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Leber遺傳性視神經病變

鎖定
Leber遺傳性視神經病變(LHON)為視神經退行性變的母系遺傳性疾病。男性患者居多,常於15~35歲發病,臨牀主要表現為雙眼同時或先後急性或亞急性無痛性視力減退,同時可伴有中心視野缺失色覺障礙。視力損害嚴重程度差異較大,可由完全正常、輕度、中度到重度。
2018年5月11日,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等5部門聯合制定了《第一批罕見病目錄》,Leber遺傳性視神經病變被收錄其中。 [1] 
外文名
Leber’shereditaryopticneuropathy,LHON
就診科室
眼科
多發羣體
15~35歲男性
常見病因
線粒體DNA的位點突變,視神經退行性變的母系遺傳性疾病
常見症狀
雙眼同時或先後急性或亞急性無痛性視力減退,中心視野缺失及色覺障礙
中文名
Leber遺傳性視神經病變

Leber遺傳性視神經病變病因

線粒體DNA的位點突變被認為是LHON的特異性病徵,國外已報道25個位點突變,一般公認原發突變位點有11778(G→A)佔40%,3460(G→A)佔6%~25%和14484(T→C)佔10%~15%。1991年Huoponen等首先在N41基因發現3460位點突變,次年1992年John等發現14484位點突變。中國LHON11778位點突變佔66%,但罕見。現認為位點突變與LHON密切相關,亦有少數4146及14459位點突變被認為是與LHON相關的主要致病性突變。

Leber遺傳性視神經病變臨牀表現

臨牀上一般可分臨牀前期、急性期和亞急性期、慢性萎縮期。其特徵呈無痛性視神經病變,急性期視力可急劇下降至僅見指數。視力雖不同程度減退大多數在0.1左右,很少有全盲者。視力可以自行恢復,特別是見於兒童期發病,14484型突變通常預後比較好。急性期視盤充血,盤周有毛細血管擴張神經纖維腫脹,視盤可出現視網膜動靜脈不同程度迂曲擴張。視野異常以中心暗點旁中心暗點最多見,色覺障礙常見為後天獲得性,如果病情好轉,色覺障礙也隨之好轉,常以紅綠色盲多見。早期視網膜受累,其後繼發視神經病變,稱為視神經網膜病。VEP檢查有助於瞭解視功能的狀況,對亞臨牀或隱匿性病例更有特殊診斷價值。
1.顯性遺傳性視神經萎縮
較為少見,是一種視神經生活力缺失。多發生於10歲以前,4~6歲開始發生雙眼中等程度的視力障礙,僅15%視力損害較重,低於0.1以下。
外眼及眼前節正常。眼底表現為視盤顳側輕微蒼白,少數視力障礙嚴重者可伴有眼球震顫
2.隱性遺傳性視神經萎縮
更為罕見,多在出生後或3~4歲以前發病因此又稱為先天性隱性遺傳性視神經萎縮。半數以上的病人父母有血緣關係。病人視力多有嚴重損害或完全失明,並有眼球震顫
LHON家系成員可表現有其他的神經異常,如外周神經病變、頭痛偏頭痛智力障礙、震顫、癲癇耳聾脊髓後柱受累、小腦性共濟失調運動失調、肌張力障礙、膀胱無力征等,其他尚可見心臟傳導障礙,多發生在11778位點突變;3460位點突變者易患預激綜合徵在LHON家系中可見有類似多發性硬化脱髓鞘疾病

Leber遺傳性視神經病變檢查

1.PCR-SSCP分析
是檢測mtDNA片段序列變化或突變的一種簡單而靈敏的基因突變的篩選方法,並有不少改良的方法對病史已明確的LHON進行mtDNA分子遺傳學檢測較易獲得陽性結果,MaeⅢ識別終點的產生提高了診斷精確度,可避免假陽性假陰性
急性期視盤呈強熒光,血管高度擴張,視盤黃斑束毛細血管充盈、延緩缺損等,FFA檢查可早期發現有發病可能的患者及攜帶者,因此可用於遺傳諮詢對無症狀而有輕微血管改變者,有可能在數年後發病。

Leber遺傳性視神經病變診斷

主要根據病史尤其是家族史、臨牀表現以及mtDNA實驗室檢查結果判定可診斷。

Leber遺傳性視神經病變治療

本病至今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有些病人的視力可以自然恢復,所以對任何治療效果的評價均應慎重。此病被作為基因治療的重點研究對象之一。
為減少對視神經的毒性損害,應告誡患者戒煙和戒酒。雖然臨牀有使用神經營養藥物治療,但並無肯定的療效。日本對於急性期病例使用血管擴張艾地苯醌聯合維生素B2維生素C泛癸利酮輔酶Q10)和前列腺素類的降眼壓藥異丙烏諾前列酮,旨在縮短視力恢復的時間。

Leber遺傳性視神經病變預後

有些Leber遺傳性視神經病變病人,在視力減退數月甚至數年以後,視力可以部分甚至全部恢復。視力一旦有所恢復通常很少會再減退。

Leber遺傳性視神經病變預防

對於有家族陽性病史的男性個體要注意隨訪。對女性患者如已證實為女性攜帶者應進行產前檢查,以利優生。
參考資料