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銀花

(中藥)

鎖定
金銀花,中藥名。為忍冬科忍冬屬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乾燥花蕾或待開放的花 [4]  。植物忍冬多分佈於華東、中南、西南及河北、山西、遼寧、陝西、甘肅等地;華南忍冬多分佈於廣東、廣西、海南;菰腺忍冬分佈於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台灣等;黃褐毛忍冬分佈於廣西、貴州、雲南。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主治外感風熱或温病發熱,中暑,熱毒血痢,癰腫疔瘡,喉痹,多種感染性疾病。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茜草目
忍冬科
忍冬屬
忍冬
中文學名
金銀花
用    量
內服:10~20g;外用:適量

金銀花別名

忍冬花(《新修本草》),鷺鴛花(《曲淆舊聞》),銀花(《温病條辨》),雙花(《中藥材手冊》),二花(《陝西中藥志》),金藤花(《河北藥材》),雙苞花(《浙江民間草藥》),金花(《江蘇省植物藥材志》),二寶花(《江蘇驗方草藥選編》)

金銀花入藥部位

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乾燥花蕾或帶初開的花。 [4] 

金銀花性味

性甘、寒。

金銀花歸經

歸肺、胃經。

金銀花功效

清熱解毒,消炎退腫。

金銀花主治

主治外感風熱或温病發熱,中暑熱毒血痢,癰腫疔瘡,喉痹,多種感染性疾病。

金銀花相關配伍

金銀花 金銀花 [6]
1、治太陰温病初起,邪在肺衞,但發熱而不惡寒,且口渴者,連翹一兩,銀花一兩,苦桔梗六錢,薄荷六錢,竹葉四錢,生甘草五錢,芥穗四錢,淡豆豉五錢,牛蒡子六錢。上杵為散,每服六錢,鮮葦根湯煎服。(《温病條辨銀翹散
2、治太陰暑温,汗後餘邪未盡,頭感微脹,視物不清,鮮荷葉邊二錢,鮮銀花二錢,西瓜翠衣二錢,鮮扁豆花一枝,絲瓜皮二錢,鮮竹葉心二錢。上藥用水二杯,煮取一杯,一日二次分服。(《温病條辨清絡飲
3、治發背,惡瘡,托里,止痛,排膿,金銀花四兩,甘草一兩(炒)。上為粗末,每服四錢,水、酒各一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服之。(《衞生寶鑑》)
4、治瘡瘍痛甚,色紫變黑者,金銀花連枝、葉(銼)二兩,黃芪四兩,甘草一兩。上細切,用酒一升,同入壺瓶內閉口,重湯內煮三二時辰,取出去滓,頓服。(《活法機要》回瘡金銀花散)

金銀花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20g;或入丸、散;
外用:適量,搗敷。

金銀花禁忌

脾胃虛寒瘡瘍屬陰者慎服。

金銀花炮製

金銀花採集加工

移栽後3~4年開花,開花時間集中,應及時分批採摘,一般在5月中、下旬採第一次花,6月中、下旬採第二次花。當花蕾上部膨大、由綠變白、尚未開放時採收最適宜。金銀花采後應立即晾乾或烘乾,防止漚花發黴變質。晾乾時不宜任意翻動,以防花發黑。烘乾温度應控制,初烘30~35℃,2h後升至40℃,烘5~10h,而後控制室温保持45~50℃烘10h後,升温至55~60℃,使花迅速乾燥。烘時亦不宜任意翻動或未乾時停烘。烘乾比晾乾產量高、質量好。

金銀花炮製方法

1、金銀花,取原藥材,揀去殘留梗葉及雜質,篩去灰屑。生品用於清熱解毒,疏風解表。
2、炒金銀花,取淨金銀花,置熱鍋內,用文火拌炒,至黃色為度,取出攤開晾涼。炒金銀花用於清熱解表,和胃止嘔。
3、金銀花炭,取揀淨的金銀花,置鍋內,用中火炒至表面焦褐色,噴淋清水少許,滅火星,炒幹,取出晾透。金銀花炭用於清熱解毒,涼血止痢。

金銀花貯藏

貯乾燥容器內,置陰涼乾燥處,防潮防蛀。金銀炭散熱防復燃。

金銀花形態特徵

金銀花 金銀花 [6]
半常綠藤本;幼枝暗紅褐色,密被黃褐色、開展的硬直糙毛、腺毛和短柔毛,下部常無毛。葉紙質,卵形至矩圓狀卵形,有時卵狀披針形,稀圓卵形或倒卵形,極少有1至數個鈍缺刻,長3~5(~9.5)釐米,頂端尖或漸尖,少有鈍、圓或微凹缺,基部圓或近心形,有糙緣毛,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小枝上部葉通常兩面均密被短糙毛,下部葉常平滑無毛而下面多少帶青灰色;葉柄長4~8毫米,密被短柔毛。總花梗通常單生於小枝上部葉腋,與葉柄等長或稍較短,下方者則長達2~4釐米,密被短柔後,並夾雜腺毛;苞片大,葉狀,卵形至橢圓形,長達2~3釐米,兩面均有短柔毛或有時近無毛;小苞片頂端圓形或截形,長約1毫米,為萼筒的1/2~4/5,有短糙毛和腺毛;萼筒長約2毫米,無毛,萼齒卵狀三角形或長三角形,頂端尖而有長毛,外面和邊緣都有密毛;花冠白色,有時基部向陽面呈微紅,後變黃色,長(2~)3~4.5(~6)釐米,唇形,筒稍長於唇瓣,很少近等長,外被多少倒生的開展或半開展糙毛和長腺毛,上唇裂片頂端鈍形,下唇帶狀而反曲;雄蕊和花柱均高出花冠。果實圓形,直徑6~7毫米,熟時藍黑色,有光澤;種子卵圓形或橢圓形,褐色,長約3毫米,中部有1凸起的脊,兩側有淺的橫溝紋。花期4~6月(秋季亦常開花),果熟期10~11月。

金銀花生長環境

忍冬,生於山坡灌叢或疏林中、亂石堆、山足路旁及村莊籬笆邊,海拔最高達1500米。也常栽培。

金銀花鑑別

金銀花藥材性狀

忍冬,花蕾呈細棒槌狀,上粗下細,略彎曲,長2~3㎝,上部直徑約3㎜,下部直徑約1.5㎜。表面黃白色或綠白色(貯久色漸深),密被短柔毛。偶見葉狀苞片。花萼綠色,先端5裂,裂片有毛,長約2㎜。開放者花冠筒狀,先端二唇形,雄蕊5個,附於筒壁,黃色;雌蕊1個,子房無毛。氣清香,味淡、微苦。

金銀花飲片性狀

金銀花呈棒狀而彎曲,長20~30㎜,上粗下細,黃白色,綠白色或淡黃色,有短柔毛。花萼綠色。氣清香,味淡微苦。炒金銀花形如金銀花,顯黃色。金銀花炭形如金銀花,焦褐色,略具焦香氣。

金銀花藥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2、抗毒作用
3、抗炎作用。
4、促進炎性細胞吞噬功能作用。
5、降血脂作用。
6、使中樞神經興奮。
7、抗生育作用。
8、對肉瘤S180和艾式腹水癌有明顯的細胞毒作用

金銀花相關論述

1、《本草正》:“其性微寒,善於化毒。故治癰疽腫毒,瘡癬,楊梅風濕諸毒,誠為要藥。毒未成者能散,毒已成者能潰。但其性緩,用須倍加或用酒煮服,或搗汁摻酒頓飲,或研爛拌酒厚敷。若治瘰癧上部氣分諸毒,用一兩許,時常煎服極效。”
2、《本草求真》:“金銀花,諸書皆言補虛養血,又言入肺散熱,能治惡瘡、腸澼、癰疽、痔漏,為外科治毒通行要劑。按此似屬兩歧。殊不知書言能補虛者,因其芳香味甘,性雖入內逐熱,而氣不甚迅利傷損之意也;書言能養血者,因其毒結血凝,服此毒氣頓解,而血自爾克養之謂也。究之止屬清熱解毒之品耳,是以一切癰疽等病,無不藉此內人,取其氣寒解熱,力主通利。如謂久服輕身延年益壽,不無過諛。凡古人表著藥功,類多如是,但在用藥者審認明確,不盡為藥治效所惑也。” [1-3]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 .《中華本草》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9年
  • 2.    南京中醫藥大學 .《中藥大辭典》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6年
  • 3.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 .《中國植物誌》 :科學出版社 ,2013年9月
  • 4.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2020年版: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20
  • 5.    吳劍坤主編.中草藥圖鑑[M].南京: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4:44.
  • 6.    温玉波、李海濤主編.一分鐘速查中草藥全圖解: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20.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