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武侯祠

(中國4A級旅遊景區)

鎖定
南陽武侯祠坐落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南陽市城西卧龍崗上,初建於魏晉,盛於唐宋,有1800多年曆史,是劉備“三顧茅廬“發生地,諸葛亮躬耕南陽所在地,歷代皇室及百姓祭祀諸葛亮的地方。
南陽卧龍崗武侯祠1963年被列為首批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榮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2008年被列為首批國家二級博物館
中文名
南陽武侯祠
外文名
Temple of Marquis
地理位置
河南省南陽市卧龍區卧龍路766號 [2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開放時間
全年 08:00-18:00 [21] 
景點級別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門票價格
60/人(學生半價)
佔地面積
150000 m²
著名景點
南陽卧龍崗景區
著名景點
南陽武侯祠
所屬地區
河南省南陽市
歷史人物
諸葛亮
建設時期
初建於魏晉,盛於唐宋
文物級別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景區榮譽
河南省十佳旅遊景區
相關景區
南陽府衙南陽醫聖祠
機 場
南陽姜營機場
官方電話
0377-63512907 [23] 

武侯祠人文歷史

南陽武侯祠園林景觀
南陽武侯祠園林景觀(4張)
南陽卧龍崗武侯祠的始建年代可上溯至魏晉時期,據《明嘉靖南陽府志校注》和清康熙《龍崗志》記載,諸葛亮殞沒五丈原後,其故將黃權曾率族人在南陽卧龍崗建庵祭祀,紀念武侯,時稱“諸葛庵”;晉永興年間,鎮南將軍劉弘“鎮宛”討伐張昌時“觀亮故宅”並“立碣表閭”;唐代,南陽卧龍崗曾多次在文學作品中出現,李白南都行》中雲:“誰識卧龍客,長吟愁鬢斑”,劉禹錫《陋室銘》中讚美:“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雲:‘何陋之有’”,白居易有“魚到南陽方得水,龍飛天漢便為霖”的詩句,許渾南陽道中》雲:“荒草連天風動地,不知誰學武侯耕”等,這些表明,卧龍崗在唐代已成為一處著名的文物勝蹟和人們憑弔先賢和陶冶情操的地方,不少文人墨客都曾來此遊覽祭祀。 [1] 

武侯祠宋金時期

宋金時期,南陽武侯祠屢遭兵燹
武侯祠
武侯祠(9張)
紹興八年(1138年),岳飛“過南陽謁武侯祠”時,曾揮淚書寫諸葛亮前後《出師表》,以“稍舒胸中抑鬱爾”;大德二年(1298年),南陽監郡馬哈馬主持修葺南陽卧龍崗武侯祠,割附近田地二百畝作為歲時香火之具。元至大二年(1309年),河南平章政事何瑋到南陽指示地方官加擴卧龍崗武侯祠。
延祐二年(1315年),元仁宗交中書平章政事與翰林集議,給南陽卧龍崗古建名勝命名為“武侯祠”;明嘉靖七年(1528年),明世宗“欽賜”南陽卧龍崗武侯祠廟額,頒祭文,明定春秋二祭日期和祭品,並敕令地方官按期致祭,後又於嘉靖十八年(1539年)三月八日,特譴駙馬都尉鄔景和來宛致祭。

武侯祠祠堂地位

自此,南陽卧龍崗武侯祠地位隨之倍增,祠貌規模亦更加壯觀,並招致更多的封疆大吏、文人學士紛紛登堂膜拜,題詠賦贊,極大的豐富了南陽卧龍崗武侯祠的文化內涵。
武侯祠
武侯祠(19張)
清代,南陽卧龍崗武侯祠屢有修葺,規模恢宏,現今卧龍崗武侯祠基本上保持了元明的佈局風格,其木構建築多為明清重建或增建。
康熙五十年(1711年),知府羅景主持大修武侯祠,增建廟堂,新闢廊廡和台榭,積土為山,疊石成峯,並按照歷代題詠和諸葛亮“躬耕”時的生活起居,依前人“龍崗全圖”石刻復建了卧龍崗十景,並命人在祠間空隙地方密栽修竹,種植花卉,把卧龍崗武侯祠點綴得花團錦簇,幽雅媚人。
此次修葺,對後世影響很大,並奠定了今日卧龍崗武侯祠的規模,乾隆時期出現了“漫道錦官祠宇好,龍崗今日更馨香”的景象。

武侯祠維修保護

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十分關注和重視南陽卧龍崗武侯祠的維修和保持,史學泰斗郭沫若先生1959年給南陽題額“武侯祠”,又於1973年書匾“諸葛草廬”。
南陽市委市政府,高瞻遠矚,站在提高南陽知名度和發展南陽經濟的高度,提出了“修葺再現卧龍崗諸葛亮躬耕地歷史原貌,改善武侯祠旅遊環境,提高品位,豐富內涵,以物取勝,以景誘人”的指導思想,並不斷深地,調查研究,具體指導規劃,使南陽卧龍崗武侯祠發生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和效果頗為明顯的巨大變化。
南陽武侯祠和位於其內的南陽市博物館結合自身陳列優勢及旅遊資源,先後籌辦了反映當年諸葛亮躬耕隱居南陽及徐庶薦賢、劉備三顧歷史畫面的《諸葛亮南陽》蠟像展、再現當年岳飛抗金途中路過南陽,夜宿武侯祠,祭拜武侯的《岳飛夜書出師表》蠟像展、再現諸葛亮當年躬耕於南陽時與好友交談的《諸葛亮會友蠟像展》、集南陽漢代舞樂精髓及漢代科技於一體,再現南陽漢代輝煌燦爛歷史文化的大型綜合展覽《漢代文化苑》、通過館藏十八羅漢、宗教造像、建築構件等文物珍品,向觀眾展示我國古代高超的宗教、建築雕塑藝術的《古代雕塑藝術精品展》,以及每年時逢諸葛亮祭日舉辦的大型祭拜儀式和相關活動等,受到了遊客的普遍讚譽和良好的社會效應。 [2] 

武侯祠環境佈局

南陽武侯祠坐落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南陽市區城西的卧龍崗上,坐西向東偏南,現存殿堂房舍267間,主要建築由東而西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分前後兩重,建築佈局嚴謹,疏密相宜,殿堂雄嚴,亭台壯觀。
祠前是宏偉雅緻的“千古人龍”石牌坊,高9米,面闊13.5米,三門四柱樓式,通體佈滿雕飾,對稱的錦紋、圖案,錯落有致,疏朗多姿。
南陽卧龍崗武侯祠“千古人龍”牌坊
南陽卧龍崗武侯祠“千古人龍”牌坊(5張)
高聳門外,望柱沖天,在蒼松翠柏映襯下,使武侯祠顯得更加巍峨壯觀。從山門至大拜殿,左右兩廊為前部,是人們祭祀諸葛亮的場所。
後面的茅廬、古柏亭、野雲庵、躬耕亭、伴月台、小虹橋、梁父巖、抱膝石、老龍洞、躬耕田,是根據諸葛亮“躬耕”時的生活起居而興建的紀念性建築(即卧龍十景)。最後是寧遠樓,亦名清風樓。
山門之外有“諸葛井”和“澹寧讀書枱”。祠左側院有關張殿、三顧堂、謝圃亭;右側院為道房院,原是道人居住的地方。台下有諸葛書院。祠西南隅有龍角塔。

武侯祠花草相映

大拜殿是武侯祠前部的主體建築,殿宇高大宏偉,為歇山式建築,殿前懸掛匾聯十餘幅,兩壁嵌有石刻,中塑武侯諸葛亮坐像,兩側為其子諸葛瞻、其孫諸葛尚立像,形象逼真。
寧遠樓是武侯祠後部的主體建築,也是祠內最高建築物,為重檐廡殿式建築,流角飛檐,氣勢軒昂;樓正中塑有武侯諸葛亮抱膝長吟像;登樓遠眺,宛城美景盡收眼底,歷歷在目。南陽武侯祠佔地15.3萬平方米,叢竹颯颯,松柏森森,潭水清碧,花草相映,景色宜人。總體格局婉轉盤桓,結構幽雅精緻,氛圍古色古香,意境如詩如畫,既不失名士祠的嚴謹肅穆氣氛,也保留了故居園林的活潑清新景象。祠園地勢開闊,林區面積近百畝,僅百年以上的古樹名木200餘株。 [3] 

武侯祠人文景觀

優美的自然風光與誘人的人文景觀交相輝映,令人流連忘返。
融合了園林建築、祠廟建築和當地民居的風格,展現了高水平的建築藝術,其平面形成豐富,空間組合多變,羣體佈局和諧。祠內碑石林立,蔚然成景,也是一大特色。南陽武侯祠保存着漢以來歷代碑刻近三百餘通,在全國諸多武侯祠中當居首位,被譽為“卧龍碑林”。其內容紛繁豐富,記人記事歌詠題記,其書法真草隸篆無所不具。其中漢《張景造土牛碑》、漢《李孟初碑》、漢《趙到碑》為世所罕見的珍品,在書法藝術和雕刻技巧上都有較高水平。“大文出師表,勝地卧龍崗”(武侯祠大門于右任題聯)。武侯祠的“出師表”草書碑刻,筆法龍飛蛇騰,蒼勁峭拔,堪稱龍崗一景。據碑跋稱,紹興八年(1138年),岳飛遇雨夜宿武侯祠,感慨萬千,揮淚手書“出師表”,以抒胸臆。 [4] 

武侯祠建築特點

南陽卧龍崗武侯祠融合了園林建築、祠廟建築和當地民居的風格,展現了高水平的建築藝術,其平面形式豐富,空間組合多變,羣體佈局和諧,環境配置優美。其建築佈局分佈在階階抬高的中軸線上,頗富韻律感和節奏感,石坊、仙人橋、山門、大拜殿、茅廬、寧遠樓依次坐落在中軸線上,與兩側的碑廊、古柏亭、野雲庵、老龍洞、伴月台、躬耕亭等形成兩進四合院落,與此平行的還有北路三顧祠院,南路卧龍書院。祠園地勢開闊,從竹颯颯,松柏森森,潭水清碧,景色宜人,其總體佈局既不失名士祠宇的嚴謹肅穆氣氛,也保留了故居園林的活潑清新景象,優美的自然風光與誘人的人文景觀交相輝映,令人留連往返。 [5] 
武侯祠內碑石林立,蔚然成景,其內容紛繁豐富,記人記事歌詠題記均備,是記載南陽武侯祠歷史沿革的重要資料。其中漢《張景造土牛碑》、《李夢初碑》、《趙到碑》等三通漢碑為世所罕見的珍品,其它的如岳飛書《出師表》碑等,或以書法取勝,或以文辭見長。武侯祠殿堂上的匾額楹聯,高懸低掛,很多在書法上有相當深的造詣;筆體蒼勁,灑脱俊逸,歷來受到國內外書法愛好者的推崇。武侯祠的碑、聯、匾集文學、書法、繪畫於一體,是一珍貴的藝術寶庫。
南陽武侯祠景區 南陽武侯祠景區
地因三顧,名遂千秋。南陽卧龍崗武侯祠自從有了黃權建庵祭祀諸葛亮後,歷代紀念活動綿延不斷,並由諸葛庵逐步發展成武侯祠,成為知名全國的憑弔諸葛亮場所,以及聞名遐邇的人文景觀和旅遊勝地。每天遊人如織,絡繹不絕。
1940年,現代著名書法家于右任先生曾為南陽武侯祠撰寫楹聯一副:“大文出師表,勝地卧龍崗”。南陽武侯祠現已成為南陽文化旅遊的“龍頭”和對外宣傳推介的一張“名片”。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國務院總理温家寶,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等黨和國家重要領導都先後考察了武侯祠,對武侯祠的建設和發展給予了充分肯定。 [6] 

武侯祠古建遺蹟

武侯祠草廬

南陽武侯祠諸葛廬——郭沫若題
南陽武侯祠諸葛廬——郭沫若題(2張)
南陽,是諸葛亮的第二故鄉,更是孕育他成才的搖籃,而草廬則是劉備與諸葛亮君臣三顧之地,如魚得水的場所,唐代詩人白居易就這樣寫道:“魚到南陽方得水,龍飛天汗便為霖!”
公元234年,諸葛亮因積勞成疾,病逝五丈原。“黎民追思”,蜀國故將黃權遂率族人在諸葛亮曾經生活了十年的卧龍崗上舉行了隆重的祭祀活動。從此,南陽卧龍崗就有了最早的紀念性建築“諸葛庵”。唐代的諸葛草廬已是聞名天下,詩仙李白,面對草廬,曾由衷的讚歎:“當其南陽時,壟畝躬自耕,魚水三顧合,風雲四海生。”劉禹錫的《陋室銘》又從更加的境界寫道:“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何陋之有?”可見當時的草廬已成為一處著名的人文景觀,不少文人墨客都曾來此遊覽祭祀。元、明、清三代,三顧茅廬的故事又通過文學、戲曲等各種形式廣為流傳,吸引了無數的朝野名流、文人墨客。 [7] 

武侯祠古柏亭

古柏亭早在清代中期就已成為“龍崗十景”,這是一座寄託着後人崇敬和思念的亭台,這是一座被文人墨客反覆詠歎的亭台。
古柏亭位於諸葛亮廬的東側,坐東朝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正面左右兩側出廊,古砌圍牆,飛檐翹角。亭的周圍古柏林立,清代詩人楊鑄有詩讚嘆:“老柏參天幾百尋,至今亭畔葉森森”。
古柏亭為什麼要以古柏命名呢?根據史料記載,古柏亭處原有柏樹一棵,高接雲天,龍態虯枝。是諸葛亮當年在卧龍崗居住時親手種植。後來,人們就在這個地方建亭紀念他。柏樹四季長青,歲寒而不凋。由物換星移,世事滄桑,它卻依然蒼翠,閲盡人間春色,歷來為不少文人墨客所謳歌,詩仙李白有詩讚嘆:“松柏本孤直,難為桃李顏”。詩聖杜甫也在《古柏行》中表達了讚美之情:“孔明廟前有老柏,柯如青銅根如石,雙皮溜雨四十圍,黛色參天二千尺”。
當我們站在古柏亭的前廊內,放眼望去,出師表廊坊,大拜殿,野雲庵,諸葛草廬,小虹橋等卧龍崗著名景觀就像一幅魅力無限的畫卷展現在我們眼前。古柏亭和中國的四大名亭——北京的陶然亭、安徽的醉翁亭、長沙的愛晚亭、杭州的湖心亭一樣,與歷代名人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
門額“古柏亭”三個字是清代咸豐四年南陽知府鈕雷題寫的,字體用筆古拙蒼勁,入木三分。古柏亭匾額下方懸掛着兩幅楹聯,我們看到的這幅“老松閲世卧雲壑,喬木於今似畫圖”,是末代皇帝溥儀的老師、內閣大學士陸潤癢的墨寶,另一幅:“古木千章棲老鶴,使君三顧起卧龍”的名聯,是民國六年吳佩孚將軍的書法,這兩幅對聯都是借古柏表達了人們對諸葛亮的傾慕和頌揚。
我們看到古柏亭是重修的,説起這件事,在南陽武侯祠還有一段總書記愛“國寶”的佳話。
古柏亭 古柏亭
2007年4月30日下午,春光明媚,風和日麗,胡錦濤總書記興致勃勃的來到南陽武侯祠。古老的祠院祥光普照,妙境生輝,總書記在武侯祠內不時駐足觀看,當他邁着穩健的步伐途徑“古柏亭”時,細心地發現“古柏亭”的後牆有幾道貫通的裂縫,他快步走到牆體前,仔細觀察殘損情況後,關切地説:“這是建築基礎下陷造成的”。當即指示要抓緊維修,總書記在武侯祠內停留了四十分鐘,對武侯祠的歷史文化內涵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讚歎道:“南陽是個好地方,山清水秀,文化底藴豐厚……”,我們看到在古柏亭前方樹立的《重修古柏亭碑記》就詳細記載了總書記關愛國寶,重視文化遺產的重要指示。
當我們參觀古柏亭時,總是會有許多感慨,為什麼?因為千秋歷代,歲月流轉,有一份緬情的深情不變,穿越了時空數千年,早已化為人們心中屹立的豐碑。地老天荒,寒來暑往,有一座古柏亭傲然挺立。如今仍在遊人如織的武侯祠煥發偉岸壯美!這一切都為什麼?只為有一位古人曾經像大樹一樣活過,有一位偉人他曾經來過,為腳下的這片土地留下了一道美麗的風景。 [8] 

武侯祠寧遠樓

寧遠樓又名清風樓,位於武侯祠祠院最後部,傳為諸葛亮躬耕南陽時藏書、彈琴、憑欄遠眺的地方,後人築樓以示紀念。是武侯祠內主體建築之一,也是祠內最高建築。現為迴廊式重檐歇山建築,面闊五間,進深四間,屋面正脊飾麒麟。樓上塑諸葛亮抱膝長吟像,神態瀟灑,安然自若。寧遠樓兩側置有配樓,可登高遠眺。整座建築巍峨莊嚴,氣勢恢宏。據史料記載,弘治年間,擴充武侯祠,在祠之最後增建寧遠樓,據推斷,應為弘治十一年(1498年)所建。
“萬古雲霄”是大清嘉慶十四年(1809)九月南陽郡守(知府)孔傳金所書,字體行楷,用筆蒼勁,結構嚴謹。語出唐代杜甫詠懷古蹟五首》之五:“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萬古,指久遠的歷史時期。雲霄,喻之高顯的地位。其含義是諸葛亮在歷史上始終有很高的評價和崇高的地位。
寧遠,取“寧靜以致遠”之意。語出諸葛亮《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寧遠,意為清淨寡慾,高瞻遠矚
誡子書》是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諸葛亮54歲臨終前寫給8歲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成為後世歷代學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它可以看作是諸葛亮對其一生的總結。
寧遠樓 寧遠樓
品德高尚、德才兼備的人,是依靠內心安靜精力集中來修養身心的,是依靠儉樸的作風來培養品德的。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寧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理想。學習必須專心致志,增長才幹必須刻苦學習。不努力學習就不能增長才智,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就。過度享樂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奮發向上,輕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着光陰流逝,意志隨着歲月消磨,最後就像枯枝敗葉那樣(成了無所作為的人)對社會沒有任何用處,(到那時)守在破房子裏,悲傷嘆息,又怎麼來得及呢?
誡子書濃縮了作者畢生的生活經歷、人生體驗和學術思想等方面內容,不僅他的子孫從中獲益頗多,就是今人讀來也大有可借鑑之處。
《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裴松之注引三國魏魚豢《魏略》“每晨夕從容,常抱膝長嘯”,後以“抱膝長吟”或“抱膝吟”來引喻高人志士的吟詠抒懷。 [9]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此聯寫於光緒二十八年(1902),上聯説軍事,下聯説政治。軍事以攻心為上,施政以審勢為上,即善於審查客觀形勢。諸葛亮的聯吳抗魏政策,對當時蜀漢的形勢來説,是最正確的和最有遠見的。他治蜀之嚴,是嚴格地遵守“法治”,因而能使“天下未亂蜀先亂”的四川安定下來。這幅對聯既是對諸葛亮的評價,也是對統治藝術的總結。

武侯祠龍角塔

龍角塔 龍角塔
龍角塔建於清咸豐四年(1854年)秋,為南陽知府顧嘉蘅、南陽縣知縣鈕氵雷所倡建。塔系六角形密檐式磚塔,塔基直徑3.4米,邊長2米;塔通高11.1米,基座由兩級石條砌成,下為地宮,高0.4米;塔身七層用青磚白灰勾縫砌成,第一、二層用石條鋪底,每層銜接處下放上收,疊澀密檐,層高1.5至0.7米不等;塔剎用青石雕制,高1.6米。塔的第二層每面正中凹嵌青石、漢白玉題字,除一、七層外,其餘各層每面正中凹嵌浮雕畫像磚。塔的第一層直徑2.4米,邊長1.4米,高1.65米,東北方向的一面砌以圓形拱券門,上邊以卧磚砌飾兩條稜框,中砌磚雕水波紋飾,下邊砌以磚的橫面雕刻的回形圖案,用來裝飾拱券門券的邊框,門口用卧磚封砌,只是象徵性的塔門。第一層塔的六個面鑲嵌的畫像磚已大部漫患。塔的第二層邊長1.2米,高1.7米。在東北面塔門的上方鑲嵌一青石塔名題額,高0.7米,寬0.4米,中鐫刻“龍角塔”三字,上款題“咸豐四年秋月吉日”,落款“知南陽府顧嘉蘅、知南陽縣鈕氵雷建造,堪輿臨晉楊豫懷選吉勘定。”題額為楷書,陰刻,豎行。鄰塔名題額,自左而右,每一塔面鑲嵌一0.7米見方的漢白玉,每方一個大字,分別為“奎、婁、聯、鬥、牛”,環繞塔身一週,字體為行楷,陰刻,深1釐米,剔底並飾鑽花。於第一石“奎”字的右上方款書“咸豐四年”,第五石“牛”字的左下方署款“鈕氵雷書”。顧嘉蘅書體遒婉俊逸,鈕氵雷書法蒼勁灑脱;兩者結合起來給人以法度謹嚴、氣勢磅礴的視覺效果,點明瞭它所要表現的主題。題額飾以磚雕邊框與紋飾,自內向外依此為弧形滾稜、水波紋、斜面及平面條磚壓邊。塔的第三層邊長1.5米,高1.6米,六個面每面均鑲嵌着兩塊浮雕畫像磚上下並連的圖像。圖像分別是:前幾幅為麒麟,接着是白虎、麒麟;畫像的背景為祥雲、樹木、山石,麒麟造型生動華麗,形態各異,有的昂首向上,有的回首張望;白虎則威風凜凜,似“餓虎撲食”狀。塔的第四層邊長0.95米,高1.2米,與第三層塔相應,每面的畫像依次為:蒼龍二幅、鳳凰、羽人、麒麟、蒼龍。蒼龍的背景飾以祥雲;羽人的背景為松石,一羽人由下向上登攀,另一羽人依樹站立;鳳凰俯視翹屏,背景則繪以富貴牡丹。第五層邊長0.9 米,高1.15米,每面均鑲嵌一塊半畫像磚上下連接成圖畫,與四層對應畫像為“魁星(奎星),東王公、西王母,羽人,東王公,蟾蜍。魁(奎)星披頭散髮,左手捧一斗,右手執一筆,背景為松石瑞雲;東王公西王母揖手相對而坐,背景為梧桐山石;西王母居左、羽人居右跪拜,三青鳥居上,背景飾以松石;東王公手持一物站立,背景為黑熊、松石;蟾蜍葡匐居中,背景飾以祥雲。塔的第六層邊長0.85米,高0.75米,與第五層相應每面各鑲一塊畫像磚,依次為:象寶瓶、鹿,幼鳳,蟾蜍,鹿,麒麟。象背有鞍飾,馱一寶瓶,下刻回形圖案,上飾祥雲;鹿俯首弓腰作覓食狀,背景飾以祥雲;幼鳳尾羽上翹抻頸鳴叫,背景為樹枝祥雲;蟾蜍造形同上;鹿抬蹄回首張望,背景祥雲繚繞;麒麟回首仰視,背景為松石祥雲。所有畫像磚的邊飾和塔的題額一樣。第七層內收邊長0.7米,高0.75米,每面為素面青磚出檐封頂,上置塔剎。塔剎由寶瓶和6個龍頭組成,中豎寶瓶,高1.65米,下為船形的十字架託——半圓球珠,中間為二個圓珠球在船形十字架下相連,上為一圓球珠,這些球珠的下部均飾蓮花瓣圖案,豎柱穿球珠而過露出弧形柱頭;在船形十字架下向塔的六角輻射6個龍頭,各長0.5米,高0.35米,猶如塔裏盤卧着6條巨龍抻出頭來,嘴裏各銜一鳳鐸,徐鳳擺動叮噹作響,好似龍吟龍語。
龍角塔雖經百餘年的蒼桑,但容豔未退,除第一層畫像似人為漫患外,整個塔體和題額畫像均保存完好。她堅固玲瓏,勻稱秀美;立意新穎,神韻古樸。不僅展示了我國傳統建築的藝術魅力和風水塔建築的地方特色、士習民風,而且為清代歷史的研究、地方史志的研究、風水塔建築的研究提供了難得寶貴的實物和資料。她作為意喻卧龍崗“龍角”的形象,卻藴涵着深奧的堪輿理念,神秘的風水迷信術。龍角塔是歷史文化名城南陽市區內僅存的一座磚塔。物以稀為貴。願她天長地久,與隱聖風水長存。 [10] 

武侯祠野雲庵

野雲庵 野雲庵
是紀念諸葛亮當年會友的地方。野鶴孤雲、閒雲野鶴,看來野雲庵當年是一處非常幽靜的會客室,諸葛亮與他的好友們常相聚在一起,探討時政,評研學問。我們所看到一組彩色泥塑,生動地再現了諸葛亮與他的好友崔州平孟公威、徐元直,還有老師黃承彥在一起會晤討論的場景。據《三國志》記載,他們經常討論,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誰的成就會最大呢?諸葛亮常常指着他的朋友們説:“你們官至刺史(也就是州、府一級的官員)”。當好友問他官至何位時,諸葛亮常常“笑而不答”。事實上,諸葛亮早把自己比做春秋戰國時期的政治家管仲樂毅。所以《三國志》記載他“好為梁父,自比管樂”。由此可見,諸葛亮在卧龍崗上並非是只做一介農夫,他積蓄力量,待時而起,擇主而仕,一旦時機成熟,他必然由“卧龍”成“飛龍”。古人説“良禽擇木而棲,賢士擇主而仕”。在野雲庵磚雕門樓上懸掛的楹聯“雲歸大漠隨舒捲;門對寒流自古今”。大意是:諸葛亮受劉備三顧,如雲飛空,可以盡情施展自己的才能;他的功德明昭日月,千古為人傳頌。

武侯祠大拜殿

大拜殿 大拜殿
大拜殿是有大殿林和拜殿兩部分組成的。這是武侯祠的主體建築,也是歷朝歷代官吏百姓舉行盛大祭拜活動的場所。直到今天,武侯祠內每到秋祭日時,這裏仍然延續了傳統祭拜儀式,以效法諸葛亮的忠貞、廉潔,弘揚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在拜殿下,掛滿了謳歌諸葛亮功德的匾額和楹聯。在這裏挑選兩幅比較有代表性的楹聯推薦給大家。首先這幅黃底黑字的楹聯“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溯尼山鄒嶧而還,五百年必生名士;為一不義,殺一不辜,雖千駟萬鍾弗受,三代下尤見斯人。”這副楹聯是民國二十一年﹝1932﹞東周人﹝今鞏縣人﹞劉鎮華書寫。上聯大意是:當一個人的政治主張和才能被統治者任用時,就能夠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和才華;不被任用時,能夠做到退而歸隱,潛藏自己的學問,是非常難得的。具備這樣的境界和修養的人,只有尼山的孔子鄒嶧的孟子這樣的聖人。從孔孟以來,經過了五百年漫長的歷史時期。能夠達到這樣境界的,又出現諸葛亮這樣一位偉大的人。只有諸葛亮地智慧和修養才能達到像孔孟那樣“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因為,諸葛亮被劉備任用,他出山幫助劉備建立了蜀漢政權。在劉備“三顧茅廬”以前,諸葛亮一直在卧龍崗過着“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的生活,待時而起,思得名君。所以孟子曾讚歎“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下聯大意是:如果去做一件不道義的事,或殺一個無辜無罪的人,給千駟萬鍾﹝一駟為四匹馬拉的一輛車。一鍾,六十四鬥為一鍾﹞這樣豐厚的俸祿也不能去做,夏、商、週三代以後,這樣清正廉潔,品德高尚的人只有諸葛亮了。﹝《三國志》中記載諸葛亮在《自表後主》中説“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在貪賄橫行,聚斂成風的社會情況下,諸葛亮認真的向後主報告他的財產,真是官高無私,言行一致,保持清廉。﹞這副楹聯對諸葛亮地道德品格做了較高的總結。可以説。諸葛亮是歷朝歷代統治者推崇的賢臣良相的代表,開明政治的化身,卓越而全能的政治家,是老百姓心目中的智聖。
在大殿內的捲棚下,還掛有一副名聯,被稱為中原第一聯。上聯“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後主”;下聯“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陽南陽”。這副楹聯是清代同治年間,南陽知府顧嘉蘅為平息當時南陽襄陽諸葛亮躬耕地之爭而撰寫的。諸葛亮早在《出師表》中已明確表述過“臣本布衣躬耕南陽”。説明諸葛亮在南陽渡過十年農夫生活無疑。那麼,襄陽為什麼還要爭諸葛亮的躬耕地呢?持襄陽觀點學者認為,漢代時,襄陽隆中歸南陽郡管轄,諸葛亮當時説“躬耕南陽”這裏的“南陽”是指今天的隆中,而不是今天的南陽。這是根據東晉襄陽人習鑿齒著《漢晉春秋》中的記載“亮,家於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從此,一千多年來南陽、襄陽為諸葛亮到底躬耕在哪裏,劉備“三顧茅廬”到底是發生在哪裏而爭論不休。在清同治年間,爭論很激烈,一直爭論到了朝廷。當時曾任翰林院編修,又五任南陽知府的顧嘉蘅,為平息這場曠日已久的爭論,撰寫了這幅膾炙人口的楹聯。大意是:諸葛亮輔佐劉備、劉禪兩代君主,不分是先主劉備,還是後主劉禪,都是一樣忠心耿耿。既然諸葛亮名垂千古,他可以受全天下人的敬仰,南陽、襄陽同屬天下所有,又何必為他在哪裏躬耕而爭論不休呢?楹聯的確寫的高明,既不得罪襄陽人,又不得罪南陽人,表現了古人的胸懷和境界。但是由於作者顧嘉蘅是湖北籍人,在南陽任職,就要免不了給人一種腳踏兩隻船,既不得罪家鄉父老又不得罪當地百姓的折中思想。的確是一副構建和諧的楹聯,平息了一場爭端。
大殿下在“南襄”聯旁邊還有一聯“心在人民原無論大事小事;利歸天下何必爭多得少得”。這副楹聯是1958年9月,時任共青團中央第一書記的胡耀邦同志,第一次來到南陽視察武侯祠時,看到了清代知府顧嘉衡撰寫的楹聯後根據“南襄”聯的平仄和對仗即興妙改此聯,寄語廣大青年和幹部象諸葛亮那樣為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鞠躬盡瘁多做貢獻。

武侯祠漢張景碑

2007年5月原國家主席胡錦濤參觀南陽武侯祠
2007年5月原國家主席胡錦濤參觀南陽武侯祠(5張)
漢張景碑,又稱“張景造土碑”,1958年在南陽市解放路(南城門內)東側出土,運市文化館保存。次年,移卧龍崗漢碑亭。1973年經中央批准,其拓片曾在日本展出。2009年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其拓片將在中國文字博物館展出。 [11-12] 
碑為東漢延熹二年(159年)所立,四周皆殘,頂部碑穿隱約可見,通高1.25米,寬0.54米,厚0.12米。碑文為隸書,碑存12行,(第12行僅存第1字殘畫),滿行23字,計229字,可識者225字,無撰書人姓名,碑文如下:
“府告宛,男子張景記言,府南門外勸農土牛調發十四鄉正,相賦斂作治,並土、犁、、屋、功費六十萬,重勞人功,吏正患苦。願以家錢,義作土牛,上瓦屋、欄楯、什物,歲歲作治。乞不為縣吏、列長、伍長徵發小繇。審如景言,施作復除,傳後子孫。明檢匠所作,務令嚴事。畢成,言。會廿四府君教。太守丞印。延熹二年八月十七日甲申起八月十九日丙戌,宛令右丞攝告追皷賊曹掾石樑寫移, 遣景作治五駕瓦屋二間,周欄楯尺,於匠務令功堅。奉畢成,言。會月廿五日,他如府記律令。掾趙述府告宛:言男子張景,以家錢義於府南門外,守瓦屋,以省賦斂,乞不為縣吏、列長、伍長小繇掾……”

武侯祠卧龍書院

“卧龍書院”是我國封建社會教育制度的縮影,始建於元至大年間(1309年)歷時三年落成,是當時全國四大書院之一。書院興建初期由“房舍”和“學田”兩部分組成。“房舍”主要是講學和舉行祭祀的場所,共有46間。元代祭祀先賢是書院活動的主要內容,卧龍書院當時是祭祀諸葛亮的。由於諸葛亮“誡子書”中“非學無以廣才,非靜無以成學”的遺訓,因此卧龍書院的講堂取名“靜成之堂”、“明志之齋”、“廣才之齋”。縱然是天才,也還有廣博的知識和學問,心境要寧靜才能求學、得學問。 [9] 
國內外遊客參觀南陽卧龍崗武侯祠
國內外遊客參觀南陽卧龍崗武侯祠(5張)
卧龍書院一直是元、明、清南陽最高學府之一,併為我國封建社會培養了大批人才。雖然它已失去了昔日的作用,但它仍是卧龍崗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南陽曆史文化名城的一個重要標誌之一,它對研究我國古代書院制度具有重要歷史和科學價值。
在南陽武侯祠大殿北的碑廊裏,陳列有南宋抗金名將岳飛手書諸葛亮的前後《出師表》碑刻,二表由二十一通石碑組成,每通碑高110釐米,寬58釐米,計一千三百餘字。其筆體為行草,蒼勁有力,龍飛鳳舞,且刻工精,十分壯觀,每當遊人至此,都要駐足細觀、讚歎不已。

武侯祠岳飛與《出師表》

前後《出師表》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在建興五年和建興六年(即公元227年和228年)先後兩次出師北伐前上書後主劉禪的奏章,兩表文辭樸實,結構嚴謹,其內容博大精深,陳事言辭懇切,反映了劉禪不明,“益州罷敝”“民窮兵疲”的危急形勢並勸勉劉禪振作奮起,“開張聖聽”,執法公允,賞罰嚴明,並指出兩漢興衰的歷史教訓,“親賢臣,遠小人”對漢室興隆的重要意義。最後追述了先帝劉備三顧茅廬的知遇之恩和託孤深情,以及諸葛亮為復興漢室要“鞠躬盡瘁”的忠貞報國思想。兩表文字不但充滿了一種慷慨悲涼之氣,諸葛亮對漢室的忠誠,也始終貫穿於全文之中,因此兩表在表現悲涼之餘,仍然透出一種百折不撓的勇氣,這種對國家的忠貞之志和深厚真摯之情,曾感動了多少炎黃子孫,成為“前後出師遺表在,令人一覽淚沾襟”的千古名篇。
“躬耕南陽”——岳飛題 “躬耕南陽”——岳飛題
在《出師表》碑刻後,有岳飛的跋文:“紹興戊午秋八月望前,過南陽謁武侯祠,遇雨,遂宿於祠內。更深秉燭,細觀壁間昔賢所贊先生之祠,詩賦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覺淚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獻榮畢,出紙縈字,揮涕走筆,不計工拙,稍舒胸中抑鬱耳。岳飛並識。”
《出師表》石刻以古樸的藝術形式,把兩個偉大的歷史人物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岳飛的書法藝術蒼勁峭拔,氣勢非凡,縱觀如雷掣電奔,龍飛鳳舞;細視則鐵畫銀勾,頓挫抑揚。“書如其人,純正不屈”,堪稱書法藝術之精品,與諸葛亮的文采是珠聯璧合,相映成輝。這種完美的融合,往往使遊人觀其文如見其人,受到美的享受,情操的陶冶,心靈的震撼。人們喜愛岳飛手書諸葛亮的前後《出師表》,則更不如説是對諸葛亮、岳飛身上所閃現的那種獻身精神和高尚品格的崇拜,他們無愧是民族的偉人,國人的楷模。

武侯祠“千古人龍”石牌

“千古人龍”石牌坊,立柱沖天,華美壯觀,坊高9米,面闊13.5米,為三間四柱樓式。坊額浮雕“丹鳳朝陽”、“麒麟送寶”等祥雲瑞獸圖極具生動。左右橫額上雕飾的是諸葛亮生平故事“躬耕南陽”、“舌戰羣儒”等栩栩如生。這座石牌坊最初建於明代,清道光壬辰年(1832年),南陽知縣蕭其芬重修。1943年5月牌坊被雷電擊倒,1957年原南陽縣人民政府重新復原了這座石牌坊,可惜在六十年代再次被毀。1992年美籍華人趙連仁先生,懷着對諸葛亮的崇敬之情,捐資十五萬人民幣復建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千古人龍”石牌坊。“千古人龍”四字古拙素樸,遒勁剛毅,大意是指諸葛亮為永垂千古的傑岀人物,被後人稱為人中之龍。一方秀水沃土養育了一方英才,起伏蜿蜒的卧龍崗綿延百餘里,形成了一帶龍脈,孕育了智聖諸葛亮,所以南陽卧龍崗被稱為“天下第一崗”,武侯祠就坐落其間。武侯祠大門上,懸掛着書法大師於佑任先生撰書的楹聯“大文出師表;勝地卧龍崗”。 [13] 

武侯祠南陽市博物館

南陽武侯祠“漢代舞樂”表演 南陽武侯祠“漢代舞樂”表演
南陽武侯祠是南陽市博物館的館址所在地。博物館依祠然風格而建,有《諸葛亮與南陽》蠟像展、《東漢南陽曆史蠟像館》、《漢文化苑》等陳列展覽,豐富了武侯祠的文化內涵,館、祠、園三位一體,是河南省優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十佳文明博物館。1996年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被評為國家AAAA級景區,2008年被國家文物局列為首批國家二級博物館 [14] 
漢代文化苑:南陽市博物館利用南陽出土漢代畫像石中“舞樂百戲”的資源優勢,創辦“漢代舞樂”展演項目。引進專業人才,聘請音樂、舞蹈專家深入研究漢代舞樂百戲,創編排練了“七盤舞”、“編鐘樂舞”、“建鼓舞”、“上邪舞”、“大儺舞”等十餘個具有濃郁漢代風格的舞蹈,增強了陳列展覽的參與性和趣味性。近兩年,博物館又在現有“漢代舞樂”展演的基礎上挖掘並引進漢代民間“蹬技”、“頂技”、“軟功”等雜耍和南陽地方説唱節目,與漢代舞樂融為一體,進一步豐富了展演內容,提高了節目品位。該展演項目,年均收入40多萬元。自1997年創辦以來,多次接待外賓、黨和國家領導人及重要社會團體,受到廣大觀眾的一致好評。中央電視台、河南電視台和南陽電視台多次為該展演做了專題報道。由於展演廳創辦之初規模較小,廳舍簡陋,作為我市“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唯一一所白天能為遊客演出的場所,必須提高檔次,進行改造擴建。“漢苑”外觀設計為仿漢建築形式,屋頂、門窗台階皆為漢代風格,體現漢文化精神與風貌。展廳寬9米,長25米,可納容觀眾百餘名。建成後的“漢代文化苑”將面向社會招商引資,增加餐飲項目,使之成為文化娛樂與餐飲服務為一體的精品項目、旅遊亮點。 [15] 

武侯祠造訪名人

2008年原國務院總理温家寶參觀南陽武侯祠 2008年原國務院總理温家寶參觀南陽武侯祠 [10]
南陽武侯祠,又名“諸葛亮庵”,位於河南南陽市卧龍區卧龍崗上,由諸葛亮故將黃權為紀念諸葛亮躬耕隱居南陽而建立,始於魏晉年間,是紀念三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軍事家諸葛亮的大型祠堂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眾多國家領導人前來南陽武侯祠參訪。
1958年9月21日,李先念參觀遊覽南陽卧龍崗。
1959年春,胡耀邦造訪南陽卧龍崗武侯祠。
1979年5月15日,國務院副總理王任重參觀遊覽了南陽卧龍崗,並指示南陽方面:“諸葛亮是一個人們都尊敬的歷史人物,我建議把諸葛亮像塑起來”。
1985年10月21日至22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再次視察南陽。
1991年4月22日,李長春參訪武侯祠。
1994年10月23日,李鐵映考察南陽卧龍崗併為其題寫:“千古布衣,中華一表”。
1995年2月11日,李嵐清參觀武侯祠。
1995年6月9日,朱鎔基陪同夫人勞安到武侯祠參觀
1996年10月31日,羅幹在諸葛廬留影。
2007年4月30日,胡錦濤參觀南陽武侯祠。
2008年5月12日,温家寶在南陽視察工作時參觀了武侯祠,對景區的文化內涵、自然風光、講解水平表示讚賞。
2009年4月17日,賈慶林視察南陽卧龍崗。
2009年8月25日,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李源潮視察南陽卧龍崗。
2010年1月12日,河南省省委書記盧展工到訪南陽武侯祠,希望南陽弘揚諸葛亮的忠誠和智慧。
2010年9月21日,中共中宣部部長劉雲山視察南陽卧龍崗武侯祠。
2011年12月30日,國家環保局周生賢部長視察南陽卧龍崗。
2012年5月27日,全國政協原主席李瑞環視察南陽卧龍崗。
2012年7月11日,中央民革主席周鐵農視察南陽武侯祠。
2013年5月22日,河南省長謝伏瞻考察南陽武侯祠。
2015年5月27日,河南省委副書記鄧凱到南陽武侯祠調研指導工作 [16] 
2015年8月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副主任賈廷安上將視察南陽武侯祠 [17] 

武侯祠景區榮譽

南陽武侯祠景區榮譽
序號
榮譽
1
2015年最具潛力獎
2
2014年河南省十佳旅遊景區
3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4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
河南省文明旅遊景區
7
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8
河南省優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22年5月18日,南陽武侯祠博物館“紅色記憶盆地豐碑——南陽紅色革命史蹟與革命文物選展”,榮獲“2021年度“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優秀主題展覽項目”。 [22] 

武侯祠地理位置

南陽武侯祠中國著名歷史名勝古蹟,位於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南陽市城西卧龍崗景區內,國家AAAA級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河南省十佳旅遊景區為豫西南歷史名勝之首。 [18] 

武侯祠公交路線

卧龍崗武侯祠文化園北園站點
k3路 火車站——河南工院
k16路 卧龍公交樞紐站——福來實業集團
k29路 公交二公司——南陽張仲景醫院
k31路 火車站——環宇電器
k33路 市公交總公司——南陽張仲景醫院
k35路 杜詩路公交站——南陽張仲景醫院
G35路 南陽東站——南陽張仲景醫院
卧龍崗武侯祠文化園南園站點
K9路 公交二公司——白河駕校公交站
K16路 福來實業集團——卧龍公交樞紐站
K24路 田源新城公交樞紐站——河南工院
K31路 火車站——環宇電器
K33路 南陽張仲景醫院——市公交總公司
K35路 南陽張仲景醫院——杜詩路公交站
G35路 南陽張仲景醫院——南陽東站
武侯路車站路口站點〔步行500m即可到達景點〕
K1路 鄧禹路信臣路口——白河駕校公交站
K23路 張衡路孔明路口——南陽張仲景醫院
K26路 田源新城公交樞紐站——美盛白河灣
中達路站點〔步行100m到漢畫館,步行600m到武侯祠〕
K41路 中國月季園——卧龍公交樞紐站
K40路 南陽世界月季大觀園東園——卧龍公交樞紐站
G40路 卧龍公交樞紐站——南陽東站
開放時間:春秋兩季開放時間為上午8:00-12:00、下午14:30-18:00;夏季開放時間為上午8:00-12:00、下午15:00-18:30;冬季開放時間為上午8:00-12:00、下午14:00-17:30 [19]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