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容美土司

鎖定
容美土司,為元明清時期湖廣土家族土司,由田氏世襲。位於今湖北省鶴峯縣、五峯縣等地。容美土司是鄂西最大的土司,從建立黃沙寨千户的元代至大三年(1310),到容美宣慰司改土歸流的雍正十三年(1735年),歷經425年。 [1]  明代時下轄椒山瑪瑙長官司五峯石寶長官司石樑下峒長官司水盡源通塔坪長官司,清代初期容美陸續吞併了這些小土司,並自署了一大批文武土目。其鼎盛時期轄地東與荊楚地區相接,西連巴蜀,向南經過漊水澧水可達洞庭湖區,北與文化經濟發達的江漢平原相鄰,所轄面積達7000平方公里;到容美土司末期,雍正皇帝仍然認為:“楚蜀各土司中,惟容美最為富強”。 [2] 
容美土司遺址位於鶴峯縣容美鎮,始建於明代晚期,包括屏山的爵府、署衙、洞府建築羣落及土司屬官向氏家族墓羣,以及九峯橋、萬人洞、情田峒,形成了規格宏大的容美土司遺址羣。由於容美土司所在地喀斯特地貌廣佈、溶洞眾多,故而該土司通常會利用這種險要地勢構建建築以防禦流寇。在大型洞穴內部建設有許多大型遺蹟,正是容美土司遺址不同於其他土司遺址的最大特色 [3] 
容美土司遺蹟、遺物從多個角度反映了土司制度和土家族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面貌。另外,遺址羣中保存着大量壁刻、碑刻,為研究土家族文化傳統提供了珍貴的資料。萬人洞、萬全洞、情田峒等洞穴文化內涵豐富,在民族學社會學歷史學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2006年,容美土司遺址被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中文名
容美土司
地    處
今湖北鶴峯縣、五峯縣等地
最高海拔
2300多米
最低海拔
200米以下
面    積
約4000平方公里左右
又    稱
柘溪
年    代
公元1310年至1735年

容美土司簡史

容美土司族源

容美土司古稱容米,又稱柘溪,是容米部落的後裔。“容米”,據土家族語言學家考證,為古土家族語“妹妹”的意思。從這個語言信息中可以推斷,容米部落是一個以女性為首領的部落,或者説是一個古老的具有母系氏族社會遺存特點的原始部落。這個部落是古代巴人廩君種的一支,最早出現在長陽縣資丘鎮附近清江南岸天池河口的容米洞。以後,容米部落沿天池河而上,從今日的五峯,逐步深入到今日鶴峯一帶,建立了第二個容米洞,史書稱之為“新容米洞”。在這裏繁衍生息,直到元至大元年(1308),史書上始有記載。容米部落處於“世外桃源”的境界長達1600年以上。

容美土司發展階段

容美土司,從建立黃沙寨千户的元至大三年(1310),到容美宣慰司改土歸流之雍正十三年(1735),歷經425年,其間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容美土司的興起時期,從元至大三年(1310),到明嘉靖元年(1522)計212年,中央王朝變換了兩個朝代,14個皇帝,容美土司經歷了8代11位司主。其間,建立和完善了土司制度,加強和密切了中央王朝的關係,司內沒有發生大的戰爭遷徙和動亂,可用之兵由1000土兵達到3000土兵左右,疆域比元末擴大一倍以上,由一個不見史志的洞蠻部落而發展成為施州衞的四大土司之一。
第二個階段
第二個階段是容美土司逐步走向鼎盛的時期。從明嘉靖元年(1522)開始,至清順治三年(1646)田玄病逝為止。其間,中央王朝變換了6位皇帝,容美土司經歷了5代7位司主,共歷時124年(1522~1646)。在這其間,漢語、漢文化得到極大的推廣和普及,儒、道、佛學説逐步深入,封建地主經濟開始出現,以田九齡、田宗文、田楚產田玄為代表的田氏詩人羣形成,可動員兵丁在七千名以上,土司控制面積達到七千多平方公里,是容美土司的鼎盛時代。
第三個階段
第三個階段,是容美土司由鼎盛走向衰亡的時期。從清順治三年(1646)田玄去逝至雍正十三年(1735)改土歸流止。其間中央王朝經歷了南明隆武、永曆等4個皇帝,清朝順治、康熙、雍正3個皇帝,土司經歷了田沛霖田既霖田甘霖田舜年、田炳如、田旻如3代6位司主,歷時89年。明末清初朝代交替,風雲變幻,容美土司在南明、大清、“西山寇”、吳三桂各種勢力的夾縫中掙扎生存,特別是遭受“一支虎”移居容美和“劉體純脅裹萬民北渡”,兩次浩劫,容美元氣大傷。田舜年、田旻如諸司主當政其間,雖竭盡全力,力圖再造容美之盛世,文治武功亦取得較大成就,仍無法挽回容美土司衰亡之命運。
清雍正十三年四月二十八日,雍正帝將原容美土司地,加大隘關以外近關50裏內之山羊隘地(原屬湖南省慈利縣麻寮千户所部分)和原屬長陽縣之漁洋關地,設置一州、一縣,州定名“鶴峯”,縣定名“長樂”(後改名五峯),至此,容美土司政權宣告滅亡。

容美土司地理

容美土司疆域

《康熙皇輿全覽圖》中的容美土司 《康熙皇輿全覽圖》中的容美土司
容美土司地處楚之西“南徼”。東聯江漢,西接渝黔,南通湘澧,北靠巴蜀,境內山嶽連綿,溝壑縱橫,最高海拔2300多米,最低在200米以下,是武陵山脈東段的中心。其疆域控制面積元末約2000平方公里左右,明末清初鼎盛時期達7000平方公里以上,包括今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鶴峯縣的大部分地區,巴東縣野三關以南的大部分地區,恩施縣、建始縣清江以南的部分地區,五峯土家族自治縣長陽土家族自治縣的大部分地區和湖南省石門縣桑植縣與之接壤的部分地區。 [1]  至清雍正年間改土歸流,其控制疆域縮小在四關四口(東百年關、洞口,西七峯關、三岔口中,南大崖關、三路口,北鄔陽關、金雞口)之內,總面積亦在4000平方公里上下。
容美土司疆域圖,《鶴峯縣民族誌》 容美土司疆域圖,《鶴峯縣民族誌》

容美土司人口

乾隆六年版《鶴峯州志》載:“查土民共一千九百二十一户(1921户)、男婦共一萬零三百六十七名口(10367人)。” [5]  又順治十三年(1656)田既霖向清朝投誠時是率領所部兵二萬,改土歸流以後容美土司主要被劃歸鶴峯州、長樂縣,因此明末清初時其境內人口約為兩萬餘名。

容美土司建制

容美土司在元稱黃沙寨千户、容美軍民總管府、容美宣撫使司,在明稱容美等處軍民宣撫使司、宣慰使司,清沿明制,稱湖廣容美等處軍民宣慰使司。明洪武七年後,容美土司下轄家鄉寨、五里白崖、椒山瑪瑙、石樑下洞、五峯石寶六個長官司;永樂定製後下轄五峯石寶、石樑下洞、椒山瑪瑙、水濜源通塔坪四個長官司,崇禎十三年後五峯、石樑、椒山、水濜源四長官司升安撫司;石寶、下洞、瑪瑙、通塔坪四個副長官司升長官司。另外,容美土司私自設立的長官司、指揮司、土知州、千户、百户、參將、洞長等多達27個。

容美土司明代時下轄長官司

明代時容美宣撫司下轄四個長官司椒山瑪瑙長官司五峯石寶長官司石樑下峒長官司水盡源通塔坪長官司 [6]  四個長官司都是洪武七年(1374)初置,後廢,永樂五年(1407)復置。 [7]  明末清初都升任安撫司。其世系、疆域 [8]  等情況如下。
長官司
長官
轄境
備註
五峯石寶
始於元末張友富
五峯縣白鹿莊、長樂坪、蒿坪西部及五峯鎮之一部分
元末及大夏時為安撫司。康熙時,容美土司田舜年使其子田耀如承襲五峯安撫司、張六謙承襲深溪石寶長官司。
石樑下峒
始於元末唐元德
五峯縣石樑司至灣潭東部
康熙時,田舜年使其子田焜如承襲石樑安撫司、唐公正承襲下洞平茶長官司。
水盡源通塔坪
始於元末唐賽龍
五峯縣灣潭鎮西部、水濜司全部及傅家堰之白溢、鴨兒坪等地
最初隸屬於散毛土司,容美土司以近鄰散毛的沙溪調換,遂隸屬於容美。
椒山瑪瑙
始於明初劉文秀
以司治留駕司東側的椒山溪得名,轄鶴峯縣下坪、鄔陽
清康熙時,劉躍龍為安撫使。

容美土司清代時軍政體系

(一)吞併境內土司
進入清朝,容美土司及其下轄土司陸續歸降清朝。順治十一年(1654),清朝“換給湖廣水濜司土官唐鎮邦、世襲印信”。 [9]  順治十三年(1656),容美土司田既霖才投誠。 [10]  在明清易代和吳三桂之亂中,容美土司逐漸強大,並肢解、吞併了下轄的四個長官司。
水濜司唐繼勳因反擊容美而流離外地,田舜年於是讓唐鎮邦之子唐世熙的兒子唐迂隆繼承了通塔坪長官,而以田圓南為水濜安撫使。
五峯司唐福謙,曾隨水濜司唐繼勳、石樑司唐公廉共同反擊容美司,唐福謙還將兒子張彤弨做唐繼勳的女婿,待張彤弨死後,田舜年遂讓張之綱的女婿田耀如承襲了五峯安撫使。而張氏宗祀由深溪石寶長官張璉奉祀。石樑司唐居仁與唐公廉反擊容美司,唐居仁死後唐公廉被田舜年所殺,於是讓唐居仁的外甥田焜如承襲了石樑安撫使,而唐氏宗祀由下洞平茶長官唐公正奉祀。康熙四十七年(1782)八月,清朝“湖廣故五峯安撫使田燿子田鳴南、故石樑安撫使田焜子田輔南,各襲職”。 [11] 
水濜司長官劉沛龍、劉躍龍都是容美司女婿,因此得以繼續承襲。康熙三十七年(1772)十二月,清朝“以故湖廣椒山安撫使劉元敏子劉躍龍、襲職”。 [12] 
據康熙二十九年(1690)《百順橋》碑刻記載, [13]  原來的四個安撫司被吞併、肢解的情況如下:
土司
長官
土司
長官
石樑安撫司
田慶年(暫管)
下峒平茶長官司,在今鶴峯縣下洞坪
唐公介
水濜安撫司,在今五峯縣水濜司
田圓南
通塔坪長官司,在今五峯縣大面通塔坪
唐遇春
五峯安撫司,在今五峯縣大彎
田躍(燿)如
石寶深溪長官司,在今鶴峯縣石寶、湖南石門縣深溪河
張六謙
椒山安撫司,在今鶴峯縣留駕司
劉躍龍
瑪瑙寨龍長官司,在今巴東縣馬龍頭、建始縣的寨隴
劉守柏
(二)土舍階層與文武官職
土司境內有“土舍”階層,相當於漢地的“士紳”,分為五種:幹辦舍人,負責“主文字及京省走差”;土官舍人,有一定的職品和職官,地位比干辦舍人高;護印舍人,掌握中央王朝頒給土司印信、號紙或符的土舍,是土司境內最為權貴者之一;把事舍人,是土司私自任命並具有一定管理職權 的土舍,把事舍人無職官和職品, 但管理一定數量的土民,是土司社會治理的末端;普通土舍,無職無權,卻生來為土司權貴,容易轉化為土目。 [14] 
軍隊分為中、左、右、前、後五營,其長官為“副總兵”,皆由土司田氏親屬擔任;其次為副將,由異姓親信擔任。各營有“旗鼓”一人,國有徵伐,則為大將,生殺在掌,然平日亦布衣草履,跨驢而行,絕不類官長也。五營之下,設四十八旗長官;旗下各有守備、千總、百户等,名為軍官,趨走如僕隸。在司境各地,還設有指揮使司、安撫司、長官司、洞長、土知州、經歷堂經歷、巡邊經歷司、貼堂經歷司、副經歷、參將、千户、百户等大小官員。 [13]  雍正年間,四川提督黃桂廷就曾上奏彈劾容美土司私設官員:“康熙十九年猶私給川民向繼洪遊擊牌委,僭列太保職銜;又康熙四十九年給向世明遊擊牌委,雍正五年給向中虔遊擊牌委。夫川民非其所轄,何得濫給牌委?……越界滋擾,所差之人有副將、千把之稱,濫假名器,任意妄為。” [15] 

容美土司世系

容美土司田氏世系圖 容美土司田氏世系圖
容美土司為田氏世襲。田氏為容米部落受姓後之沿襲。第一代土司為墨施什用(元至大三年被授予黃沙寨千户),第二代土司為田先什用(元至正十年被授予容美洞等處軍民總管府總管),第三代土司為田光寶(元至正二十六年朱元璋授予四川行省參政行容美軍民宣撫司事),到末代土司田旻如共傳承15代、23位司主。容米部落的首領開始沒姓氏,後來漸以祖先之稱謂而受姓,因其先祖墨施(或稱墨色什)之“墨色”在土家語言中稱為天王之意或首領之稱,故隨着容美土司逐步與漢文化交融,由“墨”到“天”,再由“天”到“田”,墨→天→田,就是容美田氏的真正來源。

容美土司元代

田墨施什用(1311年前後在任)
元代至大三年(1311)元朝立黃沙寨,以田墨施什用為千户。 [16] 
田先什用(1324~1330年前後在任)
泰定元年(1324)十二月,夔路容米洞蠻田先什用等九洞為寇。 [17]  泰定三年(1326)四月,容米洞蠻田先什用等糾結十二洞蠻攻擊長陽縣,湖廣行省遣九姓長官彭忽都不花招降,田先什用等五洞降,餘發兵征討。 [18]  至順二年(1330)七月,懷德府洞蠻二十一洞田先什用等,以方物來貢、歸還所虜生口八百餘人。 [19] 

容美土司明代

田光寶(洪武年間在任)
丙午年(1366),田光寶歸降於朱元璋,朱元璋以其為四川行省參政,行容美洞等處軍民宣撫司事。 [20] 
元年(1367),改容美洞等處軍民宣撫司,為黃沙靖安麻寮等處軍民宣撫司,以田光寶掌司事。 [21] 
容美宣慰司元帥府經歷司印(明·洪武)
容美宣慰司元帥府經歷司印(明·洪武)(2張)
洪武五年二月,改羙洞軍民宣撫司長官司秩正六品,以光寶為長官”。 [22] 
田勝貴(永樂年間在任)
為田光寶之子。
田潮美(?-1457年在任)
為田勝貴之子。
田保富(1457-?年在任)
為田潮美之子。天順元年(1457),“命湖廣容美宣撫司宣撫田潮美子保富代職,以潮美老疾也”。 [23] 
田鎮(在任時間不詳)
田保富之子。
田秀(?-1505年在任)
田鎮之弟。田鎮繼承宣撫使職位後,無嗣兄終弟及,田秀繼承宣撫使。 [24] 
田世爵(1514-1556年在任)
字廷器,號龍溪。田秀之第七子,乳名七哥俾。正德九年(1514)正式繼承宣撫使。嘉靖年間田世爵、田九霄父子率土兵前往東南抵抗倭寇 [24] 
田九霄(1556-1562年在任)
號後江,田世爵長子。年少時即隨父親田世爵前往東南抗擊倭寇。嘉靖三十五年(1556)三月,因黃家山大捷,由胡宗憲提請承襲宣撫使職。 [25] 
田九龍(1587-1593年在任)
字子云,號八峯、田世爵之次子。於萬曆年間襲司職主政容美。萬曆三十七年卒,年38歲。 [26] 
田楚產(1593-1625年在任)
田楚產夫人向氏石牌匾 田楚產夫人向氏石牌匾
字子良,號郢陽,九龍嫡長孫宗愈之子。因兄弟爭襲,田楚產攜妻子出亡忠峒十餘年,上台乃檄楚產回司襲職。 [27] 
田玄(1625-1646年在任)
字太初,號默顛,楚產長子。“田氏詩派”首位土司詩人。1625年主政容美,曾因 率領數千士兵勤王有功,而由宣撫使晉升為宣慰使。因悲惋明廷滅亡,1646年憂憤而率。年65歲。 [28] 
田霈霖(1646-1648年在任)
田玄長子。字厚生,號雙雲。1646年至1648年主政容美。明崇禎年間,曾親率數千人馬征戰護藩有功,乃授其父田玄為宣慰使,一如遠祖田光寶之舊,時永曆元年丁亥,“一支虎”由清江奔入容美,乘其不備,搶劫庫藏寶玩,並掘發祖墓,霈霖遭此橫禍鬱憤暴蹶而卒,壽39歲。 [29] 

容美土司清代

田既霖(1648-1657年在任)
田玄次子,霈霖之弟,字夏雲。順治十三年(1656),向寧南靖寇大將軍阿爾津以所部兵二萬投誠。 [10] 
田甘霖(1657-1675年在任)
田玄第三子,字特雲,號鐵峯。1658年,田甘霖終被困於巴東,經數年困居和軟禁之後,幾經輾轉,於1662年回司續職,康熙十四年(1675)病逝,年63歲。 [30] 
田舜年(1675-1703年在任)
田舜年(1639-1706),字韶初、眉生,號九峯,田甘霖長子。康熙十四年(1675)襲職,二十八年(1679)進京受康熙皇帝召見。在其任內,容美土司在各方面達到鼎盛。康熙四十五年(1706)赴省請求以三子田曜如替換已經襲職的長子田炳如,不料被總督石文晟拘禁,於六月冤死獄中。 [31] 
田炳如(1703-1706年在任)
康熙四十二年(1703),從田舜年所請,承襲宣慰使職。 [32]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田舜年請廢黜田炳如。 [31]  至康熙四十六年(1707),朝廷以“革職宣慰司土司田炳如暴戾虐民,抗不赴審,應枷責僉妻安插內地”、“容美司土司著田旻如承襲”。 [33] 
田旻如(1707-1733年在任)
容美土司末期疆域 容美土司末期疆域
九峯公之次庶子。號碧峯。1707年因田舜年驟死一案被康熙帝欽定襲任司職。主政容美27年。雍正十一年(1733)“改土歸流”,清軍壓境,於是自縊於平山萬全洞,容美土司至此覆亡。 [34] 

容美土司振武興文

容美土司戰功

容美土司原本只是西南地區一個普通的宣撫司,經嘉靖年間宣撫使田世爵率領族人前往東南隨胡宗憲抗擊倭寇,戰術上得到歷練,文化上受到洗禮,從此在文治武功上走向鼎盛。
嘉靖年間,宣撫使田世爵及其子田九霄、田九章等在胡宗憲軍中報效,胡宗憲説:“容美兵,精悍甲諸部,萬里從徵,朝氣正鋭,但初未諳險扼,今授以布伏邀擊之法,則為全勝之技。” [35]  “至於先年王江涇之勝,則永順土官彭藎臣之功;清風嶺並乍浦之勝,及剿徐海,則容美土官田九霄、九章之功。” [36] 
萬曆年間平播之戰中,容美宣撫司土舍田宗武,率領土兵兩千人奉調參戰,有功蒙賞。 [37] 
“奉天誥命碑”:誥封田楚產夫婦(右)、田玄夫婦(左) “奉天誥命碑”:誥封田楚產夫婦(右)、田玄夫婦(左)
天啓年間,宣撫使田楚產在平定奢安之亂中戰功卓著,其死後崇禎皇帝追贈其為宣武將軍、誥封其妻為恭人。在留存至今的“奉天誥命碑”中這樣寫道:“爾田楚產,乃湖廣容美宣撫使司宣撫使玄之父,秉性忠勤,沉勇機略,操行廉潔以禔躬,延攬賢才而訓子,馭眾嚴肅兼威,惠以施仁,懷我恩榮,帥苗夷而向化。囊以奢安二酋悖逆,爾能效順盡忠,灑血誓師,以身報國,深可哀憐,既捐勇烈之軀,宜重崇褒之典,是用贈爾為宣撫將軍。” [38] 
在清康熙帝平定吳三桂之亂時,宣慰使田舜年輸忠效力,但也引起了朝廷的提防。康熙四十二年(1703),清聖祖説:“土司田舜年,前於雲南用兵時,輸誠協濟、殊有禆益,此去可獎勵用之。苗人歸附之後,探其巢穴,仍加謹慎堤防,不可以彼歸順,遂忽視之。” [39] 

容美土司文化

彙編容美歷代詩人詩歌的《田氏一家言》 彙編容美歷代詩人詩歌的《田氏一家言》
容美田氏詩人羣的形成,是容美土司的一大亮點。自田九齡始,至田舜年止,歷時200多年,連續6代,湧現10位詩(文)人(含田楚產),創作各類詩詞3000多首(今存有380題、524首),於清康熙年間匯成《田氏一家言》。這不僅在土家族歷史上絕無僅有,在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歷史上亦是絕無僅有的。這其中以田玄的詩作成就最高。現轉抄部分詩作於下:
其一
飛光悲臘盡,一夕尚今年。
坐嘆龍髯杳,誰攀羲轡還?
舊恩難遽釋,孤憤豈徒懸!
縱説青陽好,笙歌輟市廛。
其二
兒童未解意,柏酒過相勞。
曾飽誰家粟,難看改歲桃。
酸心聽畫角,優枕厭鈴鼗。
逆數經年過,驚蓬轉泛舠。
其四
遺人辭故主,擁鼻增辛酸。
矢志終身晉,寧忘五世韓。
趨新羣動易,戀舊抗懷難。
何事都門下,尚多不罷官。
其六
隔宿分新舊,斯時匪往時。
閒心嗟過客,冷眼盼殘棋。
虛抱三閭憾,誰將木一支。
許多慷慨意,寂寂壓雙眉。
在非常落後的土司制度下,出現“容美田氏詩人羣”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其一,自田世爵當政以後,全面接受了漢文化,一面把漢文化同容美部落的傳統文化融合在一起,一面與當代文壇享有盛譽的漢族文人“同文同倫同軌”,“以文會友”、“以詩會盟”,蔚然成風長達200多年;其二,自田世爵“嚴課諸男,有不嗜學者,叱犬同系同會”始,田氏歷代均以“飽讀詩書”為榮,“能詩善文”為樂,求知好學成了田氏的家風;其三,容美地處“西南勝境”,巫黔奧區,山水清奇,民風古樸,巴文化底藴豐厚,加之明末清初,“烽煙四起”,惟容美為一方“淨土”,無疑是誘發田氏詩人和各方名士盎然詩情的重要因素。總之,容美田氏詩人羣及其作品,是土家族乃至整個中華民族的珍貴的文化遺產,應當發揚光大。文學是不朽的,它不會隨着土司制度的消亡而消亡。
容美土司時期,戲曲演藝文化十分興旺發達,劇種百花齊放,有蘇腔、崑曲、楚詞秦腔。特別是南劇、柳子戲更具地方特色,是容美土司時的戲曲藝術奇葩。以致於號稱南洪(洪昇)北孔(孔尚任)照耀當時文壇的雙星,北方之星孔尚任的名曲《桃花扇》竟在容美盛演不衰。全司戲樓林之,演員陣容龐大而精良,即在全楚亦稱上乘。
容美土司是一個比較開明開放的土司。歷代司主運用各種“合法”手段,如進貢、賞賜、求學、徵調等,和“非法”手段如派出間諜、坐探等,衝破中央王朝的重重封鎖,走向開放,學習、推廣、普及漢語、漢文,制定諸多條款,吸引外地文人墨客,技藝商賈,百工之人,進司講學、傳道、遊歷、經商,而且“官給衣食,去則給引”;願留者即“分田授室;久居者許以女優相陪等等,因而出現了“出山人少進山多”的良好局面。

容美土司社會經濟

容米土司直接脱胎於容米部落,長期處於“世外桃源”的生活狀態,所以經濟發展和社會制度相對滯後。容美土司的社會形態是以封建農奴制為主體,兼有奴隸制成份,保留着原始社會末期的某些痕跡,在其中期以後,封建地主制經濟開始出現;農耕經濟發展緩慢,直到土司末期,在土民生活中仍未佔到主導地位,土民生活的主要來源,仍然依靠狩獵、漁獵和自然採集;軍民合一、兵農合一的社會組織,殘破肢體的“神判”與肉刑,農奴與土司貴族的階級對立貫穿於土司社會的整個過程。
“容美精兵悍甲諸部”,是容美土司“富強”的一個重要標誌。容美土司實行兵農合一、寓兵與農的旗長制度,平時為民,戰時為兵。兵丁訓練,寓於狩獵、漁獵的生產活動之中,平時養成了不畏強敵,勇於拼搏的精神。加上土兵編隊以旗為基礎,以部落為單位,父子兄弟同時上陣,前仆後繼,格外強悍,在多次的奉調抗倭或“平叛”戰鬥中,屢戰屢捷,多次受中央王朝的嘉獎。

容美土司周邊關係

在處理周邊關係上,容美土司採取了訂約結盟、聯姻和親等手段,使周邊環境基本保持較為穩定的狀態。雖其間有些摩擦,但為數不多,這些作法為容美在諸鄰司的“領袖”地位奠定了基礎。
至清康熙年間,只有湖南的桑植土司永順土司保靖土司和四川的酉陽土司與容美土司勢力相當,而施州衞軍民指揮使司下轄的忠峒土司唐崖土司散毛土司等土司只能“仰其鼻息”。 [40]  容美土司主動扶持其他土司失勢土官,從而籠絡了眾土司,康熙四十二年(1703)文人顧彩遊歷容美時,就有許多土官寄居容美:忠峒土司田雨公系田舜年女婿,其弟爭襲,於是出奔容美;忠孝土司致仕田寬庵因不滿其兒子,也出奔容美。 [41]  明末時,施南土司應襲覃懋粢、東鄉五路土司應襲覃繩武幼年喪父,皆由容美土司田玄撫養成人、回司襲職。 [42] 
康熙十六(1677)至十八年,田舜年坐鎮司西晴田洞,“報桑人(桑植土司)欺侮之仇,平溪洞負義之仇,雪東鄉(東鄉五路土司)以完(缺)先世未了之恨”。十九年(1680)夏,永順土司彭廷椿、散毛土司覃勳麟等共同討伐容美,被田舜年打敗。 [43]  容美曾邀約施州各土司合擊永順,散毛土司覃勳麟則不許鄰近土司出兵,容美於是出兵征討,覃勳麟固守官寨月餘,眼見散毛將因水盡而敗時天降大雨,容美遂撤兵。 [44] 
康熙五十九年(1720)七月,宣慰使田旻如率兵越過桑植土司入侵永順土司,因永順有所防備,轉而假道於忠峒土司,劫掠白崖洞長官司、洗羅等地男女百餘人,並將一半俘虜交給忠峒作為酬勞。此時,永順勢力弱於容美,只得忍氣吞聲。 [45] 
康熙五十九年(1720)八月十五,容美土司與桑植土司決定結束長年的征戰,在邊界會盟,並在石壁上刻下“山高水長”、“億斯萬年”八個大字以示後人,從此雙方再無戰事。 [46] 
容美土司贈與施州衞的佛像 容美土司贈與施州衞的佛像
容美土司也積極與施州衞軍民指揮使司建立良好關係。明天啓元年(1621),宣撫使田楚產就鑄造了一尊通高185釐米、重達365千克的大日如來佛銅像,送給施州衞的官員。 [47] 

容美土司有關文藝作品

容美紀遊》(書籍),系清代文學家顧彩撰寫的康熙四十二年遊歷容美宣慰司的日記
《尋訪古桃源》(紀錄片),是根據清代文學家、詩人顧彩受容美土司王田舜年的盛情相邀,在容美(今鶴峯)遊歷過程中創作《容美紀遊》的故事為線索,沿着顧彩當年線路,拍攝的一部大型紀錄片。 [48] 
《探索發現:土司洞穴探秘(上、下)》(CCTV-10科教頻道紀錄片),系記錄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隊員考察容美土司三大洞府:屏山萬全洞、九峯橋萬人洞、太平情田洞的紀錄片,分為上、下兩級,共記72分鐘。 [49] 
《容美土司史料文叢》(古籍彙編),由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是湖北省列入《“十三五”時期全國少數民族古籍重點項目出版規劃》的規劃項目。 [5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