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多祚

(唐朝將領)

鎖定
李多祚(654年—707年),蓋川(今遼寧蓋州市)人。靺鞨族,唐朝名將。
李多祚世為靺鞨酋長,後率部歸順唐朝。驍勇善戰,參與平定後突厥黑水靺鞨室韋及契丹的反叛,屢立軍功,遷右羽林軍大將軍上柱國、遼陽郡王,掌握禁兵、宿衞北門二十餘年。
神龍元年(705年),趁着武則天生病期間,協助宰相張柬之,發動“神龍革命”,殺死張易之張昌宗兄弟,逼迫武則天還位於唐中宗。神龍三年(707年)七月,李多祚協助太子李重俊,發動“景龍政變”,殺死武三思父子及其黨羽。玄武門之外,唐中宗登樓呼叫,士兵臨陣倒戈,李多祚兵敗被殺,終年五十四歲。
唐睿宗李旦即位後,下詔平反昭雪,恢復官爵。 [1] 
本    名
李多祚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羣
靺鞨族
出生日期
654年
逝世日期
707年
主要成就
大敗黑水靺鞨,擊破後突厥與室韋;參與神龍政變,復辟李唐
官    職
右羽林大將軍、上柱國
爵    位
遼陽郡王

李多祚人物生平

李多祚執掌禁軍

李多祚的祖先世代為靺鞨酋長,後來歸順唐朝。李多祚年輕時驍勇善射,慷慨激昂,屢立軍功,累遷為右鷹揚大將軍。討伐黑水靺鞨時,李多祚設計誘其首領,置酒高會,乘着他喝醉將他斬殺,擊破其眾。 [2] 
室韋及契丹孫萬榮反叛唐朝時,李多祚與諸將率兵進討,因功被唐廷改封為右羽林軍大將軍,前後執掌禁兵宿衞北門前後二十餘年。 [3] 

李多祚擊破敵軍

武周長壽二年(公元693年),後突厥默啜可汗侵犯至靈州室韋亦反,武則天任命李多祚為右鷹揚衞大將軍率軍征討,於次年(694年)成功將其擊破。 [4-6] 

李多祚神龍政變

神龍元年(705年),張柬之打算髮動政變誅殺張易之兄弟的時候,準備引李多祚參加其事,問他:“將軍在北門有多少年?”李多祚説:“三十年了。”張柬之又説:“將軍打鐘列鼎而食,金章紫綬,地位尊崇,位極武臣,難道不是大帝的恩德嗎?”李多祚流着眼淚回答説:“是高宗皇帝給的。”張柬之説:“如今高宗皇帝的兒子受到張易之和張昌宗這兩個小兒的威脅,難道將軍不想報答高宗皇帝的恩德嗎!”李多祚回答説:“只要對國家有利,我一切都聽相公安排,不敢顧及自身以及妻兒的安危。”
於是二人即共拜天地神靈盟誓,詞語感動,義形於色,定謀誅殺張易之兄弟,逼武則天傳位李顯,功成後,李多祚受封為遼陽郡王,食實封八百户,其子李承訓為衞尉少卿。當時,李顯準備到太廟,命李多祚與安國相王李旦登輦夾侍。 [7] 

李多祚景龍政變

景龍元年(707年)七月,節愍太子李重俊與兵部尚書魏元忠通謀,命左金吾衞大將軍成王李千里、左羽林大將軍李多祚、右羽林將軍李思衝李承況獨孤禕之沙吒忠義等人,矯詔以左右羽林兵及千騎三百餘人發動兵變,是為景龍政變
李重俊先在武家殺武三思武崇訓,同時殺其黨羽十餘人。又命令左金吾大將軍成王李千里分兵把守宮城所有城門,親自率兵趕到肅章門,斬關而入,尋找韋皇后安樂公主,又因為昭容上官婉兒一向與武三思通姦,扣閣索求。上官婉兒大聲喊道:“看起來他們是想先抓住我兒,其次抓住皇后,最後是要抓住陛下。李顯便與韋皇后、安樂公主、上官婕妤一起爬上玄武門門樓躲避,同時派右羽林將軍劉仁景率領羽林飛騎一百多人聚集在門樓之下以保護自己。
楊再思、蘇壤、李嶠兵部尚書宗楚客、左衞將軍紀處訥擁兵二千餘人聚集在太極殿前閉門堅守。李多祚率先來到玄武樓下,想要上樓,但受到禁衞軍的攔阻。李多祚和李重俊都有些猶豫不決,勒住兵馬,沒有立即攻打玄武樓,而是希望李顯能出來詢問他們起兵的原因。宮闈令石城縣人楊思勖站在李顯身旁,請求李顯允許他帶兵出擊。李多祚的女婿羽林中郎將野呼利當時擔任前鋒總管,楊思勖拔劍將他斬首,李多祚手下軍士當時就喪失了膽氣。唐中宗手扶玄武樓上的欄杆,俯身對樓下李多祚所帶領的千騎兵們説:“你們這些人都是朕的衞士,為什麼要跟着李多祚謀反呢!如果你們能殺掉謀反的人,不必擔心沒有榮華富貴。”於是,千騎兵們將李多祚、李承況獨孤禕之、沙吒忠義斬首,其他的人都四散潰逃。 [8] 
唐睿宗李旦即位後,下詔為李多祚平反,追復原職,寬宥妻兒。唐睿宗的大臣韋湊説,李多祚等以兵犯君,非曰無罪,只可雲放,不可稱雪。帝然其言。當時執政以制令已行,難於改易,唯李多祚等停贈官而已。 [9] 

李多祚歷史評價

唐中宗李顯:李多祚雖是夷人,緣其有功,委以心腹。 [10] 
唐睿宗李旦:以忠報國,典冊所稱;感義捐軀,名節斯在。故右羽林大將軍、上柱國、遼陽郡王李多祚,三韓貴種,百戰餘雄。席寵禁營,乃心王室,仗茲誠信,翻陷誅夷。賴彼神明,重清奸慝,永言徽烈,深合褒崇。宜追歿後之榮,以復生前之命。 [10] 
劉昫:李多祚忘身許國,孝德壯勇立功,皆三軍之傑也,豈九夷之陋哉! [10] 
宋祁夷狄性惇固,其能知義所在者。鷙挺不可遷,蓋巧不足而諒常有餘。觀大柰等事君,皆一其志,無有顧望,用能功績光明,為天子倚信。 [11] 

李多祚親屬成員

曾祖:李納,烏蒙州都督;
祖父:李利,烏蒙州都督;
父親:李辯,烏蒙州都督、贈右武衞將軍;
兒子:李承訓(衞尉少卿)、李承況,死於景龍政變;
女兒:李氏,嫁給羽林中郎將野呼利。

李多祚墓誌發現

李多祚墓誌 李多祚墓誌
1990年秋,洛陽龍門山南麓出土唐李多祚墓誌一方。志石初為鄉民所得,後輾轉收藏於龍門石窟研究所。 墓誌為青色石灰岩所刻,系由志蓋、志身兩部分組成。志蓋 形,長72、寬71、厚10釐米。四殺刻減底剔地卷草紋樣,分檔布白均勻流暢。蓋心篆書四行,行三字,文雲:“大唐故遼陽郡王李公墓誌銘”。志身長、寬均為75釐米,厚15.5釐米,四圍亦刻減底剔地卷草紋樣,構圖風格與志蓋四殺相同。志文楷書十四行,滿行十五字。 [12-13] 

李多祚史書記載

新唐書·卷一百一十·列傳第三十五·諸夷蕃將》 [11] 
舊唐書·卷一百九·列傳第五十九》 [10] 

李多祚影視形象

2001年電視劇《護國良相狄仁傑之京都疑雲》:趙毅飾演李多祚;
2003年電視劇《護國良相狄仁傑之古墓驚雷》:張亞鵬飾演李多祚;
2010年電視劇《神探狄仁傑前傳》:趙鯤鵬飾演李多祚。
參考資料
  • 1.    《李多祚墓誌銘》:王以神龍三年七月五日,薨於長安,春秋五十有四。忠誠久着,功績遠稱。睿宗即位,下制曰:以忠報國;典冊所稱;感義捐軀,名節斯在。故右羽林軍大將軍,上柱國,遼陽郡王。席寵禁宮,乃心王宮,……宜追歿後之榮,以復生前之命。可還舊官,仍宥其妻子。即以先天二年(713年)歲次癸丑九月壬戌朔二十四日乙酉,遷葬於洛州河南縣伊汭鄉之平原,禮也。
  • 2.    《舊唐書》:李多祚,其先靺鞨酋長,號“黃頭都督”,後入中國,世系湮遠。至多祚,驍勇善射,以軍功累遷右鷹揚大將軍。討黑水靺鞨,誘其渠長,置酒高會,因醉斬之,擊破其眾。室韋及孫萬榮之叛,多祚與諸將進討,以勞改右羽林大將軍,遂領北門衞兵。
  • 3.    《舊唐書》:李多祚,代為靺鞨酋長。多祚驍勇善射,意氣感激。少以軍功歷位右羽林軍大將軍,前後掌禁兵,北門宿衞二十餘年。
  • 4.    《新唐書·列傳·卷一百四十四》:“室韋……長壽二年叛,將軍李多祚擊定之。”
  • 5.    《新唐書·本紀·卷四·則天皇后》:“甲戌,突厥默啜寇靈州,右鷹揚衞大將軍李多祚敗之。”
  • 6.    《資治通鑑·唐紀二十一》:(公元六九四年)甲戌,默啜寇靈州,室韋反,遣右鷹揚衞大將軍李多祚擊破之。
  • 7.    《舊唐書》:神龍初,張柬之將誅張易之兄弟,引多祚將籌其事,謂曰:“將軍在北門幾年?”曰:“三十年矣。”柬之曰:“將軍擊鐘鼎食,金章紫綬,貴寵當代,位極武臣,豈非大帝之恩乎?”曰:“然。”又曰:“將軍既感大帝殊澤,能有報乎?大帝之子見在東宮,逆豎張易之兄弟擅權,朝夕危逼。宗社之重,於將軍,誠能報恩,正屬今日。”多祚曰:“苟緣王室,惟相公所使,終不顧妻子性命。”因即引天地神祗為要誓,詞氣感動,義形於色。遂與柬之等定謀誅易之兄弟,以功進封遼陽郡王,食實封八百户,仍拜其子承訓為衞尉少卿。其年,將有事於太廟,特令多祚與安國相王登輦夾侍。監察御史王覿上疏諫曰:“竊惟祔廟之禮,在於尊祖奉先;肅事之儀,豈厭惟親與德。伏見恩敕令安國相王與李多祚參乘,且多祚夷人,有功於國,適可加之寵爵,豈宜逼奉至尊,侍帝弟而連衡,與吾君而共輦?誠恐萬方之人,不允所望。昔文帝引趙談參乘,盎伏車前曰:‘臣聞天子所共六尺輿者,皆天下豪英。今漢雖乏人,陛下獨奈何與刀鋸之餘共載!’於是斥而下之。多祚雖無趙談之累,亦非卿相之重,不自循省,無聞固讓,豈國乏良輔,更無其人。史官所書,將示於後。何袁盎之強諫,獨微臣之不及。惟陛下詳擇焉。”上謂覿曰:“多祚雖是夷人,緣其有功,委以心腹,特令侍輦,卿勿復言也。”
  • 8.    《新唐書》:崔玄暐等得罪,多祚畏禍及,故陽厚韋氏。節愍太子誅武三思,多祚與成王千里率兵先至玄武樓下,具言所以誅三思狀,按兵不戰。宮闈令楊思勖方侍帝,即挺刀斬其婿羽林中郎將野呼利,兵因沮潰,多祚為其下所殺,二子亦見害,籍沒其家。景雲初,追復官爵,並宥家屬。
  • 9.    《舊唐書》:節愍太子之殺武三思也,多祚與羽林大將軍李千里等率兵以從。太子令多祚先至玄武樓下,冀上問以殺三思之意,遂按兵不戰。時有宮闈令楊思勖於樓上侍帝,請拒其先鋒。多祚子婿羽林中郎將野呼利為先軍總管,思勖挺刃斬之,兵眾大沮。多祚俄為左右所殺,並殺其二子,籍沒其家。睿宗即位,下制曰:“以忠報國,典冊所稱;感義捐軀,名節斯在。故右羽林大將軍、上柱國、遼陽郡王李多祚,三韓貴種,百戰餘雄。席寵禁營,乃心王室,仗茲誠信,翻陷誅夷。賴彼神明,重清奸慝,永言徽烈,深合褒崇。宜追歿後之榮,以復生前之命。可還舊官,仍宥其妻子。”
  • 10.    《舊唐書·卷一百九·列傳第五十九》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11-01]
  • 11.    《新唐書·卷一百一十·列傳第三十五·諸夷蕃將》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11-01]
  • 12.    李長莉.《唐靺鞨將領李多祚考論》:東北師範大學,2012年
  • 13.    洛陽龍門山出土的唐李多祚墓誌  .中國知網[引用日期2014-11-01]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