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創業型經濟

鎖定
創業型經濟,就是創業的規律化、整體化、基礎化,使資源再生、生產力發展的經濟增長方式。以資源再生、生產力發展為本質特徵的創業型經濟增長方式,與以資源配置、GDP增長為本質特徵的要素配置型增長方式屬於不同的經濟增長方式 [1] 
創業型經濟是建立在創新與新創事業基礎上的一種經濟形態,創業型經濟需要創業素質教育和創業精神的培育。德魯克早在1985年就提出了創業型經濟(entrepreneurial economy)這一概念。
中文名
創業型經濟
外文名
entrepreneurial economy
類    型
經濟形態
分    類
工場手工業經濟、管理型經濟

創業型經濟定義

創業型經濟,就是創業的規律化、整體化、基礎化,使資源再生、生產力發展的經濟增長方式。以資源再生、生產力發展為本質特徵的創業型經濟增長方式,與以資源配置、GDP增長為本質特徵的要素配置型增長方式屬於不同的經濟增長方式。 [1] 

創業型經濟釋義

創業,就是通過創造與把握機會,創立自己的事業。 創業型經濟,就是創業的規律化、整體化、基礎化,使資源再生、生產力發展的經濟增長方式。以資源再生、生產力發展為本質特徵的創業型經濟增長方式,與以資源配置、GDP增長為本質特徵的要素配置型增長方式屬於不同的經濟增長方式。 [1] 
新常態經濟就是知識經濟,經濟新常態就是知識經濟的經濟形態。知識運營是知識經濟的增長方式,也是知識經濟的核心。知識運營,就是創意—創新—創造—創業,因此新常態經濟就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創業型經濟。 [1] 
創業型經濟是創業規律化。人類進入了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經濟就是知識對生產力發展起主導作用的經濟形態。知識經濟時代,人類不但能把握機會,而且還能創造機會,並將通過創造機會來把握機會。一旦創業成為有規律可循的、可以把握的對象,人類在創業中就能夠把握自身的命運。創業規律化還表現在創業普遍化,創業成為東西方國家、社會主義國家和資本主義國家共同遵循的、普遍發生作用的規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根本前提,是提高人的主體性。而提倡創業和創業精神是提高人的主體性的根本途徑。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創業型增長方式,實現了要素稟賦經濟向主體性經濟轉化、配置型經濟向再生型經濟轉化、“帕累託改進”向生產力發展轉化。 [1] 
創業型經濟是創業整體化。人類迄今為止,已經經過了兩次創業。一次創業是生存創業;二次創業是生態創業。人類二次創業的完整過程,説明創業不僅是人類社會的普遍規律,而且是人類社會深層次的本質。 [1] 
創業型經濟是創業基礎化。創業是人類社會的基礎 人類社會系統的要素與功能,在創業主體與客體的相互作用、相互轉化中展開。作為人類社會本質與規律的創業,是人類社會產生、存在與發展的基礎。創業是市場經濟的基礎;只有創業,才有個人和企業的主體化,才有經濟的企業化、企業的公司化、公司的法人化、法人的人格化,才有市場經濟的獨立主體,才有公平競爭的法律道德環境,才有市場經濟可言。創業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經濟的持續繁榮,不是以網絡為代表的高科技帶來的,而是以網絡潮為代表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創業潮帶來的。只有創業潮才能使資源得到直接地優化配置與再生,實現高就業、高增長與低通脹並存因。 [1] 

創業型經濟產生背景

綜述
當人類社會進入21世紀,創新、創業、創造成為經濟社會生活中的主流,正如創業大師拉里?法雷爾所説:“發展創業型經濟是打贏21世紀這場全球經濟戰爭的關鍵。”創業型經濟具有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和擴大社會就業的顯著作用,因而引發了政界、學界和實業界的全球性關注。
2008年,世界經濟增長全面放緩,美國次貸危機引發了新一輪的全球性經濟震盪。受此影響,全球經濟增長乏力。動盪的國際經濟金融形勢正孕育着新的變革,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着新型的巨大的外來衝擊。
黨的十七大已經明確提出以創業帶動就業的方針政策,要求完善支持自主創業、自謀職業政策,健全創業服務體系。今年,正值我國改革開放30週年之際,北京中關村等一批創業典型,已經對創業型經濟發展的理論和實踐進行了有益的探索。伴隨2008年我國政府啓動全國百個創業型城市試點工作,通過創業型經濟來促進新一輪經濟發展必將成為新的態勢。
美國創業型經濟勃興
亨利克·費斯科(Henrik Fisker)不在乎車門把手是個什麼形狀,不會專注於中產階級女性客户,也不打算僱一堆頂着副總裁頭銜的人替他做日常管理。這個曾在寶馬公司、阿斯頓馬丁公司(Aston Martin)和福特公司擔任首席設計師的傢伙拋棄了汽車巨頭們,也拋棄了他們的經營方式,自己在美國加州歐文市創辦了一家最新型的尖端汽車製造公司。
相較於其他汽車製造商手下動輒數萬員工,Fisker Automotive公司的員工花名冊上只有50個人,大部分製造工作都被外包出去,其80家供應商遍佈全球,最後將部件集中在芬蘭一家生產保時捷的工廠進行裝配。不到3年時間的緊張開發後,該公司的第一台車將在2010年夏天下線,這是一款名為“Karma”的炫目充電式混合動力跑車。
今年46歲的費斯科並不是抗拒將公司做大,他只是不希望公司陷入那種層巒疊嶂的複雜企業結構和僵化的體制中,然後像其他汽車製造巨頭一樣被自己的體量拖垮。他認為:“一定能找到另一種方法來打造出成功的汽車製造企業。我們計劃在充電式混合動力車的市場競爭加劇前,儘快搶先樹立起我們的品牌。我們今後對抗寶馬、奔馳和雷克薩斯等公司的秘密武器就是:速度比別人更快。”
危中顯機
創新型經濟 創新型經濟
在2008年經濟崩潰後,CEO們也養成了和普通打工族一樣的投資習慣,寧願把錢藏在牀墊下面,貌似並非做大計劃的好時機,很多行業的經營方式都有徹底調整。大家漸漸得出了和費斯科同樣的結論:我們不必用同一種方式來做事。我們可以將經濟、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裏。商界早已悄然興起的一場變革最終找到了落腳點:創業型經濟(entrepreneurial economy)的曙光已然初現,這是一個建立在快速反應和低成本經營基礎上的經濟體系,主要驅動力往往是員工具有很強流動性的中小企業。
令人驚訝的是,這次經濟危機似乎成了一股動力:有些人是出於自己的選擇,有些則是無奈之舉,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嘗試自行創業。根據美國中小企業署(SBA)的最新數據,在2008年大部分經濟指標都下降的情況下,新創立的中小企業數量依然維持在經濟危機前的水平。考夫曼創業活動指數每年也會跟蹤新企業的數量變化,數據顯示在這一段時期甚至略微上升,而且預計上升勢頭可持續到2009年底。近十年來,自僱率一直以每年4.5%的速度穩定增長,相當於每年增加近100萬自己給自己打工的人。雖然2008和2009年的數據還沒有公佈,估計即使不會繼續增長也能持平。此外在全美各大高校,選修創業相關課程的學生數量也猛增。
《未來昨日抵達:百變公司的崛起以及它對你的意義》一書作者邁克爾·馬龍(Michael S. Malone)認為,雲計算等新技術的發展也是創業型社會的重要因素,各種因素共同推動了世界上第一個真正的創業型社會的出現。“一夜之間,即使沒有大廠房也可以開公司做生意,入門成本幾乎為零,普通人也可以辦起低成本的企業。現在的最佳策略是小規模,迅速反應,一切從簡。”
喬治華盛頓大學創業英才研究中心副主任喬治·所羅門(George Solomon)和其他商科院校人士有一個共同觀點:“今後,新工作崗位將主要來自新創業的企業,老企業即使能夠重現生機也難以擔此重任。”
毫無疑問,創業大潮正風靡全美,與很多美國人的價值觀產生共鳴,連美國總統奧巴馬都曾多次公開呼籲中小企業家來共同努力,幫助美國儘快走出經濟危機。奧巴馬的經濟復甦計劃成為關鍵,他甚至與中東地區達成了協議,承諾將利用企業峯會等形式打破兩國商業和文化方面的隔閡。2009年9月,美國商務部還專門成立了一個創業與創新辦公室,為新企業提供幫助。
船小好掉頭
創業型經濟的興起不僅是學院式的理論教程或政治秀,越來越多的企業已經從小規模靈活管理技術中取得突破,其中包括戴爾思科和Facebook。美國高清電視老大Vizio公司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的閃亮崛起不僅將富士通、先鋒電子和Apex等老牌保守型企業擠出電視製造業,也讓飛利浦等公司利用平板電視部件專利授權大賺了一筆。
2002年,網絡泡沫大崩潰嚴重衝擊了加州電腦屏幕製造商Princeton Digital公司,但老闆威廉·王(William Wang)和搭檔們沒有將企業變現退出,而是決定趁機轉型。他們意識到,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很多電腦屏幕的部件完全可以用來生產價格低廉的平板電視,這在當時還是價格非常高昂的奢侈品。
於是他賣掉Princeton Digital,創立了Vizio。他們決定不使用垂直統一管理,也不打算將資金都拿去投資高科技廠房和研發部門。Vizio和Fisker Automotive公司一樣,不浪費時間去重新研發新輪胎,直接從供貨商和海外製造商那裏找現有的優質電子元件,然後選出性價比最高的。短短五年時間,憑藉自己生產的2,000美元以下的平板電視,Vizio一舉奪得美國平板電視生產商老大的寶座,年銷售額19億美元。雖為電子巨頭,它的正式員工數量少得驚人,Vizio位於加州的辦公室和南達科塔州客服中心的員工加起來只有162人,大部分是市場、銷售和產品開發人員。
由於對生產設備和研發沒有太多投入,Vizio可以隨時調整經營。2009年,他們放棄了等離子電視,專做傳統液晶電視和採用LED技術的液晶電視,據説後者可以用更低廉的價格達到等離子電視的效果。但假如新的等離子技術興起,很少自主研發的Vizio也可以立刻調整方向,少則幾周,多則幾個月內就可以推出新產品,全靠這個優點,Vizio在經濟危機襲來後能迅速轉型,生產更適合市場需求的小型19~26英寸電視。
不過,規模更小的企業——沒有能力將數百萬美元的電子元件外包到海外的企業——還是很難在經濟危機中找到一線生機,也很難體會出“小”的優勢。其實,在經濟形勢不好時創業或趁機調整企業這個主意不壞,還能找出很多好處。考夫曼基金會高級分析師戴恩·斯坦格勒(Dane Stangler)的研究顯示,美國規模最大、發展速度最快的企業有一半以上是在經濟不好的時候創立的,説明至少經濟危機未必對創業不利。
杜克大學創業領導力研究中心主任克里斯托弗·喬京(Christopher Gergen)表示:“基本上,現在美國各個城市的服務行業都有缺口,傳統競爭對手現在都很保守,元氣大傷。只要在競爭中更加靈活,能為社會提供優質產品服務的企業一定有機會成功。”
30年前,“創業者”這個詞是和開着小貨車兜售海鮮的小販形象連在一起的,要麼就是靠欺詐老年人來“快速致富”的騙子。現在技術界的創業神話史蒂夫·喬布斯、比爾·蓋茨和馬克·扎克伯格風頭堪比搖滾巨星,隨着公眾認識到這些衝勁十足的創意型創業者的成功潛力,整個社會文化徹底改變。
最為明顯的是Y時代,他們將創業人士視為英雄偶像。十年前,美國高校開設的正規創業課程屈指可數,現在已經有了超過200個創業研究中心,更有500多家高端機構提供創業培訓證書和主輔修學位。根據最近一份調查,51%的青少年希望有一天能自己創業,並將此視為能更好把握人生的方式。
3F融資
當然從經濟方面,2010年融資仍是大問題。2008年的次貸危機只有微微改善,中小企業所受的創傷很難在短時間內痊癒。華盛頓天主教大學經濟學教授、《紐約時報》網站專欄作家斯科特·謝恩(Scott Shane)介紹,2009和2010年美國政府經濟刺激計劃中的7.3億中小企業貸款根本是杯水車薪,不可能打破危機局面。但從歷史來説,50%以上的人創業靠的不是貸款,而是通過“3F路線”(friends, family and fools)自籌創業資金
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的羅伯特·費爾雷(Robert Fairlie)跟蹤調查了美國的創業情況,他得出的統計數字與這一結論相吻合。2008年,更多低成本低收入的企業成立,他預測2009年也會保持這種發展水平。
邁克·麥考德(Mike Michaud)覺得如果他是在經濟形勢比較好的時候創業,企業很難那麼容易站穩腳跟。2007年,麥考德被伊利諾斯州達裏恩的Circuit City公司解僱,原因是作為一個職員他“工資太高了”。他於是決定和兩位20多歲的友人嘗試一下,將自己的創業夢想變為現實。一位朋友的父親贊助了5,000美元的資金,剩下的都是靠兼職攢起來的,最後他們三人創立了一個專門製作原創內容的網絡電視網站Channel Awesome。
然後,他們首批製作的一個視頻節目“眼鏡男”,由一位合夥人在鏡前發表言辭犀利的電影評論和問答對話,很快在YouTube上躥紅。於是他們迅速調轉槍口,全力開發這個“網絡紅人”的商機。眼鏡男網站推出一年多後,每月平均點擊率達到了1,650萬,為他們帶來15萬美元的收入。麥考德認為微薄的預算和初期的樸素風格令“眼鏡男”節目在網絡視頻這一發展速度最快的領域別具競爭優勢。他説:“我們一直保持低成本策略,有信心能熬到經濟復甦那天。”
同時他們也在慢慢豐富網站主題,想重新轉型為最初的網絡電視頻道。目前,他們已經推出了點評遊戲和點評酒吧的節目,還在準備體育評論和短喜劇秀。加在一起,他們計劃的原創系列節目將達到300個。
不管明後年或大後年經濟有什麼變化,無疑大形勢已經變了。企業和員工都沒有坐以待斃,眼睜睜看着未來越來越暗淡,他們一起努力在改革企業文化和技術,共同打造草根經濟——很多能夠跟上時代風潮發展的小企業集合體。
“創業精神在閃光。”作家馬龍認為這種精神在經濟復甦後會更加耀眼。“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你無法改變的,在過去100年間發展起來的創業精神就是其中之一。美國到處都是這種有野心有能力的敢吃螃蟹的人,當下那些負面新聞是無法動搖這一切的。”

創業型經濟企業特點

企業組織形態來看,經濟形態可以分為:工場手工業經濟、管理型經濟、創業型經濟,管理型經濟也稱之為大公司經濟,這種經濟中大企業占主導地位,小企業是大企業的追隨者。隨着管理型經濟向創業型經濟的轉變,在經濟發展中,大企業重要性下降、小企業由大企業的追隨者變為經濟增長的引擎。與管理型經濟相比,創業型經濟具有以下特點:
創新是創業型經濟的基礎力量。這種創新是對企業原有核心能力和技術軌道邊界的一種超越性拓展,這種創新活動一般發生在產品生命週期的早期,並且是根本性的,不是對現有技術領域的追隨。創業型經濟下,創業活動相當活躍。創業型經濟下,中小企業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在創業型經濟中,市場的多樣性、變動性加大,中小企業由於其靈活性、應變迅速、開放及富有創新精神,因此有較強的發展空間,併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
我國構建創業型經濟體系,一是有利於經濟的持續增長。長期以來,我國經濟增長主要靠大量投資支撐,很容易造成需求不足和產能過剩。我國經濟要保持持續增長,也必須着力營造鼓勵創新;二是有利於調整產業結構。創業型經濟有利於新興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加快產業結構高度化。三是有利於解決我國日益嚴重的就業問題。知識創新、技術創新所帶來的豐厚利潤刺激個人創業者層出不窮,小企業的靈活性、開發性、創新性及吸引最優秀人才的優勢,為社會增加無數的就業機會。 [2] 

創業型經濟機遇

曾連任八屆聯合國副秘書長、擔任前聯合國秘書長安南特別顧問的莫里斯·斯特朗認為,國際金融危機和由此帶來的經濟衰退,使得所有國家共同努力尋找未來解決經濟問題的金色鑰匙,此時評價、探討未來創業型經濟是否能夠引領未來經濟走出困境恰逢其時。同時,創業型經濟的發展方向必須是一個綠色的創業型經濟,從而保證未來經濟發展是和諧發展、可持續發展的。
危機之中包含着機遇。危機中的產業動態替代、新技術浪潮的來臨、新興產業的不斷催化、新的產業業態演變,為創業型經濟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作為融知識、技術、管理、資本與創業精神於一體的新型經濟形態,創業型經濟對產業結構調整、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以及就業壓力的緩解等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刺激消費相比,創業型經濟領域的生產性投資、新興生產領域的供給增加能更有效地啓動內需。
當前以國家甚至以大洲為單位的全局性宏觀創業探討和行動計劃日益增多,許多國家政府制定雄心勃勃的、全方位和多層次的長期發展戰略,發展創業型社會。而我國也在努力構建創業型經濟體系。
隨着創業板的起航,“國家創基業,企業創財富,百姓創家業,能人創企業,幹部創事業”的大格局正在形成。從產業發展方向上看,發展知識密集型、科技密集型和人力資本密集型產業,發展以科技型、知識型、服務創新型、創意型新興創業企業為主導的創業型經濟正逐漸成為共識。從區域創業方向看,我國新批的82個創業型試點城市,正吹起創業型經濟的號角,還有各行各業湧現的數以萬萬計創業家和商業新秀,他們將成為中國新一輪經濟增長的動力組合。
中國發展創業型經濟的重要原因在於破解21世紀以來中國面臨的三大問題,即就業、資源和環境的約束問題。而這三個問題的破解依賴傳統的經濟增長方式是難以實現的。另一方面,中國要破解創業型經濟發展面臨的三大困境:跨越中等收入國家的困境,即拉美陷阱;突破市場的制度性介入形成的困境,即西班牙幻影;避免缺乏創新、創業能力的工業經濟,即日韓困境。發展創業型經濟可以解決三大困境。
創業精神和創業體系是創業型經濟騰飛的關鍵
我國創業型經濟發展的方向主要在民間金融、電子商務、服務業、新能源、低碳經濟、環保經濟等方面。我們需要傳播國際創新、創業經驗;需要加強創業環境建設,加強支持創業的金融體系和創業教育體系建設;增加對創業失敗者的尊重,樹立一種“成功了光榮、失敗了也光榮”的社會氛圍。
創業型經濟的全球視角,要用大家的創造性來審視全球發展的問題,更好地考慮世界未來所面臨的問題,並找到解決方案,共同協作起來建立一個全球的創業精神。政府必須在創業型經濟網絡中建設功能完善的基礎設施、提供廉潔高效的政府服務、開闢融資暢通的投資渠道,以促成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創業資源要素集聚的“窪地效應”。
理想的創業環境,應該是一個良好的創業平台,創業者可以藉助於這個平台,最有效地獲得創業所必需的人才、技術、資金等各種資源,並整合這些生產要素,使得企業有可能獲得更廣泛的成長空間。搭建這個平台的基石是: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靈活的創業服務機制、健全的產業普遍服務體系、逐步深化的社會化專業分工和公正透明高效的政策環境。另外,創業環境還要能夠在多個方面支持創業,發展一個能夠孕育創業機會的社會環境。 [2] 

創業型經濟構建

創業型經濟的出現
20世紀80年代以來,創業在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如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創業改變了美國國民經濟的構成和產業增長的模式,小型創業企業已成為美國經濟成長的重要推動者。在過去的20年中美國新就業機會中的2/3和經濟領域中超過2/3的技術創新都由小型創業企業創造,小型創業企業促進了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從根本上改變了整個產業,改變了美國的經濟和社會結構。因此創業研究熱潮在世界範圍內興起。創業的本質是創新,其核心在於超越既有資源限制而對機會的追求。
創業革命催生了創業型經濟的誕生。創業型經濟是建立在創新事業基礎上的一種經濟形態,它從制度結構、政策和戰略上支持並保證經濟創新,從而促進中小企業的不斷創新與發展。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創業型經濟在20世紀80年代由彼得·德魯克作為“新經濟”提出,並稱之為“近代經濟和社會史上發生的最重要、最有希望的事件”。

創業型經濟影響因素分析

企業准入的難易程度
產品市場存在行業壟斷私營經濟進入困難。轉型期我國的產品市場結構較為複雜,在產品市場上存在過度的行業壟斷。20世紀90年代初期,我國非農產業發生了分化,形成兩類:沒有進入限制或限制較少、非國有經濟可以進入的開放產業;禁止或嚴格限制非國有企業進入、主要由國有企事業單位經營的壟斷產業,直接關係國民經濟宏觀調控的產業。
創業金融體系的初步構想 創業金融體系的初步構想
隨着經濟改革的深入擴大競爭的呼聲不斷提高,對非國有經濟市場準人的限制不斷鬆動。但是在新近開放的產業中,長期形成的國有單位壟斷經營的局面還沒有大的觸動。我們用國有單位職工所佔的比重來表示該行業國有經濟的比重,可以看出:我國當前製造業、採礦業、建築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金融業、房地產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這些行業中國有單位職工所佔的比重不足一半,所以可以認為這些行業是對非國有經濟開放的,而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教育、衞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這些行業的國有單位職工的比重均超過了一半,可以認為這些行業沒有對非國有經濟開放,而是保持着國有經濟的壟斷。這些行業部門存在壟斷經營嚴重,有些可以市場化的卻排斥其他經營主體進入,限制私營經濟進入,阻礙個人創業的發展機會。
企業准入審批制度嚴重製約公民創業權利。西方發達國家,企業准入很多采用的是註冊制和備案制度,准入的門檻較低,常常一元錢就可以註冊一個企業,企業的設立程序也比較簡單。但是在我國,企業准入依然是審批制度,這種制度下公民創業的權利受到政府部門的嚴重約束:有高額的資本金限制,註冊一個小企業也要上萬元的註冊資本金;創辦一個企業需要繁雜的程序,有各個審批環節的限制。
2005年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世界銀行的4位教授對85個國家和地區的創業環境作了系統調查,結果表明,從註冊一家公司到開業平均所必經的審批步驟數,加拿大最少,只需2天,我國內地則需要走過7道關,需111天。美國、英國、加拿大的註冊審批費用不到其人均年薪的1%,而在我國內地,各種審批費用佔據了人均年薪的11%。審批制度使創業初期的交易成本高昂,降低了人們的創業熱情,制約了公民創業權利。
創業融資環境
創業融資是創業的一個關鍵環節。由於所創企業的前景面臨眾多變數,加之資金是一種特殊的“易受損”的服務性產品,其所有者十分珍惜。這使創業融資難成為一個世界性的問題。
直接融資渠道看,融資來自兩個市場:即企業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而這兩個市場對創業者提供資金是不可能的。我國企業債券發行一直實行規模控制、集中管理和分級審批的管理模式,政府對發債企業的地域、行業、所有制性質及發行利率等均嚴格審批,導致只有少數大型企業可以發行債券融資,已發行債券的企業主要是中央企業或少數具有市政背景的企業,且基本集中在交通運輸、電力能源、通信等基礎行業。按照現行的《企業債券管理暫行條例》,民營企業並不在放開之列,即使是大型民營企業也難以問津。股票市場上,企業要在深、滬兩個交易所上市融資,門檻極高。
從間接融資渠道看,通常所説的間接融資主要是企業從銀行等金融機構所獲得的貸款。在我國,國有銀行掌管着70%的資金,其放貸條件較高,使獲得貸款的企業大多數是大中型企業。相反,對創業者來説,其自身發展能力較弱,不確定因素很多,銀行對其放貸存在很大的風險。所以,創業者想從銀行獲得貸款有相當的難度。
税費制度
現階段地方政府因對財政收入的追求導致企業税費負擔過重,制約中小企業發展,致使創業企業發展困難。企業税費負擔過重表現:企業所負擔的正税税率比較高,政府各部門收費和罰款比較多。這使得我國宏觀税負即國家收入總水平佔GDP的比重較重。企業和個體工商户税費負擔沉重,必然影響中小企業發展。國家統計局提供的數據顯示:從1999年至2006年底,我國個體工商户的户數從3160萬户減少到2576.2萬户,降幅達18.5%;從業人員數從6241萬人減少到5045萬人,降幅達19.2%。在我國由於政府過度的行政規制,加上税費太重,抑制創業和企業活力,每年喪失的個體經營户在180萬户左右;喪失的微型和中小企業在50萬户左右。
創業教育
創業教育可以培養出眾多創業型人才,以促進社會創業,而我國由於創業教育不足,致使我國大學應屆畢業生創業比率不足2%,而歐美的這個比率達到30%—40%,差異較大。我國創業教育不足主要表現在:
傳統教育缺乏創業教育。我國傳統教育的弊端之一是注重知識的傳授,忽視對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致使學生創業意識淡薄、創業精神缺乏、創業知識和技能不足。
創業教育的課程設置不合理,實施規範不完善。現階段我國高校實施的創業教育還浮於形式,尚無明確的教育目標和學科內容。
創業教育的師資隊伍和學科建設不健全。我國高校創業系列課程匱乏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高校創業教育的師資力量嚴重缺乏。授課的老師大多缺乏創業經歷,因而創業教育師資的力量和整體質量都有待於提高。
創業實踐相對不足,創業文化有待進一步構建。創業實踐不足主要是因為資金、硬件的欠缺和政策法規有待進一步完善。

創業型經濟政策建議

(一)打破行業壟斷
在我國現階段要打破行業壟斷。一要對行政性壟斷行業進行分拆重組、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允許私營企業進入該行業參與競爭,同時,要加強政府對各種壟斷性行業的監管。二要對經濟性壟斷行為也應給予充分關注,一旦出現,要依法加以限制或制裁。
(二)改革審批制度
要對政府所有的審批事項進行逐項研究,確立每項審批事項的去留。要認真研究新的管理方法,積極運用監督、檢查、備案等手段,加強後續管理,把取消審批事項與建立規範的管理機制結合起來。對保留的審批事項,要建立管理科學、程序嚴密的管理制度,把減少審批的隨意性與建立規範的管理制度結合起來,增加審批的公開性減少審批的隨意性的自由裁決權。
(三)為創業企業提供多種融資渠道
首先,在拓展創業企業的直接融資渠道時,應該大力發展債券融資。擴大企業債券發行的範圍。儘快制定出創業企業發行企業債券的標準,使得發行債券主要不是看企業的性質,而是看企業的規模、信用以及融資後資金的使用方向。
其次,建立專門的創業企業金融服務機構。這種機構的設立有利於不斷積累為創業企業服務的經驗,提高創業企業融資質量,促進金融業和創業企業的健康發展。
再次,建立貸款擔保機構,為創業企業貸款提供擔保。創業企業融資困難主要是由於信用風險較大,銀行不願對它們提供貸款,如果政府能對創業企業的貸款提供擔保或保險,這種困難就可以得到緩解。因此,政府有必要成立相應的擔保和保險機構為創業企業的資金融通提供支持。
(四)對創業企業給予税收優惠
對從事創業的行為給予税收優惠。對於創業的優惠政策主要應該包括:對所得税實行優惠税率。為鼓勵各種投資主體對於創業企業持續投資,對創業投資主體再投資於創業企業,實行投資抵免。鑑於創業投資的高風險性,為保護投資者的基本權益和投資積極性,應根據創業投資的週期,對創業投資公司實行適當年限的虧損彌補制度。如果投資者出現資本損失,投資者可以得到損失補償,投資者繳納税收時,可以在税前從其收入中扣除損失。
(五)加強創業教育
一要轉變觀念,樹立學生創業教育的新理念,建立現代教育觀,增強創業意識。二要轉變教育模式,將以教師為中心、以講授為主的教學,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主動學習為主的教學。三要搭建創業教育平台,實現產、學、訓一體化,應該把創業教育與科學研究、產業發展緊密結合起來。

創業型經濟重要性

當前經濟危機困難還未完全過去,中國必須通過完善創業政策體系,進一步提高創業活動水平,來推動中國經濟邁向“創業型經濟”,就業是民生之本,創業是就業之基,創業對促進經濟增長、擴大就業容量和推動技術創新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信用破解融資難題中小企業拉動創業經濟潛力大
09年,中小企業成為了我國保增長、保民生和保穩定的堅實基礎,尤其是在就業方面。據瞭解,中小企業在就業方面解決了我國近80%的城鎮就業崗位,成為擴大就業的主要渠道。但是,就在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受傷最大、受惠最小的卻是中小企業。
特別是小企業、微型企業以及初創型企業是城市經濟中的弱勢羣體,他們面臨着門檻高、融資難和負擔重的“三大頑症”,其中融資難更是中小企業的普遍難題。
在創業融資方面,阿里巴巴集團的一些做法和經驗值得重視。要加快金融體制改革,切實化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還需要完善多層次的信用擔保體系,對阿里巴巴網絡聯保等新型的融資模式予以支持和推廣,充分利用電子商務信用實現網絡化融資。
阿里巴巴的目標客户羣正是廣大的中小企業。此前,通過對中小企業融資難的調查之後,阿里巴巴推出了網絡聯保計劃幫助國內的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的問題。
2007年5月16日,阿里巴巴與建設銀行正式簽約共推中小企業貸款,雙方各出2000萬共建“風險池”。與此前的銀行貸款不同,網絡聯保貸款項目不需要任何抵押,但需要由3家或3家以上企業組成一個聯合體共同來申請貸款。”阿里巴巴相關負責人説。
除此之外,針對小企業、微型企業的貸款,阿里巴巴旗下支付寶還聯合建設銀行推出了“賣家信貸服務”,符合信貸標準的淘寶賣家,以其已成交而沒收到貨款的交易為擔保,以賣家個人名義向中國建設銀行申請貸款,用於解決個人的短期資金需求。支付寶賣家信貸服務單筆可貸款額度下限為50元,上限為5萬元,累計可貸額度最高可達10萬元。
通過資本幫助可以直接地幫助創業型企業的發展。我們千人擁有的中小企業只有10個左右,發展中國家是20%到30%,發達國家是40%到50%。因此,我們發展中小企業創業的空間和潛力還非常大
新經濟帶動就業社會大學改造蝸居族
“寧要城市一張牀,不要家鄉一套房”的局面,正在威懾着現在的“蝸居族”和“蟻族”,目前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非常嚴峻,形成新一代“蟻族”,畢業之後沒有工作,仍需父母給養,怎麼讓中小企業吸納這些就業大軍成為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現在中國的大學生75%想創業,但是隻有1%的人真正在創業。典型的市場經濟國家大學生創業的比重是20%,而中國只佔到1%。
據瞭解,2009年國內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610萬人,2010年應屆畢業生將超過630萬人,學生就業難,企業用人難,如何讓中小企業和人才對接?如何在企業創業和個人就業中找到合適的橋樑?
以網絡第三方電子商務平台阿里巴巴集團為例,2009年上海來自電子商務的新增就業崗位接近一半,浙江約1/4,廣東近1/5。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梁春曉在會上表示:“新經濟未來能不能健康發展,已經關係到國家未來的發展,當前,我們的新經濟已經創造了巨大的新的就業渠道,這是不容忽視的。”
阿里巴巴集團發展十年以來,不僅僱傭了近1.8萬名員工,還創造了大量新的社會就業機會。這些就業機會大多屬於新經濟環境下的新型工作,包括阿里巴巴B2B平台、淘寶網等實現的就業和個人創業,以及為合作伙伴(如第三方物流、支付、IT、營銷等)增加的就業機會。
淘寶網這樣一個海量的賣家羣體和買家羣體已經成為就業和創業的直接人羣來源。據最新公佈的《淘寶網2009年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數據顯示,截止至2009年年底,淘寶網創造了80.88萬直接且充分就業機會,帶動物流、支付、營銷等產業鏈就業機會為230.51萬個。國際著名分析機構IDC預計,2010年這一數字將攀升到100萬。
另外,淘寶網創辦的網商培訓學府——淘寶大學以及阿里巴巴創辦的“阿里學院”等社會大學則在不斷為電子商務輸送對口型人才。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鼓勵我們社會辦學,我認為像阿里巴巴這樣的一些優秀企業辦學,辦職業學院、辦大學,我覺得也是一個方向。一個國家創業活動水平的提高,最終要創業者願意並且有能力成功創業,因此要加強創業教育和創業培訓,提升創業意願和技能。 [2] 

創業型經濟內涵

1、生產要素的構成的變化是創業型經濟的理論基礎。
傳統的經濟理論認為:土地、資本、勞動力是生產力的三大要素。鄧小平同志英明論斷:科學技術是生產力,進而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在經濟理論上是一重大突破。世界最新的理論認為企業家精神是生產力的第四要素,在全球企業家精神論壇上,我提出的企業家精神是第四生產力的理論取得了與會經濟學家的共識。新增的知識、技術、企業家精神等生產力要素是創業型經濟的理論基礎;
2、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增長方式是創業型經濟的深厚底藴。
經濟增長方式是經濟模式最重要的標誌,傳統的大工業在計劃經濟條件下,基本上屬於資源經濟,需要耗費大的自然資源、能源,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人類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在破壞自己的生存環境,我們耗資源、人力,造成嚴重環境污染,經濟增長主要靠物質投入和規模的不斷擴大。創業型經濟的增長主要依靠技術進步、技術創新,實現高技術的附加值、依靠新的創意以及智慧,形成新的創意經濟、知識經濟的迅速增長。實現低能耗、無污染、高技術、高附加值經濟增長方式
3、以知識經濟為主要框架的產業結構是創業型經濟的重要支撐。
在經濟發展的模式中,產業結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標誌。傳統的大工業經濟中,產業結構是以鋼鐵、水泥、房地產、汽車、機電工業為主要結構的傳統經濟模式。而創業型經濟是以創業、創新為龍頭,以知識產品、技術產品、信息產品、創意產品為主體的高新技術產業作為創業型經濟的主體產業結構。
4、創業型企業羣體是創業型經濟的企業創生、發展、存在的基本形態。
創業型經濟模式下,企業的萌生、發展、存在的基本形態是成千上萬創業型企業羣體,其中中小型企業在創業、創新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他們生生不息的創業活動成為促進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掀起一個一個的創業浪潮,實現了區域性的創業革命。
5、扁平化、服務保證企業運營管理體制是創業型經濟的孵化器。
在管理型經濟模式下,傳統的大工業生產側重管理和規模生產。一切都按照嚴格的規範和嚴格的管理制度,按部就班地進行。這是由於大工業和傳統生產方式的需要,在保證質量和安全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它同時也束縛了人們的創造性,當知識經濟到來的時候,這種強化管理體制已經不能適應各種創新的需要。著名的中關村電子一條街,恰恰是在具有相當自由度的寬鬆環境下形成的。為了適應這種創業活動的不斷髮展,後來成立的各種管理機構都建立了扁平化的、服務型的管理體制,而形成了一種天空任鳥飛、海闊憑魚躍創新、創業環境。一切圍繞着促進創業、創新、創造和科技轉化。
6、綜合型的創新服務體系是創業型經濟發展的環境保障。
創新是創業型經濟的靈魂,任何單一方面的創新都不能滿足創業型經濟發展的需要,只有建立一個綜合型、全面的創新服務“體系”,才有可能保證創新的持續發展和全面推進。因此包括理論創新、制度創新、機制創新、體制創新、文化創新在內的綜合創新體系是發展創業型經濟環境保證。
7、先進的、開放式的創新文化是創業型經濟的靈魂。
創新型的經濟一定伴隨着創新型的文化,因此一個先進的開放式的創新文化是發展創業型經濟重要保障之一,因此必須創造包括鼓勵創新、允許冒險、容忍失敗、海納百川、永不放棄、永不言敗的創業文化氛圍。
8、投資者、運營者、勞動者的就業方式、生活方式及人生理念是創業型經濟發展的社會保障。
計劃經濟條件下和管理型經濟模式下,人們處於被動型、消極型、依賴型、苦渡型的消極生活狀態,人們習慣於按部就班、嚴格規範、循規蹈矩,缺乏足夠的創新、創造、創業能力。一旦失業就會呼天搶地,等待國家救濟或者是謀生式的被動就業。創業型經濟模式下,人們的生活狀態以及人生理念發生了根本的變化,轉化為創造型、自立型、主動型、激情型生活狀態。以創業帶動就業。社會風貌和精神狀態將會發生根本變化。
9、以創業教育為主體的教育模式是創業型經濟發展的人才源泉和先導性要素。
教育改革我們喊了很多年,但是從根本上沒有發生變化,基本上是圍繞着應試教育,人們為了畢業證書、職稱和學位而努力。要想培養真正的創業型人才,造就千千萬萬創業英雄,就必須進行教育改革。徹底改變人才觀,把培養創業意識、創業能力、創業技能、培養創業型人才作為教育的基本目的,才有可能真正地實現教育改革,才能徹底改變應試教育為能力教育和素質教育。這是發展創業型經濟先導型基礎。 [2] 

創業型經濟相關評論

創業型經濟:決勝未來的關鍵
“小老闆大戰略”。“小老闆”經濟是“草根經濟”,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頑強的生命力。首先,小老闆大民生。我們日常生活都是小老闆照顧,無論居家生活還是出門旅行,從頭到腳,從吃到拉,生老病死,婚喪嫁娶,都是小老闆在打理。其次,小老闆大羣體。大街小巷店鋪林立,但多數是小老闆在做的小生意。十個老闆有九個多是小老闆。第三,小老闆大就業。打工者跟隨創業者,90%的就業羣體在小老闆那裏求職打工。未來20年中國還需要造出4億個就業崗位,小老闆有大作為。第四,小老闆大問題。小老闆是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石,也是活水源頭。小老闆多則地方經濟發展快,小老闆少則地方經濟發展慢。促進小老闆創業,發展本土小老闆隊伍,是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新格局的重要途徑。第五,小老闆大商機。中國是全球創業機會最多的國家。“就業危機就是創業良機”。國際金融危機之後,國內外創業機會的配置關係發生重大變化,國內小老闆創業面臨難得的有利機遇,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三才”。第六,小老闆大工程。要進行系統性制度安排,促進小老闆建造生意,形成優勢,壯大發展。小老闆工程挑戰執政理念,要從抓大放小、愛大嫌小,到抓大促小、愛大護小。大樹進城可以“立竿見影”,但培植幼樹更重要,更帶有根本性。
下功夫推動小老闆持續創業。窮人的初次創業,多數是生存壓力型創業,一旦創業成功,生存壓力消除,二次創業的衝動不足,創業的激情鋭減,創業活動停滯不前。這也就是大家通常批評的“小成即滿”、“小富即安”。當然,有些則是小老闆“才能短缺”的問題,在經營小生意、管理小企業時還行,一旦生意做大了,企業人多了,反而弄不了、弄不好了,甚至從小成功走向大失敗。“前車之鑑”對創業後來者有“心理暗示”,在面對二次創業良機時,不少初次創業者卻表現出勇氣不足,猶豫不決,退縮不前。從根本上解決小老闆“小成即滿”、“小富即安”和“才能短缺”問題,就要培育創業精神,弘揚創業文化,強化創業教育,允許和寬容失敗,激發持續創業的激情,增強持續創業的能力,建設創業型社會,促進創業型經濟。這是一個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長期戰略任務。
“窮則思變”。窮人變富人,就是要擺脱出力氣、靠血汗掙錢的困境,就是要建造自己的生意,發展自己的企業,建立收穫多種要素“好處”的新機制。但窮人變富人,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現在一個現實的大問題是,窮人辛辛苦苦掙來的血汗錢,卻捨不得花,有一點小錢,就趕忙存進銀行。但窮人有事情要辦,想從銀行貸錢出來,實在卻是一件太難的事情。銀行是在做錢的生意,一邊吸收存款,一邊放出貸款,靠吃存貸利差“發財”。而銀行天生有“嫌貧愛富”、“壘大户”的情結,複雜煩瑣的貸款手續,使銀行不情願把錢貸給錢少的窮人,喜歡把錢貸給錢多的富人。窮人存錢,富人貸錢。通過銀行轉手,窮人把錢給了富人。富人拿着窮人的錢,去投資,建造自己的生意,發展自己的企業,富人成了“創業者”,成了“老闆”,有了“老闆經濟”。而窮人呢?成了“打工仔”,還得去求老闆,在老闆那裏討份工作、找碗飯吃,便有了“打工經濟”。為什麼窮的地方都有比較大的“存貸差”,就是這個道理。“打工仔”多的地方是貧窮的地方,而“老闆”多的地方則是富裕的地方。反過來説也可以。這也可以叫做“窮人陷阱”。
能不能走出“窮人陷阱”,使窮人變成富人,窮人越來越少,富人越來越多?當然能!困難再大,也得推進這個轉變。也許窮人天生就窮,但不見得富人生來就富。大部分富人的富,是努力奮鬥的結果。由窮到富,光有富的夢想很不夠,必須有奮鬥的勇氣、創業的精神;光有節儉度日、吃苦耐勞的本事很不夠,還得有精打細算、投機取巧的本領。長期以來,“投機”是貶義詞,特別是在窮人的道德認知中認為“投機”是不好的事情。現在是該為“投機”行為“平反”的時候了。商業機會遍地流淌。過去,實行計劃經濟時期,商業機會被“計劃”了,也就是被政府部門“壟斷”了。想要抓商業機遇,必須經過政府部門“審批”,經過“審批”了的“商機”,有些因其稀缺而價值倍增,有的則因事過境遷而成為一張廢紙。現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了,商業機會的分配機制變了,遍地流淌着的商業機會放開了,看誰本領大,誰抓住就是誰的。抓商業機會就是“投機”,看誰會抓機會,看誰“投機”的本領大。抓住機會,還得精打細算,分析預測,科學評估市場,既勇於承受風險,又善於避讓風險,這就是“取巧”了。善於精打細算、投機取巧,才能強抓機遇,把商業機會變成生意,變成產業,建造起自己的企業,建造起自己的賺錢機器。
要順應創業型經濟發展規律。支持我國經濟增長的創業活動仍處在較低水平。發展創業型經濟,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一個艱苦創業的全民過程。美國的長期發展繁榮是美國長期保持創業經濟優勢的結果,美國15%左右的人口是公司經營者。發展創業型經濟,建設創業型社會,並不能立説立兑,“立竿見影”,並不是所有人可以立馬“創業”,立馬成為創業者、立馬成為老闆,立馬變為富人。首先創業並富裕起來的,肯定是人羣中的那些所謂“能人”,他們具有比較高的綜合素質,具備把商業機會、創業資源、市場網絡整合起來,組織企業、建造生意的實力。所以,必須“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優先支持鼓勵能人率先創辦各類經濟組織,率先實現創業發展的夢想。以能人創業為發端,進而帶動全民創業,形成全社會的創業潮流。能人率先創業,必然帶動周圍人跟進創業,形成先創業帶後創業、老老闆帶新老闆的大創業局面。一部分老闆大業興起時,就會帶動周圍一大批人的創業浪潮,一個大老闆周圍都會有一羣小老闆,形成大創業帶小創業、大老闆帶小老闆的老闆創業局面。有“老闆經濟”,就有“打工經濟”,創業興起必然帶動就業增長,形成創業帶就業、促就業的創業就業局面。窮人找到滿意的就業崗位,周圍的人也會跟進,形成先就業帶後就業的大就業局面。最終全社會促進創業經濟發展的氛圍,形成老闆鏈條和打工鏈條、老闆羣落和打工羣落,形成先富裕帶後富裕,大家共同富裕的生動局面。
推進創業型經濟發展是個系統工程,需要營造全社會支持創業發展的環境。有人把創業生態系統稱為“創業方盒”。“創業方盒”由四部分構成,即創業型企業、傳統企業、高等院校和政府部門。從這個“方盒”看,四大機構在推進創業經濟發展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實踐中需要從四個方面改進創業生態系統,需要改進政府經濟政策、改進高等教育模式、需要推進傳統企業煥發生機,更需要關注創業型企業,特別是關注窮人建造生意、創辦企業。要消除體制障礙,配套創業政策、優化創業環境、培育創業精神、弘揚創業文化、降低創業門檻、拓展創業渠道、破解創業難題、增強創業能力、保護創業成果,提高創業成功率。要採取措施,支持鼓勵大企業大集團創業創業再創業,增強國際競爭優勢。但我們這個社會,窮人多、羣體大。必須特別關注和幫助窮人創業,使其走出“窮人陷阱”,重點支持城鄉農民工創業,實現個人發展由“打工仔”向“小老闆”的跨越,實現區域發展由“打工經濟”向“老闆經濟”的跨越。只有使更多的區域成為創業城市、創業縣區、創業村鎮,我們的經濟社會發展才會突顯活力,最終才會走上共同富裕和諧發展之路。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