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平房三塔

鎖定
大平房三塔又名建州三塔、龍城三塔,是遼寧省朝陽市龍城區大平房鎮境內三座遼代建州時期磚塔——八稜觀塔黃花灘塔東平房塔的統稱。其中,黃花灘塔下現存遼代建州城址,為遼寧省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 
2013年,大平房三塔同時入選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中文名
大平房三塔
地理位置
遼寧省朝陽市龍城區大平房鎮
景點級別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門票價格
免費
著名景點
八稜觀塔
黃花灘塔
著名景點
東平房塔
建州城址
別    名
建州三塔
龍城三塔
建造年代
遼代
建築類型
佛教建築

大平房三塔歷史簡介

三塔所在的大平房鎮歷史上為建州地。遼朝初年,遼太祖置建州保靜軍節度使 [3]  ,轄永霸、永康、永和、阜俗四縣。建州城址便位於今大平房鎮黃花灘村 [1] 
大平房鎮歷史沿革
《遼志》中記載建州:“州在靈河(今大淩河)南,屢遭水患。契丹主隆緒(遼聖宗)時,又遷於河(今大淩河)北,即唐之故崇州城治焉。” [3]  《遼志》所説的大淩河北“故崇州城治”,即指今大平房鎮黃花灘村建州城址處。
歷史上的建州城在明朝永樂年間被廢棄,建州三塔及其所屬寺院就此荒蕪。清朝時期陸續有蒙漢移民遷來,形成了新的村落——平房兒,也就是如今大平房鎮的前身。建州三塔下,陸續形成了八稜觀、黃花灘、東平房等村落,三塔遂以村名命名。

大平房三塔地理環境

大平房三塔位於遼西大淩河谷,三塔南臨大淩河,沿大淩河穀道路東西向相隔數里一字排開。大淩河谷是遼代興中府(今朝陽)地區連通遼中京遼東京的交通要道,沿途州縣密佈,佛教文化昌盛,經濟繁榮,這種狀態一直持續至元朝時期。大平房鎮現存的遼代“三塔一城”便是那一輝煌時期的歷史見證。

大平房三塔主要景點

大平房三塔八稜觀塔

八稜觀塔建於遼代早期,因山下清代建有八稜觀而得名。為磚築八角十三級密檐式,高34.4米。塔座分上、中、下三節,上、下兩節每面設三龕,浮雕蟠龍、力士、小塔和神仙人物,姿態各異,中節為素面。塔身各面雕坐佛、脅侍、仙童蹈雲等。各層密檐均有磚雕斗拱,風格獨具,形式特異。塔身佛像為半圓雕,以塔基仰蓮層為依託,砌出遠遠探出塔面之外的須彌座蓮台及佛身。八稜觀塔造型與藝術雕刻別具一格,塔體結構精巧,以斗栱承託塔檐,但逐層斗栱結構不一,屬遼塔中的精品。
八稜觀塔
2013年,八稜觀塔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列第923號。 [2] 

大平房三塔黃花灘塔

黃花灘塔為遼代建磚築八角實心十三級密檐式,高約32米。塔基上有束腰兩層,第一層束腰內每面各有一個壼門,門內磚雕一隻卧蟾,如今已無。束腰上為須彌座。第二層束腰每面各有佛龕兩個,內磚雕坐佛一尊,束腰上為磚雕須彌座。塔身八面,其中七面浮雕站立佛像,佛像身着紅袍,雙手置於胸前,或合十,或抱拳,手勢不一,赤腳踏蓮珠,頭頂部浮雕華蓋,每一尊佛像旁邊均刻有磚雕人名。塔身東南面設券門,內置木門(今不存),門洞內彩繪佛像和羅漢像,門頂部磚雕華蓋及飛天。塔身頂部砌斗栱兩層,承託塔檐,檐逐層內收。塔身各角原有風鐸,塔頂原有剎杆與火珠,皆不存。
黃花灘塔
2013年,黃花灘塔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列第929號。 [2] 

大平房三塔東平房塔

東平房塔為磚築,平面六角形,塔基座每邊邊長約在4米左右,空心九級,密檐式磚塔,維修前,修繕前殘高19.35米,殘存八級。塔由基座、塔身、塔檐、塔頂四部分組成。塔基座下部由於風雨侵蝕早年殘損,上部為塔座須彌座束腰保存較為完整,每面以版柱隔成三個壺門,內雕菩薩像及伎樂人,交角部位雕金剛力士像。須彌座上置兩層蓮台,中間隔以額枋,額枋雕法輪、金剛杵等法器。塔身六面,南面中間設券門,通往塔心室,兩側雕脅侍菩薩,菩薩上置寶蓋、飛天。北面設假門,門兩側有金剛守護。其它西南、西北、東北、東南四面中央雕坐佛一尊,兩側置脅侍菩薩,上飾寶蓋、飛天。轉角倚柱呈半個八角形。倚柱上承普拍枋,普拍枋上飾磚雕斗拱,轉角兩朵,補間兩朵,單抄四鋪作,再上為九層檐及塔頂。
東平房塔
2013年,東平房塔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列第926號。 [2] 

大平房三塔建州城址

建州城址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1000米,東西寬約800米。城址西北角還殘留一段長約200米的城牆。牆基寬8米,頂寬2米,存高3米,夯築。城址中部有四層台式土築台基一座,長15米,寬12米,高3米。台基上發現了大量的綠釉琉璃互片和磚塊等構件,或為城中官署建築。遼代建州規模可見一斑。城址旁山坡上今遺存有遼塔一座——黃花灘塔,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州城址
據《遼史·地理志》記載,遼朝初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派人修葺了唐代的昌黎縣城址而置建州。 [3]  城址在今朝陽縣木頭城子。遼聖宗時,因大淩河水患嚴重,州城背臨淩河,屢遭水害,遂遷到大淩河北,即今黃花灘村古城。統二縣:永霸縣、永康縣。隸屬:興中府(今朝陽)。
2007年,建州城址入選遼寧省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列第26號。 [1] 

大平房三塔歷史文化

大平房三塔歷史傳説

民間傳説中,大平房三塔的來歷和古時戰爭有關。建州城址中心現存一土台遺蹟——俗稱“點將台”,當地人認為該“點將台”就是古時為發兵點將而修建的。
建州城與三塔
據《金史》記載,在金滅遼期間,建州守將遙輦昭古牙與興中府(今遼寧朝陽 [8]  )守將耶律九斤匯合各自麾下的遼軍,共計數萬兵馬,攻打金軍的胡裏特寨,大戰之後,被金國守將完顏杲擊敗。 [4]  金國大將完顏昌率軍乘勝追擊,與昭古牙大戰於建州,俘殺其部將曷魯燥、白撒曷。幾經交戰後,昭古牙最終戰敗投降,耶律九斤則不屈自殺,建州與興中府遂被金國平定。金太宗獲聞捷報大喜,賞賜完顏昌銀牌十面,同時命令金軍安撫新招降的人民。 [5] 
遼金雙方對興中府以及建州地區的爭奪戰持續了一年多的時間。以昭古牙和九斤為首的遼軍頑強抗金,迫使金國投入了大量兵力。戰亂平定後,金國皇帝擔心遼人復叛,遂對建州百姓採取了積極的安撫政策。 [4-5] 
天會十年(公元1132年)十月,金太宗御駕來到興中府(今遼寧朝陽 [8]  ),並在此停留了近一個月的時間。 [9]  今大平房鎮一帶流傳着這樣的故事:建州的戰亂平定後,皇帝親臨興中府 [9]  ,期間有大臣上奏,説大淩河邊的山形地勢猶如一條土龍,所以久久不能安定,需要修建三塔,分別鎮住龍頭、龍腰和龍尾,方能保萬世太平。皇帝聽聞奏報,遂命令建州官吏依堪輿之法擇處造塔。故今有八稜觀塔鎮龍頭,黃花灘塔鎮龍腰,東平房塔鎮龍尾之説。如今三塔仍聳立於大淩河畔,保佑着一方平安。

大平房三塔民俗活動

大平房三塔下的村莊一直延續着“轉塔”這一特色民俗活動。“轉塔”活動起源於遼代,已有900多年曆史。當時,佛塔建成後,百姓到塔下進行宗教祭祀活動,為親人祈福。同時,一些樂善好施的富裕人家便在塔下熬粥佈施。這個風俗一直延續下來。
大平房“轉塔”活動
據當地的老人們講:遼代建州城的時候,塔前是一處規模宏大的皇家廟宇,那時候的“轉塔”規模達到了鼎盛時期,晚上轉塔的時候,當地的喇嘛和一些信徒席地而坐,一齊唱誦嘛呢,人數多達百餘人,拜塔轉塔者如潮湧動,但隨着歷史的變遷,皇家廟宇已不復存在,但這一習俗流傳至如今。農曆四月十五日為塔的生日,這一天,眾多善男信女從四面八方彙集到塔前,或朝拜、或求子、或祈禱、或求消災祛病。轉塔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轉塔者繞塔正轉三圈,反轉三圈,數步一拜,以表誠意,此轉法是當地漢人的習俗;另一種是蒙族信徒的轉法,每圈都是順時針轉塔,轉塔至少三圈,圈數越多功德越多。轉塔節是晝夜活動,白天扭秧歌、搭台唱戲、舍粥、舍糖果,晚上轉塔祈福,當地的蒙古族信徒圍塔而坐,手捻佛珠,口唸嘛呢,為朝聖者祈福,祝願國泰民安。遠近聞名的黃花灘“轉塔節”是一項歷史悠久、地方特色濃郁的民俗文化。 [10] 
2020年6月,三塔中的“黃花灘轉塔”入選為朝陽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6-7] 

大平房三塔旅遊信息

大平房三塔位於遼寧省朝陽市龍城區大平房鎮。沿大淩河方向,由西向東,分別是八稜觀塔、黃花灘塔、東平房塔。三塔相隔數里,其中,八稜觀塔就在京沈高鐵奈林皋站南側不遠處,遊覽三塔可在此站下車。如果從朝陽市區方向而來,可先到東平房塔,再由東向西依次遊覽,沿途可領略大淩河風光。
參考資料
  • 1.    遼寧省人民政府關於公佈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  .遼寧省人民政府.2007-05-26[引用日期2020-10-27]
  • 2.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中國政府網.2014-07-21[引用日期2020-10-27]
  • 3.    《遼史·地理志》:“建州,保靜軍,上,節度。唐武德中,置昌樂(黎)縣。太祖完葺故壘,置州。漢乾祐元年,故石晉太后詣世宗,求於漢城側耕墾自贍。許於建州南四十時給地五十頃,營構房室,創立宗廟。州在靈河之南,屢遭水害,聖宗遷於河北唐崇州故城。初名武寧軍,隸永興宮,後屬敦睦宮。統縣二:永霸縣、永康縣——本唐昌黎縣地。”
  • 4.    《金史·斜卯阿里傳》:契丹昭古牙、九斤合興中兵數萬攻胡裏特寨,阿里以八謀克兵救之。胡裏特先往,敗於城下。阿里指陣前緋衣者二十餘人曰:‘此必賊酋也。’麾兵奮擊,皆殺之,餘眾大潰。
  • 5.    《金史·完顏昌傳》:遼外戚遙輦昭古牙部族在建州,斜野襲走之,獲其妻孥及官豪之族。撻懶復擊之,擒其隊將曷魯燥、白撒葛,殺之,降民户千餘,進降金源縣。詔增賜銀牌十。又降遙輦二部,再破興中兵,降建州官屬,得山砦二十,村堡五百八十。阿忽覆敗昭古牙,降其官民尤多。昭古牙勢蹙亦降,興中、建州皆平。詔第將士功賞,撫安新民。
  • 6.    朝陽市人民政府關於公佈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通知  .朝陽市人民政府.2020-06-19[引用日期2020-10-30]
  • 7.    朝陽市文化旅遊和廣播電視局  .我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公佈.2020-07-22[引用日期2020-10-30]
  • 8.    地名掌故  .朝陽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11-16]
  • 9.    《金史·本紀第三·太宗》天會十年:十月壬寅,天清節,大赦。齊、高麗、夏遣使來賀。上如興中府。齊使使來告母喪。十一月癸亥,以武良謨為齊弔祭使。癸未,撒離喝請取劍外十三州,從之。部族節度使土古廝捕斬餘睹及其諸子,函其首來獻。十二月庚子,撒離喝克金州。上至自興中府。
  • 10.    慶祝“文化與自然遺產日”暨“百年百藝·薪火相傳”——龍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線上展覽  .龍城區人民政府.2022-06-13[引用日期2023-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