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鄉五路土司

鎖定
東鄉五路土司,是元明清時期湖北西南邊陲的土家族土司,隸屬於施南土司,下轄三個長官司、兩個蠻夷官司。元代設東鄉五路軍民府,明代設東鄉五路安撫司,清雍正十年(1732)年改土歸流,其地入宣恩縣,衙署舊址在宣恩縣長潭河鎮東鄉村。
中文名
東鄉五路土司
地    理
今湖北省恩施州宣恩縣長潭河
級    別
安撫司
年    代
元末至清雍正

目錄

  1. 1 簡史
  2. 宋元
  3. 明代
  4. 清代
  1. 2 地理
  2. 四至
  3. 山川
  4. 人口
  1. 建築
  2. 3 衙署舊址

東鄉五路土司簡史

東鄉五路土司宋元

古溪洞地。宋代時為細沙砦,屬施州,乃順州之西界。元仍置細沙砦。 [1] 
明玉珍置東鄉五路宣撫司。 [1] 

東鄉五路土司明代

洪武四年(1371)十二月,明廷用兵巴蜀施州土司望風投誠,其中就有“東鄉五路軍民府”知府結剌什用(亦稱“覃起喇”)。於是,設東鄉等五路長官司,為正六品。 [2] 
永樂五年(1407年)三月復置東鄉五路安撫司,以譚忠為安撫使,隸屬於施南土司。洪武年間因蠻民梗化作亂,因而被廢,譚忠等以故土官子侄來朝,請復設官司,故有是命。 [3] 
永樂八年(1410)七月,設流官吏目一員。 [4] 
宣德三年(1428)領搖把峒、上下愛茶峒等3個長官司,領鎮遠、隆奉等2個蠻夷長官司。搖把峒長官司,以向墨古送為長官,冉豪虎、向星祖為副長官;上愛茶峒長官司,以向惡送為長官,汪得良為副長官;下愛茶峒長官司,以譚成威送為長官,向貊送為副長官;隆奉蠻夷官司,以田成為長官,向平均、冉桂真為副長官;鎮邊蠻夷官司,以譚惹添旺為長官,向仁送為副長官。 [5]  但案《楚紀》所載,墨古送為下溪州人,宣德初年其父老虎惡連同向添福等不服永順土司管轄,宣德二年(1428)墨古送與冉豪虎賄賂東鄉五路安撫覃信,請求開設九處長官司,事發後,明宣宗命湖廣總兵官蕭授、巡按御史陳搏出師問罪,追多印信革除衙署,墨古送仍不服,官兵再剿,斬墨古送。 [6]  至弘治年間(1488-1505),永順土司彭顯英再次攻打搖把峒長官司,長官向搖把踵被害,並被佔去三十多砦堡,其遺腹子向泰斌出生以後,多方申訴,終因永順土司富可通天而無果。 [7] 
正統二年(1436),安撫使覃信之子覃玉襲職。 [8] 
景泰三年(1452),命安撫司僉事覃暹之子覃得勝代職。 [9] 
成化十五年(1478),安撫使覃能進貢。 [10] 
弘治年間,安撫使覃權建安撫司衙署。 [1] 
嘉靖元年(1521),安撫使覃齡進貢。 [11] 
天啓三年(1623),安撫使覃天允與其子從徵貴州,具陣亡,題晉宣撫司 [12] 

東鄉五路土司清代

康熙元年(1662)二月,“東鄉土司覃繩武、殺賊歸順,得旨嘉獎”。 [13] 
康熙四十四年(1705),以湖廣東鄉安撫司土官覃光祚之子、覃壽椿襲職。 [14] 
雍正十年(1732)覃壽椿以其長子覃楚昭得罪正法,諸子不才,請歸流,遂入宣恩縣 [15] 

東鄉五路土司地理

東鄉五路土司四至

《康熙皇輿全攬圖》中的東鄉司 《康熙皇輿全攬圖》中的東鄉司
東北與巴東縣相接,東鄰容美土司 [16]  西為施南土司,西北為施州衞,南為忠建土司

東鄉五路土司山川

境內有山川如下: [1] 
龍馬山。司前一里。
楊平山。司東二里。
龍津山。司東十五里。
東坡山。司南十五里。
那岔山。司西十五里。
卧龍山。司北六十里。
細沙溪。司東二十里,源於大山,流入龍平溪。

東鄉五路土司人口

明代嘉靖(1522-1566年)年間,有110户、517人。 [1] 

東鄉五路土司建築

有竹林寺(司東十五里)、東關寺(在東門山)。 [1] 
搖把峒長官司、上愛茶峒長官司、下愛茶峒長官司,在明代中期即已廢棄。搖把洞,在司東南三百里,元為又巴洞,至元十一年(1274)置又巴安撫司。上愛茶峒、下愛茶峒,在司東南三百里,元為懷德府,至順二年(1334)升為懷德宣撫司,至正十二年(1352)升為軍民宣慰司。 [1] 

東鄉五路土司衙署舊址

弘治年間(1488-1505年)覃權建安撫司衙署。 [17]  永樂八年(1410年)七月置流官吏目一員。 [18] 
衙署舊址在宣恩縣長潭河鎮西二十里東鄉村,地處龍骨堡,司治已毀,現存遺址有鵝卵石鋪就的人字形街道、殘磚斷瓦,遺址中1982年出土畫像磚和瓦當。 [19] 
東鄉集鎮長期是土司衙門所在地,頗具規模的土司住宅和卡房(獄室)以及武衙門習武的石具,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尚存。東鄉西2公里的老城和龍角堡,均有土司宅院遺址。龍角堡原有三間土司住過的房屋。龍角堡山麓有兩處墓葬,傳説其中一處為土司墓,另外兩座土司妃墓均為康熙年間人,碑刻“皇清誥命”字樣。 [20] 
參考資料
  • 1.    (明)薛綱.《湖廣圖經志書》.台北:成文出版社,2017
  • 2.    《明太祖實錄》卷七十·洪武四年十二月:“東鄉五路軍民府知府結剌什用等來朝貢方物,納元所授金虎符,詔各賜衣服有差。東鄉等五路長官司,皆正六品,以流官土官參用,從之”
  • 3.    《明太宗實錄》卷六十五·永樂五年三月:“ 復設東鄉五路安撫司,命譚忠為安撫,隸施南宣撫司。洪武初各於其地設置治所,後蠻民梗化遂廢,時譚忠等以故官子侄來朝,奉請復設,遂從之。”
  • 4.    《明太宗實錄》卷一百六·永樂八年七月:“置東鄉五路安撫司流官吏目一員。”
  • 5.    《明宣宗實錄·卷四十三》
  • 6.    (明)廖道南:《楚紀》卷四十,第三至四頁,明嘉靖二十五年何城李桂刻本。
  • 7.    《東川劉文簡公文集·卷之十八》第二十四頁,《明故明威將軍施州衞指揮僉事童君墓誌》
  • 8.    《明英宗實錄·卷三十三》
  • 9.    《明英宗實錄》卷二百二十三·景泰三年十一月:“命湖廣東鄉五路安撫司僉事覃暹子得勝代職。”
  • 10.    《明憲宗實錄·卷一百九十一》
  • 11.    《明世宗實錄·卷十六》
  • 12.    (清)張家檙、羅凌漢:(嘉慶)《恩施縣誌》卷二,第十七頁。
  • 13.    《清聖祖仁皇帝實錄·卷六》
  • 14.    《清聖祖仁皇帝實錄·卷二百十九》
  • 15.    嘉慶《恩施縣誌·卷二》
  • 16.    同治《巴東縣誌·卷九》
  • 17.    嘉靖《湖廣圖經志書·卷二十 施州》
  • 18.    《皇明大政紀·七卷》
  • 19.    王曉寧:鄂西土司遺蹟調查,《民族論壇》1997年01期
  • 20.    《湖北省宣恩縣地名志》,1982年:116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