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連理工大學

鎖定
大連理工大學(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簡稱“大工”(DUT),坐落於遼寧省連市,是由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主管、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與遼寧省人民政府對學校進行共建,大連市人民政府、盤錦市人民政府參與共建的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世界一流大學A類建設高校。 [1]  [160] 
大連理工大學於1949年4月建校,時為大連大學工學院;1950年7月獨立為大連工學院;1960年10月被確定為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1986年4月設立研究生院;1988年3月更名為大連理工大學;1996年成為“211工程”建設高校,教育部、遼寧省、大連市共建大連理工大學;2001年啓動實施“985工程”建設,教育部、遼寧省、大連市重點共建大連理工大學;2003年被中央確定為中管幹部學校。2012年12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大連理工大學建設盤錦校區。2017年9月,入選世界一流大學A類建設高校名單;2022年2月,入選國家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 [1] 
截至2023年12月,學校設有大連淩水、開發區、盤錦3個校區,總佔地面積357.1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96.61萬平方米;有37個學院學部,開設82個本科專業;有29個一級學科博士點,5個博士專業學位類別,4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20個專業學位授權類別,26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有教職工4500餘人,學生49500餘人。 [1] 
中文名
大連理工大學
外文名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160] 
簡    稱
大工(DUT) [160] 
創辦時間
1949年4月15日 [160] 
辦學性質
公辦大學
學校類別
理工類 [1] 
學校特色
全國重點大學(1960年) [1] 
211工程(1996年) [7] 
985工程(2001年) [7] 
111計劃(2006年) [163]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2006年) [6]  展開
學校特色
全國重點大學(1960年) [1] 
211工程(1996年) [7] 
985工程(2001年) [7] 
111計劃(2006年) [163]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2006年) [6] 
2011計劃(2014年) [8] 
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2018年) [14] 
雙一流(2017年、2022年入選) [9]  [47]  收起
主管部門
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 [160] 
現任領導
項昌樂(黨委書記,截至2024年5月) [41] 
賈振元(校長,截至2024年5月) [41] 
專職院士數
中國科學院院士9人(截至2024年5月) [18] 
中國工程院院士6人(截至2024年5月) [18] 
本科專業
82個(截至2023年12月) [1] 
碩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1個(截至2023年12月) [1]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20個(截至2023年12月) [1] 
博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9個(截至2023年12月) [1]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5個(截至2023年12月) [1] 
博士後
科研流動站28個(截至2023年12月) [1] 
國家重點學科
一級學科4個(截至2023年12月)
二級學科6個(截至2023年12月) [1] 
院系設置
37個學院學部 [1] 
校    訓
團結、進取、求實、創新 [160] 
校    歌
大連理工大學校歌 [160] 
校慶日
4月15日 [160] 
地    址
淩水校區:遼寧省大連市甘井子區凌工路2號 [1] 
開發區校區:中國遼寧省大連市金普新區圖強路321號 [63] 
盤錦校區:遼寧省盤錦市遼東灣新區大工路2號 [56] 
院校代碼
10141 [161] 
主要獎項
全民國防教育先進單位(2007年) [86] 
全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進集體(2010年) [90] 
全國高等教育學籍學歷管理先進集體(2012年) [92] 
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進集體(2018年) [96] 
全國教育系統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2021年) [99] 
知名校友
丁德文、王復明、崔波、李華軍、董強、王東雷等 [167] 
佔地面積
3571300 m²(截至2023年12月) [1] 
學生人數
學生總數49500餘人,其中本科生總人數25700餘人。研究生總人數23800餘人,其中博士研究生5400餘人,碩士研究生18300餘人(截至2023年12月) [1] 
教師人數
教職工45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3100餘人(截至2023年12月) [1] 

大連理工大學歷史沿革

大連理工大學學校前身

大連工學院校門 大連工學院校門
1948年秋,為適應全國解放後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的需要,中國共產黨着手籌建了一所新型正規大學——大連大學。大連大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大連大學工學院,即為大連理工大學前身。1949年4月,大連大學工學院創建。次年,大連大學建制撤銷,學校獨立為大連工學院。1951年,大連工學院在大連市郊區重新勘選校址,決定將新校舍建立在大連市西郊三面環山、一面臨海的淩水屯。1960年10月,學校被確定為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1980年6月成為教育部最早確定設立少數民族班、實行定向定點招生的重點院校之一。 [7]  [51] 
1980年,學校創辦中國第一個中外合辦高級經濟管理人才培訓基地(中國工業科技管理大連培訓中心)。隨後,在國內率先開展MBA教育,成為中國工商管理教育培訓的先驅。 [51]  1981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學校成為全國首批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162]  1986年4月,學校設立研究生院。 [51] 

大連理工大學更名發展

1988年3月,學校更名為大連理工大學。1996年,啓動實施國家“211工程”建設,教育部遼寧省大連市共建大連理工大學。 [7]  1999年,入選第一批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2] 
2001年,啓動實施國家“985工程”建設,教育部、遼寧省、大連市重點共建大連理工大學。2003年12月,學校被中央確定為中管幹部學校。2004年,學校實施“985工程”二期建設。 [7] 
2006年1月,學校入選國家“111計劃”。 [163]  2007年3月,學校成為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首批試點高校。 [4]  9月,首批入選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實施高校。同年,成為教育部和中國工程院共同實施的工程教育改革實踐項目首批十所高校之一。 [3]  [5] 
2010年6月,入選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 [6]  2012年,學校正式啓動領軍型大學建設工程。 [164]  4月,教育部、遼寧省、大連市在大連簽署協議繼續重點共建大連理工大學。 [165]  9月,首批入選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實施高校。 [166]  12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建設大連理工大學盤錦校區 [1] 
2014年,入選國家“2011計劃“牽頭高校。 [8]  2017年1月,入選遼寧省一流大學重點建設高校中的“世界一流大學重點建設高校”。 [10]  同月,被認定為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 [11]  5月25日,學校加入中英大學工程教育與研究聯盟 [12]  9月,入選國家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 [9] 
2018年1月,學校入選教育部首批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 [14]  7月,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教育部聯合發文,確定“十三五”期間新增8所共建高校,大連理工大學位列其中。 [13]  2019年2月,學校被教育部認定為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 [15]  10月,被國家知識產權局、 教育部確定為2020年度國家知識產權示範高校。 [16] 
2021年,學校先後發起成立遼寧省鋼鐵產業產學研創新聯盟 [43]  加入中國-烏克蘭大學聯盟。 [45]  11月,大連理工大學王大珩物理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被教育部確定為第三批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2021年度)。 [46] 
2022年2月,入選國家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9月,入選首批國家級創新創業學院建設單位。 [1]  [52]  10月,大連理工大學醫學部、腫瘤醫學研究院、心腦血管醫學研究院等機構同步成立。 [53-54] 
人文學院揭牌成立 人文學院揭牌成立
2023年1月12日,學校發起成立卓越大學智庫聯盟。 [55]  3月,入選首批虛擬教研室建設試點名單。 [48]  7月21日,舉行大工人文學院、公共管理學院成立揭牌儀式。 [57]  9月,入選第二批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建設高校名單。 [62] 
2024年1月16日,大連理工大學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成立。 [64] 

大連理工大學辦學條件

大連理工大學院系設置

截至2023年12月,大連理工大學主校區設有26個獨立建制的學院及醫學部、2個研究院,開發區校區設有2個獨立建制的學院,盤錦校區設有3個獨立建制的學院,另有3個專門學院(創新、國際、遠程)和1所獨立學院(城市學院),共有82個本科專業進行招生。 [1] 
校區
學院(部)
專業
大連淩水主校區 [117] 
化工學院
化學工程與工藝(含化學工程與工藝國際班)、精細化工、製藥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安全工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化工與製藥類創新班 [125] 
環境學院
環境工程、環境科學 [126] 
生物工程學院
生物工程 [127] 
機械工程學院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128]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金屬材料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功能材料 [129] 
能源與動力學院
能源與動力工程、能源與環境系統工程 [130] 
機器人與智能系統研究院
-
電氣工程學院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131] 
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
電子信息工程 [132] 
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
自動化 [133]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134] 
建設工程學院
土木工程(含土木工程國際班)、水利水電工程、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海洋資源開發技術、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交通工程、工程管理專業、智能建造專業 [135] 
力學與航空航天學院
工程力學、飛行器設計與工程 [136] 
船舶工程學院
船舶與海洋工程 [137] 
醫學部
生物醫學工程學院(生物醫學工程) [138]  、基礎醫學院、臨牀醫學院、藥學院和醫工交叉研究院 [117] 
未來技術學院/人工智能學院
人工智能未來技術班(含人工智能、智能建造、智能車輛工程、生物工程、精細化工)、人工智能創新班(含人工智能) [139] 
經濟管理學院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大數據管理與應用、企業管理、投資學、會計學、技術經濟及管理、項目管理、知識產權管理、環境管理、運營管理、供應鏈管理、金融學、國際經濟與貿易 [140] 
建築與藝術學院
建築學、城鄉規劃、工業設計、環境設計、視覺傳達設計、雕塑 [141] 
馬克思主義學院
馬克思主義理論 [142] 
外國語學院
英語、日語、翻譯、俄語 [143] 
物理學院
應用物理學 [144] 
數學科學學院
數學類(含數學與應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華羅庚班) [145] 
光電工程與儀器科學學院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 [146] 
化學學院
應用化學 [147] 
人文學院
廣播電視新聞學、漢語言文學、哲學 [148] 
公共管理學院
- [149] 
高等教育研究院
-
體育與健康學院
運動康復、運動訓練 [150] 
國際教育學院(留學生辦公室、港澳台學生事務辦公室)
-
創新創業學院
-
大連理工大學白俄羅斯國立大學聯合學院
工程力學、應用物理學 [151] 
遠程與繼續教育學院
-
城市學院
-
開發區校區 [118] 
軟件學院
軟件工程、網絡工程、數字媒體技術專業 [119] 
大連理工大學-立命館大學國際信息與軟件學院
-
集成電路學院
電子科學與技術、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 [120] 
盤錦校區 [121] 
大連理工大學萊斯特國際學院
-
化工海洋與生命學院
設置能源化學工程、應用化學(工學)、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工業生物工程、海洋技術、環境生態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生物科學、生物信息學、藥學 [122] 
商學院
電子商務、經濟學、人力資源管理 [123] 
公共基礎學院
商務英語、運動康復 [124] 
截至2024年5月

大連理工大學學科建設

截至2023年12月,大連理工大學具有有29個一級學科博士點,4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28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0個專業學位類別,5個博士專業學位類別以及高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授予權。力學、機械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入選國家第二輪“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20個一級學科入選遼寧省一流學科建設項目。在世界一流大學建設中,學校重點建設化學化工、裝備製造、運載、建設工程、信息科學,以及管理、數理、馬克思主義理論等“7+1”學科集羣。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4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6個。有13個學科領域位列世界前百分之一,工程學、化學、材料科學、計算機科學等4個學科領域位列世界前千分之一。 [50] 
學科建設
學位類別
學科名稱
一級學科博士點
控制科學與工程、哲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馬克思主義理論、建築學、數學、土木工程、物理學、水利工程、化學、化學工程與技術、力學、船舶與海洋工程、機械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光學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城鄉規劃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軟件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生物工程、電氣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管理科學與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工商管理 [152] 
博士專業學位類別
電子信息、機械、材料與化工、土木水利、能源動力 [1]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化學工程與技術、安全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工程、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力學、船舶與海洋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工商管理、管理科學與工程、建築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物理學、數學、儀器科學與技術、光學工程、化學、哲學、軟件工程 [153] 
一級學科碩士點
哲學、控制科學與工程、應用經濟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法學、建築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土木工程、教育學、水利工程、體育學、化學工程與技術、中國語言文學、交通運輸工程、外國語言文學、船舶與海洋工程、新聞傳播學、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數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物理學、生物醫學工程、化學、城鄉規劃學、生物學、軟件工程、力學、生物工程、機械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光學工程、藥學、儀器科學與技術、管理科學與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公共管理、電氣工程、美術學、電子科學與技術、設計學、信息與通信工程 [152] 
碩士專業學位類別
建築、城鄉規劃、機械、電子信息、材料與化工、土木水利、能源動力、資源與環境、生物與醫藥、翻譯、新聞與傳播、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金融、應用統計、國際中文教育、教育、體育、設計 [23] 
國家首輪“雙一流”建設學科
化學、工程 [154] 
國家第二輪“雙一流”建設學科
力學、機械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 [1] 
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
力學、水利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 、管理科學與工程 [60] 
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
計算數學、等離子體物理、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結構工程、環境工程、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製造 [154] 
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培育)
動力機械及工程、技術經濟及管理 [154] 
遼寧省重點建設一級學科
數學、物理學、力學、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化學、軟件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儀器科學與技術、建築學、城鄉規劃學 [61] 
ESI全球排名前1%學科
工程學、化學、材料科學、計算機科學、物理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數學、社會科學總論、藥理學與毒理學、地球科學、臨牀醫學等 [154] 
ESI全球排名前1‰學科
工程學、化學、材料科學、計算機科學 [60] 
截至2024年5月

大連理工大學師資力量

截至2023年12月,大連理工大學有教職工45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3100餘人。學校有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15人,專任教師中正高級職稱1023人,副高級職稱1329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2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等高層次人才90人,“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10人,“973計劃”青年科學家專題項目首席科學家2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2人,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入選者19人,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基金獲得者17人,“國家級教學名師獎”獲得者5人,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名師83人,“興遼英才計劃”教學名師6人。 [1]  [50] 
師資力量
職級職稱
名單
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
“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程春田、董闖、董國海、郭東明、賀高紅、胡平、胡祥培、賈振元、劉黎明、呂小兵、歐進萍、全燮、邱介山、唐春安、張洪武、張強、張守海、趙珺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唐春安、董闖、歐進萍、王永學、王偉、李宏男、滕斌、沈永明、胡平、徐永平、申長雨、張洪武、郭東明、全燮、張淑芬、呂小兵、胡祥培、彭孝軍、雷明凱、尹寶才、郭旭、劉黎明、段春迎、程春田、賀高紅、陸安慧、孫希明、陳景文、亢戰、楊青、王同敏、孫玉文、伊廷華、盧湖川、張強、王博、苑世劍、王正洶、張弛、柳振鑫、樊江莉、宋長春、劉濤、劉巍、許福友、趙珺、李鋼、雷娜、張桂勇、賈明、董志剛 [49] 
”973”首席科學家
申長雨、賈振元、張洪潮、雷凱明、李剛、唐春安、滕斌、張洪武
“973計劃”青年科學家專題項目首席科學家
王博、伊廷華
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陳景文、樊江莉、郭旭、黃明亮、亢戰、梁長海、李鋼、盧湖川、呂小兵、孫希明、孫玉文、王同敏、伊廷華、趙紀軍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
蔡喜運、常鈞、常玉春、陳飆松、陳國清、陳健雲、陳茂篤、陳豔瑩、褚金奎
國家教學名師
孟長功、梁延德、李志義
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寧德志、伊廷華、王正洶、劉濤、馬玉祥、李鋼、張振宇、樊江莉、於暢、王治宇、鄒麗、趙珺、柳振鑫、劉巍、張騰飛、任偉民、劉永新、趙雲鵬、江賀、趙旭東、盧一平、杜健軍、楊明軍、高偉、盧鵬、劉日升、劉猛、孫玉濤、張維聲、馬克、彭海軍、王棟、孫文、李鋭、郭恩宇、曲春緒、劉海星、安永輝、夏衞國、桑超峯、裴華富、胡方圓、劉豔明、李洋輝、周思、孟銀杉、彭衝、葉磊、楊東輝、隋天舉 [49] 
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
盧玉峯、王德真、郭旭、雷明凱、鄒積巖、李宏男、董國海、彭孝軍、林焰、全燮、胡祥培 [155] 
資料來源: [18]  [49]  截至2024年5月,注:名單不完整

大連理工大學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截至2023年12月,大連理工大學具有國家級特色專業23個,“雙萬計劃”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57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7個,通過全國工程教育認證(評估)專業27個,5個專業入選教育部“強基計劃”。有5個國家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4個國家級教育、教學基地,有國家英才計劃高校培養基地。建有8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7個國家級教學團隊。 [1]  截至2023年9月,學校獲評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97門,省級一流本科課程453門。 [156] 
質量工程
專業類型
專業名稱
國家級特色專業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功能材料、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電子信息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環境工程、生物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土木工程、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水利水電工程、建築學、能源與動力工程、信息與計算科學、應用物理學、工程力學、船舶與海洋工程、軟件工程、軟件工程(嵌入式)、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能源化學工程 [154] 
“雙萬計劃”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功能材料、金屬材料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生物醫學工程、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安全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應用化學、製藥工程、環境工程、環境科學、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工程管理、海洋資源開發技術、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交通工程、水利水電工程、土木工程、城鄉規劃、工業設計、環境設計、建築學、視覺傳達設計、工商管理、金融學、物流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能源與動力工程、公共事業管理、廣播電視學、生物工程、數學與應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翻譯、日語、英語、應用物理學、車輛工程、船舶與渝洋工程、飛行器設計與工程、工程力學、軟件工程、網絡工程、數字媒體技術、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能源化學工程、電子商務、環境生態工程、運動康復 [154] 
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國際經濟與貿易、知識產權、哲學、漢語言文學、俄語、電子科學與技術、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工業生物工程、經濟學、海洋技術、食品科學與工程、藥學、生物科學、生物信息學、運動訓練、商務英語 [154] 
通過全國工程教育認證(評估)專業
化學工程與工藝、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製藥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環境工程、電氣工程及其白動化、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建築學、城鄉規劃、車輛工程、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土木工程、水利水電工程、交通工程、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工程管理、機械設計製造及其白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金屬材料工程、軟件工程、網絡工程、生物工程、安全工程 [154] 
教育部“強基計劃”專業
數學與應用數學、應用物理學、工程力學、應用化學、生物工程 [157] 
國家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
華羅庚數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張大煜化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王大珩物理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錢令希力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計算機科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1] 
國家級教育、教學基地
國家工科化學教學基地、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國家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 [1]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基礎化學實驗教學中心、工程訓練中心、電工電子實驗教學中心、基礎物理實驗教學中心、土木水利實驗教學中心、文科綜合實驗教學中心、化工綜合實驗教學中心、機械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1] 
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化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電工電子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車輛工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1] 
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創業基礎與實務、中級日語聽説、中國文學名家名作選講(雙語)、計算方法、數值分析、2D工程製圖實踐、控制工程基礎(雙語)、鋼筋混凝土結構、Engineering Mechanics: Statics and Dynamics、工程流體力學、腐蝕與防護、FPGA設計與應用、項目管理、管理統計學、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思想道德與法治、籃球、人體工程學、膜分離基礎、化工導論、儀器分析、生物分離工程、複變函數論、現代固體物理學、壓力容器設計、建築用製冷技術、內燃機原理、港口規劃與佈置、操作系統、組織行為學、科學技術與工程倫理、基礎化學實驗、數字電路與系統、化工設備機械基礎、工程圖學、工程訓練、熱質交換原理與設備、走近機器人、電路理論、材料與人類文明、數據結構與算法、可燃冰試採及其沉積物三軸試驗虛擬仿真實驗、深水動態臍帶纜安裝鋪設虛擬仿真實驗、特高壓變壓器雷電衝擊電壓發生器設計虛擬仿真實驗 [158] 
國家級教學團隊
化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機械設計與製造基礎課程教學團隊、化工專業主幹系列課程雙語教學團隊、創新教育系列課程教學團隊、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系列課程教學團隊、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系列課程教學團隊、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思想品德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19-22] 
截至2024年5月,注:名單不完整
  • 教學成果
截至2023年7月,大連理工大學在歷屆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中共獲獎66項,其中牽頭完成特等獎1項,一等獎5項、二等獎35項。 [159]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部分)
成果名稱
獲獎等級
“一體兩翼,四輪驅動”的化工類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
一等獎
從質量控制走向質量文化:大學人才培養質量保證體系的創新發展
一等獎
引領未來、思維牽引、頂天立地——卓越化工人才培養的中國方案與實踐
一等獎
創新“4451”實驗教學體系 提高基礎化學實驗的“兩性一度”
二等獎
突出海洋工程培養特色 創新土木類專業育人體系
二等獎
高校創新人才規模化自主培養體系的創建與實施
二等獎
“創新導向 四位一體”的電類專業實踐教學改革
二等獎
面向雙碳戰略的能源動力類“新工科”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的建設與實踐
二等獎
基於課程結構及形態創新的KAPIV一體化工程人才培養改革與實踐
二等獎
基於“雙軸聯動”的全過程、模塊化管理學科實驗教學體系建設
二等獎
PDCA-SE驅動的德才兼備高質量人才培養體系創新與實踐
二等獎
“國創計劃”引領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綜合改革與實踐
二等獎
綠色工程理念引領的工程教育新體系構建與實踐
二等獎
結構設計競賽20年促進大學生創意創新創造能力培養的改革和實踐
二等獎
“水土交融,場網共享”新時期大土木實踐育人模式構建與示範
二等獎
針對工科研究生的辛力學教學探索與實踐
二等獎
重大裝備製造領域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協同創新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
二等獎
新興工業產業下智慧建築領域研究生國際化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
二等獎
計算思維賦能的“一貫穿、兩融合、三平台”新工科研究生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
二等獎
資料來源: [159]  截至2023年7月(注:數據不完整)

大連理工大學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12月,大連理工大學與43個國家和地區的313所海外知名高校、科研機構等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發起中國卓越大學聯盟-日本國立六大學聯盟以及中國-烏克蘭大學聯盟,加入中俄工科大學聯盟等19個國際大學聯盟。學校建有3箇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合作高校分別是日本立命館大學、英國萊斯特大學、白俄羅斯國立大學)、中外合作辦學項目1個(合作高校為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有國家公派、聯合培養、交換學習、短期交流訪問等各類450餘項學生海外交流項目,年選派規模達2500餘人次;教師長短期出國(境)公派、進修、參會、訪問年均1700餘人次;年均聘請長短期海外專家學者近600人來校工作訪學;2023年以來學校有留學生1660人,其中學歷生佔比56.7%。 [17] 

大連理工大學學術研究

大連理工大學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12月,大連理工大學建有1個國家級“2011協同創新中心”,4個國家(全國)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6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4個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國家大學科技園,1個國家級技術轉移中心,1個國家級技術中心,1個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研究基地,1個國家知識產權(遼寧)培訓基地,1個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基地;1個教育部前沿科學中心;1個教育部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9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4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遼寧應用數學中心,35個遼寧省重點實驗室,12個遼寧省專業技術創新中心,15個遼寧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1個教育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首批國家知識產權示範高校,1個全國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5個遼寧省高等學校新型智庫、6個省級重點新型智庫,20個省部級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1] 
國家級、省部級科研機構(部分)
級別
科研平台
國家級“2011協同創新中心”
國家重點實驗室
高性能精密製造全國重點實驗室
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
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
電子政務模擬仿真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先進裝備設計與CAE軟件開發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橋樑與隧道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製造管理信息化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熱能綜合利用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國家大學科技園
大連理工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國家級技術轉移中心
大連理工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
國家級技術中心
大連理工大學國家振動與強度測試中心
教育部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
遼寧綠色化學化工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
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基地
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基地
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天然氣水合物安全高效開採研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結構優化理論與應用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海洋工程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超分子化學與催化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三束材料改性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工業裝備智能控制與優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社會計算與認知智能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智能生物製造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模塑製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先進高分子及複合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低碳能源與碳封存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遼寧省實驗室
遼寧省重點實驗室
遼寧省內燃機技術重點實驗室
遼寧省工業設備先進控制系統重點實驗室
遼寧省載能束冶金與先進材料製備重點實驗室
遼寧省先進焊接技術重點實驗室
遼寧省新能源汽車動力控制及整車技術重點實驗室
遼寧省集成電路與生物醫學電子系統重點實驗室
遼寧省空天飛行器前沿技術重點實驗室
遼寧省複雜能源轉換和高效利用重點實驗室
遼寧省能源材料及器件重點實驗室
遼寧省低碳資源高值化利用重點實驗室
遼寧省蛋白質修飾與疾病發生重點實驗室
遼寧省計算數學與數據智能重點實驗室
遼寧省感知與理解人工智能重點實驗室
遼寧省工業裝備數字孿生重點實驗室
遼寧省天然氣水合物重點實驗室
遼寧應用數學中心
遼寧省先進複合材料高性能製造重點實驗室
遼寧省化工安全與應急技術重點實驗室
遼寧省先進薄膜與集成電路刻蝕技術重點實驗室
遼寧省城市綠色健康設計與技術重點實驗室
遼寧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
遼寧省深海浮動結構工程實驗室
遼寧省煙氣餘熱利用裝備防腐蝕工程實驗室
遼寧省硼鎂特種功能材料製備與應用技術工程實驗室
遼寧省石化行業高效節能分離技術工程實驗室
遼寧省重化工難處理有機廢水處理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遼寧省海洋智能系統與高端芯片工程研究中心
遼寧省高熵合金工程實驗室
遼寧省能源動力系統碳中和工程研究中心
遼寧省智能化工材料專業技術創新中心
遼寧省船舶設計製造專業技術創新中心
遼寧省高性能樹脂材料專業技術創新中心
遼寧省工業生態與環境專業技術創新中心
遼寧省車輛先進設計製造專業技術創新中心
遼寧省起重機械專業技術創新中心
遼寧省工業裝備分佈式控制專業技術創新中心
遼寧省物聯網與協同感知專業技術創新中心
遼寧省激光3D打印裝備及應用專業技術創新中心
遼寧省極地海洋專業技術創新中心
遼寧省水化學與水質功能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遼寧省工業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及利用專業技術創新中心
省部級協同創新中心
遼寧綠色化學化工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
遼寧工程防災減災協同創新中心
遼寧工程科學計算與CAE軟件研發協同創新中心
遼寧清潔能源動力協同創新中心
資料來源: [1]  [24]  [116]  截至2024年5月

大連理工大學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12月,2001年以來,學校共獲國家科技成果獎勵63項,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得34項,其中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獎(創新團隊)1項;牽頭獲省部級科技獎勵一等獎163項。2012年至2023年間,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得中國專利獎金獎2項、銀獎3項、優秀獎14項。 [25] 
科研成果(部分)
獲獎類別
項目名稱
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團隊) [26] 
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26] 
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26] 
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26]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27] 
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27] 
與中國學者開展太陽能光解水制氫、二氧化碳還原製備燃料及新型太陽能電池等方面合作研究
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 [28] 
高性能碳纖維複合材料構件高質高效加工技術與裝備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8] 
超高層建築鋼骨高強混凝土結構體系抗震關鍵技術及其應用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29]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29]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30] 
關聯面形約束的大型複雜曲面零件加工技術與裝備
中國專利獎金獎
一種製備氫化C9石油樹脂的方法 [44] 
中國專利獎優秀獎
一種天然氣水合物沉積物力學特性可視化試驗裝置 [44] 
注:名單不完整,截至2024年5月

大連理工大學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大連理工大學圖書館 大連理工大學圖書館
截止2023年12月,大連理工大學圖書館擁有一個主館、三個分館、五座館舍,主館為主校區的伯川圖書館和令希圖書館兩座館舍,三個分館分別是開發區校區分館、盤錦校區分館和馬克思主義分館,五座館舍總建築面積83000平方米。有實體館藏累計387餘萬冊(件),中外文電子圖書約186萬冊,訂購98個平台254個數據庫、中外文電子期刊6.37萬種,形成以理工科為主,兼顧人文社科、經濟管理等學科的多類型、多語種、多載體的完整館藏體系。 [31] 
  • 學術期刊
《大連理工大學學報》 《大連理工大學學報》
大連理工大學學報》創刊於1950年,是由大連理工大學主辦的綜合性科學技術類學術性雙月刊;主要報道中國海內外最新科研成果,並開設院士學術論文專題、資深教授學術論文專題、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成果報道、博士後研究成果報道等;是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綜合性科學技術”核心期刊。曾榮獲首屆中國期刊獎提名獎、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優秀期刊一等獎、全國高校自然科學學會精品期刊和優秀期刊、遼寧省新聞出版局一級期刊等。被多家中國國內外檢索工具收錄為源刊。 [32-33] 
《計算力學學報》 《計算力學學報》
計算力學學報》創刊於1984年2月,原名《計算結構力學及其應用》,是教育部主管,大連理工大學和中國力學學會聯合主辦的專業學術性期刊;該刊主要設有學術論文、綜合評述、工程應用、研究簡報、程序設計和程序紹、短文、專題講座等欄目,主要刊登計算力學的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是中國"力學類"核心期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和《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是《應用力學評論》、美國《工程索引》(Ei Compendex)、《文摘與引文數據庫》(Scopus),波蘭《哥白尼索引》(IC)核心期刊,被《中國力學文摘》《中國數學文摘》《中國物理文摘》收錄,被《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文摘雜誌》等數據庫全文收錄。 [34] 
《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是由大連理工大學主辦,中國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社科類綜合性學術理論期刊(季刊);該刊主要設有經濟與管理、公共管理、教育研究、哲學研究等欄目,涵蓋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管理科學,以及交叉學科、新興學科等學科門類;注重對人文、社會科學各學科領域的基本問題、熱點、難點及前沿理論的研究,所刊載論文被《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新華文摘》四大檢索機構轉載,並是美國《劍橋科學文摘》(CSA)和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的來源期刊。 [35] 
《熱科學與技術》 《熱科學與技術》
熱科學與技術》創刊於2002年9月,是由教育部主管,大連理工大學主辦,中國國內外發行的學術期刊;設有學術論文、綜合評述、工程應用、新技術開發、研究簡報、程序介紹、短文、專題講座、學術動態、學術討論等欄目,主要刊登與熱科學與技術相關的研究開發成果和實踐經驗。 [36] 
《管理案例研究與評論》 《管理案例研究與評論》
管理案例研究與評論》由教育部主管,大連理工大學主辦,於2008年元月創刊並雙月發行。是以推進本土化管理理論研究為宗旨的學術期刊,主要刊發以案例研究為主的中國情境化管理理論等研究成果,設有戰略與組織、創新與創業、營銷與服務等欄目。入編2020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CSSCI來源期刊擴展版,為全國工商管理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會刊、中國管理現代化研究會管理案例研究專業委員會會刊。列入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羣、《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維普網)全文收錄期刊。 [37] 
《數學研究及應用(英文版)》 《數學研究及應用(英文版)》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Research with Applications》《數學研究及應用(英文版)》創刊於1981年,從2012年起以此刊名出版,由大連理工大學和中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聯合主辦,為雙月刊,主要發表數學理論及應用數學方面的有創造性論文,被美國《Mathematical Reviews》(MR)、《Current Mathematical Publications》(CMP)、德國《Zentralblatt für Mathematical und ihre Grenzgebiete》以及俄羅斯《文摘雜誌》等多個國際著名數據庫收錄。國內期刊檢索數據庫基本都收錄該刊,如《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核心庫)、《中國知網》《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羣》。 [38] 

大連理工大學校園文化

大連理工大學學校標誌

  • 校徽
大連理工大學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學校徽志為圓形,中間是由學校簡稱“大工”兩字變體組成的半封閉雙圓環圖案,圓環中央是託着幼苗的書籍,寓意人才和學術,“1949”為建校時間;圓環上方是英文校名,下方是中文校名。 [39] 
學校徽章為題有中文校名的長方形證章。 [39] 
校徽 校徽
  • 校旗
大連理工大學校旗為長方形旗幟,旗面中間為白色,兩側為藍色,寓意學校地處黃海、渤海之間,中央印有學校徽志和中英文校名。 [39] 
校旗 校旗

大連理工大學精神文化

  • 大工精神
大連理工大學精神為海納百川、自強不息、厚德篤學、知行合一。 [39] 
  • 校風校訓
大連理工大學校風校訓為團結、進取、求實、創新。 [39]  1989年,在建校四十週年之際,學校黨委將其確立為校訓,並於2004年上報教育部備案。 [108] 
  • 學風
大連理工大學學風為勤奮、嚴謹、求實、創新。 [39] 
  • 校歌
《大連理工大學校歌》由劉健、王續琨作詞、鄭述誠作曲,於1999年創作完成。 [109] 
作詞:劉健、王續琨
作曲:鄭述誠
你屹立在淩水河畔,你昂首在黃海之濱,
啊~大連理工大學桃李芬芳,笑浴萬里春風。
你在朝霞中誕生,你與共和國同齡,
啊~大連理工大學歲月崢嶸,創業發展走過光輝歷程。
團結進取,求實創新,是你光榮的傳統,
造就英才,科教興國,是你神聖的使命。
啊~大工,科學的殿堂,在拼搏中發展,
啊~大工,人才的搖籃,與新時代同行,與新時代同行。 [40] 
校歌 校歌

大連理工大學社團文化

大連理工大學社團活動
大連理工大學社團活動(3張)
截至2021年末,大連理工大學共有學生社團163家,其中主校區112家,開發區24家,盤錦校區27家。學生社團共分為創新創業類、思想政治類、體育健身類、文化藝術類、學術科技類、志願公益類、自律互助類七大類。學校組織開展了定向越野大賽、飛盤大賽、冬季長跑比賽、天文之夜、魔術之夜、魔方擺字、漢服鑑賞、七域嘉年華、動物保護等特色活動,豐富了學生的課餘文化生活。 [110] 
大連理工大學部分學生社團
名稱
創辦時間
簡介
自強社
2003年
自強社以“演繹自強,彰顯自信,追求自立,踐行自助”為社團宗旨,以勵志成才計劃為主體,以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為服務對象,通過開展勤工助學、社會實踐和社團活動等工作,激發學生自立自強意識,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111] 
學生陽光心理健康協會
2008年
社團前身是1988年成立的大連理工大學心理協會,2007年度被評為“大連市明星社團”,2009年被評為“全國高校校園百強社團” 等,協會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指導下開展各項活動,總會下設13個學部(院)分會,下設辦公室、外聯部、組織部等6個職能部門以及海豚團體輔導隊、心理劇團等10個心理社團,意在普及基礎的心理健康知識,充實學生的心靈世界,引導學生更加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112] 
大學生藝術團
1988年
該社團是學校為豐富學生課餘生活、提升校園文化氛圍而建立的官方藝術團體,下設樂團、舞蹈團、合唱團、話劇團等部門,有1000多名團員。校藝術團連續開展“藝彩•中國夢”繽紛文化演出季活動,多次代表學校參加各級文藝展演及比賽,屢創佳績,多次登中央電視台的舞台,藝術團共獲得國家級獎項79項,省級獎項78項 [113] 
學生會
-
大連理工大學學生會是學校學生羣眾性組織,接受大連理工大學黨委的領導,接受大連理工大學團委的指導,依靠學部學院和全校廣大同學開展工作。服務同學,團結各學部學院同學,發揮其橋樑紐帶的作用,其下屬辦公室、外聯部等11個部門,在校園精神文明建設中發揮作用,促進同學全面素質的提高 [114] 
Green Park 環保協會
2020年
該社團是以“書寫大工智慧,將專業所學,用於解決環境問題”為宗旨的學術科技類社團。其以環境學院為主體,運用跨學科思維統籌組建寒暑假環境類實踐活動,自2020年成立以來,組建大小社會實踐團隊18支,內容涉及鄉村水質、氣候變化、社羣調研等多方面,事蹟曾被人民日報、中國日報等媒體報道,實踐團隊曾獲全國“挑戰杯”三等獎、全國“三下鄉”重點團隊等國家級榮譽 [115] 

大連理工大學校區情況

大連理工大學依山傍海,辦學條件優良。已形成一校、兩地(大連市、盤錦市)、三區(大連淩水主校區、開發區校區、盤錦校區)的辦學格局,總佔地面積357.1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96.61萬平方米。 [1] 

大連理工大學大連淩水主校區

大連淩水主校區位於遼寧省大連市凌工路2號,主校區設有化工學院、環境學院、生物工程學院、能源與動力學院等26個獨立建制的學院及醫學部、機器人與智能系統研究院等2個研究院。 [1]  [107]  另有3個專門學院(創新、國際、遠程)和1所獨立學院(城市學院) [179]  [1] 
大連理工大學淩水主校區

大連理工大學開發區校區

開發區校區位於遼寧省大連市金普新區圖強路321號,位於大連市金普新區大黑山南麓,校區佔地面積7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8萬平方米。校園環境優美、功能齊全、設備先進。設有2個獨立建制的學院,設有軟件學院、大連理工大學—立命館大學國際信息與軟件學院和集成電路學院。校區內有教職工230餘人,本、碩、博在籍學生5000餘人。 [1]  [67] 
大連理工大學開發區校區

大連理工大學盤錦校區

盤錦校區位於遼寧省盤錦市遼東灣新區大工路2號,2013年9月正式啓用。 [65-66]  設有3個獨立建制的學院, [1]  截至2023年12月,校園佔地面積56.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8.3萬平方米;有各類編制教職工325人,在校學生5769人。 [66] 
大連理工大學盤錦校區

大連理工大學行政管理

大連理工大學現任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書記
校長、黨委副書記
黨委常務副書記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黨委副書記、副校長
黨委委員、副校長
黨委常委
參考資料: [41] 

大連理工大學歷任領導

歷任領導
時期
姓名
任職
任期
大連大學時期
大連大學第一任校長
-
段玉明
原大連大學黨委書記
1948.10—1949.11
呂振羽
大連大學第二任校長兼黨委書記
1949.11—1950.07
大連工學院時期
大連工學院第一任校長
-
大連工學院第二任校長
-
吳健
大連工學院第一任黨委書記
1951.05—1952.10
白長和
大連工學院第二任黨委書記
1952.10—1957.12
崔健
大連工學院第三任黨委書記
1957.12—1965.08
周明
大連工學院第五任黨委書記
1978.09—1983.03
大連工學院第六任黨委書記
1984.02—1985.09
大連工學院第七任黨委書記
1985.09—1988.01
大連理工大學時期
錢冬生
大連理工大學第七任黨委書記
1988.01—1990.08
大連理工大學第三任校長,第八任黨委書記
1990.11—1995.11
大連理工大學第四任校長,第九任黨委書記
1995.11—2007.08
大連理工大學第五任校長
1999.11-2006.04 [169] 
大連理工大學第六任校長
2006.05-2012.08 [170-171] 
大連理工大學第十任黨委書記
2007.09-2014.05 [174-175] 
大連理工大學第七任校長
2012.08-2014.02 [171-172] 
大連理工大學第八任校長
2014.02-2023.02 [172-173] 
大連理工大學第十一任黨委書記
2014.05-2016.03 [175-176] 
大連理工大學第十二任黨委書記
2016.05-2021.10 [177-178] 
資料來源: [42]  [168] 

大連理工大學校園環境

大連理工大學校園內建築羣樓錯落,林木茂盛、綠蔭葱蘢。曾獲遼寧省“花園式單位”、遼寧省“文明校園”等稱號。 [102] 

大連理工大學主樓

大連理工大學主樓是學校的標誌性建築,建成於1964年,總建築面積23598平方米,總投資220萬元,該樓為學生主建,學生參與涉及木工、泥瓦工、水暖、電工等多工種。主樓承載着學校的歷史和文化,是學校的象徵。2008年暑期,主樓進行了為期8個月的大修改造。 [65]  [103] 
大連理工大學主樓 大連理工大學主樓

大連理工大學牛角山

牛角山
牛角山(2張)
牛角山坐落於大連理工大學北側北山宿舍區,高約200米,山頂修有一座八角涼亭,因“牛角掛書”的典故取名為掛書亭,在牛角山頂可俯瞰校園全景,是學校師生及周邊居民爬山鍛鍊的去處。 [104-105] 

大連理工大學湧泉湖

湧泉湖 湧泉湖
湧泉湖位於大連理工大學開發區校區,背靠大黑山,湖水靜謐,見證了學校軟件學院從初生到茁壯的發展過程。湖水四周種有綠植,與書韻廣場、學苑橋、錦屏山等校園景觀相映襯。 [65] 

大連理工大學淩水湖

大連理工大學校內淩水湖始建於2023年7月19日,2024年4月15日正式落成,湖邊湖名石依屈伯川院長筆跡結字形成“淩水湖”。淩水湖總水體面積15003平方米,其中湖體9701平方米,荷花池836平方米,蓮花池133平方米,湖水與周邊環境融合成為校園“綠肺”。湖邊還打造了特色鮮明的景觀節點,如便於親近湖水的親水平台;總長度497.5米的環湖步道;延伸至湖面的湖心島與湖心亭以及荷花池、蓮花池、玉蘭大道。湖水中養殖有數只赤麻鴨,淩水湖風景怡人,成為學校師生喜愛的休閒運動及健康場所。 [106] 
淩水湖

大連理工大學校友情況

校友情況
姓名
備註
丁德文
中國工程院院士 [68] 
王復明
中國工程院院士 [69] 
李華軍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海洋大學教授 [70] 
楊志峯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71] 
範本堯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和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技術顧問 [72] 
崔波
第十四屆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副主任,曾任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主席、黨組書記 [73] 
董強
曾任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 [74] 
萬立駿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僑聯黨組書記、主席 [75] 
王冬雷
雷士照明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 [76] 
雷煥麗
科思創集團高級副總裁,科思創中國區總裁 [77] 
尚進
曾任小米集團副總裁 [78] 
宗樂新
中國人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總監(副總裁級),中國人壽富蘭克林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 [79] 
謝世楞
中國工程院院士,曾任中交第一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高級技術顧問 [80] 
傅育寧
華潤(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招商局集團董事長 [81] 
尉健行
曾任中共第十四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第十五屆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 [82] 
高德佔
曾任吉林省省長,林業部黨組書記、部長,中共天津市委書記 [83] 
陸浩
曾任甘肅省省長,中共甘肅省委書記,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84] 
排名不分先後,僅部分列舉

大連理工大學所獲榮譽

所獲榮譽
日期
榮譽名稱
2006年10月
遼寧省創業工作示範校 [85] 
2007年1月
全民國防教育先進單位 [86] 
2007年10月
遼寧省國家重點學科工作先進單位 [87] 
2009年5月
遼寧省“平安示範校園” [89] 
2009年11月
首屆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獎 [88] 
2010年6月
全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進集體 [90] 
2011年11月
遼寧省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工作先進單位 [91] 
2012年3月
全國高等教育學籍學歷管理先進集體 [92] 
2014年3月
全國科普日活動優秀組織單位 [93] 
2016年11月
2012—2016善行100突出貢獻獎 [94] 
2017年6月
全國無償獻血促進獎特別獎 [95] 
2018年7月
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進集體 [96] 
2019年4月
全國高校後勤事業發展先進單位 [98] 
2019年6月
大連市“十佳綠色學校” [58] 
2019年9月
全國研究生招生工作先進單位 [97] 
2021年1月
全國“公共機構能效領跑者”稱號 [59] 
2021年12月
全國教育系統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 [99] 
2022年10月
全國大中專學生 “三下鄉”社會實踐優秀單位 [101] 
2023年9月
2023年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月工作表現突出單位 [10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