化,並建議他將藤帶回家種植,用以保養身體。於是他帶着藤回家了,此後每天早晨都用該藤製成藥酒服用,連續數月,他的身體越來越健壯,他那一頭白髮又黑了回去。不久之後,他娶了老婆生了娃,最後活到160歲才死,算是把幾輩子的本兒都撈了回來。當然,那種藤的價值也因此被發現,因為能治療鬚髮早白,人們就叫它首烏,又因為是何大爺發現的,於是就稱它為何首烏。
何首烏:苦甘澀,微温。入脾、肺、腎三經。養血滋陰;潤腸通便;截瘧;祛風;解毒。主血虛頭昏目眩;心悸;失眠;肝腎陰虛之腰膝痠軟;鬚髮早白;耳鳴;遺精;腸燥便秘;久瘧體虛;風疹瘙癢;瘡癰;瘰癧;痔瘡。
《巧説本草-白頭翁》
從前有個年輕人鬧肚子,他忍着痛去找醫生,碰巧醫生卻剛好不在。這下疼得他回家的路上就倒在了地上。這時不知哪裏走來一個白髮蒼蒼的老爺爺問他怎麼了,年輕人便將自己的症狀説與老爺爺聽。老爺爺就用枴杖指着路邊一顆果實上長着白毛的草告訴年輕人,這個東西的根就是能治好他的藥,只要挖回去煎湯喝,連吃三劑就能藥到病除。年輕人半信半疑,但還是挖了一些野草回家了。
卻説這年輕人回到了家,覺得自己似乎好了點,肚子不那麼疼了,就想不煎湯吃了。誰知還沒高興半天,肚子又疼起來了!那幾如暴風雷電般的疼痛和瀉肚子的陣勢,沒跑幾次茅廁年輕人就扛不住了。這不行,還得煎湯喝!打定主意年輕人就將那些野草的根子洗乾淨,切片煎成了湯,連喝了三劑,第三天年輕人的病就好了。
後來村裏有很多人得了痢疾,年輕人就挖了這藥草給病人吃。這時年輕人才突然想起自己既沒有問這草的名字,也沒有感謝自己的恩公。後悔之時來到與老人相遇的地方打聽,卻從沒有人見過這麼個老人。年輕人認定那位老爺爺就是這藥草的化身,到世間親傳秘方來了,於是就為這藥草起名“白頭翁”。
白頭翁:苦,寒。歸胃、大腸經。清熱解毒,涼血止痢。熱毒血痢,陰癢帶下。
《巧説本草-黃精》
從前有個在財主家的丫鬟叫黃精,為了逃脱好色財主她連夜逃命,不想卻在黑夜中迷失了方向,墜落懸崖。黃精被一棵歪脖子樹掛在了半山腰,身下是萬丈深淵。她逃出來後就滴水未進了,身子非常的虛弱。她發現身邊有着密密麻麻的野草,那野草黃梗細葉,葉子狹長,開着些白花,就便順手揪下一把草葉,放在嘴裏充飢。葉子吃完,她就拔出手指粗的草根,放進嘴裏一嚼,頓時覺得又香又甜。吃完草根後她漸漸有了力氣,就從樹上掙脱了下來。從那以後,黃精就每天靠吃這些草根填飽肚子。轉眼她在深山裏已呆了大半年了。這一天黃精爬到了一塊大岩石後面,見到一棵碗口粗的樹藤從崖頂上垂了下來,她抓住藤蘿向上爬,這時她才發現自己的身子變得非常輕,像燕子一樣,很輕鬆地就爬上了山頂,連氣都沒有喘。
到了山頂,她歷經千辛萬苦後終於回到了家鄉,黃精的奇遇很快傳遍了全村,村裏有個郎中,聽説黃精光靠吃某種草的草根就能在深山中生活大半年,就上門請教她吃的是什麼樣的草根。黃精帶着郎中在山上找到了那種草根,郎中挖起草根放在嘴裏細細地品嚐,覺得味道清香甘甜,吃後身子又暖和、又舒服,感覺精力旺盛。後來他就把這種草根給病人服用,病人服後病情減輕了,給老人服用,老人身子骨越發硬朗了。因為是黃精姑娘首先發現的這種草藥,所以就給這種草取名叫“黃精”,流傳至今。
黃精:味甘,性平。歸脾、肺、腎經。補氣養陰,健脾,潤肺,益腎。用於脾胃氣虛,體倦乏力,胃陰不足,口乾食少,肺虛燥咳,勞嗽咳血,精血不足,腰膝痠軟,鬚髮早白,內熱消渴。
《巧説本草-桑寄生》
有個財主家的兒子得了風濕病,於是財主就派家裏一個小長工去20裏地外的南山上向一郎中求藥。小長工每隔兩天就奔波40裏地取一次藥。可是少東家連吃了一個多月的藥,病情還是不見好。冬天的時候大雪封山,小長工每次去取藥都在雪地裏舉步維艱。終於,懶惰的思想戰勝了勤勞的靈魂,有天他看見一棵老桑樹旁有個山洞,就躲了進去休息。為了交差,他便撅了幾根洞外老桑樹上纏繞的小枝條,連同葉子掰成小塊兒,用紙包好拿了回去。長工順利騙過了財主,於是他每隔兩天就到那山洞裏歇一歇,看時間差不多了就撅一把桑樹上的枝條帶回去。冬去春來,沒想到財主兒子的風濕病竟然全好了。南山的郎中聽聞這個消息,十分震驚,這家人一冬天都沒來取藥,病是怎麼好的?為探明原因,他大老遠跑來找財主,途中正巧碰上了小長工,小長工便交待了老桑樹的秘密。郎中這才知道是那老桑樹上的枝條立了大功。後來,郎中用這種枝條治好了很多風濕病人,因為這種枝條是長在老桑樹上,於是就給它取名“桑寄生”。
桑寄生:味苦、甘,性平。歸肝、腎經。有祛風濕,補肝腎,強筋骨,安胎元的作用。用於風濕痹痛,腰膝痠軟,筋骨無力,崩漏經多,妊娠漏血,胎動不安,頭暈目眩。
《巧説本草-藿香》
深山裏住着一户人家,家中只有哥哥與妹妹相依為命。哥哥娶親後不久就被迫服役從軍,家裏就只剩下妹妹和剛過門的妻子。一年夏天,天氣連日悶熱潮濕,嫂子因過度勞累突然病倒,嫂子發熱惡寒、頭痛惡心、倦怠乏力,似乎是中暑的徵兆。妹妹想起後山上有種有香味的藥草能治這種病,便全然不顧嫂子勸阻,執意進了深山,天黑時方才跌跌撞撞地回到家。原來她在採藥時,不慎被毒蛇咬傷了右腳。嫂子聽後趕緊脱下她右腳的鞋襪,只見腳踝處有兩排蛇咬的牙印,傷口處又紅又腫,連小腿都有些腫脹變粗了。嫂子欲用嘴將蛇毒吸出。妹妹生怕嫂子中毒,死活不肯。當郎中趕來時,妹妹卻已香消玉殞。
嫂子在鄉親們的幫助下安葬了妹妹,並用她採來的藥草治好了病。妹妹的名字叫霍香,於是人們便把這種有香味的藥草親切地稱為“霍香”,因為是藥草的緣故,人們便在霍字頭上加了一個“草”字頭,將霍香寫成了“藿香”。
藿香:味辛,性温。歸脾、胃、肺經。有化濕醒脾,闢穢和中,解暑,發表的功效。用於濕阻脾胃、脘腹脹滿、濕温初起、嘔吐、泄瀉、暑濕、發熱惡寒、惡寒發熱、胸脘滿悶等症。
《巧説本草-遠志》
傳説在明代山東省章丘地區有一名窮秀才,他娶了當地一間藥鋪老闆的千金為妻,這該女子賢良淑惠,頗懂藥理。這一年秀才將要趕赴省城參加鄉試,臨走前,妻子把一個淺黃色藥囊交到他手裏,囑咐他帶上這個藥囊可保身心健康,一舉奪魁!秀才不相信,妻子解釋道:“我是為你好,你此去進省趕考,路途遙遠,白天趕路,晚上讀書,難免會遇到蚊蟲叮咬。此藥考前服用,安神益智,臨場不驚,這樣你所寫的文章和書法肯定是極好的,還能不一舉奪魁?”秀才聽從妻子安排帶藥上路,一路上當真不受蚊蟲侵擾,臨考前他按照妻子吩咐內服此藥,果然一舉中的,考中鄉試第一名——解元。秀才中舉後,感念妻子大恩,也深感此藥具有如此神奇的藥效,於是就將此藥改名為遠志。
遠志:味苦、辛,性温。歸心、腎、肺經。安神益智,解鬱。治驚悸健忘夢遺失眠,咳嗽多痰,癰疽瘡腫
《巧説本草-木瓜》
古時候宣州廣德縣有一位名叫顧安中的商人,有一天他外出行商,途中突感腿腳腫痛,行走困難,於是選擇乘船回家。顧安中為了省錢,他沒有選擇乘坐舒適的客船而是選擇搭乘貨船。貨船上四處堆放的都是貨物,沒有地方坐,顧安中一屁股坐在一個貨箱上,將自己腫痛的雙腳搭在一包裝滿貨物的麻布袋子上。貨船即將到家,顧安中準備下船時,突然發現自己腿腳腫脹的疼痛竟然好了許多,他感到十分驚奇,上前詢問船家這麻袋中裝的是什麼東西,船家説,這裏面裝的是從本地進的木瓜,因為沒有賣完還剩下了許多,就隨意的堆放在了船上。顧安中將這些木瓜買回家,然後將木瓜切成片裝在一個小布袋裏放在牀尾,每日睡前將腳放在上面,後來他又將這種木瓜煎成湯藥服用,沒過多久他的病就痊癒了。從此,宣州的老百姓們就都知道了本地的木瓜有治療腿腳腫痛的奇效。
木瓜:味酸,性温。肝、脾經。有舒筋活絡,和胃化濕的功效。用於治療濕痹拘攣,腰膝關節酸重疼痛,暑濕吐瀉,轉筋攣痛,腳氣水腫。
《巧説本草-女貞子》
相傳在秦漢時期,江浙臨安府一户員外家有一待字閨中的才女,名喚女貞。她年方二八,生的品貌端莊,窈窕動人,而且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員外視其為掌上明珠,她的愛慕者也是絡繹不絕,其中不乏高幹子弟,文人雅士。員外是個貪圖榮華富貴的人,便欲將她許配給當地知府的公子為妻,以圖攀上高枝,光耀門楣。可女貞已與府中的教書先生暗生情愫,私訂了終身,看不上那些紈絝子弟。奈何父母之命難違,女貞含淚答應父母同意嫁給知府的兒子。然而在出嫁那天,她卻在自己的閨房之中上吊自殺了,以此來表明自己非教書先生不嫁之志。教書先生聽聞女貞的死訊,如遭一記晴天霹靂。從此茶飯不思,憂鬱成疾,不過幾日便形如枯槁,鬚髮盡白。教書先生因太過思念女貞,就經常到她的墳前憑弔,以寄託哀思。多日後那墳上竟長出一顆枝葉繁茂的冬青樹,上面的果實烏黑髮亮。教書先生猜想此物定是女貞的香魂所化,他摘下了幾顆果實放入口中,其味甘而苦,直沁心脾,頓覺精神百倍。從此以後,教書先生每日到此摘果實服用,以求能與女貞的靈魂相會。服用此果實多日後他的精氣神越來越好,因思念成疾而引起的頭暈目眩竟全好了,滿頭的白髮也漸漸地變得烏黑了。從此,這種樹的果實便被世人所知並作為藥物使用了,後來人們念此樹有貞守之操,所以給它的果實取名為女貞子,以此紀念那個為了真愛寧肯赴死的貞烈女子。
女貞子:性涼,味甘、苦。歸肝、腎經。有補益肝腎,明目,清虛熱的功效。主治頭昏目眩;腰膝痠軟;遺精;耳鳴;鬚髮早白;骨蒸潮熱;目暗不明。該品寒滑,脾胃虛寒泄瀉及陽虛者不宜服用。
《巧説本草-松香》
古時候,上黨有個名叫趙瞿的人,他身患癩病多年,四處求醫治療,病情仍不見好轉,恐有生命危險。外人聽聞他患有癩病,都謠傳此病會傳染,如果不趕快隔離起來,只怕會傳染給他人。趙家人迫於為了家裏其他人的健康着想,只得將趙瞿安置在荒山野嶺外的一處洞穴之中。趙瞿在洞穴中整日自怨自艾,晝夜悲嘆涕泣,恨自己身患怪病。一天,有位遊方道士途徑此地,聽聞洞內有哭訴聲,便進入查看,道士詢問他為何在此,又因何哭泣。趙瞿聲淚俱下地講述自己被拋棄至此的原因,道士十分同情他的遭遇,於是從隨身的包裹中拿出一個藥囊給他,並教他如何服用,説完之後便轉身走了。趙瞿按照道士所述內服外用此藥,癩病竟然神奇般痊癒了,而且膚色也變得紅潤有光澤。不久後道士又回到此地,趙瞿再三跪謝,並請教道士所授藥囊中裝的究竟是何種靈丹妙藥。道士告訴他,這裏面裝的是松脂,道家對它稍加煉製形成松香,服用後可強身健體、延年益壽。道士勸趙瞿病好的差不多了就回家繼續過日子,趙瞿再次拜謝後回到了家。趙家人原以為他已經死了,見到他如同見到鬼一樣,嚇得不輕。趙瞿趕忙解釋並訴説了原委,眾人這才恍然大悟,深感羞愧。此後,他堅持服用松香,身子骨愈發硬朗,精神煥發,到老後牙齒也不掉,頭髮也沒白,活了近百歲。
松香:味苦、甘,性温。歸肝、脾經。祛風燥濕,排膿拔毒,生肌止痛。主治癰疽惡瘡,瘰癧,痿症,疥癬,白禿,癘風,痹症,金瘡,扭傷,婦女白帶,血栓閉塞性脈管炎。血虛者、內熱實火者禁服。不可久服。未經嚴格炮製不可服。
《巧説本草-阿膠》
相傳有一個小鎮,鎮上住着一對專門做販驢生意的小夫妻,工作雖然辛苦,但夫妻倆恩愛有加,小日子過得甜甜蜜蜜。這一年妻子生產,分娩耗損了她大量的氣血,產後就一直卧病在牀,食慾不振,面色憔悴。丈夫看到媳婦為了給他生孩子病成這樣,心疼不已,他四處求醫,買了很多滋補氣血的藥,但媳婦吃了都不見好轉。正當他乾着急的時候,聽人説起驢肉能大補,對病人的身體十分有益,於是就急忙吩咐幾個夥計宰一頭驢燉了給媳婦補身體。幾個夥計合起來宰了一頭小毛驢,可是肉煮熟以後,卻一個個都嘴饞了,不一會兒就把一鍋驢肉給吃光了。這下他們傻眼了,拿什麼給老闆夫人吃呢?這時有人提議把剩下的驢皮煮了代替驢肉,於是幾個夥計把驢皮切碎,放在鍋裏熬,熬出了一鍋濃濃的驢皮湯,湯冷卻之後竟然凝結成了膠狀。夥計們就把驢皮膠拿去給老闆媳婦吃。老闆媳婦覺得這東西噴香可口,吃了幾頓之後,她居然食慾大增,氣血充沛,臉色也紅潤了起來,身體也恢復了健康。
自此以後,驢皮膠大補,是產婦滋補良藥這一説法便在民間傳播開了。那個販驢的小夥兒也轉行到醫藥界,專門生產起了保健品驢皮膠,產品很是暢銷,帶動了整個鎮的經濟發展,他將該產品命名為阿膠。從此,阿膠成為了全國人民的滋補良藥。
阿膠:呈長方形塊、方形塊或丁狀。黑褐色,有光澤。質硬而脆,斷面光亮,碎片對光照視呈棕色半透明狀。氣微,味微甘。補血滋陰,潤燥,止血。用於血虛萎黃,眩暈心悸,心煩不眠,肺燥咳嗽 [1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