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安徽科技學院

鎖定
安徽科技學院(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校本部位於安徽省滁州市鳳陽縣,是經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學校,為全國重點建設職教師資培養培訓基地和地方應用型高水平大學項目建設高校 [63] 應用技術大學(學院)聯盟長三角高水平行業特色大學聯盟成員高校 [64]  [99]  ,服務國家特殊需求碩士專業學位人才培養項目試點單位,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安徽省高等教育振興計劃、安徽省高等教育振興計劃首批“地方應用型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安徽省第二批“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高校 [69]  [74]  ,全國應用科技大學改革戰略研究試點單位 [1]  [66]  ,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項目實施高校、國家教育現代化推進工程項目建設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評估優秀高校 [77] 
學校建於1950年,1965年開辦本科教育,1993年獲學士學位授予單位。歷經安徽農學院鳳陽分院、皖北農學院、安徽農業技術師範學院、安徽技術師範學院等變遷,2005年更名為安徽科技學院,2012年起獨立培養研究生,2021年成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2] 
截至2023年11月,學校有鳳陽、蚌埠龍湖校區,佔地2000餘畝,建築面積64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2.9億元;館藏紙質圖書152萬餘冊,電子圖書134萬冊;設有14個二級學院,開設50個本科招生專業;省級重點學科6個、特色專業11個;有教職工1380人,在校全日制本科生、碩士研究生2.1萬人。 [2] 
中文名
安徽科技學院
外文名
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簡    稱
AHSTU [102] 
創辦時間
1950年
辦學性質
公立大學
學校類別
綜合類
學校特色
安徽省示範應用型本科高校 (2009年入選)
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2011年入選)
安徽省高等教育振興計劃 (2013年入選)
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高校(2014年入選)
主管部門
安徽省
現任領導
時偉(黨委書記)
本科專業
50個
碩士點
專業學位授權點3個 [51] 
國家特需服務碩士點1個 [52] 
院系設置
14個二級學院
校    訓
明德、致知、篤行、創新
校    歌
《安科之歌》
校慶日
11月7日
地    址
鳳陽校區:安徽省滁州市鳳陽縣東華路9號
龍湖校區:安徽省蚌埠市龍子湖區黃山大道1501號
院校代碼
10879
主要獎項
全國校園文化先進單位(2007年)
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2013年)
全國畢業生就業50所典型經驗高校(2012年)
首屆中國草業科技獎(2013年)
全國創新創業50所典型經驗高校(2018年)
知名校友
潘迎捷
範紅結
劉立明
王加啓
李曉軍 展開

安徽科技學院歷史沿革

安徽科技學院校園景色
安徽科技學院校園景色(21張)
1950年,皖北高級農林學校創建。
1952年,紫連山林校併入皖北高級農林學校。
1952年,學校更名為鳳陽農業學校。
1960年,鳳陽農業學校升格為鳳陽農業專科學校。
1960年,安徽農業專科學校(1958年創建)、蕪湖農業專科學校、屯溪茶葉專科學校、宿縣農業專科學校等3校的農學專業併入鳳陽農業專科學校。 [3] 
1965年,安徽農學院(牧醫系、院直機關)、鳳陽農業專科學校合併組建安徽農學院(鳳陽分院)。
1981年,安徽農學院(淮北分院)併入安徽農學院(鳳陽分院)更名安徽農學院(皖北分院)。
1981年,安徽農學院(皖北分院)升格為皖北農學院。
1985年,皖北農學院改建安徽農業技術師範學院。
2000年,安徽農業技術師範學院更名為安徽技術師範學院。
2005年,安徽技術師範學院正式更名為安徽科技學院。 [3] 
2009年,獲批為安徽省示範應用型本科高校立項建設單位。 [4] 
2010年被列為碩士學位立項建設單位。 [2]  [81] 
2011年10月,獲批為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 [5]  同年,學校獲批成為服務國家特需項目農業碩士招生資格點。
2012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國畢業生就業50所典型經驗高校”稱號,獲“全國高等學校創業教育研究與實踐先進單位”稱號。 [70]  同年,開展研究生教育。 [75] 
2013年,作為教育部遴選的全國首批本科教學審核評估試點單位接受了審核評估工作,受到評估專家的高度評價。1月,入選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10月,獲首屆中國草業科技獎。同年,獲批首批安徽省高等教育振興計劃建設項目。 [6-7] 
2014年,安徽科技學院獲批為首批全國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項目試點高校。 [8]  同年,安徽科技學院成為應用技術大學(學院)聯盟成員高校。 [57] 
2017年,學校以優異成績獲批安徽省地方應用型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並順利通過服務國家特殊需求碩士專業學位人才培養項目驗收。
安徽科技學院
安徽科技學院(6張)
2018年3月,入選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7月,被教育部評為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 [1]  [9]  入選安徽省第二批“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高校。 [67]  同年,開展留學生專業碩士教育。 [75] 
2020年11月6日,牽頭成立的“全國農科研究生志願服務聯盟”成立。 [10]  10月21日,召開學位評定委員會會議,對安徽科技學院2020年新增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及學位授權點申請材料進行了審議。經投票表決,一致同意安徽科技學院申請2020年新增碩士學位授予單位,並一致同意農業碩士、獸醫碩士和機械碩士申請2020年新增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 [11] 
2021年成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1月,獲批新農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 [2]  [94] 
2022年,安徽科技學院牽頭的“安徽省農業廢棄物肥料化利用與耕地質量提升工程研究中心”正式批准組建。 [56]  同年,安徽科技學院團委被授予2021年度安徽省五四紅旗團(工)委稱號。 [58] 
2023年1月3日,安徽科技學院滁州校區(未來技術學院)開工奠基 [62] 2月,安徽省教育廳印發文件,經安徽省人民政府同意、教育部備案,安徽科技學院更名大學列入安徽省“十四五”高等學校設置規劃。 [65]  4月27日,“全國職業技術師範院校聯盟”成立,聯盟推舉安徽科技學院為聯盟副理事長單位。 [104]  11月,安徽科技學院獲“2023年度高校高質量就業最佳創新與實踐高校”榮譽稱號。 [93]  12月,經安徽省教育廳和安徽省農業農村廳批覆,安徽肉牛現代產業學院在安徽科技學院設立。 [101] 
2024年3月,蚌埠市教育局2024年年度重點工作任務包括全力支持安徽科技學院更名大學。 [100]  3月19日,學校數字鄉村建設與治理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在龍湖校區成立。 [108] 

安徽科技學院辦學條件

安徽科技學院院系專業

截至2023年12月,學校設有14個二級學院,開設50個本科招生專業。 [2] 
校區
學院
本科專業
鳳陽校區
農學、智慧農業、種子科學與工程、植物保護、園藝、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
動物科學、動物醫學、動植物檢疫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機器人工程、車輛工程、智能製造工程、工業設計、農業智能裝備工程、機電技術教育
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烹飪與營養教育、糧食工程
生物工程、生物製藥、中藥學、藥物製劑、生物技術、生物科學、藥學
環境工程、地理信息科學、農業資源與環境、環境科學、環境科學與工程
英語、翻譯
法學、漢語言文學
-
-
龍湖校區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建築電氣與智能化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絡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應用化學、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新能源材料與器件、材料科學與工程
風景園林、土木工程、城鄉規劃、建築學
工商管理、物流管理、市場營銷、質量管理工程、物流工程
財務管理、會計學、金融工程、國際經濟與貿易
資料來源: [106-107] 

安徽科技學院學科建設

截至2023年11月,學校共有省級重點學科6個、省級高峯培育學科3個,3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 [78]  [96] 
安徽科技學院學科建設
類別
名稱
省級重點學科
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作物遺傳育種、植物營養學、
獸醫學、作物遺傳育種學、草學
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
機械、農業、獸醫
安徽省Ⅱ類高峯培育學科
食品與營養
安徽省Ⅲ類高峯培育學科
材料與化工、機械工程
安徽省重點培育學科
作物學
安徽省級C類重點學科
植物營養學、農產品加工與貯藏工程、作物遺傳育種 [95] 
校級重點學科
農業資源與環境、農業資源利用學、生物學、動物學、微生物學
參考資料: [12-14]  [53]  [68]  [71]  [85]  [88]  [91-92] 

安徽科技學院師資力量

截至2023年6月,學校現有教職工1380人,其中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級職稱教師450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400餘人。國家級、省級優秀教師1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2人,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及後備人選5人,享受國務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8人。柔性引進省級領軍人才團隊2個。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省級教學團隊19個,省級“115”創新團隊4個,省級教學名師29人,省級教壇新秀48人。校外特聘教授60人,特聘創業型企業家擔任大學生創業導師70人。 [2] 
安徽科技學院優秀教師
類別
名單
全國優秀教師
劉正、劉寧、張子學、張訓海
省級優秀教師
胡月英楊安中、韋乃學、王玉蓮、朱禮龍
省級教學名師
胡月英、陳傳萬、章毛連、詹秋文、李升和、朱禮龍、時俠清、秦紀強
省級教壇新秀
鄭謙、張建華、靳二輝、畢亞玲、謝越、李學蘭、張華、姚智華、餘濤、錢立生、徐正旭、樊曉宇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
範紅結、黃先忠
科研團隊
安徽省“115”飼草育種研發團隊、機收粒玉米種質擴增及應用創新團隊、生物有機肥產業創新團隊、畜禽疫病防控與健康養殖創新團隊、綠色飼料添加劑與功能性畜禽產品研發團隊
參考資料: [16-24]  [59]  [72-73]  [90] 
省級教學團隊
教學團隊名稱
負責人
獲批時間
作物遺傳育種教學團隊
劉正
2008年
土壤肥料學教學團隊
汪建飛
2010年
工商管理應用型本科專業教學團隊
劉朝臣
2010年 [25] 
動物生產學教學團隊
王立克
2013年 [23] 
基礎獸醫學教學團隊
李升和
2014年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教學團隊
王有煒
2014年 [22] 
預防獸醫學教學團隊
顧有方
2015年
應用化學教學團隊
宋常春
2015年 [24] 

安徽科技學院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安徽科技學院
安徽科技學院(17張)
截至2023年6月,學校有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個、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特色專業2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4個、複合應用型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專業3個。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項。獲批國家級一流課程2門,承擔國家新工科、新農科、新文科研究與實踐項目5項。擁有省級重點學科6個、省級高峯培育學科3個、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6個、一流(品牌)專業3個、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6個、特色專業11個;有5個基礎實驗教學中心、27個專業實驗教學中心(室)和7個學科平台。 [2] 
安徽科技學院質量工程
類別
名稱
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
安徽科技學院-馬鞍山雨潤食品有限公司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
種子科學與工程
國家級特色專業
生物醫學、動物醫學
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食品科學與工程、車輛工程、環境工程
國家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專業
動物醫學、農學、農業資源與環境
省級卓越人才教育培養計劃
食品質量與安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卓越管理師、卓越法律人才、機械電子工程、卓越工程師、卓越農林人才
省級示範實驗實訓中心
工程訓練中心、大學英語網絡自主學習中心、食品工程實驗實訓中心、機電工程省級開放實訓中心、獸醫臨牀診療實習實訓中心、玻璃材料與工藝示範實習實訓中心
省級特色專業
生物科學、動物醫學、動物科學、種子科學與工程、農業資源與環境、機械電子工程、應用化學、環境工程、應用化學、植物保護
省級教學改革師範專業
農藝教育、食品科學與工程
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
物流管理、烹飪與營養教育、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機械電子工程、市場營銷、中藥學、城鄉規劃、生物工程、編輯出版學、動物科學、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
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面向基層農科創業型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農學類應用型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
省級校企合作實踐教育基地
動物生產類學科農科教合作人才培養基地、安徽科技學院-安瑞科壓縮機有限公司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大達物流綜合實訓教育基地、動物醫學專業實踐教育基地、硅材料創新實踐教育基地
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英漢翻譯模擬仿真實訓中心、汽車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省級教師教學能力發展中心
應用型教師教學能力發展中心、外國語學院教師教學能力發展分中心、人文學院教師教學能力發展分中心、財經類應用型教師教學能力發展分中心
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
市場營銷學、藥用植物學、生物化學、植物營養學、解剖與組織胚胎學、管理學、作物遺傳育種、動物生產學、動物生理學、食品工藝學、種子生產技術、獸醫藥理學、土壤學、大學物理、動物寄生蟲病學、植物保護技術、中藥藥理學、大學物理、動物寄生蟲學與寄生蟲病學、中藥藥理學、植物保護技術、動物環境衞生學、社交禮儀、會計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食品毒理學、微型計算機原理
省級大學生創客實驗室建設計劃
理工科專業多維度大學生創客實驗室、農科專業大學生創客實驗室
參考資料: [5]  [22-24]  [26-37] 
  • 教學成果
2008年,獲得省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項、三等獎5項。2010年,獲得省級教學成果獎二、三等獎各3項。 [38]  2012年獲得省級教學成果獎特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4項。 [33]  2013年,獲得省級教學成果獎三等獎6項。 [23] 
2004年在滁洲市首屆“通力杯”青年創業大賽中,獲一個銀獎,兩個優秀獎;2005年安徽省第二屆“紅皖杯”生態安徽青年公益廣告大賽最佳廣告語獎;安徽省“理性上網,愛我學習”演講比賽三等獎;安徽省“知榮辱、樹新風”演講比賽三等獎;2006年安徽省大學生歌手大賽銀獎,中國大學生“CCTV杯”英語演講比賽安徽賽區第三名。2007年學校學生獲安徽省望之星演講比賽三等獎,2008年安徽省首屆“鐵軍杯”新四軍的故事演講比賽獲一等獎,第四屆“用友杯”全國大學生創業設計暨沙盤模擬經營大賽安徽賽區決賽二等獎;安徽省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設計大賽活動中獲大學生職業規劃之星(金獎);2009年,安徽省“自立自強 立志成才 報效祖國”演講比賽獲三等獎。2010年,在安徽省第二屆高校影視藝術大賽中獲2個三等獎,第六屆“用友杯”全國大學生創業設計暨沙盤模擬經營大賽安徽賽區決賽三等獎。 [39] 
2004年,在安徽省第一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中獲普通組表演類節目二等獎,在全國第一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中獲普通組表演類節目三等獎。2005年,舞蹈《鼓鄉情懷》在蚌埠市首屆“小靈通”杯大學生文化藝術節舞蹈比賽中獲三等獎。2007年,校大學生藝術團花鼓隊亮相長江流域民間文化藝術節,作品《鼓鄉情懷》獲特別創作獎。2008年,校大學生藝術團花鼓隊參加魅力校園第八屆全國校園春節聯歡晚會並獲銀獎;曲藝作品《鳳陽真是個好地方》獲滁州市文學藝術獎(藝術類)二等獎,舞蹈作品《鳳陽花鼓》獲滁州市文學藝術獎(藝術類)三等獎。2009年,大合唱《在燦爛的陽光下》在省教育廳舉辦的“祖國萬歲”合唱比賽中獲三等獎。 [39] 

安徽科技學院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6月,學校大力實施“國(境)外合作辦學工程”,精心組織優秀大學生留學遊學計劃。先後與美國、韓國、英國、俄羅斯和台灣地區等26所高校建立交流與合作關係。擁有3箇中外合作辦學項目。2018年,獲得招收國際學生資格,開展農業專業碩士學位留學生教育。 [15] 

安徽科技學院學術研究

安徽科技學院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6月,學校擁有國家級科技創新平台3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省部級科技創新平台24個、省級示範實驗實訓中心13個,省級學生勞動教育實踐基地1個,省級雙創實踐教學中心1個。 [2] 
2022年11月27日,國際硒研究學會副主席尹雪斌全職加盟安徽科技學院。 [61] 
安徽科技學院科研平台
類別
名稱
部級科研平台
農業部生物有機肥創制重點實驗室、農業農村部豬肉質量安全控制重點實驗室(共建) [89] 
省級科研平台
安徽省玉米育種工程技術研究院、安徽省農業生產力促進中心、安徽省現代農業職業教育集團、安徽省玉米工程中心、安徽省甜葉菊品種選育與栽培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家禽疫病防控監測安徽省重點實驗室、動物營養調控與健康安徽省重點實驗室、電氣傳動與控制省重點實驗室、紡織面料省重點實驗室、安徽省生物有機肥創制協同創新中心、功能農業與功能食品安徽省重點實驗室、農田土壤污染防治安徽省重點實驗室、動物疫病防控監測安徽省重點實驗室、安徽省鳳陽縣國家級農作物品種區域試驗站、安徽省精準施肥技術公共服務平台、生物炭與農田污染防治安徽省重點實驗室、安徽省鳳陽縣農作物品種區域試驗站、安徽省飼草種質資源庫、安徽省飼草育種與利用重點實驗室、安徽省玉米種質資源圃、安徽省有機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玉米育種安徽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生物炭與農田土壤污染防治安徽省重點實驗室、安徽省糯米制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安徽省甜葉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安徽省有機類肥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數字鄉村建設與治理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實驗室 [108] 
省級“115”創新團隊
綠色飼料添加劑與功能性畜禽產品研發團隊(負責人:劉正)
參考資料: [13]  [40-44]  [76]  [79]  [86-87]  注:名單不全

安徽科技學院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6月,近五年來,先後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社科基金等各級各類科研項目1870餘項,其中省(部)級以上500餘項。出版學術著作近90部,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1300餘篇,獲市廳級以上科研獎勵80餘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授權專利1600餘件,其中發明專利300餘項。 [2] 
科研獲獎
項目名稱
獲獎類別
獲獎年份
水稻高產與氮肥高效利用協同調控的分子基礎
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2020 [97] 

安徽科技學院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截至2022年3月底,安徽科技學院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資料142.3萬冊,電子圖書130餘萬冊,自建碩士學位論文392篇、學士學位論文54854篇。
圖書館先後訂購了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中國優秀博碩論文數據庫、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萬方數據、中國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EBSCO、Springer等中外文期刊數據庫,以及超星讀秀、銀符模擬考試題庫、海研全球科研項目數據庫、森途學院創業與就業數字圖書館、萬方標準等和移動圖書館等,並自建了安徽科技學院本科畢業生學位論文數據庫等特色數據庫,電子資源總量達到59個。 [45] 
  • 學術期刊
學報 學報
安徽科技學院學報》是安徽省教育廳主管、安徽科技學院主辦的以反映農業科學、工程技術、基礎科學等學科新理論、新技術、新工藝及高等教育領域的新成果、新信息為主要內容的學術性刊物。
學報創刊於1984年,當時為季刊,刊名為《皖北農學院學報》;1995年7月被國家科委正式批准公開發行,刊名為《安徽農業技術師範學院學報》,刊號為:CN34-1155/S;2002年1月更名為《安徽技術師範學院學報》,刊號為:CN34-1246/T;2003年12月改為雙月刊;2006年9月更名為《安徽科技學院學報》,刊號為:CN34-1300/N。
學報2004年獲“第四屆全國優秀農業期刊學術類三等獎”,2009年獲“安徽省高等學校優秀學報二等獎”;2015年,獲第二屆“中國高校農業期刊先進集體”,2017年動物科學欄目獲得安徽省期刊協會頒發的“特色欄目”稱號,2020年獲得中國高校科技期刊研究會授予的“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稱號,2021年榮獲中國農業期刊網編輯委員會頒發的“中國農業期刊優秀期刊”稱號。 [46] 

安徽科技學院文化傳統

安徽科技學院形象標識

  • 校徽
校徽 校徽
校徽主題由學校英文名中“ANHUI”中的“A”演變成展翅高飛的鳳凰,既説明學校位於安徽歷史文化名城鳳陽,又象徵學校廣大師生勇於探索科學奧妙、努力攀登知識巔峯。
中心圓點宛如科技球,突出學校的辦學內涵;形似冉冉旭日,昭示學校朝氣蓬勃、前程輝煌。中間兩道藍色浪潮,寓意學校開拓奮進,追求卓越。
圖案中的1950,標明瞭學校創辦的時間。 [47] 

安徽科技學院精神文化

  • 校訓
明德 致知 篤行 創新
明德——國以德興,人以德立;厚德載物,修齊治平;志存高遠,砥礪德行。
致知——格物致知,探本究源;博學審問,慎思明辨;求真務實,勤耕不輟。
篤行——崇實尚行,學以致用;躬身實踐,守篤精進;學思踐悟,知行合一。
創新——社會發展,源於創新;勿守殘缺,存疑善問;追求卓越,永無止境。 [48] 
  • 教風
敬業奉獻、修德育人、治學嚴謹、精益求精 [2] 
  • 學風
勤於學習、善於思考、刻苦鑽研、團結協作 [2] 
  • 大學精神
艱苦奮鬥、開拓創新、求真務實、無私奉獻 [2] 
  • 校歌
《安科之歌》 [102] 

安徽科技學院獲得榮譽

安徽科技學院所獲榮譽
時間
獎項名稱
2019年12月
安徽現代農業職業教育集團理事長單位 [83] 
2020年6月
被授予“第十二屆安徽省文明單位”稱號。
2020年10月
國家生物炭科技創新聯盟理事單位 [82] 
2020年12月
合肥市高校創業就業聯合會理事單位 [84] 
2021年12月
安徽科技學院(鳳陽花鼓)入選2022—2024年度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
2022年2月
入選2021年安徽省發明專利百強排行榜
2022年5月
入選教育部“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建設試點單位
2023年7月
獲評安徽省高校首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雙十佳”先進集體 [49]  [54-55]  [60]  [80] 
2023年7月
“‘大思政課’共同體賦能的新農科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探索與實踐”獲高等教育(研究生)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98] 
2023年11月
“2023年度高校高質量就業最佳創新與實踐高校”榮譽稱號 [93] 

安徽科技學院學校領導

安徽科技學院現任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書記
黨委委員、副院長
資料來源: [50] 

安徽科技學院歷任領導

姓名
職務
時間
校長
1952.8—1957.7
校長
1957.8—1960.9
胡文
黨委書記
1961.10—1965.4
慈維紀
黨委負責人
1965.4—1977.10
劉國風
黨委書記
1977.10—1980.8
高松幹
黨委書記
1980.8—1981.9
李微
臨時黨委書記
1981.9—1983.10
高松幹
黨委委員、副院長(主持行政工作)
1983.10—1991.3
鍾心生
黨委副書記(主持黨委工作)
1983.10—1991.3
黨委副書記、副院長(主持全面工作)
1991.3—1992.9
丁錦祝
黨委書記
1992.9—1993.7
黨委書記
1993.7—1999.2
黨委副書記、院長
1998.9—2000.5
黨委書記
2000.10—2014.7
黨委副書記、院長
2003.3—2008.9
黨委副書記、院長
2009.7—2013.7
黨委副書記、院長
2013.7—2016.6
黨委書記
2014.7—2023.4
黨委副書記、院長
2017.4—2023.4
資料來源: [103] 

安徽科技學院傑出校友

姓名
屆數
1981屆
1982屆
1982屆
1982屆
1982屆
1984屆
1986屆
徐成銀
1986屆
1987屆
王家啓
1988屆
1988屆
1988屆
1989屆
1990屆
1990屆
李家奎
1990屆
1991屆
1992屆
1993屆
1995屆
柏家富
1998屆
1998屆
1998屆
1999屆
1999屆
2000屆
2000屆
夏金林
2000屆
2000屆
2002屆
崔浩傑
2002屆
陶軍
2003屆
周正奎
2004屆
2004屆
2006屆
徐劍鋒
2011屆
資料來源: [105]  [109]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