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古柏行

鎖定
《古柏行》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詩。此詩採用比興體,借贊久經風霜、挺立寒空的古柏,以稱雄才大略、耿耿忠心的諸葛亮。詩寫古柏古老,藉以興起君臣際會,以老柏孤高,喻武侯忠貞,表現了詩人對諸葛亮的崇敬之情,並藉以抒發了自己願意報效朝廷但不能用事、壯志難酬的悲憤之情。全詩比喻精當,語多雙關,寄意深遠,堪稱詠物佳作。
作品名稱
古柏行
作    者
杜甫
創作年代
盛唐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七言古詩
題    材
詠物詩

古柏行作品原文

古柏行
孔明廟前有老柏,柯如青銅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圍,黛色參天二千尺
君臣已與時際會,樹木猶為人愛惜。
雲來氣接巫峽長,月出寒通雪山白
憶昨路繞錦亭東,先主武侯同閟宮
崔嵬枝幹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
落落盤踞雖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風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
大廈如傾要樑棟,萬牛回首丘山重
不露文章世已驚,未辭翦伐誰能送
苦心豈免容螻蟻,香葉終經宿鸞鳳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來材大難為用 [1] 

古柏行註釋譯文

古柏行詞句註釋

⑴孔明廟:成都的武侯祠附在先主廟中,夔州的孔明廟則和先主廟分開,這是夔州的孔明廟。
⑵柯:枝柯。
⑶“霜皮”二句:寫柏之高大,是誇大的寫法。霜皮,一作蒼皮,形容皮色的蒼白。溜雨,形容皮的光滑。四十圍,四十人合抱。
⑷際會:猶遇合。
⑸“雲來”二句:再承三四句極力形容詠歎柏樹之高大。趙次公雲:“巫峽在夔之下(按當言東),巫峽之雲來而柏之氣與接;雪山在夔之西,雪山之月出而柏之寒與通,皆言其高大也。”宋人劉須溪認為雲來二句當在君臣二句前,君臣二句當在雲來二句後(仇兆鰲把這四句倒置,就是依據劉説的),實太生觀大膽。因為這樣一來,似乎是通順些,但文章卻顯得平庸沒有氣勢,所以黃生斥為“小兒之見”。寒:一作“塞”。
⑹“憶昨”句:杜甫是前一年才離開成都的,所以説憶昨。杜甫成都草堂緊靠錦江(《杜鵑》詩:“結廬錦水邊。”),草堂中有亭(《寄題江外草堂》詩:“台亭隨高下,敞熬當清川。”),所以説錦亭(嚴武有《寄題杜二錦江野亭》詩)。武侯祠在亭東,所以説路繞錦亭東。亭,一作“城”。
⑺先主:指劉備。閟宮:即祠廟。
⑻郊原古:仇兆鰲注:“郊原古,有古致也。盧牖空,虛無人也。”
⑼窈窕:深邃貌。
⑽落落:出羣貌。因生在孔明廟前,有人愛惜,故曰得地,但樹高招風,又在高山上,就更要經常為烈風所撼。
⑾冥冥:高空的顏色。
⑿“扶持”二句:不為烈風所撥,似有神靈呵護,故曰神明力。柏之正直。本出自然,故曰造化功。正因為正直,故得神明扶持,二句語雖對,而意實一貫。
⒀“大廈”句:《文中子》:“大廈之傾,非一本所支。”古柏重如丘山,故萬頭牛也拖不動。
⒁不露文章:指古柏沒有花葉之美。此二句中有着杜甫自己的影子。古柏不知自炫,故曰不露文章。古柏本可作棟樑,故曰未辭剪伐。這就杜甫為人來説,即不怕犧牲,與“我能剖心血,飲啄慰孤愁”,“濟時敢愛死,寂寞壯心驚”正是一副心腸。送,就木説,是移送:就人説,是保送或推薦。
⒂苦心:柏心味苦,故曰苦心。香葉:柏葉有香氣,故曰香葉。這兩句也含有身世之感。
⒃“志士”二句:吐出本意,但材大二字仍包括吉柏在年。在封建社會,一個真正想為國家人民作點事的人,是並不為統治者所歡迎的。古來,是説不獨今日如此,從古以來就如此。 [2] 

古柏行白話譯文

孔明廟前有一株古老的柏樹,枝幹色如青銅根柢固如盤石。
樹皮潔白潤滑樹幹有四十圍,青黑色朝天聳立足有二千尺。
劉備孔明君臣遇合與時既往,至今樹木猶在仍被人們愛惜。
柏樹高聳雲霧飄來氣接巫峽,月出寒光高照寒氣直通岷山。
想昔日小路環繞我的草堂東,先生廟與武侯祠在一個閟宮。
柏樹枝幹崔嵬郊原增生古致,廟宇深邃漆繪連綿門窗寬空。
古柏獨立高聳雖然盤踞得地,但是位高孤傲必定多招烈風。
它得到扶持自然是神明偉力,它正直偉岸原於造物者之功。
大廈如若傾倒要有樑棟支撐,古柏重如丘山萬年也難拉動。
它不露花紋彩理使世人震驚,它不辭砍伐又有誰能夠採送?
它雖有苦心也難免螻蟻侵蝕,樹葉芳香曾經招來往宿鸞鳳。
天下志士幽人請你不要怨嘆,自古以來大材一貫難得重用。 [3] 

古柏行創作背景

這首詩當作於唐代宗大曆元年(766年),和《夔州歌十絕句》當為同時之作。杜甫年輕時便懷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然而一生鬱郁不得志,先是困居長安十年,後逢安史之亂,到處漂泊。四十八歲後棄官,攜家隨人民逃難,曾一度在夔州居住。此詩即是杜甫五十四歲在夔州時對夔州武侯廟前的古柏的詠歎之作。 [1]  [2] 

古柏行作品鑑賞

古柏行整體賞析

這首詩借古柏以自詠懷抱,正意全在未一段,此詩對偶句特多,凡押三韻,每韻八句,自成段落,格式與《洗兵馬》極相似。
全詩比興為體,一貫到底;詠物興懷,渾然一體。句句寫柏,句句喻人。言在柏,而意在人。前八聯十六句通過對古柏的讚譽,表現了詩人對諸葛亮的崇敬之情,抒發了自己願意像諸葛武侯一樣報效朝廷的理想。在這裏,句句寫古柏,句句喻諸葛,句句又隱含着詩人自己。古柏的高大堅強,雄勁飛動,古樸厚重,正是詩人敬仰的武侯的品格,也是詩人對自己才華的心肯。在杜甫看來,諸葛武侯之所以能夠充分地施展自己的才華,建立不朽功業,是因為君臣相知、相濟。“君臣已與時際會,樹木猶為人愛惜”兩句是插敍。張上若雲:“補出孔明生前德北一層,方有原委。”按意謂由於劉備和孔明君臣二人有功德在民,人民不加剪伐,故柏樹才長得這般高大;柏樹的高大,正説明孔明的遺愛。“憶昨路繞錦亭東,先主武侯同閟宮”兩句宕開,以成都古柏作陪。這看似寫景、敍事,實在抒情,是在背後抒發自己不能為當時朝廷理解重用,滿腹的學問不能發揮,難以報效朝廷的感嘆。
如果説前八聯還只是在讚賞武侯的同時暗含着詩人對自己境遇的悲哀和感嘆,那麼後四聯八句則在曲盡體物之妙的基礎上直抒胸臆,將古柏與自己緊緊連在一起,句句寫古柏,又句句寫自己,淋漓盡致地抒發了詩人材大難用的憤慨。以大廈將傾暗喻國家的危機,正是需要人才的時候。然而大木重於丘山,萬牛都因不能拉動而回首去看。“大廈”句以下又宕開,借古柏之難載,以喻大才之難為世用,暗指國家危亡之際賢能卻得不到任用,這與武侯和劉備的君臣際會正是天壤之別。詩人感嘆自己雖然像古柏一樣樸實無華,不以花葉之美炫俗,英採自然外露,使世人驚異,願意不辭剪伐,陳力於廟堂,但沒有人能把它送去。古柏心苦,卻不免為螻蟻所傷;柏葉餘香,乃為鸞鳳所喜。而自己的懷才不遇正是像這古柏一樣。詩人最後終於發出了“古來材大難為用”的浩嘆。
詩的前六句為第一段,以古柏興起,贊其高大,君臣際會。“雲來”十句為第二段,由夔州古柏,想到成都先主廟的古柏,其中“落落”兩句,既寫樹,又寫人,樹人相融。“大廈”八句為第三段,因物及人,大發感想。最後一句語意雙關,抒發詩人宏圖不展的怨憤和大材不為用之感慨。 [2]  [3] 

古柏行名家評價

宋代範温潛溪詩眼》:形似之語,蓋出於詩人之賦……激昂之語,蓋出於詩人之興。……餘遊武侯廟,然後知《古柏詩》所謂“柯如青銅根如石”,信然,決不可改,此乃形似之語。“霜皮溜雨四十圍……月出寒通雪山白”,此激昂之語,不如此,則不見柏之大也。文章固多端,警策往往在此兩體耳。
宋代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學林新編》雲:《古柏行》曰:“霜皮溜雨四十圍,黛色參天二千尺”,沈存中《筆談》雲:“無乃太細長?”某案:子美《潼關吏》詩曰:“大城鐵不如,小城萬丈餘”豈有萬丈城耶?姑言其高。“四十圍”、“二千尺”者,亦姑言其高且大也。詩人之言當如此。
明代陸時雍《唐詩鏡》:稍帶俚趣,力大可觀。
明代王嗣奭杜臆》:成都、夔府各有孔明祠,祠前各有古柏……公平生極贊孔明,蓋有竊比之思。孔明材大而不盡其用,公嘗自比稷、契,材似孔明而人莫用之;故篇終而結以“材大難為用”,此作詩本意,而發興於柏耳。……雪山在成都,因“寒通雪山”遂想到錦城,其落脈如此。而“先主”、“武侯”又根“君臣際會”來……成都之柏在郊原,故云“盤踞得地”;然以“孤高”而多“烈風”,則與夔同也。故“扶持”二句,合言兩處之柏,而實藉以贊孔明之材與“神明通”、與“造化合”也。
明末清初毛先舒《詩辯坻》:《古柏行》,起六句莽莽疏直,故以“雲來氣接巫峽長”二語承之。
清高宗敕編《唐宋詩醇》:情深文明,眼空筆老,千載而下,如聞太息之聲。
清代沈德潛唐詩別裁》:中間時有整句,與《洗兵馬》篇同格。大木寓棟樑意,人人有之。從君臣際會着筆,方見精采。
清代浦起龍讀杜心解》:首段用直起法,是夔柏正文。四實拈,四詠歎……中段,追昔憶今,以彼形此,文勢搖擺……末段,因詠古柏,顯出自負氣概,暗與“君臣際會”反對。“不露文章”,寫得身分高;“未辭剪伐”寫得意思曲……“容螻蟻”,媒孽何傷;“宿鸞鳳”,德輝交映:俱為“志士幽人”寫照。結語一吐本旨,而“材大”兩字,仍與“古柏”雙關。
清代楊倫《杜詩鏡銓》:恰是孔明廟柏,增多少斤兩(“扶持自是”二句下)。入後寄託遙深,極沉鬱頓挫之致(“不露文章”二句下)。
清代方東樹昭昧詹言》:起四句以敍為寫……“君臣”四句,夾議夾寫,他人必將“雲來”二句接在“二千尺”下;看他一倒,便令人迷,與《驄馬》“卿家”二句同。……“憶昨”句是宕筆,一開拓勢,禮己之所見。“扶持”二句頓挫住。“大廈”句換氣,突峯起稜,忽借入雙寫。“志士”二句另一意,推開作收,淒涼沈痛,此似左氏、公羊、太史公文法。
清代曾國藩《十八家詩鈔》:張雲:淋漓變動,開闔排奡,而其氣尤為雄勁。 [4] 

古柏行作者簡介

杜甫像 杜甫像
杜甫(712—770),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5] 
參考資料
  • 1.    彭定求 等.全唐詩(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29
  • 2.    蕭滌非.杜甫詩選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232-234
  • 3.    蘅塘退士 等.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華文出版社,2009:34
  • 4.    陳伯海.唐詩匯評(上).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1044-1045
  • 5.    夏徵農 等.辭海(縮印本).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