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十方普賢菩薩

鎖定
十方普賢金像位於峨眉山金頂,於2006年6月18日落成 [1]  ,通高48米,重達600多噸,建築面積1000㎡,是世界上最大、最高的十方普賢像金殿銅殿建築面積1800㎡。金殿為銅面鎏金屋頂,為中國最大金殿。朝拜大道,寬18米、長108米,10級,由10對大象相對拱衞,既體現普賢精行實踐的精神和特色,又藴含指引眾生朝拜禮佛的方向和途徑。金佛通高48米代表的是阿彌陀佛的48個願望。“十方”一是意喻普賢的十大行願,二是象徵佛教中的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十個方位,意喻普賢無邊的行願能圓滿十方三世諸佛和芸芸眾生。普賢的十個頭像分為三層,神態各異,代表了世人的十種心態。
中文名
十方普賢菩薩
地理位置
樂山市峨眉山市峨眉山金頂 [2] 
開放時間
包含於峨眉山景區,景區開放時間:6:00-18:00,景點開放時間詳見景區現場公示。
門票價格
免費
所屬城市
四川省樂山市
所屬國家
中國
落成時間
2006年6月18日

十方普賢菩薩結構含義

十方普賢菩薩
十方普賢菩薩(15張)
須彌座上立六牙吉象,大象背上第一層為普賢菩薩的四頭像和兩面身;第二層為普賢菩薩四頭像;最高層為前後普賢菩薩頭像。聖像內為484平方米的佛中殿,供奉阿彌陀佛銅像,四周繞漢白玉雕佛像。
十方普賢菩薩聖像正面手持如意,騎六牙聖象;另一面結阿陀定印,表六道眾生顯得四智菩提之義。
十方普賢菩薩聖像的含義以及造型結構:通高48米,表徵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普賢”,即“普”之平等無礙,“賢”為無處不到。座像造型結構從下至上分為8個部分:
1、基座部分為四方六層,表徵佛教的“四攝”,即佈施、愛語、利行、同事;“六度” 即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般若)。
2、圓環部分:表徵“一真法界”。
3、蓮花部分:表徵“眾生之心,心生萬物”。
4、祥雲部分:表徵“空性”。
5、四尊吉象:表徵“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暨“普渡眾生、大行無止”。
6、兩面身部分:表徵“華藏世界一佛二菩薩”。
7、十尊菩薩頭像:表徵“普賢菩薩十大行願”。
8、菩薩頂上的圓滿寶柱:表徵“華藏世界重重無盡,普放光明”和“法門盡虛空,遍法界”。
十方普賢菩薩聖像內供奉的阿彌陀佛:表徵同歸極樂。

十方普賢菩薩聖像創建

擅長雕鑿鑄造巨型佛菩薩像台灣花蓮佛像石雕匠師詹文魁,曾在二〇〇一年九月完成埔里中台禪寺主殿內的二十四尊巨大主尊,包括天王殿內十二米高的四尊四面四大天王,釋迦殿的主尊應身佛,即手作禪定印觸地印的降魔成道佛;第二層殿主尊富貴華麗,手作説法印的圓滿報身佛,即盧舍那佛;第三層佛殿的主尊清淨自在法身佛,即毗盧遮那佛三身佛之外,文殊、普賢、觀音、地藏等四大菩薩,也分據各菩薩殿。祖師殿供禪宗祖師菩提達摩,另有護法神伽藍韋馱二尊者,以及佛弟子像等。
每一尊像均高大宏偉,都由實心的堅硬石材雕成,法相莊嚴,充滿了威儀與量感之美。
詹文魁每次雕大佛必發大心願,經過感應道交而致成就。中台禪寺的巨佛開光落成之後,各界十分讚歎,美譽有加。隨著李祖原建築師接手的四川峨嵋金頂華藏寺整修工程進行,在華藏寺前設計了一尊深具創意的十方普賢菩薩像,由文魁構思造型,設計圖樣,驚豔了大陸各級的有關單位,案子幾經轉折,最後還是由文魁親自督工鑄造完成。
十方普賢菩薩像從設計構思到完成,前後共經歷了四年,預計今年六月竣工,訂於六月十八日盛大舉行開光儀式,並有其他的相關活動。
十方普賢菩薩像連寶座全高四十八米,像身高四十二米,寶座底座直徑二十一米,外牆由鋼筋水泥砌成,形成一個高九米的室內空間,其上端承載著六百六十噸重的菩薩銅像。製作時,是先依設計圖稿塑作泥像初胚,定型後,再經放樣等比例的石膏模型製作。整個過程自設計、塑作、翻模、銅鑄、焊接、磨光、修飾等,程序複雜而繁瑣,每個步驟都是十分費功夫的。
十方普賢菩薩像的主體像,是由前後兩身不同裝飾的普賢像背部相連而成,正面的普賢面向西方,頂戴花冠,面容圓滿,胸飾瓔珞,雙手一上一下共持如意,下裳覆蓋在腹腿間,裳紋隨著下垂踩蓮花的左足,及橫置的右足,而襯托出自在適意的菩薩坐姿。背面的法相面向東方,呈現阿彌陀佛面容,雖戴花冠,但胸無瓔珞,內著偏袒右肩的僧衣,外罩兩肩覆蓋的漢式袍服,雙手在腹前結法界定印,雙腿結跏趺坐,袍服下端垂覆於盛開的蓮花寶座之上。就十方普賢菩薩像整體外觀視之,威儀具足,一派莊嚴。
此前後法身背部相連的主體像,共同坐在盛開圓形的蓮花寶座上,而蓮花寶座更乘載在四頭後體相連的大象上,每頭大象均是正面伸長著鼻子著地,兩旁側六牙伸出,雙耳若巨型荷葉,二前肢微傾,額前飾玉佩,背部覆鞍帔,足下為俯蓮式大蓮花瓣,六牙白象的裝扮,充滿了富貴氣息。(見插圖一、二)
而就更深一層寓意説,自唐代以下,圖像上便流行著大象是普賢的坐騎,因普賢是諸佛的理德、定德、行德的代表,與文殊的智德、證德相對。文殊駕獅子,代表智慧的獰猛,普賢騎白象,象徵願行的堅持。文殊與普賢侍佛的一左一右,三像合之,即為理智相即,行證相應,三昧與般若全者,便是毗盧遮那法身佛的境界。
至於四頭大象向著四個方向的結構,此雖佛經典據所無,但圖像最早源流,卻可追溯至紀元前三世紀,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所製作的石柱,其柱頭好以獅子、大象、牛、馬為飾,其保存在鹿野苑博物館的四頭獅子背部相連的阿育王石柱,造型最美,已成為印度的國徽。台北石碇大侖山華梵大學校園也豎有該型石柱,也幾乎成了校徽。以四象背部相連的柱頭裝飾,在印度山崎佛塔塔門石柱上,也有紀元前一世紀的遺例,至今尚存。
而文魁所創制的十方普賢菩薩像,其四頭大象背部相連的圖像寓意,卻謂是代表悲、智、願、行四心,也代表四無量心,即慈、悲、喜、舍,意即佛菩薩為普度無量眾生,令離苦得樂,所應具有的四種精神,依《中阿含經》、《大智度論》等經文的釋義曰:
一慈無量心,能與樂之心也。二悲無量心,能拔苦之心也。三喜無量心,見人離苦得樂,生慶悦之心也。四舍無量心,如上三心舍之,而心不存著也。
十方普賢像之為名,乃在於二身主相頂上先有四個大頭面;四個大頭面之上,再以蓮花座架上四個小頭面;四個小頭面之上,再以蓮花座架二個小頭面。總計加起來,共有十個面,面向十個方向,故稱十方普賢。(見插圖三)
十方普賢像的設計中最精彩處,則在於十張頭面頂上寶冠的圖案設計與正中文飾寓意。寶冠圖案設計結合了卷草文、如意文、圓圈文、獎章文、連珠文等古今著名精美文飾透雕而成。細細審之,左右對稱,華貴無比。而寶冠正中的文飾寓意,更是揭櫫了十方普賢造像的主題。為了彰顯普賢菩薩的願行,文魁設計了十種文飾,以代表普賢菩薩的十大願行,依唐罽賓國三藏般若所譯的《大方廣佛華嚴經》第四十卷〈入不思議解脱境界普賢行願品〉雲:
爾時普賢菩薩磨訶薩……告諸菩薩及善財言:如來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諸佛經不可説不可説佛剎極微塵數劫,相續演説不可窮盡;若欲成就此功德門,應修十種廣大行願。何等為十?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恆順眾生,十者普皆迴向
十方普賢像的正面西向的普賢面頂上花冠,其冠飾正中圓形圖飾內,便是以雙手合十的圖像,來象徵經文“一者禮敬諸佛”。而背面東向的彌陀面,其頂上正中冠飾,則以種子字來説明經文“二者稱讚如來”。
十方普賢像南面的臉龐,則刻畫以出家比丘的面容,其冠飾正中圓形圖飾內,則是以刻有“行願無盡”四字的寶缽圖形,來代表經文“三者廣修供養”。而其背對北向的寶相,呈現“金剛薩埵”的臉龐,正中冠飾則以蓮花圖形,來表示經文“四者懺悔業障”。
第二層十方普賢像中,位於西南的寶相,是彌勒菩薩的顏面,其冠飾以祥雲文飾,來象徵經文“五者隨喜功德”。而像對西北面寶相,則為阿難尊者的顏面,其正中冠飾,則以圓形*輪來象徵經文“六者請轉法輪”。
面對東北的寶相,是微微張口欲言的迦葉尊者的臉頰,正中冠飾,則是以如來面相來象徵經文的“七者請佛住世”。而面對東南的寶相,則呈現了兩頰有酒窩的善財童子臉,善財冠飾正中,刻了一部《大方廣佛華嚴經》,以表示經文“八者常隨佛學”。
十方普賢像的頂層,僅有前後二面小頭面,西向的寶相,取樣十世紀時天台國清寺拾得和尚之容顏,正中冠飾是一支如意,此為闡釋經文中的“九者恆順眾生”。東向的寶相,沿襲著主尊的如來面,正中冠飾是以一顆圓碩的摩尼寶珠,來説明“十者普皆迴向”。
十副圓滿吉祥的加冠寶相之頂上,文魁又欲罷不能的再架蓮座,座上再串上十顆圓球寶珠,取名“圓滿剎”,因造型猶如佛塔的塔剎剎杆一般,矗立高空,直達天際。
而就整個十方普賢像的架構而言,底座平面面積寬大,依塑像的高度層層上升,而平面面積逐次縮小,最後升至圓滿剎頂,平面面積已近零。是故整體體積造型有如一座角錐形或圓錐形,這便猶如印度早期的佛塔--窣堵波stupa)的覆缽造型,也就是金字塔型,而十三世紀的菩提迦耶的金剛寶座塔,也是此造型的延續。因此十方普賢菩薩像實際上是一座不折不扣的寶塔,頂上為塔剎剎杆,自是理所當然的了。
若進一步説,整個十方普賢巨像,由基座(即須彌座)、多層重瓣蓮花、祥雲、大象、蓮座、法身、寶相、寶冠、圓滿剎等組合而成,每層都有蓮花,層層向上,重重無盡,故也可視為是一座《華嚴經》所描述的無量法界的“華藏世界海”。
基座的部分,有大理石制的圓形石牆,上刻浮雕一百零八位羅漢,分成十個區塊,每塊有文字與羅漢圖像,文字是將普賢十大願行的經文鐫刻其上,羅漢圖像則刻一百零八位出家比丘,面容老少多變,表情生動傳神,姿態坐立各異,是深具動感與變化之美的佛弟子羣像。圖文相互輝映,主題是象徵願行。
如果説於公元980年安坐於萬年寺高7.85米的普賢銅像作為峨眉山千年的鎮山之寶,為這座佛教名山增輝千年的話,那麼高達48米的十方普賢金像更是登峯造極之作。讓人真切地感受到佛在景中,景在佛中,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無盡禪機。
登上金頂,我們可以看到金、銀、銅三殿和潔白的朝聖大道環拱着十方普賢聖像,雄偉莊嚴、層次分明,暗含“西南方有山名光明,而普賢菩薩與其眷屬(門人)三千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説法”之意,它們是深厚的佛文化歷史底藴和現代人聰明睿智的結晶的見證。

十方普賢菩薩普賢十願

一者禮敬諸佛——以清淨無垢的身體向一切諸佛敬禮。
二者稱讚如來——對一切如來,稱頌功德予以贊。
三者廣修供養——對一切如來都以誠心供養。
四者懺悔業障——把過去堆積下來的諸罪障(惡業),在諸佛或菩薩面前説明白,悔,即以後不再犯。
五者隨喜功德——對他人的一切善事、光榮、功德等,當生隨喜稱讚心。
六者請轉法輪——虔誠懇求一切諸佛轉法輪,也就是給以教示。
七者請佛住世——對於一切佛或菩薩以及優秀的修道者,希望能永久留世,祈求不要入滅
八者常隨佛學——一切言行都隨諸佛學習。
九者恆順眾生——把一切眾生,當作自己的父母一樣尊敬而親近。
十者普皆迴向——把自己修證的功德轉向一切眾生,願求其安樂成道。

十方普賢菩薩重裝金身

工人師傅正在貼金箔 工人師傅正在貼金箔
峨眉山金頂十方普賢像於2006年6月18日落成至今,已歷經十載,當時採用金屬氟碳漆工藝,當年噴塗的金屬氟碳漆已有部分退化。為滿足廣大遊客願望,峨眉山佛教協會決定耗資2000萬元,為十方普賢像重裝金身。2016年3月25日起,十方普賢像就進入封閉維護階段施工方開始搭建腳手架。2016年5月15日上午,峨眉山金頂十方普賢像貼金工作正式開始。整個貼金面積1600平方米,將使用99.99%的純金,金箔標準規格為邊長9.33cm的正方形,厚度為0.24微米,金箔非常薄,真金箔手觸即碎,買來的金箔都是夾在兩張毛邊紙中,要配以專用的鑷子才能夾起,動作還必須輕。最終將貼完薄如蟬翼的23萬片金箔,整個過程需要歷經18道工序,預計7月20日完工。屆時,金頂十方普賢像將以嶄新面貌呈現在遊客面前。
根據該工程規劃方案,十方普賢像的基座部分將不貼金箔,遊客將不能觸碰到貼金箔的位置,並且,刷了保護面漆後,金箔也會非常牢固。

十方普賢菩薩旅遊紀念品

十方普賢菩薩金佛 十方普賢菩薩金佛
峨眉山金頂十方普賢菩薩金佛是以金頂的十方普賢為原型,採用3d技術按比例縮小後,採用了電鑄絨沙金工藝製作而成,金佛是有銀和銅鑄造的中空胚體,然後在給通過電鑄金的工藝給佛像貼金,所以金佛表層是較厚的24k金,永不掉色,以保證佛像的莊嚴和長久供奉。

十方普賢菩薩國家名片

峨眉山金頂十方普賢銅像落成後,在峨眉山管委會、市郵政局、市郵協的共同努力下,國家郵政局發行了一枚《金頂十方普賢銅像》郵資明信片,這枚郵資明信片於2008年2月12日首次啓用,金頂十方普賢銅像正式成為國家名片
金頂十方普賢銅像是世界上最大、最高的普賢銅像,是佛教文化中不可多得的藝術傑作。經過多方努力,國家郵政局於2007年12月3日正式批准發行這枚郵資明信片。該明信片以金頂十方普賢銅像為主題,面值80分,加蓋了金頂十方普賢風景戳,首次發行5000張。為了更快地將該明信片送到集郵愛好者手中,市郵政局工作人員和市郵協會員加班加點趕寫郵寄地址、打戳、投遞等。已向向國內集郵愛好者寄出了2000多張,日本、美國及港、澳、台地區寄出了1000多張。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