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屈伯川

鎖定
屈伯川(1909年11月16日~1997年2月18日),男,著名教育家,中共黨員,出生於四川省瀘州市瀘縣,1934年赴德國留學,1937年獲得德國化學工程博士學位 [3] 
屈伯川同志1940年曾任延安新華化工廠廠長並參加創立邊區自然科學研究會。1940年至1941年參加籌備我黨創辦的第一個理工科大學 — 延安自然科學院任教育處處長;1942年至1943年任陝甘寧邊區政府建設廳工業局副局長;1945年至1946年任晉察冀軍區工業部實驗所所長1947年任大連“關東工業專門學校”校長,1948年至1950年任大連大學工學院院長,兼化學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前身);1950年至1981年任大連理工大學校長。1981年後任大連理工大學名譽校長。 [1] 
中文名
屈伯川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09年11月16日
逝世日期
1997年2月18日
畢業院校
金陵大學
職    業
教育家
主要成就
大連理工大學主要創始人
延安自然科學院創始人之一
出生地
四川省瀘縣
性    別

屈伯川人物生平

屈伯川早年經歷

1909年11月,屈伯川誕生在四川瀘縣。少年時,他飽讀了《四書》、《五經》、《資治通鑑》等古書,古人的智慧給了他最初的精神滋養。
1928年春考入金陵大學(1952年並於南京大學)預科,同年暑期考入國立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為南京大學)理學院化學系。其間,他接觸了一些進步學生和進步思想,參加了學生運動
屈伯川 屈伯川
1931年“918”事變後,屈伯川因參加抗日愛國學生運動遭到當局迫害,被登報開除了學籍,先後到四川瀘縣中學和廣西桂林第三高級中學當教員。

屈伯川赴德留學

1934年9月,一心揣着教育救國和學業救國的屈伯川遠渡重洋,自費到德國留學,在德累斯頓工業大學完成學習,獲化學工程博士學位,還與在德國留學生中的中共組織取得了聯繫,參加了黨領導的秘密外圍組織“反帝大同盟”。1938年4月通過了博士學位答辯。

屈伯川毅然歸國

屈伯川雕像 屈伯川雕像
1938年4月回國,參加籌備成立陝甘寧邊區自然科學研究會,任駐會幹事負責人,10月參與籌建延安自然科學院,任教育處長。
1939年初,屈伯川在重慶意外遇見了吳玉章,吳玉章介紹他認識了當時的陝甘寧邊區政府主席林伯渠。林伯渠引領他到延安,見到了毛澤東毛澤東邀請屈伯川和少數科技人員到中央機關合作社會餐,給了他極大的鼓舞。他積極參加籌建我黨創辦的第一個自然科學方面的高校——延安自然科學院,李富春、徐特立先後擔任院長,屈伯川擔任教育處處長。
1940年1月任延安新華化學工業合作社主任(即新華化學廠廠長)。
1942年初任陝甘寧邊區政府建設廳工業局任副局長。
1945年,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曾向中央提出要求派科技人員到那裏幫助開展工作,經批准,屈伯川和軍工局的江澤民一起帶領科技人員和家屬20多人一路北上。9月任晉察冀軍事工業部工業試驗所所長。
1947年,屈伯川一行來到了大連。大連是解放戰爭大後方,屈伯川的到來受到了當時旅大市委的熱烈歡迎,並要求他們留下部分同志搞建設,就這樣,屈伯川和部分科技人員留在了大連。他在大連擔任了關東工業專科學校的校長,他把延安革命根據地的優良傳統帶到了大連,開始了他在大連的教育事業
1947年1月到大連擔任“關東工業專門學校”校長。

屈伯川創建大工

1948年9月參加大連大學的籌建工作,任工學院院長兼科學研究所所長。
1950年7月工學院獨立為大連工學院(1988年更名為大連理工大學),任院長兼黨組書記。
1960年使大工成為中國首批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文革”期間受到衝擊。
1979年3月再度出任大連工學院院長。
1980年,使第一個培訓高中級經濟管理人才的基地--中美兩國政府合辦的中國工業科技管理大連培訓中心設在大工,是中國改革開放以後第一個引進國外現代管理教育的辦學機構。
1981年9月起任大連工學院名譽院長(大連理工大學名譽校長)。並幫助大連市籌建大連大學。
屈伯川 屈伯川
1948年,東北即將全部解放,黨中央批准東北局創辦一所正規的大學,以應對解放後的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11月2日,在瀋陽解放的同一天,大連大學籌備委員會成立,屈伯川擔任籌委會委員,並同時接收日本人辦的暫屬中長鐵路管理的“南滿鐵路株式會社中央試驗所”。這個所為今天的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打下了良好的基礎。1949年3月15日,大連大學成立。屈伯川擔任工學院院長和化學研究所所長。1950年,根據形勢需要,大連大學取消,大連工學院成立(1988年更名為大連理工大學),屈伯川擔任院長兼黨組書記。
在大連理工大學60年的歷史上,屈伯川是永遠不能磨滅的名字。他將自己一生的半生的心血奉獻給了教育事業,奉獻給了大連。
1948年學校籌建時,當地師資十分缺乏。屈伯川派專人到北京、上海等國統區通過地下黨聘請人才,請來了王大珩張大煜畢德顯彭少逸等數十位知名的專家學者。屈伯川對他們尊如上賓。不到一年時間,大連工學院就辦起了全國一流的物理實驗室。王大珩始終銘記屈伯川的知遇之恩,在1991年5月重返大工時,仍無限深情地對他當年的學生説:“那是中國知識分子十分舒心,精神振奮的一段美好日子。”
1952年開始的大規模院系調整中,上述幾位第一流的專家,先後被調往中國科學院和兄弟院校。為使學校有更多的名師執教,屈伯川“三顧茅廬”,從浙江請來了著名的力學家錢令希教授(在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從此,他們兩人從滿頭烏髮合作到雙鬢染霜。
“文革”中,屈伯川遭到了衝擊,“文革”結束後,1979年3月,他再度出任大連工學院院長。
1980年5月,鄧小平訪美時與卡特總統達成協議,中美兩國要在科技上開展合作,在我國創辦一個培訓中心,學習研究美國現代化管理的知識和技術,培養我國現代化工業管理和科技管理人才。得知信息後,他連夜趕往北京,找到國家經委的相關負責人,提出了把這個中心辦到大連去,他認為這是學校發展管理學科的良好契機。他的建議得到了國家三個部委和美方代表的贊同。當時的大連工學院要辦這個中心,從硬件上來説是困難重重,沒有現代化的教室,沒有像樣的外國專家招待所。屈伯川説:“對辦學有利的事,就是要冒點險。不幹,機會就錯過;一闖,也就上去了。”8月18日,“中國工業科技管理大連培訓中心”正式開學。這個中心成為改革開放後我國學習和引進國外先進管理思想、理論和經驗的第一個窗口。美方從30多所大學聘請了包括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倫斯·克萊茵在內的130多位教授、專家來講課。培訓中心不斷髮展壯大。2002年,這個培訓基地成為原國家經貿委確定的“全國企業經營管理者培訓重點基地”——“國家經貿委大連經理學院”。2006年1月13日,中國大連高級經理學院在大連理工大學揭牌,如今大連已成為全國培養最高層管理人才的基地。

屈伯川首倡211

1983年5月,聯合南京大學名譽校長匡亞明天津大學名譽校長李曙森浙江大學名譽校長劉丹上書中共中央書記處,提出“關於將50所左右高等學校列為國家重大建設項目的建議”,主要內容是建議國家拿出50個億,重點資助50所高校,使這些學校到90年代,在儀器設備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這一建議受到鄧小平及其他中央領導的高度重視,後來逐漸形成共識,90年代初期,國家教委即提出“211工程”的設想。
1981年,屈伯川退出工作一線,把大連工學院院長的接力棒交給了他親自請來的力學專家錢令希教授,屈伯川擔任名譽院長。職務上退休了,但是,他仍然堅持為中國的教育事業奉獻自己。
1983年5月,粉碎“四人幫”後我國首次召開全國高等教育工作會議,屈伯川與南京大學名譽校長匡亞明、浙江大學名譽校長劉丹、天津大學名譽校長李曙森聯名上書黨中央,建議選出部分高等學校,列為國家重大建設項目,把它們辦成重點大學中的“重點”。這就是今天的“211工程”的緣由。
屈伯川組織起草了一份建議書,建議書中説:“我們認為,從全國700餘所高等院校中,選出50所左右基礎較好、師資力量較強、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較高,既能培養質量較高的大學本科生,又能培養合格的碩士、博士研究生,規模也較大的院校,作為高等教育建設的戰略重點。”這樣做,“不僅不會對我國的經濟帶來多大負擔,相反卻會大大加速和更加有效地促進重點經濟建設。他們所創造的價值不是任何一個重點經濟建設項目經濟效益所能比擬的。因為作為智力投資的總效益是長遠的,其意義是難以估量的。”
這項建議很快被國務院採納。199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在《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明確提出了面向21世紀重點建設100所左右的高等學校和一批重點學科的“211工程”。
1991年5月,一次重病後,屈伯川立下遺囑:“我總有一天要去見馬克思。遺體獻給大連醫學院附屬醫院,供教學科研使用(如果用後要火化,就把骨灰送給大連理工大學,同綠化用肥料混合,撒在學校綠化園地)。不要開遺體辭別儀式,事後在校報和《大連日報》登個消息就是了。”
1997年2月18日,這位為新中國解放和教育事業奉獻了一生的老教育家與世長辭。他的家屬忠實地履行了他的遺囑。
2006年,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組織編寫了《共和國老一輩教育家傳略》,着重介紹了包括屈伯川博士在內的18位共和國老一輩教育家。
1997年1月,《屈伯川教育文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屈伯川人物評價

屈伯川博士從事高等教育工作半個多世紀,為大連理工大學這所中國共產黨親手創辦的第一所正規大學的創建、發展和壯大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在長期的高等教育實踐中,準確把握教育規律,鋭意改革創新,形成了一套全面系統、切合中國實際、頗具中國特色的教育思想體系,已成為中國高等教育事業的寶貴財富。

屈伯川經典名言

“辦第一流的大學要靠第一流的教師。”
“對辦學有利的事,就是要冒點險。不幹,機會就錯過;一闖,也就上去了。”
“大學階段是人生中的黃金時期,你們要好好把握,要學好本領,才能建設祖國。”

屈伯川後世紀念

  • 話劇
大型校史題材話劇《屈伯川》在大連理工大學山上禮堂首次公演。
話劇團的35名演員及工作人員經過100天的精心編導、排練,為母校六十年華誕傾情獻禮大型校史題材話劇《屈伯川》。劇中出演屈校長的是宋鵬,錢令希院士扮演者為武翔,其他演員有王順,王佳林、任祥熙、宋宇、孫文、吳曉潔、王瑩、徐晨、張大權等。
話劇從1949年建校屈校長任職在新中國解放之初以寬大的胸懷待日本科技工作者講述。三顧茅廬力學大師錢令希,展現屈伯川能屈能伸,識人伯樂,海納百川的高貴品質。文革時期,與錢令希院長頂着巨大壓力勵志創建大連第一港“爭氣港”。 [2] 
  • 文集
1997年1月,《屈伯川教育文集》由他在延安時代的學生,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李鵬題寫書名,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屈伯川博士在1997年2月逝世後,他的家屬遵照他的遺囑,將他的內臟器官捐給大連醫科大學(原大連大學醫學院,大連醫學院)“供教學科研使用”,骨灰“送給大連理工大學,同綠化用肥料混合,撒在學校綠化園地”(今屈老銅像南面的樹林裏)。
  • 圖書館
1999年,大工建校50週年,大工新圖書館——一座建築面積20000平方米的現代化多功能圖書館落成。為了緬懷屈伯川博士,在大連理工大學全校師生和校友的要求下,經中共中央批准,大連理工大學圖書館新館命名為“伯川圖書館”。圖書館大門的南面,屹立着香港校友捐款籌建的屈伯川博士的半身銅像。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