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崇州

(唐朝營州都督所轄羈縻州)

鎖定
崇州,唐朝時期營州都督府(今遼寧省朝陽市)下轄州。
武德五年(622)分饒樂郡都督府置崇州,為羈縻州,處奚人可汗部落,隸屬營州都督府。治所位於昌黎縣(今遼寧省朝陽市西南)。契丹陷營州後,徙治於潞縣之古潞城(今河北省三河縣西南)。後廢。 [1] 
五代時期,契丹於崇州故地置建州 [2]  ,位於今遼寧省朝陽市大平房鎮建州城址 [3]  處,沿襲至元代,明朝時期廢入蒙古兀良哈部。
中文名
崇州
上級政區
河北道營州
治    所
昌黎縣(今遼寧省朝陽市西南)
沿    革
唐初置崇州、遼初於故地置建州、明初廢入蒙古

崇州歷史沿革

唐朝時期:武德五年,分饒樂都督府置崇州、鮮州,安置奚人可汗部落,隸屬於營州都督府(今遼寧省朝陽市)。領縣一:昌黎縣(今遼寧省朝陽市西南)。後其地失陷於契丹,徙治於潞縣之古潞城。 [1] 
遼朝時期:遼太祖於唐朝崇州故地置建州,設保靜軍節度使 [4]  。遼代設州之後,金、元、明沿襲,治所即今遼寧省朝陽市西南大平房鎮建州城址 [3]  處。
金朝時期:沿襲遼代設建州,隸屬北京路興中府(今遼寧省朝陽市)。
元朝時期:沿襲金代設建州,屬遼陽行中書省大寧路管轄,為大寧路九州之一。
明朝時期:洪武年間設營州右屯衞駐建州城,隸屬於大寧都指揮使司(今寧城)。永樂初年,大寧都司內遷,地入蒙古,為兀良哈部牧區。
崇州歷史沿革地圖

崇州歷史事件

崇州之戰
武周萬歲通天元年(696年),營州契丹松漠都督李盡忠、歸誠州刺史孫萬榮舉兵反,攻陷營州,殺都督趙文翽,“營州之亂”爆發。 [5]  唐朝將領許欽寂,時為龍山軍討擊副使,與契丹戰於崇州,戰敗被俘,不屈而死。 [6-7] 

崇州文獻記載

《舊唐書·志第十九·地理二·河北道》:“崇州:武德五年,分饒樂郡都督府置崇州、鮮州,處奚可汗部落,隸營州都督。舊領縣一,户一百四十,口五百五十四。天寶,户二百,口七百一十六。昌黎,貞觀二年,置北黎州,寄治營州東北廢楊師鎮。八年,改為崇州,置昌黎縣。契丹陷營州,徙治於潞縣之古潞城,為縣。” [1] 
讀史方輿紀要·北直四·廢大寧衞》:“建州城,(大寧)衞東南四百餘里。唐武德初,嘗置昌黎縣,屬崇州。五代初,契丹置建州保靜軍於此。” [2] 
遼史·地理志》:“建州,保靜軍,上,節度。唐武德中,置昌樂(黎)縣。太祖完葺故壘,置州。漢乾祐元年,故石晉太后詣世宗,求於漢(人)城側耕墾自贍。許於建州南四十時給地五十頃,營構房室,創立宗廟。州在靈河(今大淩河)之南,屢遭水害,聖宗遷於河(今大淩河)北唐崇州故城(今遼寧省朝陽市大平房鎮建州城址 [3]  處)。初名武寧軍,隸永興宮,後屬敦睦宮。統縣二:永霸縣、永康縣——本唐昌黎縣地。” [4] 
《遼志》:“(建)州在靈河(今大淩河)南,屢遭水患。契丹主隆緒(耶律隆緒)時,又遷於河(大淩河)北,即唐之故崇州城治焉。初曰武寧軍,後曰保靜軍。金因之。元亦曰建州城。明初廢。” [8] 
《金志》:“本唐昌黎縣地,遼置永霸縣。又析置永康縣,俱屬建州。金廢永康縣。元復改置建平縣為建州治,明初廢。” [9] 
資治通鑑·第二百〇五卷》:“欽明兄欽寂,時為龍山軍討擊副使,與契丹戰於崇州,軍敗,被擒。虜將圍安東,令欽寂説其屬城未下者。安東都護裴玄在城中,欽寂謂曰:狂賊天殃,滅在朝夕,公但勵兵謹守以全忠節。虜殺之。” [7] 
《舊唐書·列傳第九》:“子欽寂嗣,萬歲登封年為夔州都督府長史。時契丹入寇,以欽寂兼龍山軍討擊副使,軍次崇州,戰敗被擒。其後,賊將圍安東,令欽寂説屬城之未下者。安東都督裴玄珪時在城下,欽寂謂之曰:“狂賊天殃,滅在朝夕,公但謹守勵兵,以全忠節。”賊大怒,遂害之。” [6] 
參考資料
  • 1.    《舊唐書·志第十九·地理二·河北道》:“崇州:武德五年,分饒樂郡都督府置崇州、鮮州,處奚可汗部落,隸營州都督。舊領縣一,户一百四十,口五百五十四。天寶,户二百,口七百一十六。昌黎,貞觀二年,置北黎州,寄治營州東北廢楊師鎮。八年,改為崇州,置昌黎縣。契丹陷營州,徙治於潞縣之古潞城,為縣。”
  • 2.    《讀史方輿紀要·北直四·廢大寧衞》:“建州城,衞東南四百餘里。唐武德初,嘗置昌黎縣,屬崇州。五代初,契丹置建州保靜軍於此。”
  • 3.    遼寧省人民政府關於公佈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  .遼寧省人民政府.2007-05-26[引用日期2020-10-18]
  • 4.    《遼史·地理志》:“建州,保靜軍,上,節度。唐武德中,置昌樂(黎)縣。太祖完葺故壘,置州。漢乾祐元年,故石晉太后詣世宗,求於漢城側耕墾自贍。許於建州南四十時給地五十頃,營構房室,創立宗廟。州在靈河之南,屢遭水害,聖宗遷於河北唐崇州故城。初名武寧軍,隸永興宮,後屬敦睦宮。統縣二:永霸縣、永康縣——本唐昌黎縣地。”
  • 5.    《資治通鑑·第二百〇五卷》:“夏,五月,壬子,營州契丹松漠都督李盡忠、歸誠州刺史孫萬榮舉兵反,攻陷營州,殺都督趙文翽。”
  • 6.    《舊唐書·列傳第九》:“子欽寂嗣,萬歲登封年為夔州都督府長史。時契丹入寇,以欽寂兼龍山軍討擊副使,軍次崇州,戰敗被擒。其後,賊將圍安東,令欽寂説屬城之未下者。安東都督裴玄珪時在城下,欽寂謂之曰:“狂賊天殃,滅在朝夕,公但謹守勵兵,以全忠節。”賊大怒,遂害之。”
  • 7.    《資治通鑑·第二百〇五卷》:“欽明兄欽寂,時為龍山軍討擊副使,與契丹戰於崇州,軍敗,被擒。虜將圍安東,令欽寂説其屬城未下者。安東都護裴玄在城中,欽寂謂曰:狂賊天殃,滅在朝夕,公但勵兵謹守以全忠節。虜殺之。”
  • 8.    《遼志》:“州在靈河南,屢遭水患。契丹主隆緒時,又遷於河北,即唐之故崇州城治焉。初曰武寧軍,後曰保靜軍。金因之。元亦曰建州城。明初廢。”
  • 9.    《金志》:“本唐昌黎縣地,遼置永霸縣。又析置永康縣,俱屬建州。金廢永康縣。元復改置建平縣為建州治,明初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