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施南土司

鎖定
施南土司,是元明清湖廣土家族土司。始於元代,終於清雍正十二年(1734)改土歸流。下轄忠路土司忠孝土司金峒土司東鄉五路土司,隸屬於施州衞軍民指揮使司
元代設施南道宣慰使司,元亡後依附於明玉珍,洪武四年(1371)歸順明朝,二十三年(1390)連同鄂西忠建土司等土司反明,被藍玉領兵剿滅。覃氏後人上書請罪,永樂二年(1404)復設長官司,尋升宣撫司。曾多次響應朝廷徵調,例如參與“平播之戰”。雍正時末代土司覃禹鼎因罪被廢,轄地成為今利川市恩施市宣恩縣咸豐縣的一部。
施南土司是開發湖北西南邊陲的先行者之一,同時也是少數民族自己的首領,初期在為中央王朝守土衞疆、發展少數民族經濟文化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這種“分而治之”、“以巴治巴”的統治模式顯然與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存在根本衝突,且文明程度遠不及後者,土司之間互相征戰、土司對土民肆意生殺搜刮,因而當雍正用武力在鄂西改土歸流時,土民並未給予土司同情和幫助。改土歸流以後,以理學為代表的漢文化與當地原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促進了民族和文化的融合,推動了當地地經濟文化的發展。
中文名
施南土司
年    代
元代至1734年
統治範圍
今利川、宣恩、恩施的部分地區
府    治
宣恩水田壩、利川青巖夾壁龍孔

施南土司沿革

施南土司宋代

天聖九年(1031 ),“施州屬蠻覃彥綰等,寇永寧砦”。 [1] 

施南土司元代

一、始設:施南道宣慰使司
元代始設“施南道宣慰使司”。 [2] 
但具體始於何時則待考證。嘉靖《湖廣圖經志書》記載:“施南宣撫司。古荒服之地。宋崇寧中覃都管罵始納土輸税,屬施州。元置沿邊溪洞招討司;至正二年叛亂,都元帥紐璘招降,改施南道宣慰使司。明玉珍據蜀,改施南宣撫司。” [3]  但上述記載值得研究:(1)《宋史》記載:“辰州覃都管罵等各願納土輸税。” [4]  (2)無史料明確記載在施州設置“沿邊溪洞招討司”。(3)紐璘死於中統四年(1263),不會在至正二年(1342)去招降。明代雷思霈所著《施州衞方輿書》則稱:“元置鎮邊萬户總管府。至元二十三年改忠義軍民安撫司。” 該記載與正史矛盾:《元史》記載,至正十五年,“罷四川羊母甲洞、臭南王洞長官司,改立忠義軍民安撫司”。 [5] 
二、明夏改設:施南宣撫司
元末明玉珍佔據蜀地,設施南宣撫司。道光年間,南鄉農民獲二銅印,大者博二寸餘,文“施南萬户府”,背鐫“大夏天統三年(1365)”;小者博二寸,文“施南宣撫司司獄司”。 [6] 

施南土司明代

一、始設施州宣慰司
洪武四年(1371),施南土司覃大勝歸附明朝,明朝設施州宣慰司,為從三品。 [2] 
二、降為施南宣撫司、尋廢
洪武十四年(1381),明朝設施州衞軍民指揮使司。十六年(1383)改置施南宣撫司,使隸施州衞。 [7] 
洪武二十三年(1390),施南土司覃大勝叛亂,被藍玉派兵剿滅, [8]  施南土司被廢。
三、復設施南長官司、尋升宣撫司
永樂二年(1404)五月,復設施南長官司,置流官吏目。 [9] 
永樂四年(1406)三月,升為施南宣撫司。 [10]  至明朝滅亡,施南一直都是宣撫司。
四、建制
設有經歷、同知,明初同知為覃敬。 [9]  設左、右副使,明初為向萬、譚攀鞍。 [10]  另外還設諸洞洞長。

施南土司清代

康熙四年(1665),南明荊國公王光興率部從施州衞向清朝投誠, [11]  施南土司亦歸附清朝。
雍正十二年(1734),施南末代宣撫使覃禹鼎因罪被革職,清朝遂將施南宣撫司改土歸流。 [12] 

施南土司各朝世系

《施南覃氏族譜》記載其前六代祖先情況如下: [13] 
姓名
生卒
生平
妻、子
覃汝先
1098-1186,89歲
生於瞿塘
娶向氏,生伯堅、伯圭
1132-1206,75歲
1197年,從徵平蜀吳曦亂有功,封行軍總管,任施州,遂家焉
娶唐氏,生普諸
覃普諸
1175-1245,70歲
代父職,後為遵義石柱等處鎮撫元帥,1244年徵叛蠻,勞頓而卒
娶田氏,生耳毛、散毛、化毛
覃耳毛
1206-1292,87歲
1244年代父職,於元初改鎮南五路都督軍民府總管
娶向氏,生川龍
覃川龍
?-?
任施紹歸夔等處招討司元帥府
娶彭氏,生大勝、大旺、大興
覃大勝
?-?
任施南道軍民府宣慰使司
生天富、天貴、天榮、天華
族譜所載值得研究:(1)自覃汝先到覃大勝共6代,即1098至1390年,平均每代約48.7年,而從覃天富至覃禹鼎共15代,即約1370至1734年,平均每代約24.3年。人口繁衍週期相差懸殊。(2)覃天富之前的內容極為詳實,包括其生卒時間,而後代則極為簡略,連生卒亦缺,家族記憶緣何越久反而越清晰。(3)《明實錄》記載覃大勝的前任司主為“覃古諸”;《施州衞方輿書》則記載“施南宣撫司自洪武四年覃耳毛始”;唐崖老鷹巖《覃氏族譜》更明説:“普珠祖妻田氏,所生三子更名覃耳毛,次子野毛,三子花毛”,且普珠為朱元璋平定四方有大功勞。
進而,有學者指出,覃普諸和覃川龍為同一人,覃耳毛和覃大勝為同一人。 [14] 
施南覃氏族譜 施南覃氏族譜

施南土司元代

覃古諸(又名:覃普諸、覃川龍、覃川隆、覃州隆)
朝門上方的碑刻:覃氏普諸 朝門上方的碑刻:覃氏普諸
至正十二年(1352),四川行省招降叛亂峒蠻,並升施州為“施南等處詔討使司都元帥府”。 [15]  明玉珍據蜀,派人招降施州元帥府元帥向紹榮,向紹榮不降,並擒呂萬户,但副元帥譚登、覃川隆已經私受偽命,釋放了呂萬户,並將施州城獻給明玉珍。 [16] 
至洪武四年(1371),明朝大軍伐蜀,施州人陳德芳説服施南覃州隆歸降明朝,覃州隆乃出兵幫助明朝攻打瞿塘關 [17]  洪武十六年(1383),“施南宣慰使司前宣慰覃古諸,來朝貢馬及方物”。 [18] 
《施南覃氏族譜》記載其名為“覃川龍”。 [19]  因為“普”是土家語,即漢語“龍”,“諸”亦土家語,意為“出來”,“普諸”即“龍出、龍生”,“覃普諸”與“覃川龍”其實相同。 [20] 

施南土司明代

覃大勝(?-1390)
洪武四年(1371)十二月,施南道宣慰使覃大勝率眾歸附明朝,授施州宣慰司使。 [2] 
洪武十六年(1383)十一月,降為施南宣撫司,隸屬於施州衞 [7]  洪武十七年(1384)七月,景川侯曹震奏:容美、管勾、沿邊、大旺、散毛等洞蠻寇掠為民患,已經命施州衞及施南宣撫使覃大勝前去招降,如果不服就發兵征討。明太祖上諭:“以利而動,非兵之善。宜鎮靜以俟,無輕舉也。若其不服,則以兵討之。” [21]  洪武二十年(1387)十二月,覃大勝派遣從兄墨答什用朝貢方物,詔賜綺帛鈔錠。 [22] 
但是,施南土司、散毛土司等施州土司仍叛服無常,並於洪武二十三年(1389)初發起規模巨大的反明活動。涼國公藍玉率兵來剿,於同年二月攻克散毛洞,擒土酋剌惹、覃大旺等萬餘人,四月於散毛地大水田設置大田軍民千户所,然後派遣都指揮徐玉率兵圍攻駐紮在龍孔的施南土司、忠建土司,覃大勝及土人一千七百八十多人被擒,並被解送應天府,覃大勝在市場被公開施以磔刑,其餘人等被髮配遼寧開原 [23] 
覃添富
明永樂二年(1404年),土司後裔覃添富招復土民,請設治所,因户口減少,降級為長官司 [9]  四年(1406)二月,升為施南宣撫司 [10] 
覃進
《明實錄》作“覃遜”、“覃選”,宣德年間在任。正統二年(1437)去世。 [24] 
覃彥升
正統二年(1437)承襲父職。 [24]  明成化元年(1465年)四川賊寇孫士奇侵略施州衞,宣撫司覃彥升等活捉孫及其黨羽。
覃泰
修城和橋,在司治西百步,跨九曲溪。 [25]  弘治初年,桑植土司向世英欲害其從子白嘴俾,白嘴俾亡命施州衞崇寧裏,並誘脅諸洞蠻劫桑植,族滅世英、奪其印,竊據銀山嶺。事聞於朝,遣藩臬重臣調漢土君數萬往徵。施州衞僉事童璋跡知白嘴俾匿施南宣撫司境,覃泰乃調土兵千人圍其巢穴,賊潰圍出,追至母湖洞,生擒白嘴俾。 [26] 
覃興亮
生長子覃珪、次子覃璋。 [19] 
覃珪
覃珪在任宣撫時興建和修繕了諸多建築。宣撫司衙署建於永樂四年(1406),覃珪在正德八年(1513)重建;經歷司衙署在司治東,弘治年間修建,正德九年(1514)覃珪重建。並興建了拱辰堂、登雲橋(司東南三里許,正德年間修建)、來龍橋(司治西,跨香水泉),與施州衞指揮童昶合修衞城之東的凌虛橋。 [25] 
覃璋
覃珪無子,其弟覃璋繼任。娶馬氏,生良臣、良宰、良友。 [19] 
覃良臣
覃良臣之妻,乃永順土司宣慰使彭世麒之女兒。彭世麒共十七個女兒,皆嫁給了武陵山區的土司巨族,如保靖宣慰、酉陽宣撫、散毛宣撫、桑植安撫等 [27]  。足見本地錯綜複雜的關係。
萬曆二十八年(1600)覃宜親率施南土兵3000名(施州衞其他土司出兵情況:容美2000名,散毛1000名,龍潭、大旺、忠峒、忠孝各500名)從徵播州楊應龍:在龍泉一路副總兵陳良玭麾下, 三月十三日,覃宜率兵與其他八司六寨土兵攻下唐保所;十四日攻下關崖囤;十五日攻下板角關,十八日播酋派兵分兩路來攻,覃宜等土司率兵迎戰,自寅時戰至未時,成功退敵;四月初九,在參將王一桂督率下,攻下川崖囤、青山囤;十五日,覃宜率兵出哨魚溪,斬級二顆、生擒三名,奪賊仗五件、紅旗一面。 [28] 
覃洪道
生長子覃福、次子覃禪。 [19] 
覃福
娶冉氏,生覃懋粢。 [19]  覃福早逝,其妻冉氏代夫出征流賊,崇禎七年(1634),率兵隨荊州推官劉承纓擊退農民軍,收復興山歸州 [29]  次年(1635),冉氏率土兵5000名守護明顯陵 [30] 

施南土司清代

覃懋
他幼年喪父,被送至容美土司,由宣撫使田玄撫養成人。 [31]  時值明末大亂,三峽一帶為夔東十三家佔據, 丁亥年(1647)五月一隻虎李過率眾進入施州衞,與施南、東鄉五路土司等在城南大戰,土司大敗,李過侵入容美土司,戊子年(1648)移駐施南司,覃懋粢率族人逃往夾壁村避難。 [32]  娶冉氏,乏嗣。覃禪之子覃懋先,覃懋先之子覃肜。於是覃懋粢撫養覃肜繼任。覃懋粢死後葬於夾壁(夾壁村),其妻冉氏葬於三千壩(毛壩鎮五二村)。 [19] 
覃肜
清初襲任,娶牟氏,生覃龍光、覃謙光。覃肜卒葬青龍寺(在毛壩鎮五二村),牟氏卒葬銅鼓山。 [19] 
覃龍光
康熙三十五年(1696)六月,襲職。 [33]  娶容美田氏,生長子覃禹鼎。卒葬保民寨,田氏葬鶴峯滿山紅。 [19] 
“為人賦性堅執,不能和宗族,多倚任奸邪”。 [19]  因罪被廢,施南宣撫司也被改土歸流
歷代土司皆是叛服無常,末代土司覃禹鼎被廢的根本原因,其實是生產力的發展和漢土交流趨勢的不可阻擋。清代康乾盛世時期生產力提升、人口劇增,大量漢人流寓施南,而土民也已漸漸通曉漢文化並掌握新的生產工具,以往被視為麻煩淵藪的土司地域,則被朝廷看成可以解決人地矛盾、並增加賦税。雍正七年(1729),雲貴廣西總督鄂爾泰給雍正帝上奏《奏為請招無管生苗以安三省邊境事》:“……有無管生苗,北連湖廣、西接四川,廣袤千餘里,而城化外之巨區,三省之腹裏。其中地土平衍,人民饒庶,語言衣飾,多如漢人,雞犬桑麻,無異內地,因並不隸於何省,或為強橫土司所割據,或為兇悍頭目所分侵,向號四不管,積習相沿,由來久矣。查其連接楚省者,則系保靖、永順、桑植、容美、中峒、大旺、臘壁、高羅、施南、中路、東鄉、散毛等司。” [34] 
施南土司自己的不法行為也為改土歸流找到了理由。雍正十二年(1734)五月,湖廣總督邁柱奏稱:施南土司覃禹鼎與容美土司田旻如翁婿狼狽為奸,在施南銅鼓山私自開闢直達容美的新路,並私藏大炮,現今容美土民將覃禹鼎及施南司印信押解交官,皇上下令“革職嚴審,明正其罪”,又施南土民週一昌、覃祚德等呈請改土歸流,請求設立文武官員。兵部建議准許其請求,將施南宣撫司地方改土歸流,雍正帝准奏。 [12] 

施南土司政治關係

施南土司土漢共治

漢土分疆。事實上,土司地區也有流官,即“經歷”,“施南宣撫司,在衞東一百里,經歷司”。 [35]  “劉湍,成化間以材授歸州牛口司巡檢……戰死,詔贈施南宣撫司經歷。” [36] 
明清時期朝廷秉持的政策是嚴禁土司與漢民私下交往。隆慶年間被貶為平民的遼王朱憲㸅,其十三條罪狀之一即交結夷人,“不臣不法之罪十有一也,一問刑條例,漢人不許交結夷人,互相買賣,引惹邊臖,及接買番貨收買違禁貨物,所以竣夷夏之防、而切屢霜之戒,至明矣。夫施南、容美等司,反側不堂,非宜結好,而西番南粵遠在萬里,亦豈宜私通而莫之忌乎?乃饋金爐香與田宣撫、送李松枝與覃宣撫,因而往來交際不絕……結交樹黨,不但通於中國,即施南、容美等司亦陰為應援……” [37] 
土司與周邊府縣也常發生土地糾紛,如明朝嘉靖時“建始縣民向述與施南土司覃諒、覃寧爭田,仇殺興端”。 [38] 

施南土司朝貢方物

明清歷代施南宣撫司及其下轄土司經常向朝廷進貢。例如:宣德元年(1426)同知覃敬派遣舍人覃應潮進貢馬匹、三年(1428)已故副使譚攀鞍之子譚銘進攻馬匹並奏請承襲、宣德九年(1434)已故左副使向萬之侄向興發派遣頭目向榮進貢、正統四年(1439)副使譚子暹和洞老打利送遣人進貢、景泰七年(1456)母乎峒長覃墨迪進貢馬匹、弘治元年(1488)宣撫覃泰派遣把事田志英進貢馬匹。這些進貢均會獲得“彩叚鈔錠”等賞賜。 [39]  但是,朝貢體系本身對於朝廷而言只是得到了面子上的好處,實際賞賜的物品遠多於朝貢的方物,因而土司過於頻繁朝貢則會引起朝廷的不滿,例如:“近查施南宣撫司亦無進貢表箋,乞要查照、量為處分”。 [40] 

施南土司叛服無常

隆慶年間,施南宣撫覃宣及散毛宣撫覃棨因牽涉黃中之亂,被湖廣按察使司僉事李堯德擒殺。 [41] 
崇禎七年十二月施南土司覃良士因事在獄,土司統兵圍城,威脅指揮唐復元釋放覃良士,並剽掠村舍。 [41] 

施南土司地理

施南土司山川

施南地區,喀斯特地貌顯著,又屬於雲貴高原江漢平原之交界處,因而山高谷深、多溶洞。清代某官員曾路過施南,記曰“同治庚午,典雲南試,值江漲,迂道施南,道中多洞,口如甕,或平地、或山穴,時見流泉數十,交道洶湧而入,濤落有聲,淵隱莫測。土人云,每數十里伏流,復出行地上成河,常見不異,名之曰落水洞” [42] 
境內有山川如下——
筆架山。司治前,五峯高起,刑如筆架。
馬鞍山。司治前。
七曜山。即齊嶽山。在都會里。
金龍山。司治東。
來龍山。司治西,有禮泉出於下。
金子山。即金字山。在都會里。
蓮花峯。在司治西。
天柱峯。司治東三十里,叢山中有石屹立,高十餘丈,儼如一柱。
梅花塢。司治北,多梅花。
青蠻坪。在母呼裏。傳説古代有七姓蠻居住於此,故又名“七蠻坪”。
巴夷湖。本地古代巴子國之故。
九曲溪。司治西。
石板溪。司治西北。
白沙溪。
白石溪。在都會里。有奇石,如人物牛馬鬼蛇,色白。
三花溪。在都會里。
懷來洞。在覃葛裏,抵高羅界,明代初年涼國公在此接受蠻人投降。
通天洞。在石寶寨。
香水泉。出於來龍山。
禮泉。在來龍山,極甘甜。 [25] 
“大田軍民千户所(注:咸豐縣城附近)……其東百里,曰施南宣撫司,山曰徠龍,是出禮泉,其東為天柱之峯,有白石溪、梅花塢焉。”又“天柱峯,在司東三十里,眾山中,有石屹立如柱,高十餘丈。” [43]  不知此峯,是否就是後來聞名遐邇的宣恩縣中武當山。 [44]  而中洞安撫司所在的“黑洞”,即今日咸豐縣的黃金洞景區,流經山洞的唐崖河,古稱“寒谷溪”,“其水為寒谷溪,二里許為黑洞,洞敞若門,水從中流,夏寒冬温,覆上有小洞,窅絕人徑,施欄盾焉” [45]  。據考證,黃金洞內在明代即已開採硝制彈藥。 [46] 
黑洞(今咸豐縣黃金洞) 黑洞(今咸豐縣黃金洞)

施南土司疆域

施南編户三里,“覃葛,在司治;母呼,在治東;都會,在司治北”。司治有拱辰堂、演武亭。 [45] 
因其下轄五個安撫司,所以實際統治區域不限於上述三里。
-
治所今址
治所修建時間 [45] 
下轄官司
山川
户口(嘉靖年間) [47] 
設置 [48] 
施南宣撫司
宣恩縣椒園鎮水田壩
永樂四年建;正德八年宣撫覃珪重修
東鄉、忠路、忠孝、金峒、中洞,五安撫司
徠龍山、天柱峯、白石溪
330户,
2957人。
元施南道宣慰司。洪武四年因之、後廢,十六年復置,二十七年廢。永樂二年置長官司,四年升宣撫。
東鄉五路安撫司
宣恩
弘治年間安撫覃權建
搖把、上愛茶、下愛茶,三長官司;隆奉、鎮遠,二蠻夷官司
龍馬山、細沙溪
110户,
517人。
元東鄉五路軍民府。洪武四年改置長官司,後升安撫。
忠路安撫司
利川市忠路鎮
成化年間安撫覃德銘建,正德七年覃萬勇重修
劍南長官司
石旗山、中應溪、兩會溪
350户,
1530人。
明玉珍置忠路宣撫司。洪武四年改安撫,二十三年廢。永樂五年復置安撫司。
忠孝安撫司
利川市元堡鄉老司城
-
(無)
石門、龍泉
153户,
975人。
元置。洪武四年改置長官司,尋復故,二十三年廢。永樂五年復置。
金峒安撫司
咸豐縣黃金洞鄉金洞寺村
弘治年間安撫覃彥龍建
西泙蠻夷官司
積玉山、翠屏山、寒谷溪
273户,
1531人。
元置。洪武四年改長官司。永樂五年復故
中洞安撫司
咸豐縣黃金洞
-
黑洞
-
嘉靖初置
據《康熙皇輿全覽圖》,施南土司的疆域如下如所示:
圖1 施南土司疆域圖 圖1 施南土司疆域圖
其與施州衞其他土司的關係如圖1所示:
施南土司外部行政關係圖 施南土司外部行政關係圖

施南土司司治

1、宣恩縣珠山鎮
宣恩縣施南土司城遺址出土文物 宣恩縣施南土司城遺址出土文物
施南土司最初以及覃天富重設土司府所在。位於宣恩縣珠山鎮城區建設路與白鶴井路交匯處(原縣政府機關所在地),遺址呈東西帶狀分佈,地勢較為平坦,總面積約15000平方米,遺址的上部堆積因建築施工均遭不同程度的破壞。 [49] 
2、利川市毛壩鎮之青巖、夾壁、龍孔
元至元二年至洪武二十三年,由今珠山鎮遷往此二地。據《利川地名志》記載,原土司城在今青巖村覃家灣。據光緒版《利川縣誌》載,夾壁回龍寺為原土司舊治。回龍寺後來也被毀,僅餘石制門框,曾有楹聯:上夾壁騰飛佛焰悠明萬古照澈三千世界,回龍霞燦神光遠映千秋澄清四大部州。龍孔位於毛壩鄉共和村,覃大勝糾結各土司反叛明朝就在此處,朱元璋遂派涼國公藍玉前來征討。終因力量懸殊太大,土司失敗。覃大勝亂平後,施南土司遷至宣恩。龍孔土司城被改成了張爺廟,文革期間張爺廟被毀,後來建成了共和村茶廠。
3、宣恩縣椒園鎮水田壩
宣恩水田壩施南土司衙署石朝門舊照 宣恩水田壩施南土司衙署石朝門舊照
水田壩現屬椒園鎮,距縣城十五里。司治分六進,有兩個四合天井院。房屋為穿鬥式結構,牆分兩層,外以青磚修砌,內裝楠木板壁,宅外有石砌圍牆。朝門用條石鑲砌,橫額為“經國世家”,刻有對聯:“北闕文章經國策,南梁武勇定邦才”。橫額上方嵌有一碑,正中刻“施州衞世襲宣撫使司”九個大字。兩旁刻有小字,右為“恩我覃氏普諸流裔,佐梁仕唐代傳奇勳”。左為“施州一衞宣撫使司,分鎮護守遂世家焉”,該石碑現藏於宣恩縣民族博物館 [50]  。司署分前廳、中堂、後廳,有木雕門窗、石刻動物花卉等。整個建築佈局嚴謹,工藝精細。 [51]  1992年被公佈為第三批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52]  經過滄桑歲月,土司王宮如今已經蕩然無存,連具有標誌性的石朝門也已經被拆除。
宣恩水田壩今貌 宣恩水田壩今貌

施南土司文化

在土司時代,佛教即已傳入,明代萬曆年間有寺廟如下:“延禧寺,在司東;南禪寺,在小關山;松坪寺,在都會里;觀音寺、興福寺,具在花溪。” [45] 
明代時土司地區生產力較為底下,夷風濃厚,“施南宣撫司,好入山、不樂平曠,外痴內黠,安土重舊,衣布徒跣,或椎髻、或剪髮,嗜暴悍、好冠賊。” [45]  其出產,有“降香、土棉、班絲紬”。 [45] 
土司時代其民族語言即已經在漸漸消逝,但還存在於某些指稱名詞之中,例如:“施南縣普舍樹:慢水寨,昔覃氏祖於東門關伐一異木,隨流至地那車,復生根而活,四時開白種花,覃氏子孫歌舞其下,花乃落,取而簪之,他姓往歌不墜。普舍,猶華言風流” [45]  ,該地方誌明確承認區別於“華言”(即漢語)的土家語的存在,“普舍”即風流,而“地那車”其實也是土家語。

施南土司遺址與遺蹟

施南土司貓兒堡土司墓

金鳳冠,共29件 金鳳冠,共29件
貓兒堡在宣恩縣城西北,隸屬宣恩縣珠山鎮。1945 年出土金錢盒 (五十枚 ) ,銀碗兩個 , 鐵箭簇一束。 1958 年出土金風冠 一頂。1976年又出土金鳳冠一頂。所謂金鳳冠實為金制頭飾 , 有花卉、鳳鳥等形制。為土司夫人所戴,屬明代朝廷賞賜,共有29件,雕刻精細,栩栩如生。 [53]  做工精細、節術價值很高,被 湖北省文物鑑定委員會定為國家一級文物。該墓地1985年又出土金銀器39 件。
施南土司夫人金鳳冠組件 施南土司夫人金鳳冠組件
施南土司夫人金鳳冠組件 施南土司夫人金鳳冠組件

施南土司芋頭溝土司墓

在宣恩縣城邊,與貓兒堡相距不遠。這裏曾有十一代土司覃興良、十三代覃良臣、十五代覃洪道、十六代覃福的墓葬,現都已毀。

施南土司覃門向君老孺人墓

墓主人向君為覃寅的夫人,覃寅字宗夏,是覃良鬥次子,曾任施南司忠軍官。該墓位於利川市毛壩鎮農科村四組,是向氏逝世百年後五代玄孫所立,建於嘉慶六年(1801)。該墓右邊石柱豎着刻有一行字:“夾壁、三尖、毛壩系施南司地方”。夾壁即今山青村、新河村、夾壁村,三尖即今五二村、農科村等村,毛壩指沙壩村等,可見毛壩鎮在明清時為施南土司疆域,覃氏與向氏是土著大姓。 [54] 

施南土司茅針壩覃氏老屋、覃䄓家族墓地

覃氏老屋概略衞星圖 覃氏老屋概略衞星圖
覃氏老屋,位於利川市元堡鄉茅針村,入選“利川市第一批歷史建築”名單(共15處)。 [55]  由覃䄓所建,覃䄓(1694-1786)系覃添富的九世孫。此地古名“烽火桶子”,早年為覃土司政權所築,用以通訊聯絡 [56] 
天井與堂屋 天井與堂屋
天井與朝門 天井與朝門
老屋石刻藝術:仙鶴 老屋石刻藝術:仙鶴
老屋木雕藝術:象 老屋木雕藝術:象
宣恩知縣送給覃䄓的賀壽牌匾 宣恩知縣送給覃䄓的賀壽牌匾
覃氏住宅掛有清代乾隆年間宣恩知縣贈予覃䄓的“齒德兼優”賀壽匾額。另存宣統元年覃氏族人給長輩賀壽的“賜杖年高”牌匾。
原有覃良鬥墓碑,曰:“湖北施南宣撫使司中軍百萬旗覃公諱良斗大人之墓。”
覃䄓墓碑上刻有“本人自立”幾個字,且只刻了他出生於康熙甲戌年及墓碑立於乾隆二十一年,並無其逝世日期,原來這種碑叫“壽藏碑”,俗稱“生基”。而覃䄓夫人向君的墓碑上“故顯妣覃母向君老孺人之墓”這十幾個大字則採用陽刻的篆刻法,比較罕見。
參考資料
  • 1.    李濤.《續資治通鑑長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2570
  • 2.    《明太祖實錄》卷七十·洪武四年十二月:“故元施南道宣慰使覃大勝弟大旺、副宣慰覃大興…等來朝貢方物,納元所授金虎符,詔各賜衣服有差。” “吏部奏擬:…施州宣慰司,從三品…從之。”
  • 3.    (明)薛綱纂修、(明)吳廷舉續修:嘉靖《湖廣圖經志書》,明嘉靖元年刻本。
  • 4.    (元)脱脱.《宋史》.北京:中華書局,1985:14182
  • 5.    (明)宋濂.《元史》.北京:中華書局,1976:924
  • 6.    (民國)鄭永禧 著;鄧治凡、田發剛 校注.《施州考古錄校注》.北京:新華出版社,2004:5
  • 7.    《明太祖實錄》卷一百五十八·洪武十六年十一月:“置施南宣撫司,隸施州衞。”
  • 8.    《明太祖實錄》卷二百二·洪武二十三年五月:“施南宣撫司土官覃大勝作亂,涼國公藍玉移兵討之,擒大勝及其黨男女八百二十人,械送京師,磔大勝於市,餘黨謫戍開元,給行糧冬夏衣遣之。”
  • 9.    《明太宗實錄》卷三十一·永樂二年五月:“設散毛、施南二長官司,置流官吏目各一員。其地故元時俱置宣慰司,洪武六年改散毛沿邊並施南二宣撫司,又設龍潭安撫司隸散毛沿邊。二十三年以蠻人梗化遂廢。後於散毛沿邊設大田軍民千户所。至是,故土官之子覃友諒等奏,比年招復蠻民,歲輸租税,請仍設治所。以其户少,乃降為長官司,俱隸大田軍民千户所,命覃友諒為散毛長官,田應虎副之;覃添福為施南長官,覃敬副之,各給印。”
  • 10.    《明太宗實錄》卷五十二·永樂四年三月:“辛亥,升施南、散毛二長官司為宣撫司,以覃添富為施南宣府,向萬、譚攀鞍為副使;覃有諒為散毛宣撫,譚本良為同知、黃琢為副使、於文義為僉事,以其來朝故也。”
  • 11.    《清聖祖實錄》卷十五·康熙四年四月:“以偽永曆下偽荊國公王光興、自湖廣施州衞、率領偽都督等官四百六十五員、兵七千餘名、家屬一萬餘人、傾心投誠,授左都督、加太子太保,賞賚有差。”
  • 12.    《清世宗實錄》卷一百四十三·雍正十二年五月:“兵部議覆。湖廣總督邁柱疏言、湖北施南宣撫司覃禹鼎、與容美土司田旻如、翁壻濟惡。奸貪殘暴。在施南銅鼓山、私開路徑。直抵容美。派夫運米。私藏炮位。今容美土民、能明大義。將覃禹鼎及施南司印信。一併押解到臣。理合請上□日革職嚴審。明正其罪。又據施南土民週一昌、覃祚德等。向化輸誠。呈請改土歸流。急救倒懸。請分設文武官弁。以資彈壓。應如所請。將施南宣撫司地方。準其改土歸流。一切善役事宜。令該督妥協辦理。從之。”
  • 13.    從“夷區各土司”到“漢地一望族”  .武陵山土司文化研究.2020-01-13[引用日期2020-06-01]
  • 14.    覃茳坤:《元末明初鄂西地區土司歸降策略——以施南、唐崖、金峒等土司為例》,《長江大學學報(社科版)》2018年第02期:第105頁
  • 15.    (明)薛綱.《湖廣圖經志書》.台灣:成文出版社,2017:1692
  • 16.    (明)廖道南.《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7·史部·雜史類:楚紀》.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575
  • 17.    (明)薛綱.《湖廣圖經志書》.台灣:成文出版社,2017:1705
  • 18.    《明太祖實錄》卷一百五十七·洪武十六年十月:“施南宣慰使司前宣慰覃古諸,來朝貢馬及方物。”
  • 19.    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事務委員會.《鄂西少數民族史料輯錄》:內部刊印,1986:63-66
  • 20.    陳廷亮、葉德書:《土家族土司人名訓釋》[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5年第1期:第72頁
  • 21.    《明太祖實錄》卷一百六十三·洪武十七年七月:景川侯曹震言:容羙、管勾、沿邊、大旺、散毛等洞蠻寇,時出劫掠,為民害,已令施州衞及施南宣撫覃大勝招之,如負固不服,請於今秋髮兵討之,上遣使諭震曰:‘以利而動,非兵之善。宜鎮靜以俟,無輕舉也。若其不服,則以兵討之。’ ”
  • 22.    《明太祖實錄》卷一百八十八·洪武二十年十二月:“施南宣慰使覃大勝遣從兄墨答什用貢方物,詔賜綺帛鈔錠。
  • 23.    田敏.《土家族土司興亡史》.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
  • 24.    《明英宗實錄》卷三十六·正統二年十一月:“命故湖廣施南宣撫司宣撫覃選子彥昇襲職。”
  • 25.    《嘉靖湖廣圖經志書》卷之二十 施州
  • 26.    《明故明威將軍施州衞指揮僉事童君墓誌銘》,(明)劉春:《東川劉文簡公集》卷十八,24-27頁,明嘉靖三十三年劉起宗刻本。
  • 27.    魯衞東.《永順土司金石錄》:嶽麓書社,2015:68
  • 28.    (明)李化龍.《平播全書》:大眾文藝出版社,2008:272、165-166
  • 29.    戴笠:《懷陵流寇始終錄》卷 7,清初錢氏述古堂抄本,第 5 頁 a。
  • 30.    談遷.《國榷》.北京:古籍出版社,1958:5692
  • 31.    中共鶴峯縣委統戰部等.《容美土司史料彙編》:內部刊印,1983:94
  • 32.    (清)松林、何遠鑑.《施南府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76
  • 33.    《清聖祖實錄》卷一百七十四·康熙三十五年六月:“以湖廣施南故宣撫司覃懋楶侄孫覃龍光,襲職。”
  • 34.    《四庫全書史部詔令奏議類-世宗憲皇帝硃批諭旨》
  • 35.    《大明一統文武諸司衙門官制》
  • 36.    康熙《安福縣誌》
  • 37.    (明)張滷《皇明嘉隆疏鈔》
  • 38.    (明)楊博《本兵疏議》
  • 39.    編委會.《明實錄》:上海書店出版社,2015
  • 40.    (明)夏言《 南宮奏稿》
  • 41.    恩施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恩施縣誌》:恩施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1982
  • 42.    (清)周壽昌《漢書注校補》
  • 43.    顧炎武《肇域志》
  • 44.    道教聖地——湖北宣恩中武當  .中國旅遊新聞網.2011-10-18[引用日期2017-12-17]
  • 45.    徐學模.《萬曆湖廣總志》.武昌:官修地方誌,萬曆六年
  • 46.    黃金洞煉硝場遺址  .湖北省文物局.2015-08-02[引用日期2017-12-17]
  • 47.    (明)薛剛纂修《嘉靖湖廣圖經志書》
  • 48.    (清)萬斯同《明史》
  • 49.    施南土司城遺址挖掘工作完成  .恩施州博物館.2007-9-11[引用日期2017-06-12]
  • 50.    2016年湖北省博物館名錄  .湖北省文物局.2017-03-08[引用日期2017-12-17]
  • 51.    恩施土司遺蹟與遺物  .恩施州博物館.2013-09-06[引用日期2017-06-12]
  • 52.    第三批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簡介  .湖北省文化廳.2014-05-26[引用日期2017-06-24]
  • 53.    金鳳冠  .湖北省文物局.2015-6-8[引用日期2017-12-17]
  • 54.    沉睡千年的施南土司秘史清晰再現——施南土司流源考證  .武陵都市報.2018-05-11[引用日期2018-05-26]
  • 55.    利川公佈第一批歷史建築名單,大多為清朝時期所建  .荊楚網.2018-04-02[引用日期2018-04-12]
  • 56.    湖北省利川縣地名辦公室.《湖北省利川縣地名志》:湖北省利川縣地名辦公室,1984年:28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