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回龍寺

(湖北利川夾壁回龍寺)

鎖定
回龍寺,俗稱張爺廟(即漢桓侯張飛廟),位於利川市毛壩鎮夾壁村,明代古剎。始建年代不晚於天啓元年(1621年),清雍正元年(1723年)重修。 [1]  坐西朝東,佔地約1000平方米,有門廳、前殿和正殿。 [2] 
1960年代拆毀,現僅存西門遺址,該石門系乾隆四十年(1775年)寺廟住持顯光、覺聰所建,其上仍鐫刻三副對聯、一句橫批及其左右題款、一幅太極圖,另殘存西門竣工紀念碑。
中文名
回龍寺
外文名
Huilong Buddhist Temple
地理位置
湖北省利川市毛壩鎮夾壁村
開放時間
全天
門票價格
免費
建造年代
明代中後期

目錄

回龍寺建廟歷史

回龍寺明代

夾壁,元末明初時為施南土司舊治。永樂年間,土司城遷往宣恩縣,此地逐漸發展成為寺廟,即回龍寺。
廟內原存鑄造於天啓元年(1621年)的,可見回龍寺始建年代不晚於明代萬曆年間。 [1] 

回龍寺清代

雍正元年(1725年)重修。 [1]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利川縣知縣金祖昌來到回龍寺,當時寺僧向他乞書“回龍寺”匾額,金祖昌欣然應允,並寫了詩一首: [1] 
《夾壁回龍寺》
“山房雨濕近黃昏,
借讀傳燈淨六根。
愧我腰無學士帶,
且留三字鎮山門。”
西門未拆原貌 西門未拆原貌
乾隆四十年(1775年),寺廟住持僧覺聰、顯光主持修建了石制西門。在門額橫批“臨門舒雅”左右鐫刻着:“皇清乾隆四十年歲次乙未……住持僧顯光、覺聰”。

回龍寺現代

單檐硬山、抬梁構架 單檐硬山、抬梁構架
至建國初,文物部門對回龍寺進行了調查:坐西朝東,佔地約1000平方米;中軸對稱佈局,有門廳、前殿和正殿。門廳面闊三間14米,進深一間6.4米;前殿面闊三間19.2米,進深一間15.1米;正殿面闊三間14米,進深一間13米。均為單檐硬山灰瓦頂,明間抬梁式構架,次間穿鬥式構架。正殿立柱為上木質、下石板,木板牆體。 [2] 
西門 西門
1960年代被拆毀,僅存西門石制門框。同治版《利川縣誌》載“寺內有石柱三十二,高丈許”,而如今僅存兩根石柱。

回龍寺文化遺存

回龍寺對聯

門楣書“臨門舒雅”四個字,左右為題款:“皇清乾隆四十年歲次乙未……住持僧 顯光、覺聰”。
門楣橫批 門楣橫批
上面的三幅對聯仍依稀可辨。
對聯 對聯
1、前門外側對聯:
“遠觀峻嶺雲峯秀;
近睹清溪水月流。”
2、前門內側對聯:
“大千世界閒舒手;
不二法門暗點頭。”
3、門後石柱對聯:
“山水歸圖寧寺靜;
禪關入野林幽 禪關入野林幽
禪關入窮野林幽。”
4、地方誌中還載有極精彩的一對楹聯:
“夾壁騰輝,佛焰悠明,萬古照徹三千世界;
回龍霞靄,神光遠映,千秋澄清四大部洲。”

回龍寺碑刻

太極圖 太極圖
太極圖。刻於石門門框底部。
西門竣工紀念碑 西門竣工紀念碑
西門竣工紀念碑殘件。上刻:“…舉修住持僧 覺聰、顯光 捐…(乾隆)四十五年九月二(日)…”。
參考資料
  • 1.    (清)黃世崇.《湖北省利川縣誌》:成文出版社,1976
  • 2.    國家文物局主編、湖北省文物事業管理局編制.中國文物地圖集(湖北分冊):西安地圖出版社,200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