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桑寄生

(中藥)

鎖定
桑寄生,中藥名。為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Taxillus chinensis(DC.)Danser.的乾燥帶葉莖枝。冬季至次春採割,除去粗莖,切段,乾燥,或蒸後乾燥。
別    名
寄生
桑上寄生
中文學名
桑寄生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檀香目
桑寄生科
鈍果寄生屬
桑寄生
分佈區域
福建、台灣、廣東、廣西、雲南
採收時間
冬季至次春採割
用    量
9~12g
貯    藏
置乾燥處,防蛀

桑寄生入藥部位

植物的乾燥帶葉莖枝。

桑寄生性 味

味苦、甘,性平。

桑寄生歸 經

肝、腎經。

桑寄生功 能

有祛風濕,補肝腎,強筋骨,安胎元的作用。

桑寄生主 治

用於風濕痹痛,腰膝痠軟,筋骨無力,崩漏經多,妊娠漏血,胎動不安,頭暈目眩。

桑寄生相關配伍

1、用於風濕痹痛,腰膝痠軟等症。本品既能祛除風濕,又能補肝腎、強筋骨,對風濕痹痛、肝腎不足、腰膝痠痛最為適宜,常與獨活、牛膝等配伍應用。
2、用於肝腎不足、腰膝痠痛、腳膝痿弱無力等症。本品藥性平和,專入肝腎,為補益肝腎要藥,故對老人體虛、婦女經多帶下而肝腎不足、腰膝疼痛、筋骨無力者亦每與杜仲、續斷等配伍應用。
3、用於胎漏下血,胎動不安等症。本品有補肝腎而兼養血安胎的功效,用於肝腎虛虧、衝任不固所致胎漏下血、胎動不安,常與續斷、菟絲子、阿膠等配伍。

桑寄生用法用量

9~12g。

桑寄生炮製方法

除去粗莖,切段,乾燥,或蒸後乾燥。本品為厚片或不規則短段。外表皮紅褐色或灰褐色,具細縱紋,並有多數細小突起的棕色皮孔,嫩枝有的可見棕褐色茸毛。切面皮部紅棕色,木部色較淺。葉多捲曲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後呈卵形或橢圓形,表面黃褐色,幼葉被細茸毛,先端鈍圓,基部圓形或寬楔形,全緣;革質。氣微,味澀。

桑寄生生理特性

本品莖枝呈圓柱形,長3~100px,直徑O.2~25px;表面紅褐色或灰褐色,具細縱紋,並有多數細小突起的棕色皮孔,嫩枝有的可見棕褐色茸毛;質堅硬,斷面不整齊,皮部紅棕色,木部色較淺。葉多捲曲,具短柄;葉片展平後呈卵形或橢圓形,長3~200px,寬2~125px;表面黃褐色。幼葉被細茸毛,先端鈍圓,基部圓形或寬楔形,全緣 ;革質。氣微,味澀。

桑寄生產 地

產於福建、台灣、廣東、廣西、雲南。

桑寄生相關論述

1、《本經逢原》:性專祛風除濕,通調血脈,故《本經》取治婦人腰痛,小兒背強等病,血脈通調而肌膚眉須接受其蔭,即有癰腫亦得消散矣。
2、《本草求真》:桑寄生,號為補腎補血要劑。緣腎主骨,發主血,苦入腎腎得補,則筋骨有力。甘補血,血得補則發受其灌蔭而不枯脱落矣。故凡內而腰痛、筋骨篤疾、胎墮,外而金瘡、肌膚風濕,何一不借此以為主治乎。
[1-2] 
參考資料
  •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版
  • 2.    高學敏.《中藥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2年5月
  • 3.    吳劍坤主編.中草藥圖鑑[M].南京: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