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平房鎮

鎖定
大平房鎮,隸屬於遼寧省朝陽市龍城區,地處大淩河西岸,龍城區西南部,北與聯合鎮和楊樹灣鄉毗鄰,西臨東大道鄉,東接柳城街道,南至大淩河與台子鎮相望, [1]  區域面積110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户籍人口26576人。 [2] 
2005年11月,由朝陽縣劃歸龍城區。 [1]  截至2020年6月,大平房鎮下轄2個社區和7個行政村。 [3] 
2018年,大平房鎮有工業企業6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6個。 [2] 
中文名
大平房鎮
外文名
Dapingfang Town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遼寧省朝陽市龍城區
地理位置
朝陽市西部,大淩河北岸
面    積
110 km²
下轄地區
2個社區和7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東街社區
電話區號
0421
郵政編碼
122000
氣候條件
北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大平房三塔
燕山湖
廣法寺
建州城址
閻王鼻子水庫
火車站
大平房站奈林皋站(高鐵站)
車牌代碼
遼N
人    口
26576人(2018年户籍人口)

大平房鎮歷史沿革

漢朝時期:屬遼西郡柳城縣境內。縣治位於今朝陽縣柳城遺址處。
西晉時期:屬平州昌黎郡柳城縣境內。
十六國時期:屬前燕後燕北燕國境內。三燕國都位於今朝陽市區三燕龍城遺址處。
北魏時期:屬營州昌黎郡境內。營州州治位於今朝陽市老城區。
唐朝時期:為崇州地。唐武德初年曾在鎮域附近設置昌黎縣,屬崇州。由《遼志》記載推知,唐代的崇州城就在鎮西建州城址處。
遼朝時期:為建州地。遼初,遼太祖建州保靜軍節度使,轄永霸、永康、永和、阜俗四縣。建州城址位於鎮西的黃花灘村。《遼志》記載,建州:“州在靈河(今大淩河)南,屢遭水患。契丹主隆緒(遼聖宗)時,又遷於河(今大淩河)北,即之故崇州城治焉。”《遼志》所説的大淩河北“故崇州城治”,即指今建州城址處。
遼代建州,經濟文化繁榮。曾出狀元張孝傑,家貧好學,重熙年間,擢進士第一。遼道宗時,北宋官員蘇頌出使遼國,見到建州的繁榮景象,曾描述:“千里封疆薊雷間,時平忘戰馬牛閒,居人處處營耕牧,盡室穹車往復還。”
金朝時期:沿襲遼代,設建州,隸屬興中府(今朝陽)。
元朝時期:仍為建州,屬遼陽等處行中書省大寧路管轄,為大寧路九州之一。
明朝時期:明初設營州右屯衞建州城,隸屬於大寧都指揮使司(今寧城)。
永樂初年,大寧都司衞所或遷或廢,軍民內遷。此後包括建州在內,東至興中(今朝陽)西至大寧(今寧城),皆為蒙古兀良哈部牧區,陸續有蒙古牧民遷來。
清朝時期:遼西地區自關內流入新移民,蒙漢雜處而居。此時自明初到清代,經過二百多年的斷層,建州之名早已不存。當時的新居民便約定俗成地給這片土地取了新名字,也就是現如今的大平房鎮。
2005年11月,由朝陽縣劃歸龍城區。 [1] 
大平房鎮歷史沿革地圖

大平房鎮行政區劃

2011年末,大平房鎮轄八稜觀、公皋、黃花灘、東街、西街、秦趙家溝、東平房、大板、香磨9個行政村;下設77個村民小組。 [1] 
截至2020年6月,大平房鎮下轄2個社區和7個行政村。 [3]  鎮人民政府駐東街社區。
統計用區劃代碼
城鄉分類代碼
名稱
211303105001
122
東街社區
211303105002
121
西街社區
211303105200
220
大板村
211303105201
220
香磨村
211303105202
220
趙家溝村
211303105203
220
東平房村
211303105204
220
黃花灘村
211303105205
220
公皋村
211303105206
220
八稜觀村

大平房鎮地理環境

大平房鎮位置境域

大平房鎮地處大淩河西岸,龍城區西南部,北與聯合鎮和楊樹灣鄉毗鄰,西臨東大道鄉,東接柳城街道,南至大淩河與台子鎮相望, [1]  區域面積110平方千米。 [2] 

大平房鎮地形地貌

大平房鎮地形特徵為低山丘陵。 [1] 

大平房鎮氣候

大平房鎮屬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温差大,日照長,積温高,降水少,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氣温17.9℃; 1月平均氣温-6℃,極端最低氣温-12.5℃(1972年2月9日);7月平均氣温28℃,極端最高氣温41.7℃(1991年7月18日)。無霜期年平均167.5天,最長達289天(1996年),最短為95天(1972年)。年平均日照時數2439.2小時,年日照時數最多2282小時(1963年),最少1330小時(1997年)。年平均降水量683.7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數為169天,最多達216天(1961年),最少為158天(1963年)。極端年最大雨量938毫米(1994年),極端年最少雨量173毫米(1980年)。降雨集中在每年的4月~6月,佔全年降水量的43%,6月最多。 [1] 
大平房鎮

大平房鎮水文

大平房鎮境內河道屬大淩河流域,面積65.2平方千米,總長4.2千米,境內有老虎山河與大淩河在鎮內交匯。 [1] 

大平房鎮自然災害

大平房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水災、旱災、大風、冰雹、病蟲害等。 [1] 

大平房鎮自然資源

大平房鎮有土地總面積156000畝,耕地面積55000畝,其中水澆地面積23000畝。 [1] 

大平房鎮人口

2011年末,大平房鎮轄區總人口24148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305人,城鎮化率9.5%。另有流動人口205人。總人口中,男性12521人,佔51.4%;女性11627人,佔48.6%; 14歲以下3816人,佔16%; 15~64歲17357人,佔72%; 65歲以上2975人,佔12%。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23819人,佔99%;其他少數民族239人,佔1%;2011年,人口出生率5.2‰,人口死亡率3‰,人口自然增長率2.2‰。 [1] 
2017年,大平房鎮常住人口23717人。 [4] 
截至2018年,大平房鎮户籍人口26576人。 [2] 

大平房鎮經濟

大平房鎮綜述

2011年,大平房鎮財政總收入700萬元,比上年增長32%。 [1] 

大平房鎮農業

2011年,大平房鎮藥材種植面積6100畝,裸地蔬菜種植面積9000畝,煙麥套種種植面積3000畝。畜牧業以飼養生豬、肉牛、家禽為主。 [1] 
截至2011年末,大平房鎮累計造林12700畝,其中防護林10700畝,經濟林2000畝。 [1] 
大平房鎮漁業以閻王鼻子水庫水面養殖為主,可用於水產養殖的水域面積30平方千米。2011年,水產品總量6萬噸,漁業總產值2億元。 [1] 

大平房鎮工業

2018年,大平房鎮有工業企業6個。 [2] 

大平房鎮商業

2011年,大平房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20.8億元,比上年增長18.6%。 [1] 
2018年,大平房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6個。 [2] 

大平房鎮社會事業

大平房鎮文化事業

2011年末,大平房鎮有綜合文化站1個,農家書屋5個,村文化廣場2個。 [1] 

大平房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大平房鎮有幼兒園6所,在園幼兒193人;小學7所,在校生1176人,專任教師125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623人,專任教師78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均達10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98%;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2100人,專任教師78人。 [1] 

大平房鎮醫療衞生

2011年,大平房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0245人,參合率98.8%。 [1] 

大平房鎮社會保障

2011年,大平房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394户,人數672人,支出217萬元,比上年增長3%;城市醫療救助156人次;城市生活無着人員救助289人次,支出23.7萬元,比上年增長3.0%。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911户,人數1052人,支出109萬元,比上年增長0.3%;農村五保集中供養3418人,支出25.6萬元,比上年增長7.4%; 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24人,支出35.6萬元,比上年增長1.9%。自然災害受災人口1289人,緊急轉移安置761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43畝,倒塌房屋17間,直接經濟損失32萬元,救災支出21137元,比上年增長12.7%。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75人,撫卹事業費支出382.355元,比上年增長7.6%。 [1] 

大平房鎮交通運輸

大平房鎮交通便利,東西有朝大公路,南北有朱饅公路,距101國道僅七公里,錦承鐵路在鎮域經過,設有火車站——大平房站,屬四等站,年客運量7.5萬人次,貨運量8萬噸。此外,京哈高速鐵路途經鎮域,在鎮西的八稜觀村塔營子設有高鐵站——奈林皋站供附近鄉鎮使用。 [5] 

大平房鎮歷史文化

大平房鎮地名由來

據傳清中期一户人家從山東來此定居,建平頂土房居住,得名平房子。後隨着村落擴大,遂稱大平房子。 [1] 

大平房鎮文物古蹟

大平房鎮所在的大淩河谷,是遼代興中府(今朝陽)地區連通遼中京遼東京的交通要道,沿途州縣密佈,佛教文化昌盛,經濟繁榮,這種狀態一直持續至金元時期。鎮內現存的重要歷史遺蹟,主要為遼代“三塔一城”與清代藏傳佛教廣法寺
  • 建州三塔
大平房鎮現存遼代建州時期古塔三座,分別是:八稜觀塔黃花灘塔東平房塔。2013年,大平房三塔同時入選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 
大平房鎮三座遼塔修復前後
八稜觀塔:位於鎮西八稜觀村。該塔建於遼代早期,因山下清代建有八稜觀而得名。為磚築八角十三級密檐式,高34.4米。
黃花灘塔:位於鎮西黃花灘村。該塔為遼代建磚築八角實心十三級密檐式,高約32米。塔山南坡下即為遼代建州城址
東平房塔:位於鎮東東平房村。該塔為磚築,平面六角形,塔基座每邊邊長約在4米左右,空心九級,密檐式磚塔,修繕前殘高19.35米,殘存八級。
  • 建州城址
建州城址位於大平房鎮黃花灘村,今有夯土城牆遺蹟和古塔一座。調查時附近村民介紹,在城址內建房,挖井時曾出土有古錢幣窖藏,上世紀八十年代曾在城址內挖出過帶有“建州”款的銅鏡。
建州城址
塔子溝紀略》載:建州城“附近蒙古居民,多在城內舊房基處創挖磚石,亦有掘得他物者,維時附近之家,歲有火災,蒙民居住不安,地主台吉俄木河圖,延請番僧善堪輿者,問以歲歲失火之故,番僧雲‘掘動古基,故遭回祿’,台吉率眾蒙民,宰牛祭禱,至今永無水患”。
建州城址現已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列第七批第26號 [7]  。此外,八稜觀村和東平房村各為遼代建州屬縣所在地,各遺存有遼塔一座。
  • 廣法寺
廣法寺位於大平房鎮趙家溝村西北的一座小山丘上,是一座清代藏傳佛教寺院。
該寺為藏式建築。主體建築由南向北依次是山門、正殿、後殿和東西配殿。山門面闊三間,磚石結構,硬山式建築。由於歲月侵蝕,未維修前,該寺正殿頂,前、後坡瓦壠多有脱落,前、後牆體也部分破損;殿內壁飾各種彩繪和諸神圖案,彩繪破損嚴重;殿頂和鐘鼓樓皆已破損,殿後牆部分倒塌。為保護好這一清代古寺,朝陽縣文管所多方聯繫,於2004年開始通過各種渠道,與當地共同對該寺進行保護、維修,該寺現已恢復原貌。
2013年1月,廣法寺被朝陽市政府公佈為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列第16號。 [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