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盡忠

(唐朝時期契丹部落聯盟首領)

鎖定
李盡忠(約635年—696年),本姓大賀氏營州松漠(今內蒙古林西縣新城子鎮西櫻桃溝村)人。唐朝時期契丹部落聯盟首領、軍事統帥,松漠都督大賀窟哥之孫。
勇猛好戰,授左武衞將軍,襲封松漠都督。萬歲通天元年(696年)五月,不堪營州都督趙文翽欺負,聯合妻兄契丹孫萬榮起兵反抗武周,自稱無上可汗,侵略河北地區,發動黃獐谷之戰,幾乎全殲武周軍隊。
萬歲通天元年九月,病死。
中文名
李盡忠
別    名
李盡滅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契丹族
出生日期
635年
逝世日期
696年10月22日
職    業
軍事統帥、契丹大賀氏部落聯盟首領
主要成就
為武衞大將軍、松漠都督,統領契丹八部
出生地
東北地區
性    別
年    代
唐朝
封    號
襲封松漠都督府都督
部    落
唐朝契丹大賀氏部落聯盟

李盡忠人物出身

李盡忠是契丹大賀氏部落聯盟首領。契丹是唐朝時期東北地區的遊牧部族,傍水草而居,以畜牧、射獵為主要生活來源。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契丹內附於唐朝。唐朝在其故地設置松漠都督府,以契丹部落首領窟哥使持節,都督十州諸軍事,松漠都督,掌管各本部事宜,並賜姓李。顯慶五年(660年),李窟哥死,繼任松漠都督的阿卜固率契丹諸部與奚族連兵叛唐,不久兵敗,阿卜固被擒送洛陽。唐高宗便以李窟哥之孫李枯草離為左衞將軍彈汗州刺史,封歸順郡王;另一個孫子李盡忠為武衞大將軍、松漠都督,繼統契丹8部。

李盡忠舉兵反叛

武則天自唐高宗後期擅政以來,對內剪除異已臣僚與唐宗室諸王,害死程務挺王方翼黑齒常之等優秀將領,削弱了作戰能力。致使國家政局動盪,朝內不穩,軍費上升,徵調日加。萬歲通天元年(696年)年初,契丹發生饑荒,廣大百姓生活無著,窮困潦倒。剛愎自用的營州(治龍城,今遼寧朝陽)都督趙文翽不但不予賑給,反而視契丹首領如奴僕,此後還多次侵侮其管轄的契丹部屬。 [1] 
趙文翽的行為激起了以李盡忠為首的契丹人的強烈不滿。李盡忠抓住唐朝內憂外患之機,與妻兄、歸城州刺史孫萬榮等商議後,決定乘機舉兵反唐。唐武后萬歲通天元年(696年)五月十二日(6月16日),李盡忠率部舉兵反唐,攻陷營州,殺趙文翽。 [1]  李盡忠自稱“無上可汗”(這也是契丹首領首次稱“可汗”),並以孫萬榮為帥,縱兵掠地,所向披靡。由於契丹各部都不堪欺壓,紛紛前來投奔,在10日內李盡忠的士兵數量達到了數萬,進攻檀州,張九節擊退。 [2] 
消息傳至洛陽,武則天大怒。為安定邊疆,武則天於二十五日(6月29日)詔命左鷹揚衞將軍曹仁師右金吾衞大將軍張玄遇左威衞大將軍李多祚、司農少卿麻仁節等28將,率兵征討,企圖一舉消滅李盡忠。七月十一日(8月14日),又增派春官尚書梁王武三思為榆關(位於今內蒙古托克托東南)道安撫大使納言姚躊為副使,屯兵勝州(治今內蒙古托克托西南),作為第二道防線,以備策應。同時下詔改李盡忠為李盡滅,孫萬榮為孫萬斬。

李盡忠大破唐軍

大破唐軍 大破唐軍
八月,李盡忠接到武周大軍北討的消息後,並沒有驚慌,而是沉着應戰。李盡忠先在西硤石(今河北遷安東北)內的黃獐谷埋伏好伏兵,準備伏擊官軍。為誘唐軍深入,還設計麻痹官軍將領。李盡忠將攻陷營州後,將獲俘的數百人囚在地牢。此時他便派看守地牢的官吏欺騙這些俘虜説:“吾輩家屬,飢寒不能自存,唯俟官軍至即降耳。”(《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五》)然後便將這些戰俘從地牢中放出,飼以糟糠之粥,並叮囑説:“吾養汝則無食,殺汝又不忍,今縱汝去。”(《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五》)説罷便將這些俘虜全部釋放。這些戰俘逃至幽州(治薊縣,今北京城西南)後,正與官軍相遇,便把契丹難以自存、待官軍到來即投降的假情報全部告訴了官軍統帥曹仁師等。官軍聞訊後,都信以為真,便生輕視之心,爭先開進。
八月二十八日(9月29日),唐軍行抵黃獐谷西。此時李盡忠並不急於應敵,而是派老弱之眾佯裝迎降,又故意將老牛、瘦馬置於路旁,示以饑饉疲憊之狀。曹仁師等見狀,遂放鬆戒備,捨棄步兵,督率騎兵進入谷口。李盡忠見唐軍已進入包圍圈,便令埋伏在谷中的契丹軍隊四面出擊。官軍遭到突然襲擊,猝不及防,只好倉促應戰。李盡忠督軍猛攻,大敗官軍,張玄遇和麻仁節被飛索擒獲,將士跌入山谷而死者更是不計其數。經此一戰,李盡忠基本上全殲了官軍的先頭部隊
初戰獲勝,李盡忠又謀劃如何殲滅後繼部隊。他將繳獲的官軍軍印詐為軍牒,強迫被俘的張玄遇和麻仁節等官軍將領在牒上署名,牒告官軍的殿後部隊總管燕匪石和宗懷昌等:“官軍已破賊,若至營州,軍將皆斬,兵不敍勳。”(《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五》)燕匪石和宗懷昌接到軍牒後,遂率步卒晝夜兼行急進。李盡忠則率契丹軍以逸待勞,繼續誘敵深入,當官軍士馬疲憊之時,再一次選擇有利地形設伏。官軍本已疲憊不堪,此時又遭到突襲,無力再戰,最終被李盡忠一舉全殲。

李盡忠病死後續

十月,李盡忠病死。孫萬榮代替統領其部眾。 [3] 
神功元年(697年),孫萬榮在柳城西北四百里依險築新城,把老弱婦女、器仗資財都留在新城,然後率軍與武周大軍交戰。後突厥趁機攻破新城,將契丹孫萬榮的老弱婦女、器仗資財都劫掠而去。此時孫萬榮正在與武周軍交戰,聽説這個消息,軍人洶懼。奚人反叛。楊玄基率武周軍從前方攻打孫萬榮軍,奚人從後方攻打孫萬榮軍,孫萬榮慘敗,率輕騎數千向東逃跑,張九節派兵在路上伏擊,孫萬榮陷入絕境,其手下殺死孫萬榮,投降於張九節。孫萬榮的首級被送到洛陽。 [4-5] 
久視元年(700年),武則天用李楷固、駱務整攻打契丹餘部,將契丹都平定了。 [6] 

李盡忠親屬成員

祖父:李窟哥、松漠都督
堂兄:李枯草離,左衞將軍彈汗州刺史、歸順郡王;
參考資料
  • 1.    《資治通鑑》萬歲通天元年:營州契丹松漠都督李盡忠、歸誠州刺史孫萬榮舉兵反,攻陷營州,殺都督趙文翽。盡忠,萬榮之妹夫也,皆居於營州城側。文翽剛愎,契丹飢不加賑給,視酋長如奴僕,故二人怨而反。
  • 2.    《資治通鑑》萬歲通天元年:盡忠錄自稱無上可汗,據營州,以萬榮為前鋒,略地,所向皆下,旬日,兵至數萬,進圍檀州,清邊前軍副總管張九節擊卻之。
  • 3.    《資治通鑑》萬歲通天元年:冬,十月,辛卯,契丹李盡忠卒,孫萬榮代領其眾。
  • 4.    《資治通鑑》神功元年:時萬榮方與唐兵相持,軍中聞之,洶懼。奚人叛萬榮,神兵道總管楊玄基擊其前,奚兵擊其後,獲其將何阿小。萬榮軍大潰,帥輕騎數千東走。前軍總管張九節遣兵邀之於道,萬榮窮蹙,與其奴逃至潞水東,息於林下,嘆曰:“今欲歸唐,罪已大。歸突厥亦死,歸新羅亦死。將安之乎!”奴斬其首以降,梟之四方館門。
  • 5.    《新唐書》列傳一百四十四:張九節為三伏伺之,萬榮窮,與家奴 輕騎走潞河東,憊甚,卧林下,奴斬其首,九節傳之東都,餘眾潰。
  • 6.    《資治通鑑》久視元年:太后以楷固為左玉鈐衞將軍,務整為右武威衞將軍,使將兵擊契丹餘黨,悉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