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南極科考站

鎖定
中國南極科考站是提供中國科學家及科研團體或組織對南極開展了多項學科考察研究、多項重大科學研究的科學實驗基地,其最早科考站長城站於1985年2月20日建設完工。
2024年2月7日,中國第五座南極考察站——秦嶺站正式開站。 [4-5] 
中文名
中國南極科考站
外文名
Chinese Antarctic Research ExpeditionStation
數    目
5個 [1] 
最早建設時間
1985年2月20日
最早建設站點
長城站
包    括
長城站、中山站、崑崙站、泰山站、秦嶺站

中國南極科考站長城站

中國南極科考站地理環境

長城站 長城站
長城站建成於1985年2月20日,坐落在南設得蘭羣島喬治王島地理位置為:南緯62度12分59秒,西經58度 57分52秒。
長城站所在的喬治王島,是南設得蘭羣島中最大的一個島嶼。北面鄰德雷克海峽,與南美洲合恩角相距960公里;南面隔着布蘭斯菲爾德海峽南極半島相望,距離約130公里。在該島上,除長城站外,還有其他國家設立的7個考察站。與中國站相鄰的有:智利費雷站俄羅斯別林斯高晉站,烏拉圭阿蒂加斯站和韓國的世宗王站
我國南極考察站位置示意圖 我國南極考察站位置示意圖
長城站佔地面積約2.5平方公里。站區系火山岩組成的丘陵地形,呈台階型,西高東低,平均海拔高度10米.地表由卵礫石砂石組成,平均1.2米以下為永久凍土層
長城站的氣温據1985年以來觀測資料表明:夏季代表月一月平均氣温為1.3℃,最高為11.7℃,最低為-2.7℃;冬季代表月七月份平均氣温-8℃,最高為2.6℃,最低為-26.6℃。年降水量630毫米左右,以降雪為主。暴風雪頻繁是長城站的最大特點,每年大風((17米/秒)日數在60天以上,最大風速可達40.3 米/秒。

中國南極科考站科考設施

長城站現有大型永久建築10座,包括生活棟,科研棟、氣象棟、文體棟,發電棟,綜合庫,食品庫等。夏季可容納60人左右考察,冬季可供20人左右越冬考察。

中國南極科考站科考項目

越冬期間的主要常規科考觀測項目有:氣象、高分辨衞星雲圖接收、地震、電離層觀測。

中國南極科考站中山站

中國南極科考站建設歷史

中國南極中山站簡稱中山站,是中國在南極洲建立的科學考察站之一,建立於1989年2月26日,是以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者孫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

中國南極科考站地理環境

中山站位於在南極大陸的拉斯曼谷陵上。站址距北京12553.160千米。(69°22'24"S, 76°22'40"E)。它以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者孫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中山站位於東南極大陸伊麗莎白公主地拉斯曼丘陵的維斯托登半島上,其地理座標為南緯69度 22分24秒、東經76度22分40秒,與北京的方位角為32度30分50秒。中山站所在的拉斯曼丘陵,地處南極圈之內,位於普里茲灣東南沿岸,西南距艾默裏冰架查爾斯王子山脈幾百千米,是進行南極海洋和大陸科學考察的理想區域。離中山站不遠處有澳大利亞的勞基地和俄羅斯的進步站。
建築和生活設施 建築和生活設施
中山站位於南極大陸沿海,氣象要素的變化與長城站差別較大,比長城站寒冷乾燥,更具備南極極地氣候特點。中山站年平均氣温零下10攝氏度左右,極端最低温度達零下36.4攝氏度;中山站地區受來自大陸冰蓋下降風影響,常吹東南偏東風,8級以上大風天數達174天,極大風速為43.6米/秒;降水天數162天,年平均濕度54%,全年晴天的天數要比長城站多得多。中山站有極晝極夜現象,連續白晝時間54天,連續黑夜時間58天。中國在南極所建立的兩個考察站都設有氣象站,都已在世界氣象組織註冊,全年對各氣象要素進行不間斷的觀測。

中國南極科考站科考設施

中山站建站以來,經過多次擴建,現已初具規模,有各種建築15座,建築面積2700平方米,其中包括辦公棟、宿舍棟、氣象棟、科研棟和文體娛樂棟,以及發電棟、車庫等。
中山站設有實驗室,配備有相應的分析儀器設備,可供科學考察人員對現場資料和樣品進行初步分析研究。站上的氣象觀測場固體潮觀測室、地震地磁絕對值觀測室、高空大氣物理觀測室等均配備有相應的科學觀測設備和儀器。中國南極考察隊員在中山站全年進行的常規觀測項目有氣象、電離層高層大氣物理、地磁和地震等。

中國南極科考站崑崙站

中國南極科考站建設歷史

2008年10月16日,國家海洋局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宣佈,中國第25次南極考察隊將執行南極內陸站建設和考察、中山站建設改造以及南大洋科學考察等任務。
崑崙站於2009年1月27日勝利建成,是南極內陸冰蓋最高點上的科學考察站。

中國南極科考站地理環境

崑崙站 崑崙站
崑崙站位於南緯80度25分01秒,東經77度06分58秒,高程4087米,位於南極內陸冰蓋最高點冰穹A西南方向約7.3公里。這也是中國繼在南極建立長城站中山站以來,建立的第三個南極考察站。
由於選址在冰天雪地中,雪層會不斷積累,因此該考察站考慮了年積雪速度,設計壽命為10年。

中國南極科考站泰山站

中國南極科考站命名由來

國家海洋局之所以將新建的伊麗莎白公主地南極夏季站命名為中國南極泰山站,是因為五嶽之首的泰山,在國內和國際上有極高的知名度,“泰山站”也是上次我國南極內陸站在全國徵名中得票數僅次於“崑崙站”的名字。泰山站位於中山站與崑崙站之間,在海拔高度上與崑崙站遙相呼應,同時能覆蓋格羅夫山等南極關鍵科考區域。泰山站不僅將成為中國崑崙站科學考察的前沿支撐,還將成為南極格羅夫山考察的重要支撐平台,進一步拓展中國南極考察的領域和範圍。

中國南極科考站地理環境

泰山站於2014年2月8日正式建成開站。這是中國在南極建設的第四個科學考察站,位於中山站與崑崙站之間的伊麗莎白公主地,距離中山站約520公里,海拔高度約2621米,年平均温度-36.6度,可滿足20人度夏考察生活,總建築面積1000㎡,使用壽命15年,配有固定翼飛機冰雪跑道,是一座南極內陸考察的度夏站。

中國南極科考站科考設施

泰山站 泰山站
新建的泰山站規模跟崑崙站大體相當。它是一個三層高架結構,高度大概20多米,外形很像中國的一個燈籠的造型。
除此之外,泰山站還會擁有一個很給力的廚房。它是具備開火條件的,有專門的廚房,但是也不像我們這樣可以隨意烹飪咱們自己所吃的食物,主要還是對食品進行加熱這樣一個功能,就是對已經做熟的食品或者是對半成品進行加工加熱的做法。

中國南極科考站秦嶺站

中國南極科考站建設歷史

2018年2月7日,經過20多天的連續施工,中國第五個南極科考站——秦嶺站在恩克斯堡島正式選址奠基。在莊嚴的國歌聲中,中國第34次南極科考隊在島上舉行了羅斯海新站選址奠基儀式
建設秦嶺站是“雪龍探極”重大工程的重要任務之一,我們要貫科學規劃使之具備“一站多能”的綜合觀監測能力。羅斯海區域既是南極考察與研究歷史最長又是南極國際治理的熱點區域。中國在此區域建設新站,是積極參與極地全球治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務實舉措,開啓了新時代南極工作的新徵程。
2017年12月初“雪龍”船首次抵達恩克斯堡島,用直升機將340噸物資部署上島。
秦嶺站前期準備工程是中國第34次南極考察的重要任務。2018年1月中旬“雪龍”船從中山站返回恩克斯堡島後,將建站工程機械和重型物資運輸上島,隨即開始了新站臨時建築的建設。 [2]  [6] 
2023年11月1日,中國第40次南極考察從國內出發,2024年4月返回,歷時5個多月。 [3]  中國第40次南極考察重點開展三項工作,其中之一是建設新的科考站。該站位於東南極羅斯海沿岸區域,是中國第五個南極考察站,是繼長城、中山站之後的第3個常年考察站,也是首個面向太平洋扇區的考察站,將開展大氣環境、海洋基礎環境、生物生態等多圈層、多學科的觀監測和科學研究工作。建成後預計可接待度夏考察人員80人,越冬考察人員30人。
2024年2月7日,中國第五座南極考察站——秦嶺站正式開站。 [4] 

中國南極科考站地理環境

秦嶺站位於南極三大灣系之一的羅斯海區域沿岸,面向太平洋扇區,是南極地區岩石圈冰凍圈生物圈大氣圈等典型自然地理單元集中相互作用的區域,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已有美、新、意、俄等6個國家在此區域建設了7個考察站,國際上在羅斯海區域選劃設立了南極最大的海洋保護區 [6] 

中國南極科考站命名由來

中國第五座南極考察站被命名為“秦嶺站”,因為秦嶺是橫貫中國中部的古老山脈,被尊為華夏文明的龍脈,而新站所處區域也有一條南極洲橫貫山脈;秦嶺是“南北生物物種庫”“天然藥庫”,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典型代表,可以展示中國重視南極環境保護、踐行“綠色考察”國際倡議的良好形象。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